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着这张图纸,让工匠们抓紧时间去做出来。”龙辰将图纸递给了陈继胜。
“末将遵命。”
东江镇虽说已经在数次战事中丧失了元气,但底蕴还在,手里头还有好些个工匠师傅,赶制出这些带环扣的刺刀并不算难事。
龙辰又和马丁讨论了火枪军的战术,马丁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思维想法比较切合实际,龙但辰毕竟有着后世眼光,两人往往在交谈中可以互相点拨。火枪军是龙辰的底牌,更是马丁亲自训练出来的心血,两人都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
如果说火绳枪时代的定量装填的发shè药瓶是定装弹药的话,那么这个时代整装弹药萌芽出现了,这个时期的整装弹药为一个纸筒,纸筒顶部为铅丸,后部为火药,发shè时,拿出纸筒,用嘴咬开纸筒尾部,先把引火孔的火药池填满(由于火药池容量一定,所以倒入枪管的发shè药也是定量的),合上火门盖以免漏出,然后把剩下的火药倒入枪管,然后把纸筒直接塞入枪管,用通条压实,(这样被压扁的纸筒垫在弹丸与火药之间,形成类似现代猎枪弹的闭气弹托,发shè时闭气xing更好,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或要能量,所以初速更高,jing度更好。而且被压扁的纸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慢增压的作用,所以炸膛的危险也减少了)。
然后举枪瞄准,扳开击锤的同时火门盖也会打开,这样扣动扳机就可以发shè了。而可以看出如此装填过程要比滑膛枪简便很多。
所以在燧发枪真正流行的时期,一个普通的燧发枪手,一分钟可打两到三发,而腓特烈的jing锐士兵一分钟居然可以发shè五次,像英国陆军一名合格的红衣军士兵可以做到每分钟发shè四次。
马丁惊讶于龙辰的想法,并且保证只要龙辰能将这种弹筒弄出来,他会负责训练兵士们快速熟悉,以便提升火枪军shè击速度。
其实,明军在这个时期已经有这种东西的雏形了,只是似乎是用在大炮方面,比如李如松在朝鲜打倭寇时,就靠着这样的方法,将火炮发shè速度提升到一个惊人的层次,直接将倭寇给打蒙了。
不得不提的就是军队训练,让马丁吃惊的是,这位年轻的元帅对此居然也有独特的见解。
由于刺刀的应用,不需要长矛兵作为近战防御,所以以前的长矛火枪混合方阵,向着单一的装备着带刺刀的燧发枪手方阵转变,而随着燧发枪shè速的提高,以及燧发枪手阵列更密集所带来的火力密度增大,方阵越变越薄(小龙认为,这个火力密度在当时应该是有一个定值的,应该是以当时的主要威胁骑兵为目标,以遏制骑兵冲锋为基本前提,小龙估算为shè弹数应至少达到每米宽幅11.4发/分以上,如果低于这个值则单依靠火枪是难于挡住敌军进攻的,需要长矛刺刀作为近战的补充)。
从原来的10列横排轮shè,变为5排3排,甚至2排。这样同样数量的军团,从大纵深的方阵,变为阵线正面宽幅巨大的一字长蛇阵,这种阵列越长,越有利于发挥火力以及在侧翼延展包围敌军。于是火枪时代,最为经典的战斗阵型——横队产生了。因为这种阵型呈线形,所以又叫线形阵列,简称线阵。
对于龙辰提出来的横队,马丁也感到很是惊奇,不过经过他大脑思考模拟后,断定这种战术很是可行。同时马丁有出现了一个疑惑,明明燧发枪在西方都没有被广泛装备呢,怎么这位东方的元帅居然连战术都总结出来了?难道他是天生的大智者?
燧发枪虽然能够在150-200米的距离上有效的杀伤敌人,但是其jing度却是十分悲剧,一般说来仅能即使是靶场这种理想的shè击环境在100米处才能有效的打中人体大小的目标,而因为战场上,由于紧张烟雾声响的干扰,以及士兵的素质,命中率降低的更快,战争实践表明,燧发枪在30-40米发shè效果最佳。
例如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军在西班牙的某一次战役中,平均每人打了60发子弹,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所以,为了增加命中率,排成整齐的队列到达足够近的距离上齐shè才是有效的作战方式,近距离齐shè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也可得到最大的jing神震撼效果,齐shè后借用火枪齐shè获得的jing神震撼效果再发动白刃冲锋冲垮敌人的阵列。所以横队作战时代,又被叫做“排队枪毙”,双方都排着整齐的队形相互靠近,相互齐shè,最后发动白刃冲锋解决战斗。
(小龙以前看西方军事电影,看到那些个排队互相shè击的场景感觉很不解,感觉这样打得好傻,现在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是一种特定形式下的特定战争模式,西方人傻么?显然不。)
例如著名的英国陆军步兵——红衣军的作战cāo典作战时共分为八个步骤:
1、士兵们听从号令装填滑膛枪;
2、维持线形阵行军接近敌阵;
3、与敌阵距离约100米处,减缓行军速度;
4、与敌阵距离约50米处停止;
5、听从号令用滑膛枪对准敌阵;
6、每列向敌阵一齐shè击、再装填、再一齐shè击,如此反复;
7、当敌阵十分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刺刀冲锋。
这个时代作战的秘诀就是谁的神经坚韧,谁能忍到最后时刻发动一次震撼的齐shè,谁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机械教条的普鲁士人和木讷呆板的英国人更适合这种排队枪毙的游戏,而相对热情的法国人意大利人则处于劣势地位。这种排队枪毙的战争规则纪律是第一位的,纪律高于一切,作战双方无论哪一方的的求生本能压过纪律,哪一方就要崩溃溃逃。越是缺乏纪律xing的军队,越容易在这种比拼意志力,比拼神经坚韧程度,比拼纪律xing的交战规则中溃散奔逃。
要把这样一些人组成一支能够进行排队枪毙的部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而严格纪律的养成是依靠正规的教育和长期的训练。士兵的一切行动必须完全服从作战指挥,士兵要害怕军官军纪更甚于害怕死亡和敌人。要求士兵们能够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前进,并在枪林弹雨之下不断前进,没有指挥官的命令不准还击,只在指挥官的口令之下才发动齐shè,这种战争模式把军人的勇气和纪律水平发挥到了极致。队列的前进、停止、shè击等等动作必须整齐划一,保持一致,如果有少数士兵,甚至哪怕个别人,面对敌人的枪口产生了退缩或者逃跑,都会发生群体效应,动摇阵列,甚至引发整个阵列的崩溃。整齐的队列,也可使指挥官一目了然,谁怯战,谁想逃跑,一旦出现这种迹象,这马上实施战场纪律,制止阵列的动摇。
但是这种情况暂时不会出现在现在护龙军的交战中,毕竟明军对于火器的使用还很是老套,而女真一族的火器发展才刚刚起步,眼下已经装备了燧发枪的护龙火枪军绝对走在了军备的前沿。甚至ri后若是发展起来的满清“乌真超哈”们想和护龙军玩排·shè,也会是被护龙军完虐的下场。
龙辰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毕竟此时的火器水平和后世无法相比,自己脑子里的那些个在后世算是先进的战术拿到明末这个时代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再火枪上加上可以随时安装卸下的刺刀,无疑可以加大整支火枪军的战斗力。如今大明广泛使用的火铳军,在被敌人近身后,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似的火铳去面对敌人的利刃。龙辰这种给火枪上刺刀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让东方武器文明在某一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毕竟,西方还有过三十多年才在火枪上加刺刀。
ps:我晕,排·shè合在一起也是违禁词汇。
“末将遵命。”
东江镇虽说已经在数次战事中丧失了元气,但底蕴还在,手里头还有好些个工匠师傅,赶制出这些带环扣的刺刀并不算难事。
龙辰又和马丁讨论了火枪军的战术,马丁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思维想法比较切合实际,龙但辰毕竟有着后世眼光,两人往往在交谈中可以互相点拨。火枪军是龙辰的底牌,更是马丁亲自训练出来的心血,两人都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
如果说火绳枪时代的定量装填的发shè药瓶是定装弹药的话,那么这个时代整装弹药萌芽出现了,这个时期的整装弹药为一个纸筒,纸筒顶部为铅丸,后部为火药,发shè时,拿出纸筒,用嘴咬开纸筒尾部,先把引火孔的火药池填满(由于火药池容量一定,所以倒入枪管的发shè药也是定量的),合上火门盖以免漏出,然后把剩下的火药倒入枪管,然后把纸筒直接塞入枪管,用通条压实,(这样被压扁的纸筒垫在弹丸与火药之间,形成类似现代猎枪弹的闭气弹托,发shè时闭气xing更好,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或要能量,所以初速更高,jing度更好。而且被压扁的纸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慢增压的作用,所以炸膛的危险也减少了)。
然后举枪瞄准,扳开击锤的同时火门盖也会打开,这样扣动扳机就可以发shè了。而可以看出如此装填过程要比滑膛枪简便很多。
所以在燧发枪真正流行的时期,一个普通的燧发枪手,一分钟可打两到三发,而腓特烈的jing锐士兵一分钟居然可以发shè五次,像英国陆军一名合格的红衣军士兵可以做到每分钟发shè四次。
马丁惊讶于龙辰的想法,并且保证只要龙辰能将这种弹筒弄出来,他会负责训练兵士们快速熟悉,以便提升火枪军shè击速度。
其实,明军在这个时期已经有这种东西的雏形了,只是似乎是用在大炮方面,比如李如松在朝鲜打倭寇时,就靠着这样的方法,将火炮发shè速度提升到一个惊人的层次,直接将倭寇给打蒙了。
不得不提的就是军队训练,让马丁吃惊的是,这位年轻的元帅对此居然也有独特的见解。
由于刺刀的应用,不需要长矛兵作为近战防御,所以以前的长矛火枪混合方阵,向着单一的装备着带刺刀的燧发枪手方阵转变,而随着燧发枪shè速的提高,以及燧发枪手阵列更密集所带来的火力密度增大,方阵越变越薄(小龙认为,这个火力密度在当时应该是有一个定值的,应该是以当时的主要威胁骑兵为目标,以遏制骑兵冲锋为基本前提,小龙估算为shè弹数应至少达到每米宽幅11.4发/分以上,如果低于这个值则单依靠火枪是难于挡住敌军进攻的,需要长矛刺刀作为近战的补充)。
从原来的10列横排轮shè,变为5排3排,甚至2排。这样同样数量的军团,从大纵深的方阵,变为阵线正面宽幅巨大的一字长蛇阵,这种阵列越长,越有利于发挥火力以及在侧翼延展包围敌军。于是火枪时代,最为经典的战斗阵型——横队产生了。因为这种阵型呈线形,所以又叫线形阵列,简称线阵。
对于龙辰提出来的横队,马丁也感到很是惊奇,不过经过他大脑思考模拟后,断定这种战术很是可行。同时马丁有出现了一个疑惑,明明燧发枪在西方都没有被广泛装备呢,怎么这位东方的元帅居然连战术都总结出来了?难道他是天生的大智者?
燧发枪虽然能够在150-200米的距离上有效的杀伤敌人,但是其jing度却是十分悲剧,一般说来仅能即使是靶场这种理想的shè击环境在100米处才能有效的打中人体大小的目标,而因为战场上,由于紧张烟雾声响的干扰,以及士兵的素质,命中率降低的更快,战争实践表明,燧发枪在30-40米发shè效果最佳。
例如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军在西班牙的某一次战役中,平均每人打了60发子弹,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所以,为了增加命中率,排成整齐的队列到达足够近的距离上齐shè才是有效的作战方式,近距离齐shè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也可得到最大的jing神震撼效果,齐shè后借用火枪齐shè获得的jing神震撼效果再发动白刃冲锋冲垮敌人的阵列。所以横队作战时代,又被叫做“排队枪毙”,双方都排着整齐的队形相互靠近,相互齐shè,最后发动白刃冲锋解决战斗。
(小龙以前看西方军事电影,看到那些个排队互相shè击的场景感觉很不解,感觉这样打得好傻,现在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是一种特定形式下的特定战争模式,西方人傻么?显然不。)
例如著名的英国陆军步兵——红衣军的作战cāo典作战时共分为八个步骤:
1、士兵们听从号令装填滑膛枪;
2、维持线形阵行军接近敌阵;
3、与敌阵距离约100米处,减缓行军速度;
4、与敌阵距离约50米处停止;
5、听从号令用滑膛枪对准敌阵;
6、每列向敌阵一齐shè击、再装填、再一齐shè击,如此反复;
7、当敌阵十分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刺刀冲锋。
这个时代作战的秘诀就是谁的神经坚韧,谁能忍到最后时刻发动一次震撼的齐shè,谁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机械教条的普鲁士人和木讷呆板的英国人更适合这种排队枪毙的游戏,而相对热情的法国人意大利人则处于劣势地位。这种排队枪毙的战争规则纪律是第一位的,纪律高于一切,作战双方无论哪一方的的求生本能压过纪律,哪一方就要崩溃溃逃。越是缺乏纪律xing的军队,越容易在这种比拼意志力,比拼神经坚韧程度,比拼纪律xing的交战规则中溃散奔逃。
要把这样一些人组成一支能够进行排队枪毙的部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而严格纪律的养成是依靠正规的教育和长期的训练。士兵的一切行动必须完全服从作战指挥,士兵要害怕军官军纪更甚于害怕死亡和敌人。要求士兵们能够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前进,并在枪林弹雨之下不断前进,没有指挥官的命令不准还击,只在指挥官的口令之下才发动齐shè,这种战争模式把军人的勇气和纪律水平发挥到了极致。队列的前进、停止、shè击等等动作必须整齐划一,保持一致,如果有少数士兵,甚至哪怕个别人,面对敌人的枪口产生了退缩或者逃跑,都会发生群体效应,动摇阵列,甚至引发整个阵列的崩溃。整齐的队列,也可使指挥官一目了然,谁怯战,谁想逃跑,一旦出现这种迹象,这马上实施战场纪律,制止阵列的动摇。
但是这种情况暂时不会出现在现在护龙军的交战中,毕竟明军对于火器的使用还很是老套,而女真一族的火器发展才刚刚起步,眼下已经装备了燧发枪的护龙火枪军绝对走在了军备的前沿。甚至ri后若是发展起来的满清“乌真超哈”们想和护龙军玩排·shè,也会是被护龙军完虐的下场。
龙辰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毕竟此时的火器水平和后世无法相比,自己脑子里的那些个在后世算是先进的战术拿到明末这个时代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再火枪上加上可以随时安装卸下的刺刀,无疑可以加大整支火枪军的战斗力。如今大明广泛使用的火铳军,在被敌人近身后,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似的火铳去面对敌人的利刃。龙辰这种给火枪上刺刀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让东方武器文明在某一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毕竟,西方还有过三十多年才在火枪上加刺刀。
ps:我晕,排·shè合在一起也是违禁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