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9)(三合一)-情满四合院
第四百四十九章: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9)(三合一)-情满四合院-快穿之养老攻略-笔趣阁
快穿之养老攻略
作者:快穿狂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乔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仁明自然不好再反对什么,而且,他也知道他妹妹的确是能耐人,既然他妹妹都说她的研究可能改变世界格局,那么,他家又怎能拖后腿呢。
反正他们家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就是因为他妹妹提供的各种秘方,于情于理,他都没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妹妹,更没有理由去干涉他妹妹怎么使用那一笔银元。
但是,他还是好奇啊!
“那您知道妹妹在干什么吗?”
虽然不好干涉他妹妹用钱,可是,刘仁明还是十分好奇他妹妹到底在研究什么,需要花那么多钱?
那些银元都够扶植个军阀了。
乔木并没有立刻回答,此时她在斟酌着该怎么描述,可是核武器这种东西在没有研究出来之前,甚至于在研究出来,并且使用之后。
依旧还有人觉得是假的。
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超出认知了,在这东西没有彻底研究出来之前,很多人根本难以想象有什么武器能一次性毁灭一座城市,这已然是传说中那些神佛妖魔的威能了。
这哪是科技的正常发展轨道。
这完全是开挂氪金。
所以,乔木斟酌了一会儿道: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应该是一种很恐怖的武器,比炮弹还要恐怖很多倍,算杀伤性武器。
你不要问太多了。
我又不是搞研究的。
那些东西也不懂。
你可以问你妹妹,如果她愿意告诉你,肯定就告诉你了,不愿意你也不要强求,对了,回头你派人递个消息给你爹,让他第一支军队训练出来之后,就派些人手专门负责护卫你妹妹实验室所在的小岛。
务必保证你妹妹的安全。
还有,你妹妹的实验室既重要也危险,千万不能有什么大规模动荡或者枪弹走火,总之千万小心。”
乔木虽然也很想给自家孙女提供更安全,更全面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可是如今条件就这样,也只能尽量在当前条件下,做到最好了。
“这么神秘厉害?
这要是真的的话,奶奶,要不我们海外建国吧,反正我们家现在几乎什么都能造,小到一根针,大到汽车坦克,只要带足了家里的设备,随便找点听得懂人话的就能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建国发展。
这样不但我们家有后路。
也有利于保护妹妹。
毕竟您都说妹妹研究的东西很重要,也很厉害了,咱们要是没有足够实力保护妹妹的话,回头说不定妹妹的成果就可能被人给抢走。
甚至就连妹妹都有危险。
咱们家现在这种小打小闹的力量可不够,怎么着也得有跟一些国家军阀扳手腕子的能力吧,且而我们家现在各方面扩张也比过去困难了许多,时常会碰到土匪什么的。
咱家要是建国就方便多了。
毕竟再出事,就是外交矛盾。
而且,如果我们建国的话。
那您老可就是太皇太后了。
绝对风光无限!”
刘仁明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在讨论他妹妹的事,结果,他的脑回路却突然绕到了海外建国那边。
“你这不是突发奇想吧。
还是说你早有计划。”
乔木可不觉得这些话是他突发奇想想到的,绝对是早有预谋。
“奶奶到底是奶奶,果真姜还是老的辣,我爹就没想这么多,还骂我痴心妄想,是在搞复辟什么的。
其实,我也是在南洋那边了解了一下南洋那边的一些国家,才有了这个想法的,南阳群岛那边很多小国的国主,其实原本就是从我们国家迁徙过去的,有些甚至就是汉人建立的,既然他们能建立,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够建立呢,商人拥有军队和武装势力听着总感觉别扭。
如果是国家的话。
那就很正常了。
任谁也说不出错来。
而且这么一来,我们也不需要跟国内那些军阀争地盘,同时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免得继续被那些军阀敲诈勒索,与那些洋人做交易的时候,有军队国家做仪仗,应该也能更顺利,并且更有底气些。
除此之外,说句不好听的,我其实不看好国内未来几年的情况。
如今军阀割据,又何尝不类似于当年的战国汉末,只是大家并没有称王或者组建私人政府罢了,但实际依旧各管各的,未来恐怕必要爆发统一之战,我们家不能不提前做好准备,也免得未来损失过大。”
刘仁明很清楚他奶奶的精明程度,所以也没隐瞒,直截了当的说起他的想法以及他对未来的担忧。
乔木倒是有些惊喜的上下打量了他两眼,笑道:“不错不错!
我原以为你也就是个商人了。
没想到政治灵敏性还可以。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我回头写封信通知你爹,让他同意,不过暂时也先别着急,慢慢来,好歹先把第一批军队训练出来,给所有士兵都装备上精良装备再说,先花三年时间准备,三年后,再见机行事。”
虽然乔木很想力挽狂澜啥的。
可是她实在没这精力。
光是折腾并且辅佐管理家里这一摊事就已经忙的要死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其他事,随他们折腾吧。
只要她孙女把东西研究出来。
自然大局稳定。
到时候慢慢来。
慢慢改变就是了。
“那就多谢奶奶了。
我这就去吩咐商会所有商家都要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刘家烙印。
这件事恐怕要商量一会儿,我就先走了,奶奶若是闲得无聊,可以叫两个女先生来说书,或者请戏班子过来表演一番,最近倒是听说新出了好几个不错的剧和,我这边就不耽搁时间,暂且先走了!”
刘仁明要操心工厂和商会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平常忙得很,是真没时间在这边陪乔木唠嗑,事情说完之后,便交代了两句匆匆离开。
乔木并没有听他的话,毕竟她向来不怎么喜欢看咿咿呀呀的戏剧版舞台剧,更不用说那些半文半白的了,几乎都枯燥乏味的很。
有这功夫。
她宁愿去茶馆听人聊天八卦。
不但便宜,还热闹精彩。
现实中的狗血事,和现实中的恶心人,可远比里要多的多。
偶尔听听也蛮有意思的。
……
在宋家开始动手对付刘家的前半个月里,刘家的确损失了不少产品,银元上的损失更是动辄以百万万为计,不过这些对刘家而言,其实根本无伤大雅,这点损失可远远无法跟那些军阀的剥削相提并论。
可是半个月之后。
刘家的反击就来了。
沪海市除粮食之外的其余产品物价开始飞快猛涨,香皂更是从最开始的几角涨到了几元,到最后想买都买不到,其他东西也差不多。
反正物价猛涨了好几倍。
当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时。
刘仁明这才适时的派人将相关消息透露出去,加上他雇佣的一些人煽风点火什么的,宋家的名声顿时臭如屎溺,甚至偶尔还有人往他家墙上泼粪,扔垃圾,扔臭鸡蛋什么的,报刊之上也多有指责之意。
宋家倒是想反驳。
想说这是刘家故意的。
可是大家也不傻,大家都知道刘家已经把东西运到沪海了,是宋家的人不让进,然后刘家为了防止这批东西砸在手里,这才把东西往其他地方运,后来陆陆续续送过来的几批也都是如此,如此又怎能责怪刘家呢?责怪刘家势力发展的太大,把周围其他的厂家都合并了?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
仅仅如此的话,又算什么?
刘仁明在宋家为了城里的事头疼到掉头发,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松口的时候,已经开始调动商会的力量,全盘打压并狙击宋家的产业。
任何大家族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名声吃饭,名声这种东西最多只能让别人知道,让别人敬畏,可是是没办法当饭吃的,因此,各大家族本身都是有许多产业帮他们赚钱供他们花用的,宋家自然不例外。
而刘家现在就没有什么当前世界存在,他们不能生产的东西,只要他们想,随随便便就能打压下任何一个行业,甚至称霸一个行业。
只是过去因为以和为贵的原因从来没这么干过,在自己吃肉的同时,还会稍微松松手缝,让其他商家喝喝肉汤,不至于饿死破产。
可如今开始对敌。
自然不用心慈手软了。
没几天的功夫,宋家的各大产业就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宋家花费大额资产在海外购买的股票基金等,也被刘家派人狙击,强势打压,根本不给他们留啥活路。
对待敌人,就得一棒子打死。
而且,这已然很委婉了。
要不是乔木担心名声不好,真的是懒得搞那么多事,直接几个炸弹过去,把他们家全都炸死得了。
经受此番打击。
宋家资产瞬间缩水大半不止。
名声更是恶丑。
如果按体量来算,他们完全是从顶级世家跌落成了个普通世家。
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家是不想松口,也得松口了,甚至于不只是松口,他们还得向刘家求情求饶。
最近几天,宋家家主都快忙死了,忙于不断的游走与其他家族以及军阀之间,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从中说合,让刘家人稍微松松手,放过他们家,别再继续折腾下去了。
那些家族军阀收了宋家的礼。
同时对刘家势力也生出了一些忌惮,因此,互相讨论了一会,同意了宋家的请求,开始派人与刘家进行交洽说和,就是诸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都是本国人,如今外敌环绕,千万别再继续内斗啥的。
总之说的老恶心。
老冠冕堂皇了。
自己那边正跟别人家打的不可开交呢,这边竟然还说起和来了。
不过,刘仁明因为考虑到他们家的军队还在发展,建国之类的也都挺麻烦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一次性得罪这么多军阀,因此故作为难了一番之后,还是同意了他们的说合,但是要求宋家在报纸上道歉。
这一点宋家虽然很不愿意。
可其他家族和军阀也不愿意再为了这点事继续掰扯下去了,所以宋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委委屈屈的在一个小报纸上登了个道歉帖。
随后便带着家人远走。
离开了沪海市。
刘家,包括刘家组建的刘家商会,因为此事顿时名声大噪,在国内的势力更是极速膨胀,原本一些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刘家商会的商家也不再犹豫,纷纷选择加入。
对此,一些军阀开始心动了。
他们这些军阀不要太了解银元能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钱,如今国家是不缺人的,缺的就是钱,而刘家现在几乎可以堪称为国内首富,由不得他们不心动。
因此,纷纷开始想办法与刘家交好,同时还把自家到年纪的儿子女儿全部都叫了出来,给他们吩咐任务,让他们想办法勾搭刘家人。
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刘家人交好,或者说,最好能跟刘家人成为一家人,一时之间,竟然连儿子女儿都有十来岁的大老粗刘仁明都有不少只有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名门军阀贵女们过来勾引他。
闹的他们家烦不甚烦。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地位不算特别高的。
地位足够的那些军阀。
都是直接派媒婆来求亲求嫁。
他们家重孙辈有不少孩子可是才十二三岁,十三四岁啊,家里的门槛就已经几乎被媒婆给踏破了。
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家只能一边无奈的敷衍着,一边想办法加快南洋那边的建国进程,最好能够早点举家搬迁,离开这,不然迟早得被那些军阀烦死,或者说就算没被那些军阀烦死,那些军阀肯定也耐不住性子跟他们家慢慢的沟通了。
到时候,说不定抢劫啥的都能来,有些军阀实际跟土匪基本没什么区别,跟他们是根本没法讲道理的,所以,自然得早早的做准备。
后来,事情果然不出乎他们的预料,那些军阀在发现刘家几乎拒绝了他们所有人之后,都觉得很是不满,都觉得,我们家女儿都愿意给你们家做姨太太了,你们竟然还不要,这不是在打我们家的脸吗?
于是,各种小手段就来了。
什么哪边的运输队被人抢了。
哪边的工厂被人抢了。
哪边的店铺被人打砸了。
总之,到处都有麻烦。
甚至就连先前加入刘家商会的那些商人,也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麻烦,但是有些犹豫不决,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脱离刘家商会,当然了,有犹豫到底要不要离开的,自然也就有果断选择离开脱离的。
因为刘家早有预料,所以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慌张。
仅仅只是叮嘱他们商会的所有雇佣人员,碰到相类似抢劫危险的时候,不要想着抢救产品,先逃命要紧,一时间虽然损失了些金钱产品,但整体凝聚力却提升了许多。
颇有点轻减重组的意味。
民国十四年年中
刘家全族开始偷偷摸摸的举族搬迁,连带着所有此次对他们家不离不弃的其余商家和忠心的雇员。
当然,所有人都是举家搬迁。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们家已经在南洋那边打下了偌大地盘,虽然目前还没有建国称制,不过,足够的物资已经有了,如今再加上大量人员入驻,一切自然顺利进行。
等到那些军阀有所反应,发现有点不对劲,刘家的运输队越来越少,他们抢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工厂都停工了的时候,刘家已经将多数人员都撤离出了国内。
剩下的,都是些有二心的。
同时,刘家产品开始断供。
当然,这还真不是故意的。
主要是因为工厂搬迁耽误了产品的生产,原材料方面的重新购买和重新选择也耽误了产品的生产。
这两方面一耽误,最近一段时间的产品产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这么点产品全部都供给其他国家都还不够,哪里能供给民国。
再加上那些军阀搞事。
自然得先给他们断供。
这一断供,引发的连锁效应可不小,很多产品的价格急速上涨。
虽然涨价幅度没有当年沪海那么恐怖,可也的确两三倍往上翻。
至于原因嘛。
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刘家几乎垄断了整个民国的所有轻工业。
在那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小工厂要么撑不住倒了,要么就被刘家想方设法收购了,因此,刘家现在一撤退,整个民国的基础轻工业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状态,轻工业体系虽然比不上重工业体系重要,可是轻工业体系的发展,却代表着整个国家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
如今刘家一走。
民国轻工业体系陷入瘫痪。
物价不飞涨才怪。
与此同时,粮价也在飞涨。
过去国内粮价因为有刘家不断从国外进口粮食进行适当调控,所以粮价一直维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水平,既能让普通百姓卖出粮食之后能够获得一定利润,也能让绝大多数没有田地的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粮食,不至于饿死,再加上乔木一直强调必须得稳定粮价,不能靠粮食赚钱,这才彻底稳定国内粮价。
可如今刘家一走。
其他商家可不会想那么多,他们还要赚钱呢,自然得赶紧把粮食囤积起来提高售价,再加上缺少国外进口粮食这一渠道,粮食产量本来就相对不足,所以价格上涨很正常,不到一个月,就上涨了三倍。
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
有些聪明的前后分析了一下物价上涨前和物价上涨后的改变后。
顿时就发现。
这一切都与刘家离开有关。
也是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过去五六年内国内粮价一直维持着相对平稳状态有多么不容易,刘家又出了多少的力气和花了多少银元。
于是,在刘家举族搬迁不到两个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建国的相关程序的时候,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游行活动,恳请刘家回归。
报刊舆论也多是赞同。
甚至有些军阀也连连在报刊上表示他们一定会肃清他们领地内的土匪,保证刘家行商的安全等等。
没办法,刘家一走,不说他们再也得不到倒卖倒卖刘家产品的利润,光税收这点他们就损失颇大。
加上物价上涨,民怨沸腾。
很多地方直接就乱了。
地方一乱,别说税收了。
不贴钱就是好的了。
如此,他们自然也开始有点怀念起刘家还没走的时候的日子了。
可惜,这次刘家走了就没打算回去,至少短期内就没打算回去。
因此,最终也仅仅只是加快了产品的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通过进出口的形式售卖到国内,并且又从国外购买了一大批粮食,设立了一个刘家粮行,帮忙平抑粮价。
这一次,大家就感恩多了。
要是哪个敢在刘家粮行外面捣乱什么的,百姓一人一巴掌就把他们给拍死,这可是他们唯一能买到平价粮食的地方,岂容他人捣乱。
不得不说,有时候人就是贱。
对人好惯了。
就以为本应如此。
不打上几巴掌根本醒不过来。
做好事不留名,还不领情了。
离开了才知道珍惜。
可是举族搬迁这种事哪是说搬走就搬走,说搬回来就搬回来的。
况且,刘家人都已经准备在南洋这边建国,自己做自己主,不需要再看别人脸色了,何必回去呢。
祖坟啥的都已经搬过来了。
无所谓了。
等到到了民国十五年年末。
刘仁明通过国际电台宣布再立新汉,立国南洋,以君主立宪制为国家主体政体的时候,国内那些人才知道他们刘家为什么不愿回来。
原来是想当土皇帝了。
同时,军阀也有了点小心思。
特别是势力不算大的那些。
反正他们在国内也打不过那些大军阀,为何不想法远走海外呢?
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事业。
一时间,整个民国内部势力出现了很大变动,各大军阀间的手段和争端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个个小军阀迅速消失,或是被灭掉,或是自己带人远走海外,没多久,国内就只剩下三大军阀,三足鼎立。
反正他们家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就是因为他妹妹提供的各种秘方,于情于理,他都没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妹妹,更没有理由去干涉他妹妹怎么使用那一笔银元。
但是,他还是好奇啊!
“那您知道妹妹在干什么吗?”
虽然不好干涉他妹妹用钱,可是,刘仁明还是十分好奇他妹妹到底在研究什么,需要花那么多钱?
那些银元都够扶植个军阀了。
乔木并没有立刻回答,此时她在斟酌着该怎么描述,可是核武器这种东西在没有研究出来之前,甚至于在研究出来,并且使用之后。
依旧还有人觉得是假的。
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超出认知了,在这东西没有彻底研究出来之前,很多人根本难以想象有什么武器能一次性毁灭一座城市,这已然是传说中那些神佛妖魔的威能了。
这哪是科技的正常发展轨道。
这完全是开挂氪金。
所以,乔木斟酌了一会儿道: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应该是一种很恐怖的武器,比炮弹还要恐怖很多倍,算杀伤性武器。
你不要问太多了。
我又不是搞研究的。
那些东西也不懂。
你可以问你妹妹,如果她愿意告诉你,肯定就告诉你了,不愿意你也不要强求,对了,回头你派人递个消息给你爹,让他第一支军队训练出来之后,就派些人手专门负责护卫你妹妹实验室所在的小岛。
务必保证你妹妹的安全。
还有,你妹妹的实验室既重要也危险,千万不能有什么大规模动荡或者枪弹走火,总之千万小心。”
乔木虽然也很想给自家孙女提供更安全,更全面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可是如今条件就这样,也只能尽量在当前条件下,做到最好了。
“这么神秘厉害?
这要是真的的话,奶奶,要不我们海外建国吧,反正我们家现在几乎什么都能造,小到一根针,大到汽车坦克,只要带足了家里的设备,随便找点听得懂人话的就能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建国发展。
这样不但我们家有后路。
也有利于保护妹妹。
毕竟您都说妹妹研究的东西很重要,也很厉害了,咱们要是没有足够实力保护妹妹的话,回头说不定妹妹的成果就可能被人给抢走。
甚至就连妹妹都有危险。
咱们家现在这种小打小闹的力量可不够,怎么着也得有跟一些国家军阀扳手腕子的能力吧,且而我们家现在各方面扩张也比过去困难了许多,时常会碰到土匪什么的。
咱家要是建国就方便多了。
毕竟再出事,就是外交矛盾。
而且,如果我们建国的话。
那您老可就是太皇太后了。
绝对风光无限!”
刘仁明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在讨论他妹妹的事,结果,他的脑回路却突然绕到了海外建国那边。
“你这不是突发奇想吧。
还是说你早有计划。”
乔木可不觉得这些话是他突发奇想想到的,绝对是早有预谋。
“奶奶到底是奶奶,果真姜还是老的辣,我爹就没想这么多,还骂我痴心妄想,是在搞复辟什么的。
其实,我也是在南洋那边了解了一下南洋那边的一些国家,才有了这个想法的,南阳群岛那边很多小国的国主,其实原本就是从我们国家迁徙过去的,有些甚至就是汉人建立的,既然他们能建立,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够建立呢,商人拥有军队和武装势力听着总感觉别扭。
如果是国家的话。
那就很正常了。
任谁也说不出错来。
而且这么一来,我们也不需要跟国内那些军阀争地盘,同时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免得继续被那些军阀敲诈勒索,与那些洋人做交易的时候,有军队国家做仪仗,应该也能更顺利,并且更有底气些。
除此之外,说句不好听的,我其实不看好国内未来几年的情况。
如今军阀割据,又何尝不类似于当年的战国汉末,只是大家并没有称王或者组建私人政府罢了,但实际依旧各管各的,未来恐怕必要爆发统一之战,我们家不能不提前做好准备,也免得未来损失过大。”
刘仁明很清楚他奶奶的精明程度,所以也没隐瞒,直截了当的说起他的想法以及他对未来的担忧。
乔木倒是有些惊喜的上下打量了他两眼,笑道:“不错不错!
我原以为你也就是个商人了。
没想到政治灵敏性还可以。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我回头写封信通知你爹,让他同意,不过暂时也先别着急,慢慢来,好歹先把第一批军队训练出来,给所有士兵都装备上精良装备再说,先花三年时间准备,三年后,再见机行事。”
虽然乔木很想力挽狂澜啥的。
可是她实在没这精力。
光是折腾并且辅佐管理家里这一摊事就已经忙的要死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其他事,随他们折腾吧。
只要她孙女把东西研究出来。
自然大局稳定。
到时候慢慢来。
慢慢改变就是了。
“那就多谢奶奶了。
我这就去吩咐商会所有商家都要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刘家烙印。
这件事恐怕要商量一会儿,我就先走了,奶奶若是闲得无聊,可以叫两个女先生来说书,或者请戏班子过来表演一番,最近倒是听说新出了好几个不错的剧和,我这边就不耽搁时间,暂且先走了!”
刘仁明要操心工厂和商会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平常忙得很,是真没时间在这边陪乔木唠嗑,事情说完之后,便交代了两句匆匆离开。
乔木并没有听他的话,毕竟她向来不怎么喜欢看咿咿呀呀的戏剧版舞台剧,更不用说那些半文半白的了,几乎都枯燥乏味的很。
有这功夫。
她宁愿去茶馆听人聊天八卦。
不但便宜,还热闹精彩。
现实中的狗血事,和现实中的恶心人,可远比里要多的多。
偶尔听听也蛮有意思的。
……
在宋家开始动手对付刘家的前半个月里,刘家的确损失了不少产品,银元上的损失更是动辄以百万万为计,不过这些对刘家而言,其实根本无伤大雅,这点损失可远远无法跟那些军阀的剥削相提并论。
可是半个月之后。
刘家的反击就来了。
沪海市除粮食之外的其余产品物价开始飞快猛涨,香皂更是从最开始的几角涨到了几元,到最后想买都买不到,其他东西也差不多。
反正物价猛涨了好几倍。
当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时。
刘仁明这才适时的派人将相关消息透露出去,加上他雇佣的一些人煽风点火什么的,宋家的名声顿时臭如屎溺,甚至偶尔还有人往他家墙上泼粪,扔垃圾,扔臭鸡蛋什么的,报刊之上也多有指责之意。
宋家倒是想反驳。
想说这是刘家故意的。
可是大家也不傻,大家都知道刘家已经把东西运到沪海了,是宋家的人不让进,然后刘家为了防止这批东西砸在手里,这才把东西往其他地方运,后来陆陆续续送过来的几批也都是如此,如此又怎能责怪刘家呢?责怪刘家势力发展的太大,把周围其他的厂家都合并了?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
仅仅如此的话,又算什么?
刘仁明在宋家为了城里的事头疼到掉头发,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松口的时候,已经开始调动商会的力量,全盘打压并狙击宋家的产业。
任何大家族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名声吃饭,名声这种东西最多只能让别人知道,让别人敬畏,可是是没办法当饭吃的,因此,各大家族本身都是有许多产业帮他们赚钱供他们花用的,宋家自然不例外。
而刘家现在就没有什么当前世界存在,他们不能生产的东西,只要他们想,随随便便就能打压下任何一个行业,甚至称霸一个行业。
只是过去因为以和为贵的原因从来没这么干过,在自己吃肉的同时,还会稍微松松手缝,让其他商家喝喝肉汤,不至于饿死破产。
可如今开始对敌。
自然不用心慈手软了。
没几天的功夫,宋家的各大产业就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宋家花费大额资产在海外购买的股票基金等,也被刘家派人狙击,强势打压,根本不给他们留啥活路。
对待敌人,就得一棒子打死。
而且,这已然很委婉了。
要不是乔木担心名声不好,真的是懒得搞那么多事,直接几个炸弹过去,把他们家全都炸死得了。
经受此番打击。
宋家资产瞬间缩水大半不止。
名声更是恶丑。
如果按体量来算,他们完全是从顶级世家跌落成了个普通世家。
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家是不想松口,也得松口了,甚至于不只是松口,他们还得向刘家求情求饶。
最近几天,宋家家主都快忙死了,忙于不断的游走与其他家族以及军阀之间,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从中说合,让刘家人稍微松松手,放过他们家,别再继续折腾下去了。
那些家族军阀收了宋家的礼。
同时对刘家势力也生出了一些忌惮,因此,互相讨论了一会,同意了宋家的请求,开始派人与刘家进行交洽说和,就是诸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都是本国人,如今外敌环绕,千万别再继续内斗啥的。
总之说的老恶心。
老冠冕堂皇了。
自己那边正跟别人家打的不可开交呢,这边竟然还说起和来了。
不过,刘仁明因为考虑到他们家的军队还在发展,建国之类的也都挺麻烦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一次性得罪这么多军阀,因此故作为难了一番之后,还是同意了他们的说合,但是要求宋家在报纸上道歉。
这一点宋家虽然很不愿意。
可其他家族和军阀也不愿意再为了这点事继续掰扯下去了,所以宋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委委屈屈的在一个小报纸上登了个道歉帖。
随后便带着家人远走。
离开了沪海市。
刘家,包括刘家组建的刘家商会,因为此事顿时名声大噪,在国内的势力更是极速膨胀,原本一些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刘家商会的商家也不再犹豫,纷纷选择加入。
对此,一些军阀开始心动了。
他们这些军阀不要太了解银元能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钱,如今国家是不缺人的,缺的就是钱,而刘家现在几乎可以堪称为国内首富,由不得他们不心动。
因此,纷纷开始想办法与刘家交好,同时还把自家到年纪的儿子女儿全部都叫了出来,给他们吩咐任务,让他们想办法勾搭刘家人。
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刘家人交好,或者说,最好能跟刘家人成为一家人,一时之间,竟然连儿子女儿都有十来岁的大老粗刘仁明都有不少只有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名门军阀贵女们过来勾引他。
闹的他们家烦不甚烦。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地位不算特别高的。
地位足够的那些军阀。
都是直接派媒婆来求亲求嫁。
他们家重孙辈有不少孩子可是才十二三岁,十三四岁啊,家里的门槛就已经几乎被媒婆给踏破了。
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家只能一边无奈的敷衍着,一边想办法加快南洋那边的建国进程,最好能够早点举家搬迁,离开这,不然迟早得被那些军阀烦死,或者说就算没被那些军阀烦死,那些军阀肯定也耐不住性子跟他们家慢慢的沟通了。
到时候,说不定抢劫啥的都能来,有些军阀实际跟土匪基本没什么区别,跟他们是根本没法讲道理的,所以,自然得早早的做准备。
后来,事情果然不出乎他们的预料,那些军阀在发现刘家几乎拒绝了他们所有人之后,都觉得很是不满,都觉得,我们家女儿都愿意给你们家做姨太太了,你们竟然还不要,这不是在打我们家的脸吗?
于是,各种小手段就来了。
什么哪边的运输队被人抢了。
哪边的工厂被人抢了。
哪边的店铺被人打砸了。
总之,到处都有麻烦。
甚至就连先前加入刘家商会的那些商人,也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麻烦,但是有些犹豫不决,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脱离刘家商会,当然了,有犹豫到底要不要离开的,自然也就有果断选择离开脱离的。
因为刘家早有预料,所以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慌张。
仅仅只是叮嘱他们商会的所有雇佣人员,碰到相类似抢劫危险的时候,不要想着抢救产品,先逃命要紧,一时间虽然损失了些金钱产品,但整体凝聚力却提升了许多。
颇有点轻减重组的意味。
民国十四年年中
刘家全族开始偷偷摸摸的举族搬迁,连带着所有此次对他们家不离不弃的其余商家和忠心的雇员。
当然,所有人都是举家搬迁。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们家已经在南洋那边打下了偌大地盘,虽然目前还没有建国称制,不过,足够的物资已经有了,如今再加上大量人员入驻,一切自然顺利进行。
等到那些军阀有所反应,发现有点不对劲,刘家的运输队越来越少,他们抢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工厂都停工了的时候,刘家已经将多数人员都撤离出了国内。
剩下的,都是些有二心的。
同时,刘家产品开始断供。
当然,这还真不是故意的。
主要是因为工厂搬迁耽误了产品的生产,原材料方面的重新购买和重新选择也耽误了产品的生产。
这两方面一耽误,最近一段时间的产品产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这么点产品全部都供给其他国家都还不够,哪里能供给民国。
再加上那些军阀搞事。
自然得先给他们断供。
这一断供,引发的连锁效应可不小,很多产品的价格急速上涨。
虽然涨价幅度没有当年沪海那么恐怖,可也的确两三倍往上翻。
至于原因嘛。
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刘家几乎垄断了整个民国的所有轻工业。
在那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小工厂要么撑不住倒了,要么就被刘家想方设法收购了,因此,刘家现在一撤退,整个民国的基础轻工业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状态,轻工业体系虽然比不上重工业体系重要,可是轻工业体系的发展,却代表着整个国家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
如今刘家一走。
民国轻工业体系陷入瘫痪。
物价不飞涨才怪。
与此同时,粮价也在飞涨。
过去国内粮价因为有刘家不断从国外进口粮食进行适当调控,所以粮价一直维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水平,既能让普通百姓卖出粮食之后能够获得一定利润,也能让绝大多数没有田地的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粮食,不至于饿死,再加上乔木一直强调必须得稳定粮价,不能靠粮食赚钱,这才彻底稳定国内粮价。
可如今刘家一走。
其他商家可不会想那么多,他们还要赚钱呢,自然得赶紧把粮食囤积起来提高售价,再加上缺少国外进口粮食这一渠道,粮食产量本来就相对不足,所以价格上涨很正常,不到一个月,就上涨了三倍。
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
有些聪明的前后分析了一下物价上涨前和物价上涨后的改变后。
顿时就发现。
这一切都与刘家离开有关。
也是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过去五六年内国内粮价一直维持着相对平稳状态有多么不容易,刘家又出了多少的力气和花了多少银元。
于是,在刘家举族搬迁不到两个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建国的相关程序的时候,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游行活动,恳请刘家回归。
报刊舆论也多是赞同。
甚至有些军阀也连连在报刊上表示他们一定会肃清他们领地内的土匪,保证刘家行商的安全等等。
没办法,刘家一走,不说他们再也得不到倒卖倒卖刘家产品的利润,光税收这点他们就损失颇大。
加上物价上涨,民怨沸腾。
很多地方直接就乱了。
地方一乱,别说税收了。
不贴钱就是好的了。
如此,他们自然也开始有点怀念起刘家还没走的时候的日子了。
可惜,这次刘家走了就没打算回去,至少短期内就没打算回去。
因此,最终也仅仅只是加快了产品的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通过进出口的形式售卖到国内,并且又从国外购买了一大批粮食,设立了一个刘家粮行,帮忙平抑粮价。
这一次,大家就感恩多了。
要是哪个敢在刘家粮行外面捣乱什么的,百姓一人一巴掌就把他们给拍死,这可是他们唯一能买到平价粮食的地方,岂容他人捣乱。
不得不说,有时候人就是贱。
对人好惯了。
就以为本应如此。
不打上几巴掌根本醒不过来。
做好事不留名,还不领情了。
离开了才知道珍惜。
可是举族搬迁这种事哪是说搬走就搬走,说搬回来就搬回来的。
况且,刘家人都已经准备在南洋这边建国,自己做自己主,不需要再看别人脸色了,何必回去呢。
祖坟啥的都已经搬过来了。
无所谓了。
等到到了民国十五年年末。
刘仁明通过国际电台宣布再立新汉,立国南洋,以君主立宪制为国家主体政体的时候,国内那些人才知道他们刘家为什么不愿回来。
原来是想当土皇帝了。
同时,军阀也有了点小心思。
特别是势力不算大的那些。
反正他们在国内也打不过那些大军阀,为何不想法远走海外呢?
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事业。
一时间,整个民国内部势力出现了很大变动,各大军阀间的手段和争端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个个小军阀迅速消失,或是被灭掉,或是自己带人远走海外,没多久,国内就只剩下三大军阀,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