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慎重起见,易九霄还是决定停止行军,召集齐清茹等人商议一下再说。
四名探马赶上队伍时,队伍正在行进中,这四人是到易九霄的马车中进行报告的。
这些消息其他几位包括齐斌并不知道,毕竟风险重重,易九霄决定还是要通报齐清茹几人后再行定论。
临时安营扎寨,很快几人就聚集在议事营帐中,易九霄首先向齐清茹等人通报了探马所带回的消息,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商议一下后面的走向。
听完易九霄叙述后,齐清茹思考了一下,便问道:“你是不是想改变行军方向?”
“我暂时并未改变主意,只是决定此行有风险,便召集各位商议。”
见易九霄如此回答,齐清茹便放下了心,说道:“魏国南有徐国,西有陈国,东为齐国,北为周国,这四个都是强国,对齐魏的附属国暂时不宜开战,而徐国与齐魏向来都友好,去攻打徐国的附属国不合适。”
她顿了一下,略作思考便接着说:“陈国那边可以攻打,但陈国远在西面,不但距离远,而且可能会腹背受敌,只有宁国最合适,因为宁国地处齐魏周三周交接处,又是周国的附属国,我们一路上已经杀了周国的金丹,结下了死仇,也不怕再得罪它,即使攻打宁国失败,我们还有机会退回到齐国。”
易九霄认真地听齐清茹说完,感觉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他当时选择宁国,只是因为宁国是周国的附属国,并未想得太深太细,经过齐清茹一分析,原来无意中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策。
只是北去还是风险重重,不由得问道:“如果我们在北去的途中,遭遇皇后和封家的追兵,该怎么办?”
“我们是去东北方向,跟皇后逃离的方向至少偏离两千里,未必就能遭遇,而且北面临近周国,其情况会非常复杂,周国肯定参与其中搅水,三方可能会相互牵制,到时我们也可以伺机而行。另外途中可以派出探马,打探对方行动路线,只要不遭遇几万人的大军,我们便不怕。”
既然齐清茹都如此说,易九霄便不再犹豫,他召集众人商议,主要是不想独断专行,以免造成失误。
此行风险必然会有,但比较其他路线,北上风险相对还要小一些。
既然取消和亲,选择出走,这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只能一往无前,风险之中,未必就不是机遇。
其他几人,包括公主齐清芸都没有发表意见,以沉默认同了齐清茹所说。
这一点让易九霄很是欣慰,因为队伍决策层的相互认同、无重大分歧最为难得。
如果众人同心协力,其实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队伍继续向东行走了三天,在离开密州与庆州交界五百多里处转折向北,一路走的都是驿道,没有受到盘查和干扰。
沿途州县都明哲保身,对于这支特殊的队伍都视而不见,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也是地方官员的聪明之处,在没有接到朝廷明示的情况,何必去多管闲事。
在密州向北疾行了十余天,便出了密州境,到了魏国的明州。
齐斌再次派出了六路探马,两路仍然去的是庆州城,打探魏国朝廷的动静。
另有两路探马专门打探皇后逃跑的踪迹,还有两路是在队伍前行路径进行打探,探查路途中是否通畅,是否有魏军堵截。
行进期间,各路探马不断带回一些消息。据悉封家已彻底占领了庆州城,但是封家并未扶持魏通登基,魏国还是无主的状态。
第二年三月初,和亲队伍离开齐国都城已经整整一年,此时行军到了魏国的石州。
此州是魏国的一个边境州,跟宁国交界,只要跨越石州,便能进入宁国。
但石州很大,纵横三千多里,且地形地势都很复杂,想要跨越并非很容易,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
也就在队伍刚踏入石州的境内的时候,探马带回了一个大消息,听闻宁国派遣十万军队,五位金丹侵入了魏国。
这个消息严重影响了队伍原定的进攻宁国的方案,让众人都颇为踟躇,难以决断。
包括易九霄在内的所有人都想不通,宁国身为小国,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只是探马无法得知其中内幕,其实此事还是跟皇位争夺有关,跟静妃所在的封家有关,跟北方的周国有关。
庆州城破后皇后和太子在两万禁军的护卫下,离开了庆州城一路向北,逃到了贺州。
贺州以及北方各州县普遍支持厉家,所以皇后和太子逃到贺州后,很快便集合了几万军队,势力日益壮大。
而封家的势力则分布在魏国的东面和南面,之前围攻庆州城的军队基本是从东面和南面边境和各州抽掉而来的。
东南军队虽多,但路途遥远,跨越数千里之遥,军队调遣和补给都存在了很多困难。
久战不下,封秋水和封熙山都很着急,封秋水更是急着让儿子魏通登基。
她曾多次跟封熙山提出,但都被否决,理由是等灭了皇后和太子再说。否则就是想登基了,皇室长老不会同意,朝中官员也未必信服,只会徒生变数。
情急之下,封家决定借用外部实力,他们求助一直暗中有勾结的周国。
让周国派兵相助其剿灭皇后在北方的势力,承诺事成之后割让北方四州给周国作为酬谢,其中就包括石州。
周国就在魏国的北面,与北方各州很近,出兵也非常便捷,而且周国一直对魏国虎视眈眈,欲吞并之而后快。
但周国与齐国连连征战,不敢将战线拉得太长,所以迟迟未能动手。
现在,封秋水主动联系周国相助,对周国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周国皇帝当即答应了封秋水的要求,准备派兵征伐魏国。但周国的太宰冷无端却谏言,提出直接出兵不妥。
现在魏国正在内乱期,如果周国率先出兵,那么魏国周边的其他几个大国,如齐国、徐国、陈国也可能会出兵。
那样魏国便会四分五裂,被周边大国所蚕食,周国也很难得到最大的好处。
其余大国即便不动手,坐山观虎斗,周国出兵后,就面临着与魏国全面开战的可能。
别看魏国群龙无首,内战正酣,但作为大国,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果全力与周国拼斗,周国肯定会陷入其中,到时候,与其敌对的齐国很可能会司机而动。
但是太宰冷无端也没有让周皇完全放弃这个机会,他献计周皇,让附属国宁国出兵攻打魏国北方边境,牵制住皇后厉容在北方的势力。
宁国兵力不足,举国也不足二十万军队,但是没有关系,周国可以暗中派遣军队进入宁国,打着宁国的旗号行事,这样会麻痹魏国及周边诸国。
因为宁国是小国,魏国朝廷对其一直不很重视,石州边境的长年驻军也就区区两万人,只有主将是唯一的金丹初期。
而宁国这次直接发兵十万,金丹高手都有五位,其中一位副将更是金丹中期。
实力如此悬殊,其结果是魏国石州守军根本不堪一击,双方激战不到两日,石州的两万守军便死伤殆尽。
宁国军队彻底控制了边境,开始长驱直入,所以,在易九霄队伍进入石州后,便收到了宁国军队攻入石州的消息。
对于易九霄和齐清茹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变数,他们根本想不到宁国会主动入侵魏国,而且实力还如此强悍。
两人并不知道有周国参与其中的内幕,以为这十万军队和五位金丹高手都是宁国自己的力量,所以有些犹豫不决了。
甚至怀疑起之前的决断,是不是太轻视了宁国。
从目前的局势判断,易九霄和齐清茹都觉得队伍不宜再前进。
北上很容易与宁国的十万大军和五位金丹遭遇,五位金丹和十万大军不容小视。
己方五百禁军,虽然都是精兵,但力量太过悬殊,根本不堪一战。
好在队伍尚处在石州的西南边缘,远离战火三千里。
易九霄当即停止行军,就近找个大集市补充好给养后,便进入了石州西南群山之中安营扎寨。
山中隐蔽,五百人藏在其中不易被发现,而且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使宁国的大军打过来之后,也很难讨到好处。
将队伍安顿之后,易九霄决定亲自出去打探,探子虽然带来很多消息,但还是自己眼见为实。
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帅,他必须充分掌控局势,不可凭感觉盲目而行。
他叮嘱齐清茹和齐斌带好队伍,一直等他回来才行动。
随即便什么人也没带,独自离开了军营,向西北而去。
易九霄没有骑马而是飞行,他已经彻底巩固了武王境界,飞在空中轻松自如。
只是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一个白天也不过八百里而已,而且飞行中体力消耗颇大,并不能没日没夜地连续飞在空中。
但飞行自有好处,以易九霄的目力,飞在空中俯瞰地面,百里山川尽收眼底。
93459/
四名探马赶上队伍时,队伍正在行进中,这四人是到易九霄的马车中进行报告的。
这些消息其他几位包括齐斌并不知道,毕竟风险重重,易九霄决定还是要通报齐清茹几人后再行定论。
临时安营扎寨,很快几人就聚集在议事营帐中,易九霄首先向齐清茹等人通报了探马所带回的消息,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商议一下后面的走向。
听完易九霄叙述后,齐清茹思考了一下,便问道:“你是不是想改变行军方向?”
“我暂时并未改变主意,只是决定此行有风险,便召集各位商议。”
见易九霄如此回答,齐清茹便放下了心,说道:“魏国南有徐国,西有陈国,东为齐国,北为周国,这四个都是强国,对齐魏的附属国暂时不宜开战,而徐国与齐魏向来都友好,去攻打徐国的附属国不合适。”
她顿了一下,略作思考便接着说:“陈国那边可以攻打,但陈国远在西面,不但距离远,而且可能会腹背受敌,只有宁国最合适,因为宁国地处齐魏周三周交接处,又是周国的附属国,我们一路上已经杀了周国的金丹,结下了死仇,也不怕再得罪它,即使攻打宁国失败,我们还有机会退回到齐国。”
易九霄认真地听齐清茹说完,感觉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他当时选择宁国,只是因为宁国是周国的附属国,并未想得太深太细,经过齐清茹一分析,原来无意中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策。
只是北去还是风险重重,不由得问道:“如果我们在北去的途中,遭遇皇后和封家的追兵,该怎么办?”
“我们是去东北方向,跟皇后逃离的方向至少偏离两千里,未必就能遭遇,而且北面临近周国,其情况会非常复杂,周国肯定参与其中搅水,三方可能会相互牵制,到时我们也可以伺机而行。另外途中可以派出探马,打探对方行动路线,只要不遭遇几万人的大军,我们便不怕。”
既然齐清茹都如此说,易九霄便不再犹豫,他召集众人商议,主要是不想独断专行,以免造成失误。
此行风险必然会有,但比较其他路线,北上风险相对还要小一些。
既然取消和亲,选择出走,这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只能一往无前,风险之中,未必就不是机遇。
其他几人,包括公主齐清芸都没有发表意见,以沉默认同了齐清茹所说。
这一点让易九霄很是欣慰,因为队伍决策层的相互认同、无重大分歧最为难得。
如果众人同心协力,其实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队伍继续向东行走了三天,在离开密州与庆州交界五百多里处转折向北,一路走的都是驿道,没有受到盘查和干扰。
沿途州县都明哲保身,对于这支特殊的队伍都视而不见,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也是地方官员的聪明之处,在没有接到朝廷明示的情况,何必去多管闲事。
在密州向北疾行了十余天,便出了密州境,到了魏国的明州。
齐斌再次派出了六路探马,两路仍然去的是庆州城,打探魏国朝廷的动静。
另有两路探马专门打探皇后逃跑的踪迹,还有两路是在队伍前行路径进行打探,探查路途中是否通畅,是否有魏军堵截。
行进期间,各路探马不断带回一些消息。据悉封家已彻底占领了庆州城,但是封家并未扶持魏通登基,魏国还是无主的状态。
第二年三月初,和亲队伍离开齐国都城已经整整一年,此时行军到了魏国的石州。
此州是魏国的一个边境州,跟宁国交界,只要跨越石州,便能进入宁国。
但石州很大,纵横三千多里,且地形地势都很复杂,想要跨越并非很容易,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
也就在队伍刚踏入石州的境内的时候,探马带回了一个大消息,听闻宁国派遣十万军队,五位金丹侵入了魏国。
这个消息严重影响了队伍原定的进攻宁国的方案,让众人都颇为踟躇,难以决断。
包括易九霄在内的所有人都想不通,宁国身为小国,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只是探马无法得知其中内幕,其实此事还是跟皇位争夺有关,跟静妃所在的封家有关,跟北方的周国有关。
庆州城破后皇后和太子在两万禁军的护卫下,离开了庆州城一路向北,逃到了贺州。
贺州以及北方各州县普遍支持厉家,所以皇后和太子逃到贺州后,很快便集合了几万军队,势力日益壮大。
而封家的势力则分布在魏国的东面和南面,之前围攻庆州城的军队基本是从东面和南面边境和各州抽掉而来的。
东南军队虽多,但路途遥远,跨越数千里之遥,军队调遣和补给都存在了很多困难。
久战不下,封秋水和封熙山都很着急,封秋水更是急着让儿子魏通登基。
她曾多次跟封熙山提出,但都被否决,理由是等灭了皇后和太子再说。否则就是想登基了,皇室长老不会同意,朝中官员也未必信服,只会徒生变数。
情急之下,封家决定借用外部实力,他们求助一直暗中有勾结的周国。
让周国派兵相助其剿灭皇后在北方的势力,承诺事成之后割让北方四州给周国作为酬谢,其中就包括石州。
周国就在魏国的北面,与北方各州很近,出兵也非常便捷,而且周国一直对魏国虎视眈眈,欲吞并之而后快。
但周国与齐国连连征战,不敢将战线拉得太长,所以迟迟未能动手。
现在,封秋水主动联系周国相助,对周国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周国皇帝当即答应了封秋水的要求,准备派兵征伐魏国。但周国的太宰冷无端却谏言,提出直接出兵不妥。
现在魏国正在内乱期,如果周国率先出兵,那么魏国周边的其他几个大国,如齐国、徐国、陈国也可能会出兵。
那样魏国便会四分五裂,被周边大国所蚕食,周国也很难得到最大的好处。
其余大国即便不动手,坐山观虎斗,周国出兵后,就面临着与魏国全面开战的可能。
别看魏国群龙无首,内战正酣,但作为大国,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果全力与周国拼斗,周国肯定会陷入其中,到时候,与其敌对的齐国很可能会司机而动。
但是太宰冷无端也没有让周皇完全放弃这个机会,他献计周皇,让附属国宁国出兵攻打魏国北方边境,牵制住皇后厉容在北方的势力。
宁国兵力不足,举国也不足二十万军队,但是没有关系,周国可以暗中派遣军队进入宁国,打着宁国的旗号行事,这样会麻痹魏国及周边诸国。
因为宁国是小国,魏国朝廷对其一直不很重视,石州边境的长年驻军也就区区两万人,只有主将是唯一的金丹初期。
而宁国这次直接发兵十万,金丹高手都有五位,其中一位副将更是金丹中期。
实力如此悬殊,其结果是魏国石州守军根本不堪一击,双方激战不到两日,石州的两万守军便死伤殆尽。
宁国军队彻底控制了边境,开始长驱直入,所以,在易九霄队伍进入石州后,便收到了宁国军队攻入石州的消息。
对于易九霄和齐清茹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变数,他们根本想不到宁国会主动入侵魏国,而且实力还如此强悍。
两人并不知道有周国参与其中的内幕,以为这十万军队和五位金丹高手都是宁国自己的力量,所以有些犹豫不决了。
甚至怀疑起之前的决断,是不是太轻视了宁国。
从目前的局势判断,易九霄和齐清茹都觉得队伍不宜再前进。
北上很容易与宁国的十万大军和五位金丹遭遇,五位金丹和十万大军不容小视。
己方五百禁军,虽然都是精兵,但力量太过悬殊,根本不堪一战。
好在队伍尚处在石州的西南边缘,远离战火三千里。
易九霄当即停止行军,就近找个大集市补充好给养后,便进入了石州西南群山之中安营扎寨。
山中隐蔽,五百人藏在其中不易被发现,而且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使宁国的大军打过来之后,也很难讨到好处。
将队伍安顿之后,易九霄决定亲自出去打探,探子虽然带来很多消息,但还是自己眼见为实。
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帅,他必须充分掌控局势,不可凭感觉盲目而行。
他叮嘱齐清茹和齐斌带好队伍,一直等他回来才行动。
随即便什么人也没带,独自离开了军营,向西北而去。
易九霄没有骑马而是飞行,他已经彻底巩固了武王境界,飞在空中轻松自如。
只是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一个白天也不过八百里而已,而且飞行中体力消耗颇大,并不能没日没夜地连续飞在空中。
但飞行自有好处,以易九霄的目力,飞在空中俯瞰地面,百里山川尽收眼底。
9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