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导!”在京城《谍影重重》的摄影棚,剧务跑到徐可旁说道,“《英雄本色2》快杀青了,首版预告片在剪接中,听说主题曲还是杨少亲自写的。 更新最快\|顶\|点\|小\|说\|2|3|u|s|.|c|c|我们要不要赶工?”
随着帝影越来越大,下面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抱团,由于导演中心制原则,导致吴语森与徐可的剧组人员开始了互别苗头。杨守礼现在只是把控剧本,亲自执导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是把导演机会给公司的其他导演。
吴语森,徐可,自然是第一备选。杜其峰,陈小东,刘观伟是第二梯队。如果在帝影找不到合适的导演,就会选择与其他公司的导演合作,比如永盛的王京。此时不巴结这些导演,岂不是连工作机会都没有,帝皇可不养闲人。
“不用赶工,谍影重重的外景戏多,我们跑遍几个省份拍摄,自然慢些。”徐可摇头,他不会为了赶工而降低电影质量。《英雄本色2》早上映也好,虽然不会撞车打擂台,但如果同时拍摄完毕,却一前一后上映,那些记者难免不会说闲话。
“但是杜导等着凤姐回香港拍《东方三侠》,我们要不要先拍她的戏。”
“可以,你去协调下,先把她和小豪的对手戏提前,然后再集中拍摄小豪的。”徐可版的《谍影重重》辗转香港,上沪,京城,西京,取景拍摄,大半个剧组也跟着跑来跑去,苦不堪言,但在徐可的高要求下,片子水准也一流。
俊男美女,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就在薛西斯的逃亡之旅上一一展现。
“先把胶片带回北影厂,我晚上剪个预告片出来,给公司宣传。”徐可虽然大度,但也不想被吴语森比下去。北影厂是银都介绍的合作伙伴,剧组有近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北影厂的人。
每到一地,都是北影厂人员负责打前站,与当地部门协商拍摄,徐可到后只需安心拍摄,省事不少。“内地电影人的专业和工作态度令我为之叹服!”徐可私下说道。
1990年,内地提前十年进行院线制改革,正式颁布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规定在内地电影市场上以院线制代替层级发行网络,电影公司不用一家家背着拷贝去推销了。
各地的电影制片厂突然要与市场接轨,自己养活自己,压力巨增。因为电影院有了生存压力,开始对片子挑来捡去,不像以前计划经济,电影厂来什么片子,看在兄弟单位份上,哪怕上座率是零,也买拷贝,放映几个礼拜。或者让学校,政府单位来个包场,总之电影厂不会愁饭吃。
政府是主要投资,领导是主要观众,得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主要归宿。这是以往电影厂和各地电影院的现状。
现在电影院自负盈亏,来的片子上座率还是零的话,首先吐血的就是电影院员工了。这种情况下,挑片子都是精挑细选。电影厂那么多员工要吃饭,世道又没以前好,怎么办,与来内地取景拍摄的电影公司合作,就是方法之一了。好歹还有工作可以吃饭,不用下岗。
此项改变,无疑是一项破釜沉舟的大举措。可是,刚刚调回京城担任北影厂厂长兼广播局电影司司长的李国新却愁容满面。
北影厂三千名在职员工,两千名离退休职工,每年拍摄的片子只有三到五部,负债率高达百分之八十,银行借款近亿,亏损数千万。财务总监告诉他,厂里现金只有不到百万,预计《谍影重重》拍摄完毕后,双方合作结束,下月薪水就发不出了。
在电影司也是麻烦多多,以往各地电影厂拍摄完毕后,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发行,放映,和各地电影厂无关。电影院又是各地文化厅的,不是发行公司,也不是电影厂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方博弈,各有各的利益格局。
最令他气愤的是,各地电影院虽然明面上还在,但早就面目全非。变酒店,变招待所,变舞厅的,总之没有多少还是电影院。好一点的,变成了录像厅,多少还是与电影有关。
现在搞院线改革,大家都瞒不住了,这事也就捅了上来,让李国新自己解决。现在哪怕他手中有一部好电影想上映,也没有整合出来的院线能排片,票房无处统计,更别提分账。
内地电影院线,落后香港至少十年,哪怕李国新在银都有多年的管理经验,面对这个大烂摊子,也是无从下手。
最后,他干脆快刀斩乱麻,把全国各地文化厅下属的电影院,按照地域分为了五个区,五条院线,五个发行集团。各地电影厂自筹资金,自主拍摄,自组发行部门或成立发行公司,与五大发行集团合作发行影片,总之,一切凭市场说话。
只有一点,所有拍摄的影片剧本,必须交由电影司审核,才能开拍。
杨守礼希望拥有的内地发行资格,上面还是没有放开,依然掌握在国营单位手中。但李国新电话告诉他,他们在商讨中港两地电影合拍的事情,比如中方出人出力出场地,港方出资金,合作拍摄。合拍电影可以用中方电影厂的名义在内地发行上映,电影厂,香港方面,院线方,三方分账。
理想是好的,可惜后世就证明,合拍最后让中港两地电影人不欢而散。香港电影公司明面一套,私底下一套,剧本审核是一个故事,实际拍摄又是一回事。两地同工不统筹,港方不尊重内地合作方,合拍了很多双方都不满意的电影。而内地电影厂有些干脆就只卖个厂标给港方,什么也不做,让合拍流于纸面上。也让国家希望的利用香港电影公司的资金与经验优势,带动内地电影产业发展的期望落空。
“李叔,有时候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杨守礼用后世的一句流行语开头,“合拍是好事,但要硬性规定,比如中方演员和幕后班底不能少于百分之五十。这样才能促进两地真正的合作,不会变成假合拍。”
李国新仔细一想就明白了,还真有这种可能。于是决定把明年就放开的合拍规定延后,过三五年再说,慢慢摸索。至于引进港片在内地上映的事情,倒是可以提上议程,在院线改造成功后,马上开始。
“我这算不算间接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让它们提前与市场接轨,不至于在好莱坞进门后,国产电影被打的一败涂地。”杨守礼挂掉长途电话,自言自语,“也不枉穿越这一回了。”
随着帝影越来越大,下面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抱团,由于导演中心制原则,导致吴语森与徐可的剧组人员开始了互别苗头。杨守礼现在只是把控剧本,亲自执导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是把导演机会给公司的其他导演。
吴语森,徐可,自然是第一备选。杜其峰,陈小东,刘观伟是第二梯队。如果在帝影找不到合适的导演,就会选择与其他公司的导演合作,比如永盛的王京。此时不巴结这些导演,岂不是连工作机会都没有,帝皇可不养闲人。
“不用赶工,谍影重重的外景戏多,我们跑遍几个省份拍摄,自然慢些。”徐可摇头,他不会为了赶工而降低电影质量。《英雄本色2》早上映也好,虽然不会撞车打擂台,但如果同时拍摄完毕,却一前一后上映,那些记者难免不会说闲话。
“但是杜导等着凤姐回香港拍《东方三侠》,我们要不要先拍她的戏。”
“可以,你去协调下,先把她和小豪的对手戏提前,然后再集中拍摄小豪的。”徐可版的《谍影重重》辗转香港,上沪,京城,西京,取景拍摄,大半个剧组也跟着跑来跑去,苦不堪言,但在徐可的高要求下,片子水准也一流。
俊男美女,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就在薛西斯的逃亡之旅上一一展现。
“先把胶片带回北影厂,我晚上剪个预告片出来,给公司宣传。”徐可虽然大度,但也不想被吴语森比下去。北影厂是银都介绍的合作伙伴,剧组有近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北影厂的人。
每到一地,都是北影厂人员负责打前站,与当地部门协商拍摄,徐可到后只需安心拍摄,省事不少。“内地电影人的专业和工作态度令我为之叹服!”徐可私下说道。
1990年,内地提前十年进行院线制改革,正式颁布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规定在内地电影市场上以院线制代替层级发行网络,电影公司不用一家家背着拷贝去推销了。
各地的电影制片厂突然要与市场接轨,自己养活自己,压力巨增。因为电影院有了生存压力,开始对片子挑来捡去,不像以前计划经济,电影厂来什么片子,看在兄弟单位份上,哪怕上座率是零,也买拷贝,放映几个礼拜。或者让学校,政府单位来个包场,总之电影厂不会愁饭吃。
政府是主要投资,领导是主要观众,得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主要归宿。这是以往电影厂和各地电影院的现状。
现在电影院自负盈亏,来的片子上座率还是零的话,首先吐血的就是电影院员工了。这种情况下,挑片子都是精挑细选。电影厂那么多员工要吃饭,世道又没以前好,怎么办,与来内地取景拍摄的电影公司合作,就是方法之一了。好歹还有工作可以吃饭,不用下岗。
此项改变,无疑是一项破釜沉舟的大举措。可是,刚刚调回京城担任北影厂厂长兼广播局电影司司长的李国新却愁容满面。
北影厂三千名在职员工,两千名离退休职工,每年拍摄的片子只有三到五部,负债率高达百分之八十,银行借款近亿,亏损数千万。财务总监告诉他,厂里现金只有不到百万,预计《谍影重重》拍摄完毕后,双方合作结束,下月薪水就发不出了。
在电影司也是麻烦多多,以往各地电影厂拍摄完毕后,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发行,放映,和各地电影厂无关。电影院又是各地文化厅的,不是发行公司,也不是电影厂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方博弈,各有各的利益格局。
最令他气愤的是,各地电影院虽然明面上还在,但早就面目全非。变酒店,变招待所,变舞厅的,总之没有多少还是电影院。好一点的,变成了录像厅,多少还是与电影有关。
现在搞院线改革,大家都瞒不住了,这事也就捅了上来,让李国新自己解决。现在哪怕他手中有一部好电影想上映,也没有整合出来的院线能排片,票房无处统计,更别提分账。
内地电影院线,落后香港至少十年,哪怕李国新在银都有多年的管理经验,面对这个大烂摊子,也是无从下手。
最后,他干脆快刀斩乱麻,把全国各地文化厅下属的电影院,按照地域分为了五个区,五条院线,五个发行集团。各地电影厂自筹资金,自主拍摄,自组发行部门或成立发行公司,与五大发行集团合作发行影片,总之,一切凭市场说话。
只有一点,所有拍摄的影片剧本,必须交由电影司审核,才能开拍。
杨守礼希望拥有的内地发行资格,上面还是没有放开,依然掌握在国营单位手中。但李国新电话告诉他,他们在商讨中港两地电影合拍的事情,比如中方出人出力出场地,港方出资金,合作拍摄。合拍电影可以用中方电影厂的名义在内地发行上映,电影厂,香港方面,院线方,三方分账。
理想是好的,可惜后世就证明,合拍最后让中港两地电影人不欢而散。香港电影公司明面一套,私底下一套,剧本审核是一个故事,实际拍摄又是一回事。两地同工不统筹,港方不尊重内地合作方,合拍了很多双方都不满意的电影。而内地电影厂有些干脆就只卖个厂标给港方,什么也不做,让合拍流于纸面上。也让国家希望的利用香港电影公司的资金与经验优势,带动内地电影产业发展的期望落空。
“李叔,有时候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杨守礼用后世的一句流行语开头,“合拍是好事,但要硬性规定,比如中方演员和幕后班底不能少于百分之五十。这样才能促进两地真正的合作,不会变成假合拍。”
李国新仔细一想就明白了,还真有这种可能。于是决定把明年就放开的合拍规定延后,过三五年再说,慢慢摸索。至于引进港片在内地上映的事情,倒是可以提上议程,在院线改造成功后,马上开始。
“我这算不算间接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让它们提前与市场接轨,不至于在好莱坞进门后,国产电影被打的一败涂地。”杨守礼挂掉长途电话,自言自语,“也不枉穿越这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