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死在狱中,原本并没有什么波澜,一开始马士英对这件案子也没怎么上心,因为现在整个天下都是纷乱的,有几个匪人想要借机捞些好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马士英也没放在心上。
可是不管怎么说,朱由崧的做法却令南明的官员和百姓感到大惑不解,因为所有经历者都相信童氏确实是王妃,人们不知道朱由崧为甚么不亲自面见童氏,辨别真伪。
于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出现在南明官员及百姓的脑中,从洛阳逃出来的朱由崧,一直以来都只是以印信向众人证明自己的世子身份,如果他是一个骗子,是在兵乱中偶然获得了王印,那么他肯定不敢面对真正的王妃,所以他要急着灭口。
虽然这样的猜测毫无来由,却有不少人愿意相信,人们虽然嘴里不说,心里却对朱由崧身份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如果到现在为止只是怀疑朱由崧倒也没什么,毕竟大位已定,当年在南京城外,所有官员一个头磕在地上,已经承认朱由崧的皇帝地位,出现这么点疑点并不能动摇朱由崧的合法地位。可是东林党那能这么轻易放过朱由崧,童妃案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出现的问题就是朱由崧要面对的真正危机了。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
皇太子出现这可是大事,高梦箕不敢隐瞒,弘光元年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萁不得已秘奏:太子朱慈出现在浙江。
太子是一个国家的储君,他是国家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这个太子的身份核实,那朱由崧的皇帝就有些尴尬了。
朱由崧不敢大意,急令太监李继周往浙江一探究竟,并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将这个太子朱慈带回安置在太平门内的兴善寺。
三月初一,这个少年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朱由崧又派二名太监辨识,二名公公见到太子,抱头恸哭,解下衣衫为储君御寒,随即如实飞报弘光帝。朱由崧大怒:“真假未辩,何得便尔”,将二名太监灭口,最后又杀了李继周。
朱由崧这番作为,再加上半个月前对童妃的奇怪作为,马上南京城里就流传出风言风语,说朱由崧并不是真正的福王世子,更有人诬陷马士英,说马士英在凤阳偶然得到福王世子的印信,为了掌控朝政,随便找了一个赌徒冒充真正的福王世子。
这次太子出现让马士英十分被动,因为马士英早就有言在先,如果太子回来,立即把国政还给太子。而更担惊受怕的是朱由崧,这次太子案和上次的童妃案可不同,朱由崧也不能直接下令处死这个自称太子的人。朱由崧还要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他没办法只好发下诏书,表示自己以绝对的诚意欢迎太子回京。
太子接回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判断真假。说
实话,朝中的大臣们基本上都没见过太子,有人见过太子,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鉴别太子必须由那些曾经在太子身边工作过的人来完成,方拱乾、刘正宗、李景廉三位先生以前是太子的老师,他们在太子面前瞅了好一会儿,结果都摇了摇头,说毫无印象。太监邱执中是整天陪太子玩的人,看了好半天,也说不是。
后来又问了一些细节的问题,这人回答不出来,于是大家一口咬定:这个是假太子。
既然是假的,那么就打吧!打完之后,这人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太子,原名王之明,是驸马王的侄子,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解一些宫廷的掌故。
马士英阮大铖一党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弘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远在武昌的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南宁侯左良玉,起兵八十万,号称二百万,正式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自称有太子衣带诏,要顺江而下诛灭马士英一党。
其实在去年十二月份,左良玉老恩主侯恂的公子侯方域,就已经来到武昌,要劝说左良玉起兵消灭马士英。
可是左良玉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行,他虽然号称有三十六营百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从湖广周围抓来的民夫,真正能算上主力的只有他自己的亲信前五营三万多人马,这点实力自保有余但是想要去南京搞事情是不够的。
左良玉在河南常年与流寇李自成交战,和黄得功、高杰等人都十分熟悉,不要说高杰手下三万骑兵,就是黄得功的两万精锐他都不一定打得过。所以侯方域到了武昌后左良玉隆重接待,但是一句稳妥的话没答应。
侯方域看无法劝说左良玉,便留在武昌,准备视机再次劝说左良玉,同时侯方域在武昌也多方活动,拉拢湖广巡按黄澍一同劝说左良玉。
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原来就是个小人,在左良玉同弘光朝廷之间猜忌日深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居中调停,反而以左良玉的兵力为后盾,企图在弘光朝廷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黄澍因为以前的案子和马士英不睦,自然很痛快的答应侯方域,加入到反弘光朝廷的小组织当中去。
侯方域虽然多方准备,但是他也小看了左良玉,左良玉可能没有侯方域学问大,可是左良玉纵横中原十多年,见识远在书呆子侯方域之上。
现在朝廷为了防备他左良玉,将黄得功调到滁州驻防,左良玉可知道黄闯子的战斗力,他没有十足把握打赢黄得功。更何况更有战斗力的高杰就在百里以外的徐州,所以左良玉准备看看再说。
等到弘光元年正月,事情发生变化,远在徐州的高杰被许定国杀了,得知消息后的左良玉这时有些动心。高杰一死他的三万骑兵分别被部将李成栋、外甥李本深瓜分,对于这两个将领左良玉还不怎么害怕。不过高杰虽然死了,可是黄得功还在眼前,所以这时左良玉还没下定决心最后动手。
真正让左良玉下定
决心的事件是李自成南下,弘光元年正月十二日,满清豫亲王多铎攻破潼关,李自成大势已去。满清占领西安后马上兵分两路,一路五万人在豫亲王多铎的带领下,从河南归德进攻徐州、扬州,威胁南京的正北面。
而另一路由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带领,追着李自成经陕西商洛、河南西部邓州一带进入湖广襄阳。李自成的余部虽然打不过满清的阿济格,可是对上左良玉却势如猛虎,左良玉的军队在长江北岸和李自成余部打了一仗,竟然被打的大败而归。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昌再不能继续待下去,这时又传来南京出现太子案,这个对左良玉真是个大利好。所以左良玉借太子案为由,在侯方域和黄澍的教唆下发兵南下勤王,攻打弘光政权。临行之时,左良玉下令把武昌居民屠戮一空,表示“不留一物与贼”。可怜武昌居民,在不到十年时间里,被流寇张献忠、官军左良玉两次屠城。
弘光朝廷接到上游督、抚、镇臣关于左良玉叛变率师东下的报告,大为恐慌,马士英决定由兵部尚书阮大铖会同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以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人组织堵剿。黄得功的军队被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军部署于对岸江北。
整个南明朝廷在经过不到一年的平静期,再次迎来动荡。虽然局势动荡如此,但本书的主人公马铖却一点也不知情,在家中照顾刚生产完的顾喜英。
顾喜英肚中所怀是马铖的第一个子女,不管后世这世,都是第一个,所以马铖比谁都着急,在得知顾喜英进了预产期,早早的就从军中回到家中陪伴。
在弘光元年三月初一,顾喜英终于诞下一个男孩,马铖得知消息后大喜,下令全军放假三天,自己更是去兵部请了半个月的假,准备在家好生陪伴顾喜英。
马铖这个儿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确是马士英的长孙,长孙出生马士英自然重视,亲自为这个孙子起了马源的名字。
马士英为长孙取得这个源字大有说道,马銮马铖兄弟是金字旁,按照五行说法金生水,所以下一代必须要带水字。同时这个源字出自《礼记学记》,其中记载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意思吗就是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因时制宜的人无所不可不拘于一途。懂得这四点,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马士英为长孙起这个名字也算煞费苦心,希望这个孙子能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可用之才。不过马铖不管这些,这可是他第一个孩子,自然喜欢的如同心肝一样。
可是不管怎么说,朱由崧的做法却令南明的官员和百姓感到大惑不解,因为所有经历者都相信童氏确实是王妃,人们不知道朱由崧为甚么不亲自面见童氏,辨别真伪。
于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出现在南明官员及百姓的脑中,从洛阳逃出来的朱由崧,一直以来都只是以印信向众人证明自己的世子身份,如果他是一个骗子,是在兵乱中偶然获得了王印,那么他肯定不敢面对真正的王妃,所以他要急着灭口。
虽然这样的猜测毫无来由,却有不少人愿意相信,人们虽然嘴里不说,心里却对朱由崧身份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如果到现在为止只是怀疑朱由崧倒也没什么,毕竟大位已定,当年在南京城外,所有官员一个头磕在地上,已经承认朱由崧的皇帝地位,出现这么点疑点并不能动摇朱由崧的合法地位。可是东林党那能这么轻易放过朱由崧,童妃案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出现的问题就是朱由崧要面对的真正危机了。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
皇太子出现这可是大事,高梦箕不敢隐瞒,弘光元年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萁不得已秘奏:太子朱慈出现在浙江。
太子是一个国家的储君,他是国家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这个太子的身份核实,那朱由崧的皇帝就有些尴尬了。
朱由崧不敢大意,急令太监李继周往浙江一探究竟,并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将这个太子朱慈带回安置在太平门内的兴善寺。
三月初一,这个少年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朱由崧又派二名太监辨识,二名公公见到太子,抱头恸哭,解下衣衫为储君御寒,随即如实飞报弘光帝。朱由崧大怒:“真假未辩,何得便尔”,将二名太监灭口,最后又杀了李继周。
朱由崧这番作为,再加上半个月前对童妃的奇怪作为,马上南京城里就流传出风言风语,说朱由崧并不是真正的福王世子,更有人诬陷马士英,说马士英在凤阳偶然得到福王世子的印信,为了掌控朝政,随便找了一个赌徒冒充真正的福王世子。
这次太子出现让马士英十分被动,因为马士英早就有言在先,如果太子回来,立即把国政还给太子。而更担惊受怕的是朱由崧,这次太子案和上次的童妃案可不同,朱由崧也不能直接下令处死这个自称太子的人。朱由崧还要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他没办法只好发下诏书,表示自己以绝对的诚意欢迎太子回京。
太子接回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判断真假。说
实话,朝中的大臣们基本上都没见过太子,有人见过太子,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鉴别太子必须由那些曾经在太子身边工作过的人来完成,方拱乾、刘正宗、李景廉三位先生以前是太子的老师,他们在太子面前瞅了好一会儿,结果都摇了摇头,说毫无印象。太监邱执中是整天陪太子玩的人,看了好半天,也说不是。
后来又问了一些细节的问题,这人回答不出来,于是大家一口咬定:这个是假太子。
既然是假的,那么就打吧!打完之后,这人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太子,原名王之明,是驸马王的侄子,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解一些宫廷的掌故。
马士英阮大铖一党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弘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远在武昌的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南宁侯左良玉,起兵八十万,号称二百万,正式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自称有太子衣带诏,要顺江而下诛灭马士英一党。
其实在去年十二月份,左良玉老恩主侯恂的公子侯方域,就已经来到武昌,要劝说左良玉起兵消灭马士英。
可是左良玉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行,他虽然号称有三十六营百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从湖广周围抓来的民夫,真正能算上主力的只有他自己的亲信前五营三万多人马,这点实力自保有余但是想要去南京搞事情是不够的。
左良玉在河南常年与流寇李自成交战,和黄得功、高杰等人都十分熟悉,不要说高杰手下三万骑兵,就是黄得功的两万精锐他都不一定打得过。所以侯方域到了武昌后左良玉隆重接待,但是一句稳妥的话没答应。
侯方域看无法劝说左良玉,便留在武昌,准备视机再次劝说左良玉,同时侯方域在武昌也多方活动,拉拢湖广巡按黄澍一同劝说左良玉。
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原来就是个小人,在左良玉同弘光朝廷之间猜忌日深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居中调停,反而以左良玉的兵力为后盾,企图在弘光朝廷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黄澍因为以前的案子和马士英不睦,自然很痛快的答应侯方域,加入到反弘光朝廷的小组织当中去。
侯方域虽然多方准备,但是他也小看了左良玉,左良玉可能没有侯方域学问大,可是左良玉纵横中原十多年,见识远在书呆子侯方域之上。
现在朝廷为了防备他左良玉,将黄得功调到滁州驻防,左良玉可知道黄闯子的战斗力,他没有十足把握打赢黄得功。更何况更有战斗力的高杰就在百里以外的徐州,所以左良玉准备看看再说。
等到弘光元年正月,事情发生变化,远在徐州的高杰被许定国杀了,得知消息后的左良玉这时有些动心。高杰一死他的三万骑兵分别被部将李成栋、外甥李本深瓜分,对于这两个将领左良玉还不怎么害怕。不过高杰虽然死了,可是黄得功还在眼前,所以这时左良玉还没下定决心最后动手。
真正让左良玉下定
决心的事件是李自成南下,弘光元年正月十二日,满清豫亲王多铎攻破潼关,李自成大势已去。满清占领西安后马上兵分两路,一路五万人在豫亲王多铎的带领下,从河南归德进攻徐州、扬州,威胁南京的正北面。
而另一路由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带领,追着李自成经陕西商洛、河南西部邓州一带进入湖广襄阳。李自成的余部虽然打不过满清的阿济格,可是对上左良玉却势如猛虎,左良玉的军队在长江北岸和李自成余部打了一仗,竟然被打的大败而归。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昌再不能继续待下去,这时又传来南京出现太子案,这个对左良玉真是个大利好。所以左良玉借太子案为由,在侯方域和黄澍的教唆下发兵南下勤王,攻打弘光政权。临行之时,左良玉下令把武昌居民屠戮一空,表示“不留一物与贼”。可怜武昌居民,在不到十年时间里,被流寇张献忠、官军左良玉两次屠城。
弘光朝廷接到上游督、抚、镇臣关于左良玉叛变率师东下的报告,大为恐慌,马士英决定由兵部尚书阮大铖会同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以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人组织堵剿。黄得功的军队被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军部署于对岸江北。
整个南明朝廷在经过不到一年的平静期,再次迎来动荡。虽然局势动荡如此,但本书的主人公马铖却一点也不知情,在家中照顾刚生产完的顾喜英。
顾喜英肚中所怀是马铖的第一个子女,不管后世这世,都是第一个,所以马铖比谁都着急,在得知顾喜英进了预产期,早早的就从军中回到家中陪伴。
在弘光元年三月初一,顾喜英终于诞下一个男孩,马铖得知消息后大喜,下令全军放假三天,自己更是去兵部请了半个月的假,准备在家好生陪伴顾喜英。
马铖这个儿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确是马士英的长孙,长孙出生马士英自然重视,亲自为这个孙子起了马源的名字。
马士英为长孙取得这个源字大有说道,马銮马铖兄弟是金字旁,按照五行说法金生水,所以下一代必须要带水字。同时这个源字出自《礼记学记》,其中记载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意思吗就是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因时制宜的人无所不可不拘于一途。懂得这四点,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马士英为长孙起这个名字也算煞费苦心,希望这个孙子能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可用之才。不过马铖不管这些,这可是他第一个孩子,自然喜欢的如同心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