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悬念的故事(之一)
顺着黄河向上走,大方向是ri落之帮,终于走累了,停在一个叫夏的地方,这里是中东后裔扎根的沃土,依山而住,依水而居,山——黄土高原,水——黄河。
虽是穆罕穆德的子民,但没有丝毫天方夜谭的痕迹,除了古兰经和远在两里外的清真古寺外,他们早已被当地的习俗同化,甚至以独特的生存方式替代了这里的一切陈规。
村头,也是渡口,摆渡的单独一户,留长须的老人,穿粗布坎肩的壮实小伙,一院土坯房,矮矮的院墙,房后一坡庄稼地,地头一片向ri葵,院里一丛红黄相间的月季。西房是老汉的土炕,东房是小伙儿零乱的“窝儿”,没了婆姨的老汉,领着个没了娘的毛头小子过ri子,终ri里没多少话,老人ri夜守渡,小伙子ri出而做,除了缺少女人,一派自给自足、静谧安闲的景象。
碰上我这外来客要求借宿,小伙子憨厚的脸上有了喜sè,略带顽皮地和老父亲开起玩笑,老汉静静的,很有礼貌,认为留客是一种幸运,他们很乐意接受城里客人带来外面的信息。小伙子对城里的装束、饰物、用具无不感兴趣,总有一种伸手尝试的**,夜里,老汉到渡口去了,小伙子话多了起来,问了许多关于城里的事,我便有问必答,尽量满足他的好奇心,打火机、剃须刀(电动)、随身听、钢笔、笔记本、相机等等,随他把弄,他那种专注的神情,有如顽童认真地做着游戏,起初他总怕弄坏,但得知我想送他笔记本和打火机时,他喜的不知该怎么表达,拿出了红枣和花生让我大嚼。
我抽出一只香烟让他,他憨实地连连摆手,像个孩子,声称自己是个地道的穆斯林,不动烟酒,看到他虔诚的样子,我便自己抽了起来,当他得知我比他大许多时,便一口一个哥地跟我说话,我也象个长者那样坦诚地面对他的纯真,东拉西扯,闲话是那么轻松,当我问到他是否定亲时,他的脸红的像院里的月季,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为我铺放被褥,他似乎有意展示自己的强壮,赤着健美的上身,在我面前晃动,仿佛提示我:看,这么好的后生还愁找不下好婆姨?!我借微弱的灯光观察到,他的确是个英武的汉子,我问他会不会唱花儿,他说肯定会,只是明天早上才能唱给我听,夜里,我一直想着他会唱什么曲调的花儿,唱歌时他会是什么样子……
塞上夏ri的清晨,我被哗哗的河水声和一丝凉意激醒,屋里只剩下我一人,我穿戴好,拿着毛巾和牙具,沿着来时的羊肠小道走下河边,只见不远处老汉正在招呼过河的人小心坐上羊皮筏子,并帮一位老人家把一只篮子往上放稳,他回头看到我,笑着点点头,说儿子过会儿会弄饭回来,我用冰凉的带有泥沙味儿的河水洗漱完,一边向上走,一边大口地呼吸着纯净新鲜的空气。
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高亢嘹亮的歌声,极富塞上韵律的小嗓托腔,歌词听不大懂,隐约猜出是情歌,歌声在黄河上荡涤着,两岸回声四起,我认为那细细的波浪是这歌声震起的,穿透力非常强,加之两山的回音,使人有居高临下的旷野之感,胸中的一切郁闷都被冲刷掉,随了滔滔黄河东去,我听到了牡丹、玫瑰、山丹花儿等字眼儿,眼前一亮,展示出一幅奇丽的自然壮景,无限遐想油生,我想,那定是房东男孩的即兴表演。
我知道穆斯林的灶房是不许外人进的,便在院里抽烟喝水,等着一老一少回来,我顺手拿起扫帚将院子扫了一遍,不久,小伙子挎着个篮子回来了,他显得格外兴奋,穿着整齐,头上一顶雪白的回回帽,粗布白衫外套了一件黑sè的马甲,脚上的布鞋落着些黄土,他笑嘻嘻地把篮子放到院内的青石桌上,然后跑到院外,对着脚下的渡口托长了音喊一声:“大!”那边也用厚重的声音回应着:“知道了!”,不久,老汉上来了,我礼貌地让着老人,也称呼他作“大”,他喜出望外,左手抚在胸前,微微弯腰,伸出右手请客入座,我为这种古老的文明所惊叹和折服。男孩说这是“大”请村里会做饭的婆姨赶炸的馓子,几碟小菜虽算不得丰盛,但看上去清爽、干净,吊人胃口,小米粥熬得浓浓的,清香扑鼻,透过这些饭菜,我似乎能闻到烧麦草的香味儿,做饭的,一定是一个清清爽爽的婆姨。
饭间,我问刚才的花儿是谁唱的,老汉爱怜地看着儿子,用亲昵的口吻责怪他一大早就乱吼,小伙子说是城里的大哥想听,他只有到了地头田间才能放胆子唱,我后悔没能录下他的美妙歌声,他却说那是瞎唱,并告诉我,“大”年轻时是这一带有名的花儿能手,“大”扛着一捆麻绳,拿了块馍到渡口去了,小伙子趁机告诉我,自从他娘过世后,“大”再也没开过口……我望着老人远去的矫健的背影,想象着当年那个情窦初开的汉子站在羊皮筏子上,面对黄河高歌的情景,对老人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之心,又觉得眼前这个略带天真的大男孩又是何等的幸福,他在父亲坚强的臂弯里,就如一只小鸡在温暖的巢穴中渐渐长成,父亲,上他挡风的墙,是他唯一的依靠。
就这么在此度过了三四天,到了道别的时候,看着小伙子恋恋不舍的样子,不忍心开口,直到说出来时,不舍的还有“大”,他们多么需要与外界交流啊!看到男孩眼里已经cháo湿,手里不断地抚弄我送他的袖珍收音机和打火机,那种心情,不愿细述,尽管不断答应从银川回来一定还来此住,但我深知自己的行踪是难以把握的,留下许多清真方便面,不能留钱,他们是绝不会收的,那样会玷污了他们的真情,他们象对远房亲戚那样待我,这么庸俗的做法定会惹恼他们的。
小伙子陪我坐皮筏子过了河,他一直送,我不发话他便一直走,看得出他仍抱着让我留下的念头,我只得停步,说:“尕小子,回去,免得大担心。”我给他留下了一支签字笔和小笔记本,并写了地址和姓名,他红着脸告诉我他不认字,我提醒他没事听广播,他天真地点点头,终于将背在肩上的包交给我,并从怀里取出一把jing美的小腰刀送给我,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将刀装进了怀里,他似乎很满意我的做法,对我说:“大哥,别忘了我?”我含着泪点点头,然后再没有勇气回头看他……
我走出百米开外,忽然听见身后响起了美妙的花儿歌声直穿进我的肺腑,心里一阵颤动,有一种离家的感觉,虽然我不敢回头,却感觉到尕小子极其认真地对着我唱一首送别的花儿,那歌声,使每一个经历过离别的人心碎。
我走了,离开我刚刚认识的一切,相处虽然短暂,但心的停留却很久,这也许是久居城市的纷繁复杂环境中所造成的一种逃避心理吧,但它终归是纯洁、美好的,对我来说是宝贵的,我愿继续找寻下去。
(盛顺丰于西安市中心)
顺着黄河向上走,大方向是ri落之帮,终于走累了,停在一个叫夏的地方,这里是中东后裔扎根的沃土,依山而住,依水而居,山——黄土高原,水——黄河。
虽是穆罕穆德的子民,但没有丝毫天方夜谭的痕迹,除了古兰经和远在两里外的清真古寺外,他们早已被当地的习俗同化,甚至以独特的生存方式替代了这里的一切陈规。
村头,也是渡口,摆渡的单独一户,留长须的老人,穿粗布坎肩的壮实小伙,一院土坯房,矮矮的院墙,房后一坡庄稼地,地头一片向ri葵,院里一丛红黄相间的月季。西房是老汉的土炕,东房是小伙儿零乱的“窝儿”,没了婆姨的老汉,领着个没了娘的毛头小子过ri子,终ri里没多少话,老人ri夜守渡,小伙子ri出而做,除了缺少女人,一派自给自足、静谧安闲的景象。
碰上我这外来客要求借宿,小伙子憨厚的脸上有了喜sè,略带顽皮地和老父亲开起玩笑,老汉静静的,很有礼貌,认为留客是一种幸运,他们很乐意接受城里客人带来外面的信息。小伙子对城里的装束、饰物、用具无不感兴趣,总有一种伸手尝试的**,夜里,老汉到渡口去了,小伙子话多了起来,问了许多关于城里的事,我便有问必答,尽量满足他的好奇心,打火机、剃须刀(电动)、随身听、钢笔、笔记本、相机等等,随他把弄,他那种专注的神情,有如顽童认真地做着游戏,起初他总怕弄坏,但得知我想送他笔记本和打火机时,他喜的不知该怎么表达,拿出了红枣和花生让我大嚼。
我抽出一只香烟让他,他憨实地连连摆手,像个孩子,声称自己是个地道的穆斯林,不动烟酒,看到他虔诚的样子,我便自己抽了起来,当他得知我比他大许多时,便一口一个哥地跟我说话,我也象个长者那样坦诚地面对他的纯真,东拉西扯,闲话是那么轻松,当我问到他是否定亲时,他的脸红的像院里的月季,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为我铺放被褥,他似乎有意展示自己的强壮,赤着健美的上身,在我面前晃动,仿佛提示我:看,这么好的后生还愁找不下好婆姨?!我借微弱的灯光观察到,他的确是个英武的汉子,我问他会不会唱花儿,他说肯定会,只是明天早上才能唱给我听,夜里,我一直想着他会唱什么曲调的花儿,唱歌时他会是什么样子……
塞上夏ri的清晨,我被哗哗的河水声和一丝凉意激醒,屋里只剩下我一人,我穿戴好,拿着毛巾和牙具,沿着来时的羊肠小道走下河边,只见不远处老汉正在招呼过河的人小心坐上羊皮筏子,并帮一位老人家把一只篮子往上放稳,他回头看到我,笑着点点头,说儿子过会儿会弄饭回来,我用冰凉的带有泥沙味儿的河水洗漱完,一边向上走,一边大口地呼吸着纯净新鲜的空气。
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高亢嘹亮的歌声,极富塞上韵律的小嗓托腔,歌词听不大懂,隐约猜出是情歌,歌声在黄河上荡涤着,两岸回声四起,我认为那细细的波浪是这歌声震起的,穿透力非常强,加之两山的回音,使人有居高临下的旷野之感,胸中的一切郁闷都被冲刷掉,随了滔滔黄河东去,我听到了牡丹、玫瑰、山丹花儿等字眼儿,眼前一亮,展示出一幅奇丽的自然壮景,无限遐想油生,我想,那定是房东男孩的即兴表演。
我知道穆斯林的灶房是不许外人进的,便在院里抽烟喝水,等着一老一少回来,我顺手拿起扫帚将院子扫了一遍,不久,小伙子挎着个篮子回来了,他显得格外兴奋,穿着整齐,头上一顶雪白的回回帽,粗布白衫外套了一件黑sè的马甲,脚上的布鞋落着些黄土,他笑嘻嘻地把篮子放到院内的青石桌上,然后跑到院外,对着脚下的渡口托长了音喊一声:“大!”那边也用厚重的声音回应着:“知道了!”,不久,老汉上来了,我礼貌地让着老人,也称呼他作“大”,他喜出望外,左手抚在胸前,微微弯腰,伸出右手请客入座,我为这种古老的文明所惊叹和折服。男孩说这是“大”请村里会做饭的婆姨赶炸的馓子,几碟小菜虽算不得丰盛,但看上去清爽、干净,吊人胃口,小米粥熬得浓浓的,清香扑鼻,透过这些饭菜,我似乎能闻到烧麦草的香味儿,做饭的,一定是一个清清爽爽的婆姨。
饭间,我问刚才的花儿是谁唱的,老汉爱怜地看着儿子,用亲昵的口吻责怪他一大早就乱吼,小伙子说是城里的大哥想听,他只有到了地头田间才能放胆子唱,我后悔没能录下他的美妙歌声,他却说那是瞎唱,并告诉我,“大”年轻时是这一带有名的花儿能手,“大”扛着一捆麻绳,拿了块馍到渡口去了,小伙子趁机告诉我,自从他娘过世后,“大”再也没开过口……我望着老人远去的矫健的背影,想象着当年那个情窦初开的汉子站在羊皮筏子上,面对黄河高歌的情景,对老人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之心,又觉得眼前这个略带天真的大男孩又是何等的幸福,他在父亲坚强的臂弯里,就如一只小鸡在温暖的巢穴中渐渐长成,父亲,上他挡风的墙,是他唯一的依靠。
就这么在此度过了三四天,到了道别的时候,看着小伙子恋恋不舍的样子,不忍心开口,直到说出来时,不舍的还有“大”,他们多么需要与外界交流啊!看到男孩眼里已经cháo湿,手里不断地抚弄我送他的袖珍收音机和打火机,那种心情,不愿细述,尽管不断答应从银川回来一定还来此住,但我深知自己的行踪是难以把握的,留下许多清真方便面,不能留钱,他们是绝不会收的,那样会玷污了他们的真情,他们象对远房亲戚那样待我,这么庸俗的做法定会惹恼他们的。
小伙子陪我坐皮筏子过了河,他一直送,我不发话他便一直走,看得出他仍抱着让我留下的念头,我只得停步,说:“尕小子,回去,免得大担心。”我给他留下了一支签字笔和小笔记本,并写了地址和姓名,他红着脸告诉我他不认字,我提醒他没事听广播,他天真地点点头,终于将背在肩上的包交给我,并从怀里取出一把jing美的小腰刀送给我,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将刀装进了怀里,他似乎很满意我的做法,对我说:“大哥,别忘了我?”我含着泪点点头,然后再没有勇气回头看他……
我走出百米开外,忽然听见身后响起了美妙的花儿歌声直穿进我的肺腑,心里一阵颤动,有一种离家的感觉,虽然我不敢回头,却感觉到尕小子极其认真地对着我唱一首送别的花儿,那歌声,使每一个经历过离别的人心碎。
我走了,离开我刚刚认识的一切,相处虽然短暂,但心的停留却很久,这也许是久居城市的纷繁复杂环境中所造成的一种逃避心理吧,但它终归是纯洁、美好的,对我来说是宝贵的,我愿继续找寻下去。
(盛顺丰于西安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