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帝国骄雄第十六章大宪章和宗教委员会

    火枪部队的事情刘镇宇想了一阵也就丢下了。本来刘镇宇组建这支部队,只不过是看到火器的“远大”前景才抢先建立的,为的是让大秦在热兵器时代占据领先的位置,毕竟自己看到的冷兵器时代的东西都是历史,而热兵器时代是活生生的看在眼里。

    在刘镇宇看来,热武器和人民民主一样,都是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而这两样东西必须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坎坷才发展完善的,大秦要想领先世界,就必须抢先发展这些东西。

    刘镇宇为大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首先是教育,几乎是全民教育,而且将科学融入教育之中,不再是淫技奇器,而是可以富民强国的最重要基础。

    但是目前的大秦科学只是在缓慢地发展,短时间是没有办法突飞猛进的,至少什么蒸气机、牛顿定律是看不到的。

    受现实的生产条件限制,火枪和火炮的生产成本昂贵而效率又太低了,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应用,至少在近十年是无法大规模装备的。而刘镇宇还打着如何把大秦军冷兵器优势用到极至的算盘。所以这些火器兵种只是试验性的部队,投入战场去也只是做为一种辅助和试验功能。

    刘镇宇把亲卫部队改为近卫部队,特种师也得到了近卫第二十到第二十三师的番号,下面依然是二个火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而火枪步兵团改为三个火枪步兵营和一个火炮营,以及一个辅助营,这样全团只有大约四千人左右了,而火枪步兵只有三千余人。

    这样算下来,四个师的火枪步兵不过二万四千人,火炮不过二百门野战火炮,比原来没有增加多少,总算没有让现在已经快要发疯的枪炮工厂负责人去跳河。毕竟一支枪需要三百个熟练工时,一门火炮需要不可思议的四千个熟练工时(胡乱估算的),不算昂贵的成本,光是这些人工就几乎要只有数千熟练工人的枪炮工场负责人跟天天催装备的陆军部的人拼命了。

    刘镇宇丢下火枪部队的事情,主要是出现了两个大事,迅速吸引走了刘镇宇的目光。

    第一件事是从大败大食后刮起一股风。一股劝进风。

    现在全大秦掀起了一股上表请刘镇宇称帝的劝进风,开始是少数官员,后来从政府刮到了百姓们中,而且愈演愈烈。

    大秦骄傲富足的国民这才发现自己的君王,统领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君王,竟然只是一个小小国王。大吃一惊的大秦国民们这才开始仔细数一下自己国王头上的帽子和王冠。

    大秦国王,骠骑大将军,罗马尼亚国王,斯拉夫国王,保加尔国王(是何定东后来死皮赖脸进上的),头衔够多,可就是没一个够响亮的。

    现在见多识广的大秦人明白,许多屁大点的国家的君王就敢自称皇帝,自称神的代言人。远的不说,刚被大秦打得像死狗一样的大食人,他们的哈里发就敢自称是“真主的代位者”(kh-alifatallāh)和“真主在地面上的影子”(zillal-lāhll‘alaal-ard)(这些称号都是赠送给穆台瓦基勒(847—861年在位)的,后来继续存在到奥斯曼哈里发帝国的末尾,剧情需要,就让它提前出现。)

    可是自家的君王却还是国王的称号,虽然够多,但是却没有一个够分量的。大秦人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觉得这让他们很没面子,走出去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打招呼。

    于是,群情激动的大秦官员和百姓纷纷上表劝进,虽然不敢上什么尊号,但是皇帝这个称号,刘镇宇是非要接受不可的。

    事情闹到十月节日月,反而越来越热闹了,而且来参加建昌运动会的各属国国王、大公和贵族们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的心思一下子都活络开了,要是刘镇宇做了皇帝,那么那些个国王称号不是要落到他们头上了,就是没份的人,也都会普升一级。这么好的事谁不干呀,于是乎,个个踊跃地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劝进运动中去了。

    刘镇宇不为所动,坚决抵制这股“歪风邪气”。但是大家把刘镇宇的拒绝看成了自谦。中国历史上那个皇帝在这种事面前不是假惺惺地再三推辞。虽然不敢说刘镇宇是假惺惺,但是这点“礼节”和规矩还是有的吧。

    于是,刘镇宇的拒绝没有让大秦官员和百姓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不屈不饶的“斗志”,他们继续把劝进表如潮涌般送到内阁,差点让内阁整个被淹没。

    这一事件在十月中旬达到**。

    在这天,新唐皇李临给刘镇宇送来了一份国书,这份国书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份文件,而且也正是这份文件让大秦官员和国民的劝进热情更加高涨。

    在这份国书里,唐皇李临先庆祝大秦大败西方强国大食,什么“开疆万里,败强酋于西外,收蛮民无数,扬华夏天威于宇内……”,最后笔锋一转,说“大秦源出大唐,今立国于西海,宣上国天威,平蛮夷乱民,高功显勋,可慰先皇厚恩……,愿大唐大秦永结兄弟之谊,世代修好。”

    看完国书后,刘镇宇不由地长叹一口气,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自己预料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秦被大唐解除了从属关系,正式变成了大国与大国之间平等的关系了。

    “难道这是宿命吗?”刘镇宇心里暗暗地想道。

    他明白,面对日益强大的大秦,大唐是不可能地长久地把它当成自己的属国,刘镇宇也不愿意这种不适当的关系就这样保持下去。毕竟,几代人之后,与大唐没有任何感情的新大秦人,肯定会不满这种在他们看来是耻辱的关系,他们会用自己教他们的方法-血与火去改变这个关系。

    “该是大秦断奶的时候了。但愿天佑大唐,天佑大秦,天佑我华夏!”刘镇宇呆呆地望着东方,喃喃地说道。

    但是大秦大多数官员和国民没有刘镇宇这份情绪,他们早就已经把大秦当成了自己的国家。在大唐,只有朝代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而在大秦,刘镇宇给予这些大唐的移民们一个重要的思想:国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

    大秦人知道大唐解除了与自己的从属关系,不由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国家已经得到了故国的承认,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大唐现在只是变成了宗教信仰和思想传统中的一个故土的概念。不可避免,这些大唐移民融合众多别的民族和别的文明后,已经自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新民族,只不过是他们从骨子里知道,这个民族起源于大唐,起源于华夏。

    当大唐宣布解除从属关系时,大秦官员和国民第一个念头就是建立一个和大唐一样的国家,拥有自己的皇帝陛下的国家。

    他们劝进的热情被这股从大唐刮来的风吹地更猛烈了。

    但是刘镇宇作出的反应却出乎众人的预料。

    在他颁布的公告里是这么说的:“吾不领皇帝位有其二,一,吾视唐明皇为君父,先皇为帝,窃子不敢为。二,大秦乃数十万华夏同志之人西出阳关,九死一生而创,今故人几何,吾何以敢独享其尊。”

    看到刘镇宇说得如此绝决,众人就有些摸不清套路了。

    这天,大秦第一重臣司徒忌前来拜访刘镇宇。

    “大王,现在朝野上下群情汹涌,势不可挡呀!”司徒忌毫不忌讳地说道。

    “是啊,势不可挡,可是事情如果就这么简单就好了!”刘镇宇笑了笑,对司徒忌说道。

    “大王的意思是?”司徒忌问道。

    “司徒公,大宪章完成的怎么样?”刘镇宇突然问了一句,把话题引到其它方面去了。

    “大王,大宪章初稿经过上次陛下的指点后,我们明白了许多东西,现在已经修改完毕”司徒忌没有丝毫地迟疑,说完后呈上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哦,我知道了。”刘镇宇接过这本册子,却顺手放到了一边去了。“我要好好地细读一下,这个东西马虎不得。”

    说完后,刘镇宇却不再作声了,仿佛突然想起什么来,在那里努力地思索着。司徒忌知道刘镇宇的这个脾气和习惯,也不作声,端过身边的茶喝起来。被太阳照得暖烘烘的大厅顿时冷清下来。

    “司徒公,你信任我吗?”过了好一会,刘镇宇突然又问道。

    看到司徒忌含笑的脸色,刘镇宇也笑了:“这话问的?我的意思是司徒公相不相信我对我大秦以后的担心?”

    “大王,自从秦州从王,我早就知道陛下的深谋远虑了。否则,大秦也不会在你的带领下创出这么一份不世的功业来。”司徒忌恭敬地说道。

    “深谋远虑,我只不过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这种预见却是最折磨人的。就如同你站在船上的桅杆上,你比船上的其它人看得更远。你能看到远处的暗礁,远处的险滩。你拼命地改变航向,做好一切防范措施,为了就是让这艘船能走上一条安全、畅顺的航线。”

    说到这里,刘镇宇俯过身去,微笑地盯着司徒忌说道:“但是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无法预想在我们死后这个世界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大王,在大秦国民和新教徒眼里,你就是圣人!”司徒忌也微笑着说道。

    刘镇宇看着司徒忌,两人对视了好一会,突然同时爆发出一阵大笑声。

    “司徒公,你说我大秦和大唐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笑过之后,刘镇宇继续问道。

    “哈哈,大王又要考我!”,做为在曾经的大唐州官和现在的大秦首相,司徒忌是有资格评价这个问题的。

    “我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待百姓的态度上。圣徒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他这句话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说的,他只不过是希望君王能认识到民心所向的威力,好好地对待百姓。”司徒忌正言说道。

    刘镇宇点点头,不愧是大家,一句道破真谛。

    “而大王为大秦制定的法策,却是站在百姓上的立场上的。”司徒忌接下来的话依然是那么惊人。

    “为何这么说?”刘镇宇现在倒饶有兴趣地问起司徒忌来了。

    “陛下,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秦有法保护私人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了这一条,大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但在法规如此,就是新教教义也是如此。这可是我大秦的基石呀!”司徒忌感叹地说道。

    刘镇宇点点头,这正是自己处心积率地为大秦打造地一个基础。因为自己明白,资产主义的反封建革命提出的一切东西的核心其实就是私人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民主等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

    “司徒公,给人一把好刀,不如教人捕猎的好方法。”看到司徒忌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刘镇宇继续说道:“我给大秦打好了四个基础,一是尚武、崇尚荣誉的精神;二是善于吸取其它文明和先进科技的好学精神;三是我让所有的大秦人有了一个整体感,归属感和国家民族感。最重要的是他们骨子里认识到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国家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组建的一个共同体,国王君主只不过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象征。他们就会知道税收也是他们的私人财产,他们会很小心地看住这些财产。他们就会认为政府官员是他们雇佣来为他们服务的,军队是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掠夺别人增加自己财富的工具。”

    说到这里,刘镇宇不由大笑起来,对着有点目瞪口呆的司徒忌大声说道:“司徒公,你想明白了这些,那么你就会明白我头上的称号是国王还是皇帝,这还有什么区别?”

    过了好一会,司徒忌才恍然大悟似地点点头:“我明白了,陛下从出秦州时就已经想好了这一切,臣万分佩服呀。”

    “哈哈,司徒公何出此言呢?”刘镇宇笑着摇摇头说道。“皇帝这个称号也许对我来说是跑不掉的,但是不会是在现在。”

    “陛下,我明白陛下对大宪章所做的修改了。大王把上述四项包含在大宪章里了,让它成为大秦的基本法则了。”司徒忌抚着胡子说道。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好像领悟到了什么:“陛下,你应该少说了一项。”

    刘镇宇端起身边的茶,轻偿一口问道:“还有哪一项?”

    “陛下在成军时就把我大唐移民编为旗民,以为根本。除了娇宠惯养外,却无其它特殊照顾,臣等原以为是因为要依为柱石,所以才为之。今日才明白了,大王如此做是有深意的。大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在大秦占主流的数百万旗民变成了不服官只服法的刁民。”司徒忌大笑道,说到这里他不由地想起以前经常发生的旗民追打不奉法守公的官员的事件,这类事件在立国初期,在刘镇宇的刻意纵容下,愈演愈烈,结果造成了大秦官员战战兢兢、凡事都引法据律的态度,这一结果使得大秦的政府机构出奇地廉洁高效,最主要的原因是怕被人人带刀,个个练武,不服官只服刘镇宇颂布的法令的旗民“追杀”。

    “陛下,我猜下一步是该准备废除旗民制度,把旗民的优良传统带给其它国民了吧。”司徒忌笑着说道。

    “知我者,司徒公也。我们不能知道以后的事情,也无法掌控以后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埋下种子。”刘镇宇直盯着司徒忌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让大宪章深入我们大秦每一个国民的血液里去。”

    司徒忌从王宫走了出来,在外面等候已久的众人问他劝进的情况如何。司徒忌微笑着扫了一眼众人,说了句:“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

    接着没过多久,一件大事迅速转移了国人的视线。大宪章正式颂布!

    由于是大秦的基本法,刘镇宇做的非常隆重。

    他首先召集了所有的国民代表,向他们解释了大宪章的所有的意思,然后要求他们把大宪章带回各自的选区,主持向该选区的国民解释该基本法的所有意思,然后争取明白了的国民的赞同签字。最后各国民代表汇总起来,再根据选区国民的意见在大宪章上签字同意。整个过程费时数月,消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兴平十四年六月一日,刘镇宇宣布大秦全国一千一百万国民中有资格签署同意的七百九十万十八岁以上国民百分之百的同意大宪章。(这让我们想起了傻大木百分之一百的当选总统。)最后,全体国民代表郑重地在大宪章文件上签字,刘镇宇是最后一个签字的,然后他宣布大宪章即时起成为大秦的基本法。

    在大会堂上,刘镇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宣布将把有大秦特色的人民民主进行到底,要为全体大秦国民谋福利,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大秦而奋斗。

    国民代表们十有**没听明白是什么回事,但是他们依然把手掌拍地哗哗响。

    七月,刘镇宇根据大宪章上关于全体国民的定义,宣布废除二十多年的旗籍制度,所有的旗民全部转为平民。本来旗民和平民就没什么区别,是不过户口本不同而已(难道是蓝本和红本的分别?),现在转过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正当刘镇宇忙的不亦乐乎时,大秦全体国民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红衣大主教王天源病逝。

    王天源在新教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尽管刘镇宇名义上是护教国王,新教的领袖,而且他的语录思想被编成了新教圣典。

    但是这一切都是王天源在实际操作。圣典是他率人编写的,新教是他率先开始传播的。可以说,刘镇宇是新教精神上的领袖,而王天源是新教实际上的领袖。加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深受新教教徒的热爱。

    消息传出,从安西、印度到西海半岛、雷州岛,从极北之地到小亚细亚、里海南,所有的新教教堂钟声都被敲响了,哀悼的悲哀蔓延了整个新教地区。

    在建昌有十几万人参加的盛大的葬礼上,刘镇宇宣布封王天源为圣使徒,并亲自为王天源抬灵柩,将其葬入建昌大教堂旁边的一座简朴而肃穆的墓地里。

    在忙完王天源的丧事后,大秦乃至新教地区都注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接王天源的位置呢?

    众人议论纷纷,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跟随王天源的红衣主教程不施,他一直担任王天源的助手,尤其是近两年王天源的身体越来越不适,简直就是王天源的替身。

    正当大家盘算程不施什么时候被任命红衣大主教时,程不施却突然向刘镇宇提出申请,要求去大秦最北边的北州担任一个教区的主教。

    大家不理解这一切,但是程不施却还清楚地记得王天源临终前跟自己讲的话:“不施,我没有留下什么话,要大将军封你为红衣大主教。”

    当时自己愣了一下,觉得不可思意,在自己和大多数任心里,自己接替王天源的职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你很失望吧,我这是为了你好呀!我要告诉你一句话,你不能说给任何人听。”看到程不施点点头,王天源才在程不施俯过来的耳朵里说道:“当初大将军命我传播新教时,就曾说过,宗教是统治的辅助工具。”

    听完这句话,程不施的头脑里象滚过一阵巨雷一样。他完全明白了。

    王天源深受刘镇宇的信任,又是新教的创始人,所有他有资格享受红衣大主教。但是自己有什么资格担任红衣大主教这个实际上新教主持人的职位。刘镇宇会放心让他担任这个最高神职职位吗?

    想明白这一切后,程不施在大家的惊奇中提出了这个请求。

    刘镇宇接受了程不施的请求,让他去了北州。接着,刘镇宇宣布任命了九名大主教,组成新教教务委员会,负责教义的解释和新教的运作。而实际上,这个新教最高机构,教务委员会变成了大秦的宗教委员会。

    忙完了这一切,已经是兴平十四年的年底了。回家探亲的火枪团中校团长刘惠平终于让刘镇宇想起了火枪部队,也让他想到让这支部队去哪里实战锻炼了。

章节目录

回首东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Jasn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六章 大宪章和宗教委员会-回首东顾,回首东顾,笔趣阁并收藏回首东顾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