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胡,在暹罗,郑天瑞、李定国的部队取得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在边关,以黄飙为首的四大镇将,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让满清如芒在背。而在北京,大明的政局也在忠勇武英王朱斌的安排下,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的改变!
月中旬,一个新生的机构,大明皇家最高法院成立。做事从来就一丝不苟的张云乐出任了皇家法院的院长。而将在新年里颁布的新的《大明律》,将是皇家法院最有力的臂膀。
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和即将问世的《新大明律》,标志着大明正在一步步从人治走想法治。以人治天下,君强则国强,君昏则国弱。出现明君,则天下天平,国力强盛;出现昏君,则民不聊生,外敌环绕。
以法治天下,则天下万事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凡触犯《新大明律》者,皆可问罪。
但朱斌提倡的法治,与韩非子所说的“法治”并不是一个概念。韩非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一切都是围绕着如何巩固君王的利益而进行。而朱斌所提出的法治,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做“法制”,以法为制度,以法为准则。
从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开始,朱斌计划在一年内于全国各府、县皆建有法院。从此后,知府、知县只负责地方事物。而不再管理民间诉讼,刑事案件地判决,政法剥离,各有职司。
东、西厂、锦衣卫制度全部废除,以“大明皇家情报分析司”和“大明监察部”取而代之,分别由黄溪和骆养性充任二部首领。前者为大明最大的特务机关。分别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报。下设八部十一局,成员包括核心成员二十人,中层官员一千九百人,外围组织成员核定为十一万八千人,并且随时可以增加。但就是这十余万特务。在黄溪看来要同时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况力量还是显得薄弱,而朱斌对他的许诺是,每年可以向自己要求增加三次经费,人员随时可以扩充,只要把情报能及时地送到自己手里。
手拥十余万特务的黄溪,一跃成为了朝廷炙手可热地人物。但面对这一切。素来冷静的黄溪只在一次酒后对亲密好友说道:“巨大的权利好像把你推到了两座山之间的独木桥上,你只能战战兢兢地行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大明监察部是一个制约情报分析司地机构,它拥有调查官员的权利。一应官员皆可查证。除了制约情报司外,其主要的职能为,打击大明屡禁不止的贪污**行为。这是大明的一个从开朝开始便存在的痼疾,朱元璋甚至用了杀人剥皮地酷刑也都无法杜绝。
而在大明景平朝,除了大幅度提高官员俸禄。高薪养廉之外,官员出现贪污**行为。一经查证,即有法院依据《新大明律》进行判决,而不仅仅是施以酷刑。
对内,则由景平帝亲自宣布,开始大幅度裁减太监和宫女的数量。大幅度削减皇室成员的规费。和用度,除确对朝廷立有大功外。不再对各王公大臣进行额外封赏。仅这几项,每年便可为朝廷省下近百万两银子。
而节省下的这笔银子,将全部投入到皇家科学院以充研究经费……
对各封地的整肃也在同一时期展开。其一,在战乱时期被流寇侵扰的那些封地,不抵抗者立即收回其封地;抵抗但不力者有补偿的收回封地。封地之主战死,除非其长子才能继承,否则亦将封地收为国有。
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封地,亦将大幅度提高其税收,但其封地内对百姓地税收必须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收取,不得随意增加,一经发现任意增加者,封地立刻收回朝廷。
这一条明显触动了那些皇室亲王、权贵们地利益。本来以为大明恢复,自己又可以重新过上好日子的那些王爷们,一个都对朱斌痛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公然指责朱斌违背祖宗之法,根本就不配姓朱。
而朱斌根本就不为所动,三次上书景平帝,请求朝廷收回自己和儿子的江南与山东两省封地,但三次都被景平帝驳回,并在朝会的时候,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动情地说道:
“大明若无武英王,亡之久矣;朕若无武英王,更不知流落何方。朕地江山即是武英王地江山,今叔父只得江南一省,朕若收回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辈!”
见皇上圣意坚决,朱斌只得暂时先把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而随后,一场大规模的肃贪运动从京师率先开始了。事情地起因,便是从当初何墨进京提供的那份三十三人的名单开始。
接受何墨贿赂的三十三名官员早被罢官,但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朱斌下令将这三十三名官员重新逮捕下狱,由监察部统一审讯,而其后牵连出来的官员,达到了两百余人之多。
朱斌再次展现了他的雷霆手腕,凡牵连者、涉案者,不论官阶大小,不论身份尊贵,一律交由监察部审问,而后暂时羁押,待《新大明律》颁布后,按律问刑。
这些官员中不乏有人在朝廷里有强大靠山,而来头最大的,是宋王朱常隽的亲外甥。这位宋王朱常隽,论辈分是当今天子景平帝的叔叔,论功劳在当初景平帝登基之时也有拥戴之功。而朱常隽平生只得三女,这外甥便被他当成亲儿子一般看待。
事后查证,他的这位外甥总计接受各级官员贿赂。折合白银三十万两。从内部透露出来地消息,如果按照明年颁布的新的大明律法,已经必死无疑。
那朱常隽哪里甘心外甥就这么死去,当时就四下活动,但在此当口却是肃贪运动的风尖浪口,谁人敢在这个时候撞到枪口上。因此便对朱常隽的说情,一个个都避而不见……
实在没有办法的朱常隽,只得找到了当今地圣上。可面对长辈的哭诉,景平帝只叹了口气:“朝廷之强盛,在于君臣一心。若上贪而不追究。下面效仿的人就多了。如此一来,大明朝廷贪污成风,何时能够禁止?宋王亦是朝廷老臣,如何不知这个道理?”
朱常隽哪想到九岁的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愣在那里半晌才哭道:“老臣愿捐出全部身家,以为我那苦命地外甥活命之用。若再不行,老臣便请陛下发道圣旨。用老臣的一条命来抵充。陛下,老臣这辈子没求过人,可这次求您啦!”
“朕看过《新大明律》,这一条并不符合律法。”景平帝苦笑着说道:“功即是功,罪即是罪,功罪不能相抵。宋王,你虽不是朕的嫡亲叔叔,但朕其实心里亦把当武英王一般看待。只是这一次谁也帮不了你了。就当朕欠你的吧……”
景平帝给朱常隽的唯一恩典,是允许他到大牢里去看望自己的外甥。而当失魂落魄地朱常隽出现在大牢的时候,看到蓬头垢面,满脸充满了希望的外甥,他只流泪说道:
“你谁不好招惹,偏偏惹上了武英王这个杀星。休说你你舅舅。便是连当今皇帝也救不了你了。孩子。去吧,黄泉路上总有舅舅在陪着你……”
在从大牢里出来的当天晚上。宋王朱常隽便在家中服毒自尽,年仅五十五岁。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朱斌失神不语,只是在独自面对妻子陶慕晴的时候才叹息着说道:“我为了这个江山,差不多要把朱家人全部得罪光了,如果有一天我失势,一旦走了出去,只怕在黑夜里不知有多少冷箭在那等着我,朱家一脉在我手里也许会变得人丁单薄了……”
“那你呢,你不也是朱家的子嗣?”陶慕晴好奇的问道。
朱斌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但他忽然想到了崇祯殉国的那天,微笑着对自己说道:““你根本就不是建文帝地后人,对吗?”
是啊,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自己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过要为大明王朝尽什么忠;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甚至连自己都已经身体里天生就流着朱家地血脉,不,应该是流淌着大明、大汉江山的血脉……
肃贪运动牵连到的人中,宋王朱常隽虽然心里对朱斌痛恨到了极点,但终究他是朱家的人,心里还是一心念着大明朝廷,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对朱斌的愤怒,也绝不会做出任何出轨举动,做任何损害大明地事情,来发泄自己地不满!
但有的人却未必和他一般想了。
礼部尚书张溥就是其中地一位。这位门生弟子遍布天下的“大儒”,初到江南的时候,的确对朱斌充满了感激,甚至为了朱斌不惜得罪过朝廷。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大明已经没有救了,而武英王的江南却正在蓬勃发展!
但随着江山初定,一切都在朝着正轨运行的时候,张溥却感到朝廷并不是在按照自己设想中的“正轨”在前进。
尤其是在废除原有的科举制度这一条上最是让他不满。本来在自己的设想中,自己教出来的弟子之中,熟读八股文的大有其人。一旦开考,起码能得中一批。等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安排这些弟子进入朝廷,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仅仅因为朱斌的一句话,这一切努力也就完全葬送了。
要考什么科学、天文、算术,这些东西对辅佐朝政有什么用处?这简直是在破坏祖宗之法。自己的那些得意门生,有谁学过这些?
科举制度的改革,让张溥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起初因为武英王的救命之恩而满存感激的张溥张先生,那点感激之情早就飞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肃贪运动之中,张溥有几个在朝廷里的故交好友也牵扯进去。张溥收下了那些人家里人送来的几副名画,找到了武英王朱斌,原本以为朱斌会卖自己几分面子。但万万没有让张溥想到的,反而是朱斌冷冷地对他说道:
“我听说你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银子,这才为这些人说情的。肃贪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本来想把你也拿下大狱。但念在你对朝廷多有贡献的份上,加上你又不知收受名画与贪污同罪,这才就权且法外开恩。你急速把这东西给我退还回去,不然大明律法无情!”
张溥又羞又怒,但却不敢和武英王争辩,回到家后赶紧退还了那些他爱不释手的名画。但心里的这怨气,无论如何也无法化解,一连几天都没怎么吃过东西。
肃贪,肃贪居然肃到我的头上来了!
我是谁?天下士子的领袖,陵社的领袖。就连当初那不可一世的周延儒,看到我也会恭恭敬敬。可今天,朱由斌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
朝中的那些自己的老朋友们,被朱由斌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除去。现在自己在朝廷里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少。天知道哪一天,朱由斌手里的大刀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但张溥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知道和朱斌对着干的下场是什么。高弘图这些人的下场,到现在还清楚地放在他的面前。可是,自己手里却还有一支最强大的力量没有动用!
月中旬,一个新生的机构,大明皇家最高法院成立。做事从来就一丝不苟的张云乐出任了皇家法院的院长。而将在新年里颁布的新的《大明律》,将是皇家法院最有力的臂膀。
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和即将问世的《新大明律》,标志着大明正在一步步从人治走想法治。以人治天下,君强则国强,君昏则国弱。出现明君,则天下天平,国力强盛;出现昏君,则民不聊生,外敌环绕。
以法治天下,则天下万事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凡触犯《新大明律》者,皆可问罪。
但朱斌提倡的法治,与韩非子所说的“法治”并不是一个概念。韩非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一切都是围绕着如何巩固君王的利益而进行。而朱斌所提出的法治,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做“法制”,以法为制度,以法为准则。
从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开始,朱斌计划在一年内于全国各府、县皆建有法院。从此后,知府、知县只负责地方事物。而不再管理民间诉讼,刑事案件地判决,政法剥离,各有职司。
东、西厂、锦衣卫制度全部废除,以“大明皇家情报分析司”和“大明监察部”取而代之,分别由黄溪和骆养性充任二部首领。前者为大明最大的特务机关。分别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报。下设八部十一局,成员包括核心成员二十人,中层官员一千九百人,外围组织成员核定为十一万八千人,并且随时可以增加。但就是这十余万特务。在黄溪看来要同时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况力量还是显得薄弱,而朱斌对他的许诺是,每年可以向自己要求增加三次经费,人员随时可以扩充,只要把情报能及时地送到自己手里。
手拥十余万特务的黄溪,一跃成为了朝廷炙手可热地人物。但面对这一切。素来冷静的黄溪只在一次酒后对亲密好友说道:“巨大的权利好像把你推到了两座山之间的独木桥上,你只能战战兢兢地行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大明监察部是一个制约情报分析司地机构,它拥有调查官员的权利。一应官员皆可查证。除了制约情报司外,其主要的职能为,打击大明屡禁不止的贪污**行为。这是大明的一个从开朝开始便存在的痼疾,朱元璋甚至用了杀人剥皮地酷刑也都无法杜绝。
而在大明景平朝,除了大幅度提高官员俸禄。高薪养廉之外,官员出现贪污**行为。一经查证,即有法院依据《新大明律》进行判决,而不仅仅是施以酷刑。
对内,则由景平帝亲自宣布,开始大幅度裁减太监和宫女的数量。大幅度削减皇室成员的规费。和用度,除确对朝廷立有大功外。不再对各王公大臣进行额外封赏。仅这几项,每年便可为朝廷省下近百万两银子。
而节省下的这笔银子,将全部投入到皇家科学院以充研究经费……
对各封地的整肃也在同一时期展开。其一,在战乱时期被流寇侵扰的那些封地,不抵抗者立即收回其封地;抵抗但不力者有补偿的收回封地。封地之主战死,除非其长子才能继承,否则亦将封地收为国有。
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封地,亦将大幅度提高其税收,但其封地内对百姓地税收必须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收取,不得随意增加,一经发现任意增加者,封地立刻收回朝廷。
这一条明显触动了那些皇室亲王、权贵们地利益。本来以为大明恢复,自己又可以重新过上好日子的那些王爷们,一个都对朱斌痛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公然指责朱斌违背祖宗之法,根本就不配姓朱。
而朱斌根本就不为所动,三次上书景平帝,请求朝廷收回自己和儿子的江南与山东两省封地,但三次都被景平帝驳回,并在朝会的时候,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动情地说道:
“大明若无武英王,亡之久矣;朕若无武英王,更不知流落何方。朕地江山即是武英王地江山,今叔父只得江南一省,朕若收回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辈!”
见皇上圣意坚决,朱斌只得暂时先把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而随后,一场大规模的肃贪运动从京师率先开始了。事情地起因,便是从当初何墨进京提供的那份三十三人的名单开始。
接受何墨贿赂的三十三名官员早被罢官,但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朱斌下令将这三十三名官员重新逮捕下狱,由监察部统一审讯,而其后牵连出来的官员,达到了两百余人之多。
朱斌再次展现了他的雷霆手腕,凡牵连者、涉案者,不论官阶大小,不论身份尊贵,一律交由监察部审问,而后暂时羁押,待《新大明律》颁布后,按律问刑。
这些官员中不乏有人在朝廷里有强大靠山,而来头最大的,是宋王朱常隽的亲外甥。这位宋王朱常隽,论辈分是当今天子景平帝的叔叔,论功劳在当初景平帝登基之时也有拥戴之功。而朱常隽平生只得三女,这外甥便被他当成亲儿子一般看待。
事后查证,他的这位外甥总计接受各级官员贿赂。折合白银三十万两。从内部透露出来地消息,如果按照明年颁布的新的大明律法,已经必死无疑。
那朱常隽哪里甘心外甥就这么死去,当时就四下活动,但在此当口却是肃贪运动的风尖浪口,谁人敢在这个时候撞到枪口上。因此便对朱常隽的说情,一个个都避而不见……
实在没有办法的朱常隽,只得找到了当今地圣上。可面对长辈的哭诉,景平帝只叹了口气:“朝廷之强盛,在于君臣一心。若上贪而不追究。下面效仿的人就多了。如此一来,大明朝廷贪污成风,何时能够禁止?宋王亦是朝廷老臣,如何不知这个道理?”
朱常隽哪想到九岁的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愣在那里半晌才哭道:“老臣愿捐出全部身家,以为我那苦命地外甥活命之用。若再不行,老臣便请陛下发道圣旨。用老臣的一条命来抵充。陛下,老臣这辈子没求过人,可这次求您啦!”
“朕看过《新大明律》,这一条并不符合律法。”景平帝苦笑着说道:“功即是功,罪即是罪,功罪不能相抵。宋王,你虽不是朕的嫡亲叔叔,但朕其实心里亦把当武英王一般看待。只是这一次谁也帮不了你了。就当朕欠你的吧……”
景平帝给朱常隽的唯一恩典,是允许他到大牢里去看望自己的外甥。而当失魂落魄地朱常隽出现在大牢的时候,看到蓬头垢面,满脸充满了希望的外甥,他只流泪说道:
“你谁不好招惹,偏偏惹上了武英王这个杀星。休说你你舅舅。便是连当今皇帝也救不了你了。孩子。去吧,黄泉路上总有舅舅在陪着你……”
在从大牢里出来的当天晚上。宋王朱常隽便在家中服毒自尽,年仅五十五岁。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朱斌失神不语,只是在独自面对妻子陶慕晴的时候才叹息着说道:“我为了这个江山,差不多要把朱家人全部得罪光了,如果有一天我失势,一旦走了出去,只怕在黑夜里不知有多少冷箭在那等着我,朱家一脉在我手里也许会变得人丁单薄了……”
“那你呢,你不也是朱家的子嗣?”陶慕晴好奇的问道。
朱斌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但他忽然想到了崇祯殉国的那天,微笑着对自己说道:““你根本就不是建文帝地后人,对吗?”
是啊,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自己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过要为大明王朝尽什么忠;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甚至连自己都已经身体里天生就流着朱家地血脉,不,应该是流淌着大明、大汉江山的血脉……
肃贪运动牵连到的人中,宋王朱常隽虽然心里对朱斌痛恨到了极点,但终究他是朱家的人,心里还是一心念着大明朝廷,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对朱斌的愤怒,也绝不会做出任何出轨举动,做任何损害大明地事情,来发泄自己地不满!
但有的人却未必和他一般想了。
礼部尚书张溥就是其中地一位。这位门生弟子遍布天下的“大儒”,初到江南的时候,的确对朱斌充满了感激,甚至为了朱斌不惜得罪过朝廷。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大明已经没有救了,而武英王的江南却正在蓬勃发展!
但随着江山初定,一切都在朝着正轨运行的时候,张溥却感到朝廷并不是在按照自己设想中的“正轨”在前进。
尤其是在废除原有的科举制度这一条上最是让他不满。本来在自己的设想中,自己教出来的弟子之中,熟读八股文的大有其人。一旦开考,起码能得中一批。等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安排这些弟子进入朝廷,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仅仅因为朱斌的一句话,这一切努力也就完全葬送了。
要考什么科学、天文、算术,这些东西对辅佐朝政有什么用处?这简直是在破坏祖宗之法。自己的那些得意门生,有谁学过这些?
科举制度的改革,让张溥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起初因为武英王的救命之恩而满存感激的张溥张先生,那点感激之情早就飞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肃贪运动之中,张溥有几个在朝廷里的故交好友也牵扯进去。张溥收下了那些人家里人送来的几副名画,找到了武英王朱斌,原本以为朱斌会卖自己几分面子。但万万没有让张溥想到的,反而是朱斌冷冷地对他说道:
“我听说你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银子,这才为这些人说情的。肃贪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本来想把你也拿下大狱。但念在你对朝廷多有贡献的份上,加上你又不知收受名画与贪污同罪,这才就权且法外开恩。你急速把这东西给我退还回去,不然大明律法无情!”
张溥又羞又怒,但却不敢和武英王争辩,回到家后赶紧退还了那些他爱不释手的名画。但心里的这怨气,无论如何也无法化解,一连几天都没怎么吃过东西。
肃贪,肃贪居然肃到我的头上来了!
我是谁?天下士子的领袖,陵社的领袖。就连当初那不可一世的周延儒,看到我也会恭恭敬敬。可今天,朱由斌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
朝中的那些自己的老朋友们,被朱由斌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除去。现在自己在朝廷里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少。天知道哪一天,朱由斌手里的大刀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但张溥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知道和朱斌对着干的下场是什么。高弘图这些人的下场,到现在还清楚地放在他的面前。可是,自己手里却还有一支最强大的力量没有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