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默做完这些之后,就不再把jing力投注到生意场上,也没什么可以做的了,酿酒也需要点时间的。而且徐默安身立命的保证是取得一个秀才身份,那样他才可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为士族,便为民籍、商籍,否则的话稍有点势力的人就可以对他巧取豪夺,大明首富沈万三就是前车之鉴。

    府试是四月份,徐默也不着急,徐默是比较幸运的了,有些考府试的学子现在就要赶路来到华亭县城了,否则就没有客栈住了,到考试前只能露宿街头了。

    景泰三年的时候,松江府只辖华亭、上海两县,而松江府知府府治就在华亭县,就是府县同城,所以如果徐默在后世有一栋三进的小宅院在这里,他就可以说我是小土豪了,但现在在松江府却不值一提,还是只能算解决温饱,步入小康。

    大明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石,浙江有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而松江府缴税粮就有一百二十万九千余石。浙江当天下九分之一,苏州府赢于浙江省,以一府之地就比一省缴的税粮还多,是天下最重要的府份。但是松江有苏州的一半,苏州府一州七县,松州府才两县,较苏州府之田四分处一,是天下平均缴的税粮最多,大明百姓最富裕的地方。

    这几ri,徐默正在书房看韩愈的《复志赋》,一时显得有些嘘唏,这时李伯进来对徐默禀告道:“少爷,李元少爷来了,正在大厅等候。”徐默有些疑惑,这李元在县试里也侥幸得中,不在家里复习四书五经,跑到他这里来干什么?放下疑惑,徐默起身与李伯一道走到大厅。

    “李元你这小子,不在家宅好好看书,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徐默看到李元在大厅,背着手张模作样的东看西瞧,笑骂着问道,李元听了,连忙一脸正经起来,“你小子不地道啊。”

    徐默疑惑的问道:“我怎么不地道?”李元严肃的问道:“你都自己酿酒了,都不叫我来喝几杯,这是不是很不地道?”徐默听了含笑道:“我就知道没好处你就不会上门来,酿好了酒第一个叫你品尝。”

    李元也不再刻意正经,“哈哈,我说呢,不愧我好友,有福同享,以后如果你的酒卖不出可以卖到我家酒楼去。”

    徐默心里也有一丝暖意,开玩笑道:“走开,我酿的酒还会卖不出去?以后有你求我卖给你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你也没这么闲,特意来关心我家酒以后卖不卖得出去吧?”

    “呃!”李元尴尬的摸摸鼻子,说出了实情,“这不是chunri明媚,正是踏青远游,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嘛。”接着笑容猥琐的对徐默说道:“还有那经年不出门的年轻小娘,都会出来,自有一番可能,也许有那张生与崔莺莺般的际遇啊。”

    你当年轻小娘有这么容易见到搭讪的?没等你靠近就有下人一阵拳打脚踢了,就算你靠近了说了几句话,小娘身边的仆妇和丫鬟都不是《西厢记》里面的红娘,在徐默看来《西厢记》除了讴歌古人爱情故事外,被古代读书人喜欢,大概就是其中有爽点,标准的意yin小说,代入感太强。

    徐默无奈的翻了翻白眼,似乎在家里宅着看书也不是个事,出去走走也有益身体健康,想着点头同意道:“好吧,今天阳光明媚,确实是登高望远,作诗一首的好时节。”说着对着李元怪笑。

    李元听了立马想火烧屁股一样,连连摇头,“作诗就不必了吧,踏青远游正是舒心的时候,哪还作那劳心的事?”

    ……

    徐默坐上了李元的马车,发现马车里面很是宽敞,布置得典雅却不庸俗,里面的东西虽然有些是名贵的物产,但在整体的布局上也没有显得过多奢侈,而刚刚从外表看是一架普普通通的马车,没想到却是里外不一,徐默倒是有些诧异。徐默忍不住对李元说道:“这马车不错嘛,外出也不怕强盗打劫了。”

    李元苦恼的一笑道:“你以为我不想弄好一点的?我爹不让啊,爹说这叫什么世家家风。”徐默听了对这个李家世伯更好奇了,似乎这个李家世伯和徐默的心思有些隐隐想通,换句话说就是两人的xing格差不多,徐默也对这个没见过面的李家世伯有些佩服。

    李元音调突然降低下来,神秘的对徐默说道:“我告诉你一件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就好了。”徐默看着李元那少有的严肃,似乎真是什么重要的事,徐默认真的用力点了点头。

    李元见徐默郑重的回应,这才再次开口道:“你知道我松江府缴税粮一百二十万九千余石,是天下的二十分之一吧?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我苏松地区缴税粮有天下十分之一还强,那为何华亭县有三大士绅大族中人也只有一点点人在朝为官,而且还是些小官,内阁、六部长官都没我苏松地区什么事。”

    徐默听了也有些吃惊,不是在后世听说苏松地区官员很多么?难道还没到苏松地区爆发的时候?他现在可是松江府人士,徐默追问道:“这是为何?难道我苏松士子真的比不过其他的士子?”

    李元苦笑道:“哪里比不过,我苏松人家户户读书,每次连童子试都是上万人考,我苏松士子随便一个秀才拿到其他偏远一些的地方,举人那是很简单的,可能进士都有能力一搏。”

    听到这些徐默更加疑惑了,有才能怎么就做官的这么少?李元继续说道:“你可听说过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发生了“南北榜”的案件,礼部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吉府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榜发时,江西泰和人宋琮考了第一,全榜五十一人皆为南方人,而且大多为苏松士子,竟然没有一名北方士子被录取。那些北方举人自然不干,怀疑主考有照顾南方人,这就造成了南北士人对立的局面,北方举人向朱元璋告发刘三吾等人有意拔擢其乡人。

    朱元璋听说大多为苏松士子,朱元璋大为震怒,将白蹈倌、张信等论死;以刘三吾年老,免死充军,状元宋琮也跟着倒霉被充了军。朱元璋又命翰林儒臣于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的得六十一人,复廷试。廷对中擢韩克忠等六十一人,韩克忠名第一,皆北方之士及陕西、四川之人,赐进士、出身有差。时称“chun夏榜”,亦称“南北榜”。

    “你道太祖皇帝为何这么震怒?还不是看我们上榜进士多为我苏松士子,当年苏松百姓支持张士诚,拼死抵抗,太祖皇帝耿耿于怀,压制我苏松士子,抽以重赋。”李元继续说道,“有些士子无望与科举,所以就转为挂靠经商了,所以我苏松地区富甲天下,十之仈jiu的布匹都是苏松产的。”

    张士诚统治前期的江浙地区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他的治下,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为了感激张士诚的“德政”,每年七月三十,老百姓都会到街上烧香叩拜,直到今天,苏松某些地方的民间还保留着烧“九四香”的习俗,又作“久思香”、“狗屎香”,苏南“挂天灯”的习俗,相传也源于纪念张士诚。

    徐默有些恍然,自古统治者都是不喜欢不拥戴自己的人的,换作是他也不会喜欢苏送士子的。徐默叹了口气道:“那我们苏松士子可怎么办?难道真的无望于做官了?”

    李元听了,向北方拱拱手,佩服的道:“这还是要多亏一个人,那就是于谦,于少保的功劳,于少保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与我苏松地区也不远,所以朝廷慢慢就不压制我苏松士子了。”

    土木堡之役,有人提出南迁都避敌,于谦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běi jing,继续抗敌,于谦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朝,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徐默在后世就对这个于少保敬佩有加,没想到穿越到了古代,还要受益于这位民族英雄。

    ;

章节目录

明朝官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吃肉的大熊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二章 苏松旧秘-明朝官宦,明朝官宦,笔趣阁并收藏明朝官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