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星期五了,心情愉快的祁景焘早早完成一天的任务,收拾好需要带回家的东西,下午5:00,一到下班时间就离开办公室骑摩托车赶到位于城西北方的市一中。
他妹妹祁琳在这里上高三,三周前就约好的今天一块回家,参加明天的清明扫墓活动。
清明节是扫墓祭祀己逝亲人的日子,今年的清明节不在星期六星期天,有家人因工作、学习等不能在清明节这天去扫墓的家庭,一般都集中在周末休息日再去。地方风俗,清明节前后三天都是上山扫墓的合法日子,没任何忌讳。
这个周末有节日,交通方便的学生大多选择回家参加家里的扫墓活动,一路上行人车辆很多。
市一中所在的文昌路上分布着几所学校,祁景焘来到文昌路时,正是几所学校放学后不久的拥挤的时段。路上挤满了放学赶路回家的学生,前来接学生回家那些家长的自行车、摩托车、少量的私家汽车来往穿行,人来人往地拥堵在路上。
祁景焘骑着摩托车随车流慢行,还没到市一中大门口,远远的就看见身材高佻,扎个活泼的马尾,穿淡黄色运动套装的祁琳背个小背包,和几个同学站在大门右侧的人群中张望,看见祁景焘骑车过来就冲他挥手:“哥,我在这里,在这里!”
祁景焘看到妹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总喜欢在一个固定的老地方等候自己,不由的加了一把油门,向祁琳站的地点驶去。
“琳琳,上车!到南门市场买点东西再回家!”祁景焘说着把车停下,摘下车把上的备用头盔递给祁琳。
祁琳和几个也在等家长来接的女同学告别后,熟练地戴上头盔,跨坐在摩托车后座上,“哥,这时候还去买东西,发工资了啦!”
祁景焘启动摩托车行驶出文昌路段,听到后面的妹妹还在好奇的追问,不由的微微心痛,“你哥只有工资可拿吗?是发奖金,大大的一笔,想吃什么随你,这次管够。”
祁琳比祁景焘小七岁,也许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年龄相差大更亲近的原因,祁琳从小就很粘祁景焘,祁景焘也非常疼爱这个聪明懂事的妹妹。特别是工作之后,妹妹的衣食住行基本上就是祁景焘主动承担,为此,还和父亲争执了几次。最后,还是祁景焘以他每个月都有工资领现钱为由,父亲才不得不让步的。
祁琳听到哥哥的话,更加好奇,坐后座上大声询问:“又发奖金啦?多大一笔,有没有五百?”
“怎么可能只有五百,少了。”
“八百?”
“还少,再猜。”
“猜不到啦,哥,你自己说。”
“五千,想不到吧,哈哈哈……”
“了不起啊,哥,你做出什么贡献了?公司里发这么大的一笔奖金?”
“小孩子别管那么多。琳琳,说说这三个星期你们复习的事,有什么想问老哥的?”祁景焘不想在这个瞎编的理由上继续说下去,赶紧将话题转移到妹妹的学习方面。
“人家哪里还是小孩子了,快十八啦。哥,你说,魏源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
“这就要看你要面对哪种情况了,如果是应对高考,教科书上说他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是正确答案。如果,你以后上了大学,从事历史研究,你就会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里面的内容错误百出。魏源是一个从来没出过国门的人,仅凭一知半解揣摩世界,提出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其实了不起,最先推崇这个观点的还是明治维新时期的rb。只能说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世界有所了解的人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满清王朝在一种充满巧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建立,本来就是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冷笑话,是野蛮对文明的摧毁,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倒退,可那就是历史……"
……
兄妹俩一路聊着感兴趣的话题,来到南门市场。这个市场是滇中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到下午时分,也只有这个市场的农特产品种类最齐全,还有省外运来的海鲜产品也只有这里有卖。
祁景焘只是想顺路买些家里用得上的干菜食品回去,家里没有冰箱,新鲜肉菜也保存不了。马上就要进入农忙季节,家里没那么多的时间到街上买菜,基本上是自家地里头有什么吃什么。农忙时节都是重体力活,清白苦菜时间吃长了很伤身体的。
可真到了农贸市场,祁景焘发现也没什么好买的,市场上除了牛肉干巴、腊肉、香肠、板鸭、咸鱼等少数几种耐储的肉制品外,其实也没太多的干制肉菜可供选择。时间也不早了,家里还等他们回去吃晚饭呢,兄妹俩放手乱买一通,骑摩托向城南213国道线驶去。
他们家位于滇中大坝子最南端,一个四面环山的面积更小的坝子五区坝子的东南方山脚,是通往红河、西双版纳两个方向国道线的分岔口,交通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明代军屯所在地。他家村名也很有特色叫祁官营,在滇中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庄,住了七大姓六千多人口。离滇中城三十多公里,离213国道线四五里,道路交通非常方便,骑摩托车一个小时就能赶到家。
他家在村子中部的边缘地带,现在住的房子是十年前父亲新建造的一所两间两耳的典型的滇中地区民房。
进了村庄小路,祁景焘自然的将车速放慢,村子里外出做农活和回家的人都很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路上打着招呼,慢慢骑摩托向自己的家行驶。
“奶奶、爹、妈,我们回来啦!”刚在家门口停下车,祁琳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跑家里报信去了。
“唉,琳琳,回来帮我拿东西……。”祁景焘没能叫回祁琳,只好把摩托车推进院子,从摩托车后架上取下两个大跨包。
“又乱买东西了?”父亲祁正明笑眯眯地责备着从正屋来到院里,帮祁景焘把大挎包提进堂屋。
“这么重,买了些什么?”
“爸!我来就行,也没买什么,都是些吃的干菜。还有,在南门市场上老字号买了只烤鸭还热着,还有些牛肉冷片,您先拿厨房去。”
祁正明接过熟食,故作严肃地教训着儿子:“买这些干嘛?家里又不是没菜!”
“嘿嘿嘿,琳琳正在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里的伙食也比较单一,给她解解馋。”祁景焘傻笑着解释。
“小焘,东西等下收拾,我给你们打好热水了,先去洗洗,吃完饭在收!”奶奶听到大孙子的说话声也来到正屋,慈爱的看着正在整理东西的孙子。
“奶奶!饭熟了?我摆下包就来。”祁景焘回应着,把大挎包放在正屋墙边。
他妹妹祁琳在这里上高三,三周前就约好的今天一块回家,参加明天的清明扫墓活动。
清明节是扫墓祭祀己逝亲人的日子,今年的清明节不在星期六星期天,有家人因工作、学习等不能在清明节这天去扫墓的家庭,一般都集中在周末休息日再去。地方风俗,清明节前后三天都是上山扫墓的合法日子,没任何忌讳。
这个周末有节日,交通方便的学生大多选择回家参加家里的扫墓活动,一路上行人车辆很多。
市一中所在的文昌路上分布着几所学校,祁景焘来到文昌路时,正是几所学校放学后不久的拥挤的时段。路上挤满了放学赶路回家的学生,前来接学生回家那些家长的自行车、摩托车、少量的私家汽车来往穿行,人来人往地拥堵在路上。
祁景焘骑着摩托车随车流慢行,还没到市一中大门口,远远的就看见身材高佻,扎个活泼的马尾,穿淡黄色运动套装的祁琳背个小背包,和几个同学站在大门右侧的人群中张望,看见祁景焘骑车过来就冲他挥手:“哥,我在这里,在这里!”
祁景焘看到妹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总喜欢在一个固定的老地方等候自己,不由的加了一把油门,向祁琳站的地点驶去。
“琳琳,上车!到南门市场买点东西再回家!”祁景焘说着把车停下,摘下车把上的备用头盔递给祁琳。
祁琳和几个也在等家长来接的女同学告别后,熟练地戴上头盔,跨坐在摩托车后座上,“哥,这时候还去买东西,发工资了啦!”
祁景焘启动摩托车行驶出文昌路段,听到后面的妹妹还在好奇的追问,不由的微微心痛,“你哥只有工资可拿吗?是发奖金,大大的一笔,想吃什么随你,这次管够。”
祁琳比祁景焘小七岁,也许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年龄相差大更亲近的原因,祁琳从小就很粘祁景焘,祁景焘也非常疼爱这个聪明懂事的妹妹。特别是工作之后,妹妹的衣食住行基本上就是祁景焘主动承担,为此,还和父亲争执了几次。最后,还是祁景焘以他每个月都有工资领现钱为由,父亲才不得不让步的。
祁琳听到哥哥的话,更加好奇,坐后座上大声询问:“又发奖金啦?多大一笔,有没有五百?”
“怎么可能只有五百,少了。”
“八百?”
“还少,再猜。”
“猜不到啦,哥,你自己说。”
“五千,想不到吧,哈哈哈……”
“了不起啊,哥,你做出什么贡献了?公司里发这么大的一笔奖金?”
“小孩子别管那么多。琳琳,说说这三个星期你们复习的事,有什么想问老哥的?”祁景焘不想在这个瞎编的理由上继续说下去,赶紧将话题转移到妹妹的学习方面。
“人家哪里还是小孩子了,快十八啦。哥,你说,魏源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
“这就要看你要面对哪种情况了,如果是应对高考,教科书上说他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是正确答案。如果,你以后上了大学,从事历史研究,你就会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里面的内容错误百出。魏源是一个从来没出过国门的人,仅凭一知半解揣摩世界,提出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其实了不起,最先推崇这个观点的还是明治维新时期的rb。只能说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世界有所了解的人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满清王朝在一种充满巧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建立,本来就是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冷笑话,是野蛮对文明的摧毁,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倒退,可那就是历史……"
……
兄妹俩一路聊着感兴趣的话题,来到南门市场。这个市场是滇中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到下午时分,也只有这个市场的农特产品种类最齐全,还有省外运来的海鲜产品也只有这里有卖。
祁景焘只是想顺路买些家里用得上的干菜食品回去,家里没有冰箱,新鲜肉菜也保存不了。马上就要进入农忙季节,家里没那么多的时间到街上买菜,基本上是自家地里头有什么吃什么。农忙时节都是重体力活,清白苦菜时间吃长了很伤身体的。
可真到了农贸市场,祁景焘发现也没什么好买的,市场上除了牛肉干巴、腊肉、香肠、板鸭、咸鱼等少数几种耐储的肉制品外,其实也没太多的干制肉菜可供选择。时间也不早了,家里还等他们回去吃晚饭呢,兄妹俩放手乱买一通,骑摩托向城南213国道线驶去。
他们家位于滇中大坝子最南端,一个四面环山的面积更小的坝子五区坝子的东南方山脚,是通往红河、西双版纳两个方向国道线的分岔口,交通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明代军屯所在地。他家村名也很有特色叫祁官营,在滇中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庄,住了七大姓六千多人口。离滇中城三十多公里,离213国道线四五里,道路交通非常方便,骑摩托车一个小时就能赶到家。
他家在村子中部的边缘地带,现在住的房子是十年前父亲新建造的一所两间两耳的典型的滇中地区民房。
进了村庄小路,祁景焘自然的将车速放慢,村子里外出做农活和回家的人都很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路上打着招呼,慢慢骑摩托向自己的家行驶。
“奶奶、爹、妈,我们回来啦!”刚在家门口停下车,祁琳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跑家里报信去了。
“唉,琳琳,回来帮我拿东西……。”祁景焘没能叫回祁琳,只好把摩托车推进院子,从摩托车后架上取下两个大跨包。
“又乱买东西了?”父亲祁正明笑眯眯地责备着从正屋来到院里,帮祁景焘把大挎包提进堂屋。
“这么重,买了些什么?”
“爸!我来就行,也没买什么,都是些吃的干菜。还有,在南门市场上老字号买了只烤鸭还热着,还有些牛肉冷片,您先拿厨房去。”
祁正明接过熟食,故作严肃地教训着儿子:“买这些干嘛?家里又不是没菜!”
“嘿嘿嘿,琳琳正在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里的伙食也比较单一,给她解解馋。”祁景焘傻笑着解释。
“小焘,东西等下收拾,我给你们打好热水了,先去洗洗,吃完饭在收!”奶奶听到大孙子的说话声也来到正屋,慈爱的看着正在整理东西的孙子。
“奶奶!饭熟了?我摆下包就来。”祁景焘回应着,把大挎包放在正屋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