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文官大多数是学霸,而且都是主攻文科,对历史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够算得上博古通今者恐怕也不会少。
阁臣蔡国用立刻出班道:“老臣赞同首辅提议,‘汉江郡王’率领‘红旗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众所周知,理应加官进爵。
然接下来的大战何其多也,不仅仅灭建奴收复辽东,还要剿流寇夺回陕西,‘汉江郡王’进爵藩王乃是大势所趋,诸位何苦在意时间的早晚?”
阁臣范复粹面向张凤翼、吴襄几个道:“公道自在人心,‘汉江郡王’有大功于社稷天下人有口皆碑,老夫也是由衷佩服。
朝廷更加没有亏待他,破格封王就足以说明问题。
过于人心不足不仅仅会损害‘汉江郡王’的形象,也会激起共愤,老夫奉劝诸位最好适可而止!”
黄汉刚刚被册封为郡王才一年多又要谋求藩王爵位,简直是步步紧逼,还真让不少文官武将觉得太过分,他们纷纷议论。
首辅刘宇亮见群臣窃窃私语不成体统,提高了声音道:
“‘汉江郡王’才高八斗乃是拥有大智慧的贤达,他一定能够体谅朝廷的苦衷,路漫漫其修远兮,建功立业的日子长着呢,想来他也不会在意一时之得失。”
崇祯见三位阁臣奏对得体,趁机开口道:“‘汉江郡王’管军管民战功彪炳,朕念念不忘,给予厚赐理所当然。
而我大明正是需要齐心协力灭东奴、流寇之时,天下尚未太平,此时加封藩王爵位不合时宜。”
皇帝的这个答复也是张凤翼、梁廷栋等等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朝臣的反应也是如此强烈。
他们很识趣,没有坚持要求朝廷给予黄汉加官进爵,话锋一转,要求给予立下战功的文官武将封赏。
因为黄汉再要升官就是大明藩王,故而使得皇帝和群臣有压迫感,给孙元化、金声、杨大郎、宋鹏飞等等文官武将封赏根本不是问题。
由于黄汉承包了五年平辽,“红旗军”体系文官武将的待遇也包括在每个月三十万两饷银之中,朝廷给参与平辽的文官武将加官进爵用不着掏银子,当然答应得爽快。
皇帝授意内阁和吏部共议“锦州大捷”立功人员的封赏事宜,基本上不会过于否决“汉江郡王”的提议,毕竟这些人都在“红旗军”体系任职,朝廷想要改变也是鞭长莫及。
心急如焚的崇祯最关心黄汉能否提前完成平辽,主动开口问孙元化道:
“孙爱卿这几年一直在辽东领兵,肯定深知东奴的布防,可知收复锦州后,‘汉江郡王’有没有再接再厉一举拿下沈阳的意图?”
孙元化知道师弟特意派遣他来京师面圣的意图就是想让自己扬眉吐气,进入京师的那一刻,孙元化还真的一时情难自已。
六年前的一幕幕涌上心头,那个被解差押着出京师充军的“斩监侯”死囚又回来了。
衣锦归来的孙元化是“红旗军”营主将级别的将领,实授炮兵最高指挥官,还是收复锦州的功臣之一。
他不仅仅拥有大明正五品文职宁前兵备道,还拥有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加衔,是这一次提名辽东巡抚的要员。
黄汉给孙元化辽东巡抚官职其实是虚衔而已,孙元化不可能如同担任登莱巡抚那般管军管民,还是当他的炮兵指挥官、兼职高级赞画。
“红旗军”何去何从?师弟黄汉以后走什么样的路?早就开眼看世界,文化水平不低的孙元化认真思考过。
当今天子差一点砍了孙元化的项上人头,全靠师弟解救才留下性命,又是师弟给予机会不断立功,才使得他重新成为大明巡抚。
如果师弟更进一步,他孙元化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黄汉失去了兵权遭遇皇帝清算,他孙元化肯定会被株连。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或者是为了自保,孙元化都会坚定地选择追随黄汉,况且他自认为对大炮和炮兵的理解无与伦比,“红旗军”需要他这样无比了解大炮性能的指挥官。
孙元化乃是“红旗军”高级将领之一,又是黄汉的师兄,“汉江大学”校长徐光启院士的弟子,当然知道“红旗军”的行动计划。
见天子提问,立刻出班施礼奏对道:“臣回禀陛下,稳打稳扎不给东奴可乘之机是‘汉江郡王’既定战略。
夺取锦州俘获了大量汉军和高丽兵,但是俘获击毙的满蒙骑兵只有三千左右,由此可见东奴主力没有遭遇重创。
平辽任重道远,还有大规模会战需要打,惨烈的程度可以预见,“红旗军”要充分准备,今年发动攻击沈阳的战役不太现实。
况且五年平辽的期限还有足两年,多出一年时间给予‘红旗军’发展,发动攻击沈阳的大战之时实力会至少增强三分。”
崇祯是个急性子,历史上洪承畴在辽东决战之时崇祯就不断下旨催促,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松山败绩跟崇祯急不可耐不无关系。
其实这样的论调有失偏颇,即便崇祯不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以洪承畴的水平和明军的实力也不可能战胜红歹是亲自率领的清军。
如今的崇祯依旧很急迫,他太希望黄汉早一点出手跟建奴拼个你死我活,听了孙元化的奏对,不免失望。
他真的渴望励精图治,兄长临终前遗言“来,吾弟当为尧舜。”一直在鞭策着他。
而事与愿违,他刚刚登基干掉魏忠贤,清理了阉党,大权在握之时,就被袁崇焕狠狠地坑了一把,使得建奴直接打上门,导致京畿之地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人口、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接下来的十年祸不单行,内忧外患刀兵四起,使得他每天都在忙着拆东墙补西墙,哪有机会进行改革,整顿吏治。
最渴望天下承平的人莫过于崇祯皇帝,他真想早日见到黄汉完成平辽计划。
问道:“‘红旗军’对阵东奴骑兵不落下风,攻击锦州雄城如同摧枯拉朽般,拥有如此实力何惧区区东奴?
‘汉江郡王’为何不挟‘锦州大捷’的声威顺势往东攻伐一直打到东奴老巢?”
阁臣蔡国用立刻出班道:“老臣赞同首辅提议,‘汉江郡王’率领‘红旗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众所周知,理应加官进爵。
然接下来的大战何其多也,不仅仅灭建奴收复辽东,还要剿流寇夺回陕西,‘汉江郡王’进爵藩王乃是大势所趋,诸位何苦在意时间的早晚?”
阁臣范复粹面向张凤翼、吴襄几个道:“公道自在人心,‘汉江郡王’有大功于社稷天下人有口皆碑,老夫也是由衷佩服。
朝廷更加没有亏待他,破格封王就足以说明问题。
过于人心不足不仅仅会损害‘汉江郡王’的形象,也会激起共愤,老夫奉劝诸位最好适可而止!”
黄汉刚刚被册封为郡王才一年多又要谋求藩王爵位,简直是步步紧逼,还真让不少文官武将觉得太过分,他们纷纷议论。
首辅刘宇亮见群臣窃窃私语不成体统,提高了声音道:
“‘汉江郡王’才高八斗乃是拥有大智慧的贤达,他一定能够体谅朝廷的苦衷,路漫漫其修远兮,建功立业的日子长着呢,想来他也不会在意一时之得失。”
崇祯见三位阁臣奏对得体,趁机开口道:“‘汉江郡王’管军管民战功彪炳,朕念念不忘,给予厚赐理所当然。
而我大明正是需要齐心协力灭东奴、流寇之时,天下尚未太平,此时加封藩王爵位不合时宜。”
皇帝的这个答复也是张凤翼、梁廷栋等等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朝臣的反应也是如此强烈。
他们很识趣,没有坚持要求朝廷给予黄汉加官进爵,话锋一转,要求给予立下战功的文官武将封赏。
因为黄汉再要升官就是大明藩王,故而使得皇帝和群臣有压迫感,给孙元化、金声、杨大郎、宋鹏飞等等文官武将封赏根本不是问题。
由于黄汉承包了五年平辽,“红旗军”体系文官武将的待遇也包括在每个月三十万两饷银之中,朝廷给参与平辽的文官武将加官进爵用不着掏银子,当然答应得爽快。
皇帝授意内阁和吏部共议“锦州大捷”立功人员的封赏事宜,基本上不会过于否决“汉江郡王”的提议,毕竟这些人都在“红旗军”体系任职,朝廷想要改变也是鞭长莫及。
心急如焚的崇祯最关心黄汉能否提前完成平辽,主动开口问孙元化道:
“孙爱卿这几年一直在辽东领兵,肯定深知东奴的布防,可知收复锦州后,‘汉江郡王’有没有再接再厉一举拿下沈阳的意图?”
孙元化知道师弟特意派遣他来京师面圣的意图就是想让自己扬眉吐气,进入京师的那一刻,孙元化还真的一时情难自已。
六年前的一幕幕涌上心头,那个被解差押着出京师充军的“斩监侯”死囚又回来了。
衣锦归来的孙元化是“红旗军”营主将级别的将领,实授炮兵最高指挥官,还是收复锦州的功臣之一。
他不仅仅拥有大明正五品文职宁前兵备道,还拥有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加衔,是这一次提名辽东巡抚的要员。
黄汉给孙元化辽东巡抚官职其实是虚衔而已,孙元化不可能如同担任登莱巡抚那般管军管民,还是当他的炮兵指挥官、兼职高级赞画。
“红旗军”何去何从?师弟黄汉以后走什么样的路?早就开眼看世界,文化水平不低的孙元化认真思考过。
当今天子差一点砍了孙元化的项上人头,全靠师弟解救才留下性命,又是师弟给予机会不断立功,才使得他重新成为大明巡抚。
如果师弟更进一步,他孙元化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黄汉失去了兵权遭遇皇帝清算,他孙元化肯定会被株连。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或者是为了自保,孙元化都会坚定地选择追随黄汉,况且他自认为对大炮和炮兵的理解无与伦比,“红旗军”需要他这样无比了解大炮性能的指挥官。
孙元化乃是“红旗军”高级将领之一,又是黄汉的师兄,“汉江大学”校长徐光启院士的弟子,当然知道“红旗军”的行动计划。
见天子提问,立刻出班施礼奏对道:“臣回禀陛下,稳打稳扎不给东奴可乘之机是‘汉江郡王’既定战略。
夺取锦州俘获了大量汉军和高丽兵,但是俘获击毙的满蒙骑兵只有三千左右,由此可见东奴主力没有遭遇重创。
平辽任重道远,还有大规模会战需要打,惨烈的程度可以预见,“红旗军”要充分准备,今年发动攻击沈阳的战役不太现实。
况且五年平辽的期限还有足两年,多出一年时间给予‘红旗军’发展,发动攻击沈阳的大战之时实力会至少增强三分。”
崇祯是个急性子,历史上洪承畴在辽东决战之时崇祯就不断下旨催促,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松山败绩跟崇祯急不可耐不无关系。
其实这样的论调有失偏颇,即便崇祯不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以洪承畴的水平和明军的实力也不可能战胜红歹是亲自率领的清军。
如今的崇祯依旧很急迫,他太希望黄汉早一点出手跟建奴拼个你死我活,听了孙元化的奏对,不免失望。
他真的渴望励精图治,兄长临终前遗言“来,吾弟当为尧舜。”一直在鞭策着他。
而事与愿违,他刚刚登基干掉魏忠贤,清理了阉党,大权在握之时,就被袁崇焕狠狠地坑了一把,使得建奴直接打上门,导致京畿之地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人口、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接下来的十年祸不单行,内忧外患刀兵四起,使得他每天都在忙着拆东墙补西墙,哪有机会进行改革,整顿吏治。
最渴望天下承平的人莫过于崇祯皇帝,他真想早日见到黄汉完成平辽计划。
问道:“‘红旗军’对阵东奴骑兵不落下风,攻击锦州雄城如同摧枯拉朽般,拥有如此实力何惧区区东奴?
‘汉江郡王’为何不挟‘锦州大捷’的声威顺势往东攻伐一直打到东奴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