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上,袁崇焕对着身旁的冉义叹道:“吾所做足否?”
冉义无言,向着袁崇焕一拜,这一拜,他是代表龙辰。
“本帅就是让他知道,为了整个大明,为了这个汉家江山,本帅什么骂名都敢去背,都敢去扛!就看他龙辰有没有这个魄力去做了,希望,他不要让本帅失望……”
……
辽东只要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陈继胜已经投奔了龙辰,现在为龙辰手中一大将,然陈继胜亦是在兵部造册的东江镇将领,袁崇焕将东江镇交与陈继胜是名正言顺。当然,是名正言顺的将东江镇送给了龙辰。
这个礼,不可谓不大,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据传,当龙辰接到这个消息时,曾经在城楼上静坐一夜,无人可知这如今权倾朝鲜的大元帅究竟在思虑什么。
数ri之后,在朝鲜水师的护送下,李聚亲领两千兵马陪同陈继胜接手皮岛事宜,斩不听号令者上百,震慑军心!自此,东江镇防区基本也落入了护龙军手中。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在袁崇焕斩毛文龙后的一个月,八旗铁骑与蒙古骑兵合流,组成十万满蒙联军,在一代天枭皇太极的率领下,破关而入!
大军先是绕道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十月二十七ri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
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崇祯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各省官员招募丁勇赶赴京师。
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
意思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běi jing。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yu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jing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jing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但是,袁崇焕的两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派出的援军也被遣回。不幸的后果被袁崇焕言中了。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二十六ri,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于三十ri,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三百里。
十一月初一ri,京师戒严。
(在这里小龙想废话几句,这次满蒙大军入关,兵锋达到了京城,直接促发了袁崇焕的悲剧下场。见过很多自以为是,自认为懂历史的人在这里评判袁崇焕在这次防御中的不作为,居然让皇太极这么轻松地打进去了。
首先,小龙想说一点,袁崇焕的官衔是“辽东巡抚,蓟辽督师”,似乎蓟门也应该在袁崇焕的直辖之下,皇太极从这里突破也应该是袁崇焕的失职。但上述袁崇焕的奏折里已经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对蓟门重镇的指挥权。联系实际想想,估计也就是官帽子给得大了,给了好看了,但实权并未全都给下去。和当今共和国内很多部门类似,挂着这个大牌子只是做做样子,根本就管不了下面的事儿。
崇祯已经将辽东全权交给了袁崇焕,又岂会再将蓟门这一重镇也交托给他?这点帝王心术崇祯还是有的,也就是说,袁崇焕是名义上蓟门的掌控者,但根本就管不了蓟门,那么蓟门被皇太极当作突破口,该不该算袁崇焕失职?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点,小龙曾看过一本书,名字记不得了,是老蒋和他的一批将军们败退台湾后编写的,里面涉及了很多古代战事,其中就有这一次。书中对皇太极的进军路线表现出了高度赞叹,被那帮真的上过战场的老将们当作神来之笔。虽然国民党被我党打败了,但我们无法否认,国民党将领们的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而且人家也是真的打过仗,比我们这种只会看看历史书意yin下的小白们高出了无数个层次。
网上有些人,就看了一点文字记述,就开始大放厥词,指点江山,列出一系列袁崇焕的失职之处,反而对皇太极的表现只字不提,小龙只能说“呵呵”)
……
牛二负责对女真一方的侦查,自然知晓了女真大军的动向,随即点了十几路信使将最新情报送到护龙军元帅府。
护龙军元帅府在朝鲜王京,但牛二的信使还没到王京,护龙军大元帅龙辰就已经现身于义州。
这是一种姿态,这是一种态度,说明龙辰在得知女真鞑子动向之后就快速做出了决定。
护龙军不会在这次女真鞑子伐明中作壁上观,也不会趁机发展自己的力量,护龙军要战斗,他们的元帅要带着他们亲身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即使面对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和一直令人恐怖的蒙古骑兵,他们亦是一往直前。
与此同时,袁鹏麾下的驻义州大军开始开拔,在与龙辰从王京带回来的直属军会合后直接压向了朝鲜边境,五千jing锐已经准备就绪。
方仲和金正男一起调动整个朝鲜的力量,供给着这支五千人马的消耗。这是龙辰力排众议的决定,大家都觉得既然去大明勤王,不说犒赏了,总归大明朝廷会给自己供给粮草吧,但龙辰非要自己预备好粮草消耗,自家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去,这个朝鲜才刚刚恢复的一点元气几乎被这么一下都给折腾掉了。
……
此刻的京城远看依然那么大气磅礴,流露出泰然稳壮,一队队流民远眺那雄浑的京城,心里头似乎又出现了点儿热乎气儿。当异族入侵,家破人亡时,这些百姓心中最后的希望就是京城,自己皇帝呆的地方。他们幻想着,能够在京城脚下喝点热粥,再也不用怕鞑子打来。流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整个京城外表的模样,即使大明末世,这个京城仍然给与他的子民心里最后的依靠。
城内,一队队兵马紧急调派着,弄得城内鸡飞狗跳,一片紧张惶恐的氛围。城内的百姓的情绪不禁被这些举动给感染,心里也开始变得惴惴不安。有些老人不禁叹息道:“自打万历爷太平到现在,安生了这么多年现在,鞑子又打来了。”
军情如火,满洲兵已经快要兵临京师,此刻的京城原本腐朽钝化了的行政体系立刻被人为地转动起来。
万岁爷下旨,京城三大营、御林军、五城兵马使司的兵马,九门提督的巡捕营全都开始备战,准备拱卫京师,击杀奴寇。
接到这道旨意,京城内的勋贵们不禁苦笑起来,万岁爷到现在居然还指望着京兵呢!
话说在太祖成祖年间,京兵确实是全国做强的一支兵马。明成祖更是提点京兵,三扫漠北,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接着明朝大定,京兵出师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武勇仍存,只要明朝皇帝一道旨意,京兵就可以迅速整装待发,向任何敢于威胁明帝国存在的势力举起屠刀。
那时候京兵虽然不复当年jing悍,却jing华扔在,稍加打磨下就是一支强军。可惜啊,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两人在土木堡将五十万大明jing锐全部败光了,这里面大部分就是京兵,而且都是当时京兵内的jing锐,就这么败得干干净净。之后新组建起来的京兵都只剩下了花架子,白白吮吸着帝国的血液,却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各大勋贵豪门居然在朝廷给京兵的粮饷抚恤上大下其手,克扣得厉害,导致京兵粮饷不足,装备陈旧,很多原本在册的士卒都转身去给豪门当家丁去了,或者干脆脱下军服,去干点码头营生。没法子,纯粹指望着军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
天启年间,为了平稳辽东局势,曾经选派了近万京兵开赴辽东,天启帝还想着重振京兵大明第一强军的声威,可惜啊,这支部队实在太烂太烂,开到前线丢足了脸,最后还稀里糊涂打了个败仗,灰溜溜地又钻回了京城,自此大明昔ri的第一强军彻底沦落。
此刻,万岁爷又打起了京兵的注意了。众臣不禁无奈了,据说前天晚上,崇祯亲自查阅京兵兵马册,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还有十多万披甲jing锐更有战马兵甲无数,崇祯皇帝当时就乐了,十万虎贲在手,区区建奴有何惧之?
可是兵册上的那些东西,咱能当真吗?看着兴高采烈的万岁爷,众臣心里不禁犯了嘀咕。
更加犯嘀咕就是那些京兵掌控者,那些个世袭的世家,他们随着成祖靖难后就世袭掌控京军,而如今京兵的堕落,他们的功劳也是巨大!
ps:最近状态有点不好,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自己不怎么满意,似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文风变得浮躁了,所以小龙直接将剧情拐进了“己巳之变”中,小龙要调整状态,将下面的内容写得让自己满意,也让大家看得满意!接下来一卷是小龙为本书设立的高cháo----“忠魂依旧守辽东”,小龙会在那些人身上多下点笔墨,可能会小小的冷落下主角,但相信大家不会说小龙在水剧情,因为接下来小龙每一句都会写得很用心。
冉义无言,向着袁崇焕一拜,这一拜,他是代表龙辰。
“本帅就是让他知道,为了整个大明,为了这个汉家江山,本帅什么骂名都敢去背,都敢去扛!就看他龙辰有没有这个魄力去做了,希望,他不要让本帅失望……”
……
辽东只要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陈继胜已经投奔了龙辰,现在为龙辰手中一大将,然陈继胜亦是在兵部造册的东江镇将领,袁崇焕将东江镇交与陈继胜是名正言顺。当然,是名正言顺的将东江镇送给了龙辰。
这个礼,不可谓不大,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据传,当龙辰接到这个消息时,曾经在城楼上静坐一夜,无人可知这如今权倾朝鲜的大元帅究竟在思虑什么。
数ri之后,在朝鲜水师的护送下,李聚亲领两千兵马陪同陈继胜接手皮岛事宜,斩不听号令者上百,震慑军心!自此,东江镇防区基本也落入了护龙军手中。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在袁崇焕斩毛文龙后的一个月,八旗铁骑与蒙古骑兵合流,组成十万满蒙联军,在一代天枭皇太极的率领下,破关而入!
大军先是绕道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十月二十七ri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
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崇祯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各省官员招募丁勇赶赴京师。
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
意思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běi jing。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yu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jing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jing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但是,袁崇焕的两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派出的援军也被遣回。不幸的后果被袁崇焕言中了。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二十六ri,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于三十ri,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三百里。
十一月初一ri,京师戒严。
(在这里小龙想废话几句,这次满蒙大军入关,兵锋达到了京城,直接促发了袁崇焕的悲剧下场。见过很多自以为是,自认为懂历史的人在这里评判袁崇焕在这次防御中的不作为,居然让皇太极这么轻松地打进去了。
首先,小龙想说一点,袁崇焕的官衔是“辽东巡抚,蓟辽督师”,似乎蓟门也应该在袁崇焕的直辖之下,皇太极从这里突破也应该是袁崇焕的失职。但上述袁崇焕的奏折里已经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对蓟门重镇的指挥权。联系实际想想,估计也就是官帽子给得大了,给了好看了,但实权并未全都给下去。和当今共和国内很多部门类似,挂着这个大牌子只是做做样子,根本就管不了下面的事儿。
崇祯已经将辽东全权交给了袁崇焕,又岂会再将蓟门这一重镇也交托给他?这点帝王心术崇祯还是有的,也就是说,袁崇焕是名义上蓟门的掌控者,但根本就管不了蓟门,那么蓟门被皇太极当作突破口,该不该算袁崇焕失职?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点,小龙曾看过一本书,名字记不得了,是老蒋和他的一批将军们败退台湾后编写的,里面涉及了很多古代战事,其中就有这一次。书中对皇太极的进军路线表现出了高度赞叹,被那帮真的上过战场的老将们当作神来之笔。虽然国民党被我党打败了,但我们无法否认,国民党将领们的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而且人家也是真的打过仗,比我们这种只会看看历史书意yin下的小白们高出了无数个层次。
网上有些人,就看了一点文字记述,就开始大放厥词,指点江山,列出一系列袁崇焕的失职之处,反而对皇太极的表现只字不提,小龙只能说“呵呵”)
……
牛二负责对女真一方的侦查,自然知晓了女真大军的动向,随即点了十几路信使将最新情报送到护龙军元帅府。
护龙军元帅府在朝鲜王京,但牛二的信使还没到王京,护龙军大元帅龙辰就已经现身于义州。
这是一种姿态,这是一种态度,说明龙辰在得知女真鞑子动向之后就快速做出了决定。
护龙军不会在这次女真鞑子伐明中作壁上观,也不会趁机发展自己的力量,护龙军要战斗,他们的元帅要带着他们亲身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即使面对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和一直令人恐怖的蒙古骑兵,他们亦是一往直前。
与此同时,袁鹏麾下的驻义州大军开始开拔,在与龙辰从王京带回来的直属军会合后直接压向了朝鲜边境,五千jing锐已经准备就绪。
方仲和金正男一起调动整个朝鲜的力量,供给着这支五千人马的消耗。这是龙辰力排众议的决定,大家都觉得既然去大明勤王,不说犒赏了,总归大明朝廷会给自己供给粮草吧,但龙辰非要自己预备好粮草消耗,自家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去,这个朝鲜才刚刚恢复的一点元气几乎被这么一下都给折腾掉了。
……
此刻的京城远看依然那么大气磅礴,流露出泰然稳壮,一队队流民远眺那雄浑的京城,心里头似乎又出现了点儿热乎气儿。当异族入侵,家破人亡时,这些百姓心中最后的希望就是京城,自己皇帝呆的地方。他们幻想着,能够在京城脚下喝点热粥,再也不用怕鞑子打来。流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整个京城外表的模样,即使大明末世,这个京城仍然给与他的子民心里最后的依靠。
城内,一队队兵马紧急调派着,弄得城内鸡飞狗跳,一片紧张惶恐的氛围。城内的百姓的情绪不禁被这些举动给感染,心里也开始变得惴惴不安。有些老人不禁叹息道:“自打万历爷太平到现在,安生了这么多年现在,鞑子又打来了。”
军情如火,满洲兵已经快要兵临京师,此刻的京城原本腐朽钝化了的行政体系立刻被人为地转动起来。
万岁爷下旨,京城三大营、御林军、五城兵马使司的兵马,九门提督的巡捕营全都开始备战,准备拱卫京师,击杀奴寇。
接到这道旨意,京城内的勋贵们不禁苦笑起来,万岁爷到现在居然还指望着京兵呢!
话说在太祖成祖年间,京兵确实是全国做强的一支兵马。明成祖更是提点京兵,三扫漠北,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接着明朝大定,京兵出师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武勇仍存,只要明朝皇帝一道旨意,京兵就可以迅速整装待发,向任何敢于威胁明帝国存在的势力举起屠刀。
那时候京兵虽然不复当年jing悍,却jing华扔在,稍加打磨下就是一支强军。可惜啊,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两人在土木堡将五十万大明jing锐全部败光了,这里面大部分就是京兵,而且都是当时京兵内的jing锐,就这么败得干干净净。之后新组建起来的京兵都只剩下了花架子,白白吮吸着帝国的血液,却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各大勋贵豪门居然在朝廷给京兵的粮饷抚恤上大下其手,克扣得厉害,导致京兵粮饷不足,装备陈旧,很多原本在册的士卒都转身去给豪门当家丁去了,或者干脆脱下军服,去干点码头营生。没法子,纯粹指望着军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
天启年间,为了平稳辽东局势,曾经选派了近万京兵开赴辽东,天启帝还想着重振京兵大明第一强军的声威,可惜啊,这支部队实在太烂太烂,开到前线丢足了脸,最后还稀里糊涂打了个败仗,灰溜溜地又钻回了京城,自此大明昔ri的第一强军彻底沦落。
此刻,万岁爷又打起了京兵的注意了。众臣不禁无奈了,据说前天晚上,崇祯亲自查阅京兵兵马册,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还有十多万披甲jing锐更有战马兵甲无数,崇祯皇帝当时就乐了,十万虎贲在手,区区建奴有何惧之?
可是兵册上的那些东西,咱能当真吗?看着兴高采烈的万岁爷,众臣心里不禁犯了嘀咕。
更加犯嘀咕就是那些京兵掌控者,那些个世袭的世家,他们随着成祖靖难后就世袭掌控京军,而如今京兵的堕落,他们的功劳也是巨大!
ps:最近状态有点不好,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自己不怎么满意,似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文风变得浮躁了,所以小龙直接将剧情拐进了“己巳之变”中,小龙要调整状态,将下面的内容写得让自己满意,也让大家看得满意!接下来一卷是小龙为本书设立的高cháo----“忠魂依旧守辽东”,小龙会在那些人身上多下点笔墨,可能会小小的冷落下主角,但相信大家不会说小龙在水剧情,因为接下来小龙每一句都会写得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