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各部将佐升帐议事!”
回到邺城屁股还没坐热的袁绍对着审配、逢纪等说道。(手打小说)说完又对着服侍在旁的袁谭道:“为父这次看来亲赴幽州讨伐叛贼是不可能了,但你长大了,是该为为父分担,为国家分忧之时了。这次你替为父去一趟幽州,我会派最好的将领辅佐你!”
“是!”袁谭刚才已经想到这次征讨幽州可能要轮到他了,年轻的他,还没多少独立的战斗和指挥经验。但此时正值袁氏的基业受到撼动之时,作为袁绍的长子,此时也只有他站出来,为父分担、分忧了。
但说到袁绍承诺的最好将领辅佐,袁谭一时也想不出现在袁绍身边还有什么将令能辅佐好他征讨幽州。
“你最多只能退到渔阳,这是我的最低底线,要是连半个幽州你都守不住,那时就算我身体有所起色,带着后援到来,也是没了回天之力,明白吗?”可能也是估计到自己现在手下缺兵少将的袁绍,想了想还是让袁谭低下头,附耳过来,对他作出一番底牌交代。
在袁绍想来,他的身体不适只是暂时的,只要稍有起色,他就会亲往幽州,去见证剿灭和斩杀鞠义的那一刻。
“对于南军咄咄逼人之势,你们有什么看法?”袁绍对儿子交代完底牌,就又对着围绕在身边的一群谋臣问道。
“属下等认为,我军应该放弃大河北岸的一些不必要防守,全部回撤到邺城附近,收拢兵马,以对曹军可能的大规模侵袭!”作为这群谋臣中唯一一个将佐出身的逢纪,及时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嗯,这或许会在场面上难看些,但我们目前的情形也只有这样了。审配、郭图分别负责收拢兵马,准备在邺城周围建立起最强防御,逢纪,你这次要辛苦一下,陪谭儿去趟幽州!”
“是,遵命……”
#######
在袁绍以为曹智又有什么诡计,而收拢兵马时,大河南岸的阳武原先那座属于他的大帐里,曹智却在此时不能有什么奇谋了。因为他也病了,和袁绍差不多同时生病,而且一时间未能再支持军务。
相对于乌巢的震撼,曹智此时因为发现身边那么多的“通奸”者,而意志变得消沉起来。
一直自诩自己的团队是何等团结的曹智,虽然那天在曹仁的劝说下,豁达的烧掉了大部分信件。但心中的这根刺,却是没有那么快拔出、消肿的。
在将乐进先期派回许都后,曹智又连着给身在许都的夏侯渊和李儒去了好几封信。
但在抉择部队乘胜攻入冀州的行动上,曹智却显得迟缓起来。没几日甚至和袁绍一样,因为战场遗留下来未能及时好好处理的伤痛和那根“刺”所留下的心病,却使曹智这位百折不挠的硬汉病倒了。
“哗啦,哒哒……”一连窜的湿布在水中撩起,再被拧干的声音在这间几乎可以用简洁来形容的大帐中响起。
“甄夫人,臣荀攸告进!”
这是荀攸的声音,这也是自从甄宓跟着曹智从乌巢回来后,现在曹军上下统一对甄宓的尊称。
刚才拧干布巾上的水,再将这块拧干的湿布轻轻放在躺在胡床上迷糊着的曹智额头上的人,正是甄宓了。
甄宓跟着曹智回到官渡,见证了他的胜利后,就没再有其他打算。小小的心房里,已是充满了对眼前这个男人与自己未来的憧憬。
当然甄宓从那日开始也就没在拒绝曹智属下们对她的尊称,但就当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女子,对未来充满期盼时,曹智却在入住阳武大帐后没两日,就病倒了。
起先曹智只是整日的默不作声,接着就是发了寒热。在这六月天的大夏日里,发寒热本就不很寻常,曹智的情况更是越来越不容乐观起来,昨晚还开始说胡话了。
还好曹智身边不缺宫内御医,那个华佗更是手段高明,昨晚连灌下去的两幅草药下去,就使曹智在今早退了烧。
甄宓现在作为曹智身边的唯一“女人”,自然义不容辞的负起了这份照顾的义务。两日来甄宓一刻不停,衣不解带,日夜照顾在曹智的病榻边,为其端茶倒水,擦汗喂药,进着一个“妻子”应尽的一切职责。
作为世家出身的小姐甄宓来说,照顾人可是头一遭。她平时可是连鸟都没喂过的,但在朦胧爱情的伟大力量驱使下,甄宓从一碗药洒出半碗在曹智嘴边的历史,到现在已是越来越熟练,和得心应手了。
甚至昨晚未通人事的甄宓,还在两名军卫的帮助下,为睡得像死猪一样的曹智擦了边身。
想起昨晚那段令甄宓终身难忘的事情,甄宓就面红耳赤的,心跳加速。想到自己出家门时还是潇洒的待嫁女,今天就像变成了大人一样,被人夫人、夫人的前后叫着,就忍不住掩住嘴角轻笑起来。对于接下来的生活和真正成为曹智的夫人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进来吧!”尽量收敛心情后,坐直身姿,保持着良好家教个风姿的甄宓应声唤了荀攸进来。
在曹智病倒后,目前官渡至大河南岸的全部军政事务都由曹仁和荀攸两人主理了。这是曹智病倒前交代的,曹仁作为曹氏宗亲,在曹智病倒期间,代理一切事物,实属正常。但荀攸虽然半路跟了曹智,但现在曹智身边缺了郭嘉、诸葛亮、荀彧等谋臣、重臣后,就属对荀攸最信任有加了。
他在之前和此次官渡战役中的表现,荀攸也的确是值得赢得曹智信任和曹军众多武将的认可和尊敬。
但那天曹智留下曹仁、贾诩,甚至是新近投诚来的许攸,就是没留下他一同议事,多少让荀攸有些不解和心里不舒服。
无论从资格还是功勋上说,他都是应该被曹智留下的。但曹智却将他排除在外了,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事后的讨论和猜忌。
在这之后荀攸等对于未参加那场议事,也知道了其中的一切内容:主要是曹智在袁绍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大量许都和曹智控制地域内官员,在官渡战役期间,跟袁绍私通、暗地联络的信件。
这事为什么要回避着荀攸呢?照道理连许攸都能参加,他荀攸就更有资格了。但曹智那天连看都没看兴冲冲走进大帐,准备祝贺曹智大胜袁绍荀攸,却被无情的排除了在外。
这让很多事后知道了一丝蛛丝马迹的曹军将佐和谋士们,都有了第一反应是:会不会荀攸就是那给袁绍写信的人群中的一员?
但很快这种无稽之谈,就在曹智病倒前,亲自指定和曹仁平起平坐的官渡军马最高指挥官,而烟消云散了。
流言不攻自破了,但荀攸心里的那根刺和疑虑并没有就此消除,他还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着。这其中当然还有自那日之后,贾诩的奇怪表现了。
贾诩应该也是曹智病倒后这官渡大军的最高指挥者成员,但奇怪的是曹智后来也没提及他加入曹仁、荀攸的二人最高团队。那个贾诩也开始闭门思过,人是还住在阳武大营里,但已经好几天没看到他了。
但荀攸此时也来不及去探究贾诩闭门思过的原因,对于曹智交代下的任务,荀攸一丝不苟,完成的很好。战利品和俘虏、伤员正在有条不紊的往许都起运了。乘胜追击的兵马已经推进到大河岸边,和驻守鄄城的程昱已经合兵在一起,不但迅速光复了白马等数县数城,还已经在准备渡河侵入冀州的准备。
渡河是官渡战役胜利后,现在全天下都认为的必然趋势就是杀过大河,直捣邺城。但现在是否过河,还要等曹智醒转后,才能决断。
“主公醒了吗?”荀攸恭恭敬敬的走进大帐,站在甄宓身后三步之遥,目不斜视的躬身问道。
甄宓对于荀攸恭敬的态度心中有着一分小小的得意外,外表倒是什么都没表现出来,极有凤仪的微微摇了摇首道:“没有,但华先生说想来就在今日或是明日就会醒来!”
“喔,夫人是否要去休息一下,我会派人来好生……”荀攸好心的说道。
但甄宓不领情,只是摆了摆手,就打断道:“不用了,伺候自家夫君是我们女人的本分,倒是这段时间要劳烦先生和各位将军多操心军中事物了!”
别看甄宓只有十七岁不到,但从这几句话中就不难看出,她绝对有母仪天下的天赋。这是十几年严格家教熏陶和培养下的真正大成的作品,一万个人里头,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成功典范的案例。
但在甄宓背对着荀攸口口声声称曹智为夫君和自己是他的女人时,还是止不住心房一阵狂跳,脸颊飞起两朵红晕。不过还好曹智听不见,否则打死甄宓也不敢如此大胆。
其实从这些天初见曹智带回甄宓到现在,荀攸、曹仁等人就无时无刻不在领教甄宓天生或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气质和正规礼仪风范。
回到邺城屁股还没坐热的袁绍对着审配、逢纪等说道。(手打小说)说完又对着服侍在旁的袁谭道:“为父这次看来亲赴幽州讨伐叛贼是不可能了,但你长大了,是该为为父分担,为国家分忧之时了。这次你替为父去一趟幽州,我会派最好的将领辅佐你!”
“是!”袁谭刚才已经想到这次征讨幽州可能要轮到他了,年轻的他,还没多少独立的战斗和指挥经验。但此时正值袁氏的基业受到撼动之时,作为袁绍的长子,此时也只有他站出来,为父分担、分忧了。
但说到袁绍承诺的最好将领辅佐,袁谭一时也想不出现在袁绍身边还有什么将令能辅佐好他征讨幽州。
“你最多只能退到渔阳,这是我的最低底线,要是连半个幽州你都守不住,那时就算我身体有所起色,带着后援到来,也是没了回天之力,明白吗?”可能也是估计到自己现在手下缺兵少将的袁绍,想了想还是让袁谭低下头,附耳过来,对他作出一番底牌交代。
在袁绍想来,他的身体不适只是暂时的,只要稍有起色,他就会亲往幽州,去见证剿灭和斩杀鞠义的那一刻。
“对于南军咄咄逼人之势,你们有什么看法?”袁绍对儿子交代完底牌,就又对着围绕在身边的一群谋臣问道。
“属下等认为,我军应该放弃大河北岸的一些不必要防守,全部回撤到邺城附近,收拢兵马,以对曹军可能的大规模侵袭!”作为这群谋臣中唯一一个将佐出身的逢纪,及时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嗯,这或许会在场面上难看些,但我们目前的情形也只有这样了。审配、郭图分别负责收拢兵马,准备在邺城周围建立起最强防御,逢纪,你这次要辛苦一下,陪谭儿去趟幽州!”
“是,遵命……”
#######
在袁绍以为曹智又有什么诡计,而收拢兵马时,大河南岸的阳武原先那座属于他的大帐里,曹智却在此时不能有什么奇谋了。因为他也病了,和袁绍差不多同时生病,而且一时间未能再支持军务。
相对于乌巢的震撼,曹智此时因为发现身边那么多的“通奸”者,而意志变得消沉起来。
一直自诩自己的团队是何等团结的曹智,虽然那天在曹仁的劝说下,豁达的烧掉了大部分信件。但心中的这根刺,却是没有那么快拔出、消肿的。
在将乐进先期派回许都后,曹智又连着给身在许都的夏侯渊和李儒去了好几封信。
但在抉择部队乘胜攻入冀州的行动上,曹智却显得迟缓起来。没几日甚至和袁绍一样,因为战场遗留下来未能及时好好处理的伤痛和那根“刺”所留下的心病,却使曹智这位百折不挠的硬汉病倒了。
“哗啦,哒哒……”一连窜的湿布在水中撩起,再被拧干的声音在这间几乎可以用简洁来形容的大帐中响起。
“甄夫人,臣荀攸告进!”
这是荀攸的声音,这也是自从甄宓跟着曹智从乌巢回来后,现在曹军上下统一对甄宓的尊称。
刚才拧干布巾上的水,再将这块拧干的湿布轻轻放在躺在胡床上迷糊着的曹智额头上的人,正是甄宓了。
甄宓跟着曹智回到官渡,见证了他的胜利后,就没再有其他打算。小小的心房里,已是充满了对眼前这个男人与自己未来的憧憬。
当然甄宓从那日开始也就没在拒绝曹智属下们对她的尊称,但就当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女子,对未来充满期盼时,曹智却在入住阳武大帐后没两日,就病倒了。
起先曹智只是整日的默不作声,接着就是发了寒热。在这六月天的大夏日里,发寒热本就不很寻常,曹智的情况更是越来越不容乐观起来,昨晚还开始说胡话了。
还好曹智身边不缺宫内御医,那个华佗更是手段高明,昨晚连灌下去的两幅草药下去,就使曹智在今早退了烧。
甄宓现在作为曹智身边的唯一“女人”,自然义不容辞的负起了这份照顾的义务。两日来甄宓一刻不停,衣不解带,日夜照顾在曹智的病榻边,为其端茶倒水,擦汗喂药,进着一个“妻子”应尽的一切职责。
作为世家出身的小姐甄宓来说,照顾人可是头一遭。她平时可是连鸟都没喂过的,但在朦胧爱情的伟大力量驱使下,甄宓从一碗药洒出半碗在曹智嘴边的历史,到现在已是越来越熟练,和得心应手了。
甚至昨晚未通人事的甄宓,还在两名军卫的帮助下,为睡得像死猪一样的曹智擦了边身。
想起昨晚那段令甄宓终身难忘的事情,甄宓就面红耳赤的,心跳加速。想到自己出家门时还是潇洒的待嫁女,今天就像变成了大人一样,被人夫人、夫人的前后叫着,就忍不住掩住嘴角轻笑起来。对于接下来的生活和真正成为曹智的夫人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进来吧!”尽量收敛心情后,坐直身姿,保持着良好家教个风姿的甄宓应声唤了荀攸进来。
在曹智病倒后,目前官渡至大河南岸的全部军政事务都由曹仁和荀攸两人主理了。这是曹智病倒前交代的,曹仁作为曹氏宗亲,在曹智病倒期间,代理一切事物,实属正常。但荀攸虽然半路跟了曹智,但现在曹智身边缺了郭嘉、诸葛亮、荀彧等谋臣、重臣后,就属对荀攸最信任有加了。
他在之前和此次官渡战役中的表现,荀攸也的确是值得赢得曹智信任和曹军众多武将的认可和尊敬。
但那天曹智留下曹仁、贾诩,甚至是新近投诚来的许攸,就是没留下他一同议事,多少让荀攸有些不解和心里不舒服。
无论从资格还是功勋上说,他都是应该被曹智留下的。但曹智却将他排除在外了,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事后的讨论和猜忌。
在这之后荀攸等对于未参加那场议事,也知道了其中的一切内容:主要是曹智在袁绍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大量许都和曹智控制地域内官员,在官渡战役期间,跟袁绍私通、暗地联络的信件。
这事为什么要回避着荀攸呢?照道理连许攸都能参加,他荀攸就更有资格了。但曹智那天连看都没看兴冲冲走进大帐,准备祝贺曹智大胜袁绍荀攸,却被无情的排除了在外。
这让很多事后知道了一丝蛛丝马迹的曹军将佐和谋士们,都有了第一反应是:会不会荀攸就是那给袁绍写信的人群中的一员?
但很快这种无稽之谈,就在曹智病倒前,亲自指定和曹仁平起平坐的官渡军马最高指挥官,而烟消云散了。
流言不攻自破了,但荀攸心里的那根刺和疑虑并没有就此消除,他还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着。这其中当然还有自那日之后,贾诩的奇怪表现了。
贾诩应该也是曹智病倒后这官渡大军的最高指挥者成员,但奇怪的是曹智后来也没提及他加入曹仁、荀攸的二人最高团队。那个贾诩也开始闭门思过,人是还住在阳武大营里,但已经好几天没看到他了。
但荀攸此时也来不及去探究贾诩闭门思过的原因,对于曹智交代下的任务,荀攸一丝不苟,完成的很好。战利品和俘虏、伤员正在有条不紊的往许都起运了。乘胜追击的兵马已经推进到大河岸边,和驻守鄄城的程昱已经合兵在一起,不但迅速光复了白马等数县数城,还已经在准备渡河侵入冀州的准备。
渡河是官渡战役胜利后,现在全天下都认为的必然趋势就是杀过大河,直捣邺城。但现在是否过河,还要等曹智醒转后,才能决断。
“主公醒了吗?”荀攸恭恭敬敬的走进大帐,站在甄宓身后三步之遥,目不斜视的躬身问道。
甄宓对于荀攸恭敬的态度心中有着一分小小的得意外,外表倒是什么都没表现出来,极有凤仪的微微摇了摇首道:“没有,但华先生说想来就在今日或是明日就会醒来!”
“喔,夫人是否要去休息一下,我会派人来好生……”荀攸好心的说道。
但甄宓不领情,只是摆了摆手,就打断道:“不用了,伺候自家夫君是我们女人的本分,倒是这段时间要劳烦先生和各位将军多操心军中事物了!”
别看甄宓只有十七岁不到,但从这几句话中就不难看出,她绝对有母仪天下的天赋。这是十几年严格家教熏陶和培养下的真正大成的作品,一万个人里头,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成功典范的案例。
但在甄宓背对着荀攸口口声声称曹智为夫君和自己是他的女人时,还是止不住心房一阵狂跳,脸颊飞起两朵红晕。不过还好曹智听不见,否则打死甄宓也不敢如此大胆。
其实从这些天初见曹智带回甄宓到现在,荀攸、曹仁等人就无时无刻不在领教甄宓天生或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气质和正规礼仪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