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十)-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排名前二十位
第一百六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十)-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排名前二十位-阉党二世祖-笔趣阁
阉党二世祖
作者:有限无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雨花台炮台的全军覆灭,让在后面观战的多铎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的南京城竟然有这么多火炮?既然明军火力这么强大为什么在扬州没有投入使用?既然明军有如此实力为何眼看江北重镇扬州落入敌手?
多铎的疑问很多,但是眼前他根本顾不得细想,现在如何打好这一仗才是关键。
多铎深思一会儿,对身边的李率泰说道:“李率泰,你带三万人,去前面监督刘良佐、李本深攻城,跟他们说,今天如果不拿下聚宝门,让他们不要活着回来了!”
李率泰躬身接令,然后带着汉军镶蓝旗一万人,新附明军两万人,离开清军本队,来到前锋刘良佐处。
刘良佐的中军就在雨花台边上,刚才明军那阵如同狂风暴雨的覆盖射击让刘良佐的队伍乱成一团。刘良佐这个人虽然是江北四镇之一,可是他的战斗力却不怎么样,大概也就比刘泽清强一些。刘良佐的军队除了五千中军外,大部分都是临时抓来的民夫、壮丁,壮壮声势还行,刚才这一番炮火马上让刘良佐的军队吓傻了眼。
刘良佐身边的一个总兵看到明军炮火这么厉害,赶紧说道:“大哥,没想到南都这帮家伙有这么多红夷大炮,这仗没法打,咱们退吧!”
刘良佐也不想打,自己原本精锐就不多,前几日还在城下损失惨重,现在听手下这么说,刚要命令军队退兵,这时身后马蹄声响动,一伙骑兵来到刘良佐身边。
刘良佐一看正是多铎身边的红人,汉军旗的李率泰。虽然李率泰只是个副都统,职务比刘良佐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是人家李率泰后台硬背景深,听说和多铎还有什么亲戚。刘良佐不敢怠慢,赶紧催马来到李率泰身边,抱拳问道:“李将军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李率泰虽然是汉人,可是他自己并不觉着自己是汉人,所以对刘良佐这些投降的明军将领没什么好脸色。现在听刘良佐这么说,李率泰沉着脸说道:“奉十王命,本官带队来监督刘总兵攻城!”
刘良佐这时刚投靠满清,历史上十月份清廷才下令命他为子爵,江南提督,这个时候刘良佐在满清这边还是一个总兵。不过就是总兵也比李率泰的副都统大,可是没办法,人家的副都统是汉军旗的副都统,而刘良佐的总兵是新附军的总兵。
刘良佐看李率泰的态度如此生硬,没办法只能低声下气的解释道:“李将军,请上禀十王,现在明军火炮威猛,以硬碰硬末将害怕我军损失过大啊!”
刘良佐说的其实有道理,明军在聚宝门这段就有这么多大炮,真要强攻他的部队一定损失惨重。可是人家多铎就是打着让这些炮灰消耗明军火药的心思,李率泰听刘良佐这么说一瞪眼怒道:“刘良佐,怎么你想违背十王军令?”
满清的军令比明军还要严苛,李率泰带来的十名身穿白色
盔甲的巴牙喇亲兵,看李率泰生气纷纷抽出腰刀,就要将刘良佐斩首。这些巴牙喇都是正蓝旗的精锐,因为李率泰的外公是阿巴泰,现在阿巴泰还没死,听说自己的外孙从军,才从自己亲兵中挑了十个来保护外孙的安全。
不要小看这十个人,清军序列中巴牙喇为护军的意思,就是每个将领的随身亲兵。清军出战时每牛录抽一百壮丁,其中十人为白巴牙喇,四十人为红巴牙喇。这十人身穿白甲的巴牙喇也就是白甲兵,是清军中的精锐。
巴牙喇就是从每个牛录中选出弓马武功最好的十人组成。每个牛录有上千人,每位满洲兵本身都很厉害,而选出的巴牙喇,是从这些厉害的满洲兵中,百里挑一,精选而产生。 而一旗所辖牛录,少者十余牛录,多者四十余牛录,因此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所辖巴牙喇兵,少者二百多人,多者也不过六七百人。
正蓝旗在八旗中算不上人数最多的,巴牙喇只有三百多个,所以阿巴泰能派出十人给外孙当护卫,这已经很给面子了。这十人听刘良佐竟然违抗十王军令,就要将这个汉人砍死,虽然刘良佐身后站了一百多个骑马的亲兵,不过这些人真打起来可不是十个巴牙喇的对手。
刘良佐的亲兵一看这帮小辫子要动手,也一个个抽出腰刀,一时间两方对峙在一起。
李率泰带来了一万亲信汉军旗,这时看到主帅有危险,也从远处赶了过来。李率泰本人到没怎么紧张,看着刘良佐问道:“刘良佐,难道你真想违背十王军令?”
这时刘良佐满头都是汗水,听李率泰的命令去送死,自己手下可就剩这几万人马,但是不听李率泰的命令大祸就在眼前。刘良佐知道自己的实力如何,对付普通流寇还行,但是对上精锐的满清八旗根本不够看,想到这刘良佐决定还是遵守李率泰的命令,能糊弄一时是一时。
“李将军千万不要误会,末将只是想要回去禀报十王战况,绝对没有不遵军令,既然李将军带来十王的军令,那末将就带着部下攻城!”刘良佐这个人圆滑的很,马上就转变态度说起了小话。
李率泰听刘良佐这么说也笑道:“既然如此本都统就带本部人马在后面为刘将军压阵,希望刘将军马到成功!”
刘良佐那里不知道李率泰的意思,这家伙说得好听,名为压阵实为监视,看来今天不卖命是不行了。
刘良佐叹了口气,调转马头来到自己军队的前面,重新组织好准备攻城。
这时明军已经将炮口对准攻城的刘良佐部,现在明军已经暴露了火炮射程,也就不用隐瞒,直接对着雨花台周边的刘良佐部开始炮轰。
清军的进攻队形和前几天一样,还是攻城车辆在前面,攻城部队躲在盾车后面,防备明军的炮火。不过今天清军除了这些还准备了一万个装满土的布袋,用来
填充城外的护城河。
清军的盾车防备火枪、弓箭效果不错,但是对火炮那是半点用处没有。不过好在明军火炮都使用的实心弹,这种炮弹只要不被直接命中,倒没什么危险。所以清军在身后督战队的严密监视下,只好硬着头皮顶着炮火,跟在盾车后面慢慢前行。
马铖站在城头看到清军重炮部队覆灭十分高兴,对城墙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威力极大的重炮,现在都被毁坏了,清军没个一年半载的可搞不齐这么多重炮,至于清军那些大小佛郎机,对厚重的南京城墙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这时城外的清军已经接近到五百米距离,马铖命令炮兵换上大号霰弹,也就是每发炮弹中有五六颗鸡蛋大的子弹药,这种东西既保证了射程也保证了威力,算是加强版的霰弹。
不过随着明军换了弹药,对清军盾车的影响也减弱,清军盾车都是由两寸厚的木板制成,并且木板上还附有生牛皮,明军的大号霰弹只有角度对了,才能穿透盾车,如果角度偏大,很容易造成跳弹。
马铖看到这个样子叹了口气,看来火器也不是万能的,最后还是要攻城战。想到这马铖大声叫道:“兄弟们,身后就是南都,城里有你们的父老兄弟,北虏破城后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扬州就是个例子,为了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大家一会儿要奋力拼杀!”
聚宝门这里除了马铖最为精锐的五千左营士兵,还有两万三千人的卫所军,这帮人都是城里挑选出来的壮丁,他们的家眷都在城里。当时马铖为了挟制这帮战斗力不强的卫所军,才将他们的家人从城外迁到城里,现在到他们保卫家人的时候了。
半个月前扬州被屠城的消息已经传开,南京城里都知道扬州满城八十万人只活了几千人,想到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在身后,如果城破必死无疑,城上的那些卫所军都握紧了手中的钢刀,准备和清军拼死一搏。
这时城下的清军已经走到护城河边上,这里距离城头直线距离二百米,清军的一些佛郎机已经能够到城头,所以城下的清军为了掩护填河,也开始对城头射击。
马铖这时候就不能站在城头, 而是在顾勇的掩护下回到城墙上的窝铺,窝铺就是建于城墙上开阔地带,可供兵士守城时执更、休息、放置守城器械及防身的临时性建筑。这里为了防备敌人的重炮袭击,由厚重的条石建成,所以躲在这里安全没什么问题。
城外的清军开始在火炮的掩护下开始填河,不过这时因为距离城头太近,只有二百米,城上火炮的大号霰弹已经能打穿盾车,所以清军的伤亡也开始增加。同时因为南京城墙并不是一条直线,每隔五百米还建有一处角楼,这种防御设施突出城墙之外,在上面很容易用火器打击攻城清军的侧面,所以城外的清军完全处在左右受敌的状况下。
多铎的疑问很多,但是眼前他根本顾不得细想,现在如何打好这一仗才是关键。
多铎深思一会儿,对身边的李率泰说道:“李率泰,你带三万人,去前面监督刘良佐、李本深攻城,跟他们说,今天如果不拿下聚宝门,让他们不要活着回来了!”
李率泰躬身接令,然后带着汉军镶蓝旗一万人,新附明军两万人,离开清军本队,来到前锋刘良佐处。
刘良佐的中军就在雨花台边上,刚才明军那阵如同狂风暴雨的覆盖射击让刘良佐的队伍乱成一团。刘良佐这个人虽然是江北四镇之一,可是他的战斗力却不怎么样,大概也就比刘泽清强一些。刘良佐的军队除了五千中军外,大部分都是临时抓来的民夫、壮丁,壮壮声势还行,刚才这一番炮火马上让刘良佐的军队吓傻了眼。
刘良佐身边的一个总兵看到明军炮火这么厉害,赶紧说道:“大哥,没想到南都这帮家伙有这么多红夷大炮,这仗没法打,咱们退吧!”
刘良佐也不想打,自己原本精锐就不多,前几日还在城下损失惨重,现在听手下这么说,刚要命令军队退兵,这时身后马蹄声响动,一伙骑兵来到刘良佐身边。
刘良佐一看正是多铎身边的红人,汉军旗的李率泰。虽然李率泰只是个副都统,职务比刘良佐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是人家李率泰后台硬背景深,听说和多铎还有什么亲戚。刘良佐不敢怠慢,赶紧催马来到李率泰身边,抱拳问道:“李将军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李率泰虽然是汉人,可是他自己并不觉着自己是汉人,所以对刘良佐这些投降的明军将领没什么好脸色。现在听刘良佐这么说,李率泰沉着脸说道:“奉十王命,本官带队来监督刘总兵攻城!”
刘良佐这时刚投靠满清,历史上十月份清廷才下令命他为子爵,江南提督,这个时候刘良佐在满清这边还是一个总兵。不过就是总兵也比李率泰的副都统大,可是没办法,人家的副都统是汉军旗的副都统,而刘良佐的总兵是新附军的总兵。
刘良佐看李率泰的态度如此生硬,没办法只能低声下气的解释道:“李将军,请上禀十王,现在明军火炮威猛,以硬碰硬末将害怕我军损失过大啊!”
刘良佐说的其实有道理,明军在聚宝门这段就有这么多大炮,真要强攻他的部队一定损失惨重。可是人家多铎就是打着让这些炮灰消耗明军火药的心思,李率泰听刘良佐这么说一瞪眼怒道:“刘良佐,怎么你想违背十王军令?”
满清的军令比明军还要严苛,李率泰带来的十名身穿白色
盔甲的巴牙喇亲兵,看李率泰生气纷纷抽出腰刀,就要将刘良佐斩首。这些巴牙喇都是正蓝旗的精锐,因为李率泰的外公是阿巴泰,现在阿巴泰还没死,听说自己的外孙从军,才从自己亲兵中挑了十个来保护外孙的安全。
不要小看这十个人,清军序列中巴牙喇为护军的意思,就是每个将领的随身亲兵。清军出战时每牛录抽一百壮丁,其中十人为白巴牙喇,四十人为红巴牙喇。这十人身穿白甲的巴牙喇也就是白甲兵,是清军中的精锐。
巴牙喇就是从每个牛录中选出弓马武功最好的十人组成。每个牛录有上千人,每位满洲兵本身都很厉害,而选出的巴牙喇,是从这些厉害的满洲兵中,百里挑一,精选而产生。 而一旗所辖牛录,少者十余牛录,多者四十余牛录,因此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所辖巴牙喇兵,少者二百多人,多者也不过六七百人。
正蓝旗在八旗中算不上人数最多的,巴牙喇只有三百多个,所以阿巴泰能派出十人给外孙当护卫,这已经很给面子了。这十人听刘良佐竟然违抗十王军令,就要将这个汉人砍死,虽然刘良佐身后站了一百多个骑马的亲兵,不过这些人真打起来可不是十个巴牙喇的对手。
刘良佐的亲兵一看这帮小辫子要动手,也一个个抽出腰刀,一时间两方对峙在一起。
李率泰带来了一万亲信汉军旗,这时看到主帅有危险,也从远处赶了过来。李率泰本人到没怎么紧张,看着刘良佐问道:“刘良佐,难道你真想违背十王军令?”
这时刘良佐满头都是汗水,听李率泰的命令去送死,自己手下可就剩这几万人马,但是不听李率泰的命令大祸就在眼前。刘良佐知道自己的实力如何,对付普通流寇还行,但是对上精锐的满清八旗根本不够看,想到这刘良佐决定还是遵守李率泰的命令,能糊弄一时是一时。
“李将军千万不要误会,末将只是想要回去禀报十王战况,绝对没有不遵军令,既然李将军带来十王的军令,那末将就带着部下攻城!”刘良佐这个人圆滑的很,马上就转变态度说起了小话。
李率泰听刘良佐这么说也笑道:“既然如此本都统就带本部人马在后面为刘将军压阵,希望刘将军马到成功!”
刘良佐那里不知道李率泰的意思,这家伙说得好听,名为压阵实为监视,看来今天不卖命是不行了。
刘良佐叹了口气,调转马头来到自己军队的前面,重新组织好准备攻城。
这时明军已经将炮口对准攻城的刘良佐部,现在明军已经暴露了火炮射程,也就不用隐瞒,直接对着雨花台周边的刘良佐部开始炮轰。
清军的进攻队形和前几天一样,还是攻城车辆在前面,攻城部队躲在盾车后面,防备明军的炮火。不过今天清军除了这些还准备了一万个装满土的布袋,用来
填充城外的护城河。
清军的盾车防备火枪、弓箭效果不错,但是对火炮那是半点用处没有。不过好在明军火炮都使用的实心弹,这种炮弹只要不被直接命中,倒没什么危险。所以清军在身后督战队的严密监视下,只好硬着头皮顶着炮火,跟在盾车后面慢慢前行。
马铖站在城头看到清军重炮部队覆灭十分高兴,对城墙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威力极大的重炮,现在都被毁坏了,清军没个一年半载的可搞不齐这么多重炮,至于清军那些大小佛郎机,对厚重的南京城墙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这时城外的清军已经接近到五百米距离,马铖命令炮兵换上大号霰弹,也就是每发炮弹中有五六颗鸡蛋大的子弹药,这种东西既保证了射程也保证了威力,算是加强版的霰弹。
不过随着明军换了弹药,对清军盾车的影响也减弱,清军盾车都是由两寸厚的木板制成,并且木板上还附有生牛皮,明军的大号霰弹只有角度对了,才能穿透盾车,如果角度偏大,很容易造成跳弹。
马铖看到这个样子叹了口气,看来火器也不是万能的,最后还是要攻城战。想到这马铖大声叫道:“兄弟们,身后就是南都,城里有你们的父老兄弟,北虏破城后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扬州就是个例子,为了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大家一会儿要奋力拼杀!”
聚宝门这里除了马铖最为精锐的五千左营士兵,还有两万三千人的卫所军,这帮人都是城里挑选出来的壮丁,他们的家眷都在城里。当时马铖为了挟制这帮战斗力不强的卫所军,才将他们的家人从城外迁到城里,现在到他们保卫家人的时候了。
半个月前扬州被屠城的消息已经传开,南京城里都知道扬州满城八十万人只活了几千人,想到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在身后,如果城破必死无疑,城上的那些卫所军都握紧了手中的钢刀,准备和清军拼死一搏。
这时城下的清军已经走到护城河边上,这里距离城头直线距离二百米,清军的一些佛郎机已经能够到城头,所以城下的清军为了掩护填河,也开始对城头射击。
马铖这时候就不能站在城头, 而是在顾勇的掩护下回到城墙上的窝铺,窝铺就是建于城墙上开阔地带,可供兵士守城时执更、休息、放置守城器械及防身的临时性建筑。这里为了防备敌人的重炮袭击,由厚重的条石建成,所以躲在这里安全没什么问题。
城外的清军开始在火炮的掩护下开始填河,不过这时因为距离城头太近,只有二百米,城上火炮的大号霰弹已经能打穿盾车,所以清军的伤亡也开始增加。同时因为南京城墙并不是一条直线,每隔五百米还建有一处角楼,这种防御设施突出城墙之外,在上面很容易用火器打击攻城清军的侧面,所以城外的清军完全处在左右受敌的状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