无论是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还是混迹职场已久的老鸟,当上班的铃声成为梦魇的开始,当休假成为梦寐以求的期待,当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你感觉就像左手摸右手一般索然无味,职业倦怠可能已经悄然成为你职场生涯的牵绊了。
职业倦怠,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原词是job burnout,由美国神经科医生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损。从英文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是工作让你产生了身心疲惫的状态。
据有关调查,职业倦怠多发于白领阶层,可以说是一种“都市病”。中国目前有70%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了各种程度的倦怠症状。而近来年,由于激烈的职场竞争,现代职场人士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而工作1年以上的白领有超过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中有33.3%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工作都不用动脑子】
24岁的欣大学毕业后顺利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部秘书。文秘专业的她做起这份工作来得心应手,打字、准备合同、播放售楼部的背景音乐……两年了,她每天就这样机械地做着这类“脑子都不用动”的工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没有挑战,不需要激情,学不到新的东西,随着年龄渐长,她也想过跳槽,可是不错的薪水让她犹豫了,她很厌烦这样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人际关系让我疲于奔命】
聪颖、漂亮的菲大学里学的是会计,这个专业让26岁的她在初入职场的几年里如鱼得水,好工作总是唾手可得。在工作初期,她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的认可。不过好景不长,大概是天妒红颜吧,每间公司的女同事总会在不久后对她表示出敌意,于是她不得不在3年内换了8份工作。她一直以为像她这样才貌双全的女人不需要攀附着人际关系生存,外貌与能力才是硬通货。而且,她也从不参加女同事八卦无聊的午餐会,也从不和她们探讨超市购物的省钱窍门,她有自己的朋友圈。于是,毫无例外,每间她工作的公司女同事都对她有惊人相似的评价:傲慢、轻狂、目中无人……就这样,人际关系让菲疲于奔命,一次次铩羽而归,而她对工作的热情也不复从前,感到身心俱疲。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2岁的晴已经在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里做了8年,其间,她用了5年的时间从一个实习生奋力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要知道,在这家外国公司里,部门经理已经是中国籍员工可以达到的最高位置。做了3年的部门经理,一切对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但是,这种过于安逸的生活不仅没有让她感到轻松,反而越来越厌倦。因为她不确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她的明天是否将是今天的翻版。当然,她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创业或换家公司,但却无法割舍这里熟悉的氛围和优厚的薪酬。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她对工作产生了应付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了被惯性推着走的、没有方向的人。
【不敢说“不”害苦了我】
内向的斌40岁了,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公关部属于另类。他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和那些巧舌如簧的同事抢风头。学美工的他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公司的广告、招贴、宣传画等做到尽善尽美。他这种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被老板看在眼里。部门经理跳槽后老板竟认定他是最佳人选,就这样他勉为其难地成了公关部经理。任职不到一年,他几乎被新工作搞得崩溃了。公关部经理任务杂、要求高,应酬多,性格内向的他感到压力重重,觉得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无谓的事情上;对老板汇报时,从老板的脸色中他读到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而他也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厌烦和抵触,他知道是自己当初不敢说“不”害苦了自己。
其实,只要是职场中人,类似上述职场人士的职业倦怠或多或少都会有。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感觉自己精力不济、力不从心、身体不适,甚至心力交瘁,那么,不要慌,是职业倦怠这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了!
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危险性,听之任之,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个不大不小的危机。
职场自救攻略
对于职业倦怠,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一棍子打死,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因工作本身引起的倦怠】
类似上面案例中的欣的职场人士,产生职业倦怠往往是因为同一种性质的工作做久了,没有新鲜感、成就感,就会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自然觉得没有意思,
其实,“剩饭”也好,新鲜菜也罢,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断地变化一些花样,就像黑咖啡喝起来是苦,但是加点奶和糖,就不再苦涩。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情绪。如果你的工作态度总是消极的、退缩的、推诿的,当然不会有成就感,尤其当你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一直没有精进时,你更容易产生枯竭感,因此,不断地充电,充实专业知识,保持热诚、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使自己乐在其中。即使在为售楼处播放背景音乐这样简单的工作中,你也可以找到成就感,比如,你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氛围选择不同的音乐。记住,没有乏味的工作,只有乏味的人。
而对于上述案例中提及的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晴对自己部门经理的职位之所以感到厌倦是因为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就像没有设计图的搬砖似的体力活,体现不出她的价值所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如果她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一路走来坎坷不平,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累不堪、抱怨连连。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精英,做到了一定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那么不妨为自己再做一次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的大方向与目标,当然,这绝对不同于你刚入职场的那一份。做好这一次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你在工作中重新自我定位。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生涯目标,不妨将现阶段的个人方向和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相配合,与同事共同讨论一些方案,拟个三大目标或四大计划,再拆解成每天的工作小目标,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迷失在工作堆中,找不到方向了。
【对人际关系引起的倦怠】
对于上述案例中提及的菲,她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不愉快的人际关系引起的,尽管她的工作能力无可挑剔,但是职场生涯,不仅仅是拼专业素质,融洽的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
其实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在公司里活得最不开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缘不好的员工。新员工学历傲人,唯我独尊;老员工资历不浅,心中不服;事业一筹莫展的人总想和别人比个上下高低……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感觉无所适从,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才华,造成抑郁情绪,产生职业倦怠。
其实,对于菲来说,给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不要总不屑于和别人为伍,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如果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久而久之,自然不会有人和你交往。光有专业特长,而没有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能力,工作一定做不舒心,毕竟在各个环章都需要别人的配合。
工作心理学家告诫职场人士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所以放下架子吧,这样你才能告别职业倦怠,迎来事业上的新突破。
【对于组织的不满】
一个人如果找到适合自己性格、气质和爱好的工作职位,做到人和工作的最佳匹配当然最好,这样就好似鱼归大海,鸟回蓝天,你必定会在工作岗位上大放异彩,大展宏图。相反,再好的岗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一段时间后,就会使人厌倦,出现职业倦态,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斌。 如果斌不是勉为其难地接受领导的“重用”,还是呆在原来的岗位上,他也许会成为业内响当当的设计师,但是可惜,老板并不懂得知人善任,也害苦了斌。
如果目前你的职位不是你所爱,如果你仅仅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才疲于应付,那还是劝你长痛不如短痛,找个机会向老板言明自己的处境和期望,坦陈这一岗位不适合自己的理由,让老板帮助你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位置。
当然,如果你所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人才培育做法与你的价值观不能兼容,而且你经过长期的调整仍不能适应时,恐怕就只有做转职的打算了。当然,跳槽并不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面对职业倦怠,我们还是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去解决。毕竟每一次工作经
历都是一次锻炼,每一个职业岗位都值得珍惜。
§§§第二章 职场“闲人”,警惕“安乐死”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
职业倦怠,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原词是job burnout,由美国神经科医生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损。从英文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是工作让你产生了身心疲惫的状态。
据有关调查,职业倦怠多发于白领阶层,可以说是一种“都市病”。中国目前有70%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了各种程度的倦怠症状。而近来年,由于激烈的职场竞争,现代职场人士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而工作1年以上的白领有超过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中有33.3%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工作都不用动脑子】
24岁的欣大学毕业后顺利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部秘书。文秘专业的她做起这份工作来得心应手,打字、准备合同、播放售楼部的背景音乐……两年了,她每天就这样机械地做着这类“脑子都不用动”的工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没有挑战,不需要激情,学不到新的东西,随着年龄渐长,她也想过跳槽,可是不错的薪水让她犹豫了,她很厌烦这样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人际关系让我疲于奔命】
聪颖、漂亮的菲大学里学的是会计,这个专业让26岁的她在初入职场的几年里如鱼得水,好工作总是唾手可得。在工作初期,她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的认可。不过好景不长,大概是天妒红颜吧,每间公司的女同事总会在不久后对她表示出敌意,于是她不得不在3年内换了8份工作。她一直以为像她这样才貌双全的女人不需要攀附着人际关系生存,外貌与能力才是硬通货。而且,她也从不参加女同事八卦无聊的午餐会,也从不和她们探讨超市购物的省钱窍门,她有自己的朋友圈。于是,毫无例外,每间她工作的公司女同事都对她有惊人相似的评价:傲慢、轻狂、目中无人……就这样,人际关系让菲疲于奔命,一次次铩羽而归,而她对工作的热情也不复从前,感到身心俱疲。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2岁的晴已经在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里做了8年,其间,她用了5年的时间从一个实习生奋力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要知道,在这家外国公司里,部门经理已经是中国籍员工可以达到的最高位置。做了3年的部门经理,一切对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但是,这种过于安逸的生活不仅没有让她感到轻松,反而越来越厌倦。因为她不确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她的明天是否将是今天的翻版。当然,她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创业或换家公司,但却无法割舍这里熟悉的氛围和优厚的薪酬。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她对工作产生了应付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了被惯性推着走的、没有方向的人。
【不敢说“不”害苦了我】
内向的斌40岁了,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公关部属于另类。他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和那些巧舌如簧的同事抢风头。学美工的他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公司的广告、招贴、宣传画等做到尽善尽美。他这种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被老板看在眼里。部门经理跳槽后老板竟认定他是最佳人选,就这样他勉为其难地成了公关部经理。任职不到一年,他几乎被新工作搞得崩溃了。公关部经理任务杂、要求高,应酬多,性格内向的他感到压力重重,觉得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无谓的事情上;对老板汇报时,从老板的脸色中他读到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而他也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厌烦和抵触,他知道是自己当初不敢说“不”害苦了自己。
其实,只要是职场中人,类似上述职场人士的职业倦怠或多或少都会有。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感觉自己精力不济、力不从心、身体不适,甚至心力交瘁,那么,不要慌,是职业倦怠这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了!
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危险性,听之任之,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个不大不小的危机。
职场自救攻略
对于职业倦怠,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一棍子打死,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因工作本身引起的倦怠】
类似上面案例中的欣的职场人士,产生职业倦怠往往是因为同一种性质的工作做久了,没有新鲜感、成就感,就会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自然觉得没有意思,
其实,“剩饭”也好,新鲜菜也罢,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断地变化一些花样,就像黑咖啡喝起来是苦,但是加点奶和糖,就不再苦涩。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情绪。如果你的工作态度总是消极的、退缩的、推诿的,当然不会有成就感,尤其当你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一直没有精进时,你更容易产生枯竭感,因此,不断地充电,充实专业知识,保持热诚、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使自己乐在其中。即使在为售楼处播放背景音乐这样简单的工作中,你也可以找到成就感,比如,你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氛围选择不同的音乐。记住,没有乏味的工作,只有乏味的人。
而对于上述案例中提及的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晴对自己部门经理的职位之所以感到厌倦是因为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就像没有设计图的搬砖似的体力活,体现不出她的价值所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如果她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一路走来坎坷不平,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累不堪、抱怨连连。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精英,做到了一定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那么不妨为自己再做一次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的大方向与目标,当然,这绝对不同于你刚入职场的那一份。做好这一次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你在工作中重新自我定位。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生涯目标,不妨将现阶段的个人方向和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相配合,与同事共同讨论一些方案,拟个三大目标或四大计划,再拆解成每天的工作小目标,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迷失在工作堆中,找不到方向了。
【对人际关系引起的倦怠】
对于上述案例中提及的菲,她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不愉快的人际关系引起的,尽管她的工作能力无可挑剔,但是职场生涯,不仅仅是拼专业素质,融洽的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
其实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在公司里活得最不开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缘不好的员工。新员工学历傲人,唯我独尊;老员工资历不浅,心中不服;事业一筹莫展的人总想和别人比个上下高低……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感觉无所适从,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才华,造成抑郁情绪,产生职业倦怠。
其实,对于菲来说,给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不要总不屑于和别人为伍,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如果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久而久之,自然不会有人和你交往。光有专业特长,而没有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能力,工作一定做不舒心,毕竟在各个环章都需要别人的配合。
工作心理学家告诫职场人士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所以放下架子吧,这样你才能告别职业倦怠,迎来事业上的新突破。
【对于组织的不满】
一个人如果找到适合自己性格、气质和爱好的工作职位,做到人和工作的最佳匹配当然最好,这样就好似鱼归大海,鸟回蓝天,你必定会在工作岗位上大放异彩,大展宏图。相反,再好的岗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一段时间后,就会使人厌倦,出现职业倦态,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斌。 如果斌不是勉为其难地接受领导的“重用”,还是呆在原来的岗位上,他也许会成为业内响当当的设计师,但是可惜,老板并不懂得知人善任,也害苦了斌。
如果目前你的职位不是你所爱,如果你仅仅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才疲于应付,那还是劝你长痛不如短痛,找个机会向老板言明自己的处境和期望,坦陈这一岗位不适合自己的理由,让老板帮助你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位置。
当然,如果你所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人才培育做法与你的价值观不能兼容,而且你经过长期的调整仍不能适应时,恐怕就只有做转职的打算了。当然,跳槽并不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面对职业倦怠,我们还是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去解决。毕竟每一次工作经
历都是一次锻炼,每一个职业岗位都值得珍惜。
§§§第二章 职场“闲人”,警惕“安乐死”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