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这太搞了!”、“范伟怎会这么傻?!”……
电视中正播放着央视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正演到这一年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的小品《卖车》,其中搞笑的情节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会把春节当成这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来过。而自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大年三十播出后,此后每一年一家人吃着年夜饭,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就成了习俗。姜成家自然也不能免俗,从香港赶回来的姜成此时就和家人一起观看着今年的“春晚”。
在录制完《鲁豫有约》后,姜成没有直接回上海,毕竟到了东方的“购物天堂”,要是不逛一逛那些个中外闻名的大商场,岂不白来香港一趟?于是他又在香港逛了一天,给父母和亲友们买了一大堆的新年礼物,很是出了吧购物的瘾,这才回到上海。
往常姜成家过年有点冷清,因为就一家三口,不过今天人气倒是兴旺了很多,因为多了两个人。
袁弘、孙晓。
这两位因为要留在上海拍戏,之前就给家里打过招呼过年不回家了,姜成见他们过年没地方去,便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与自家一起过年。这两位也确实感到有点孤单,便欣然答应了。
不得不说,这过年的时候,还是人多了好,热闹,有气氛。尤其姜成这一屋子人算起来可哪的人都有,京城的、东北的、湖北的、台湾的、上海的,做年夜饭的时候人人都露了一手。姜德均做了一盘自己最拿手的红焖大虾,高琳兰做出了台湾传统小吃三杯鸡,姜成做了一道地道的上海清蒸大闸蟹外加一笼灌汤包,袁弘则做了一道炒鳝片和一碗红烧肉,至于孙晓……各种东北大炖菜摆满了桌子!
大年三十,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本来吃完饭后,就应该包汤圆了,不过不是有孙晓在吗,人北方人都只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才吃汤圆,年年过年都吃饺子的,而姜成前世也是北方人,从小吃惯了饺子,这过年吃汤圆还真不习惯。于是,姜家今年过年就准备两份材料,一份饺子的,一份汤圆的。五人分为两组,一组包饺子,一组包汤圆,过年饺子汤圆都有,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时间,到真是其乐融融!
“哎,咱家真是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的过过春节了!这么一感觉,真是好啊!”眼看过了晚上十一点,就要过年了,姜德均不由感叹。
“是啊,说起来,自从成成回来跟咱们一起过,咱家就一直只有咱们三口,逢年过节的,看着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咱家这么冷清,可真有点难受!”高琳兰也叹道,“回想起来,咱们也好久没回台北了,也不知家里人都怎么样了,不如年后咱们找个时间回去一趟?”
姜成听着有点意动,不过看到姜德均脸上隐晦地闪过一丝悲伤,知其应该是想起了京城的家人,连忙说道:“爸妈,你看你们,这大过年的,说这么伤感的话!别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咱就好好过个年!”说着,还给了袁弘、孙晓打了个眼色。
这半年朝夕相处下来,他们这一寝室的四个哥们都有了一定的默契,袁弘、孙晓虽然有点不太明白姜成他们家的事,不过见姜成的眼色,知其想转换话题,连忙开口帮忙。袁弘当先说道:“高阿姨,听姜成说您是台湾人,这在台湾过年的习俗应该与大陆差别很大吧?”
“这个说起话就长了。”听到这个问题,高琳兰来了兴致,说道:“其实台湾民间过春节的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都是从自上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为止。要说习俗方面的区别的话,可能由于闽南人和客家人屡经沧桑的岁月变迁,使得台湾春节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孙晓听得入神,说道:“那都是怎样的习俗啊?”
高琳兰笑道:“这些东西还是让我家成成说吧。”
姜成苦笑一声,说道:“妈,这怎么又扯上我了?”
“你不也是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嘛,同样知道这些习俗,正好也考考你忘没忘。”高琳兰说道。
“好吧好吧!”叹了一口气,忽地又乐了出来,姜成对着袁弘、孙晓说道:“这我要讲台湾过年习俗的话,你么也不能落下,我讲完后,你们也分别讲讲在湖北和东北过年的不同习俗,好不好?”
“行啊!”、“没问题!”袁弘两人当然不怂,“那你先说。”
“好的,那我就先说说台湾的过年习俗。”清了清嗓子,姜成缓缓说道:“台湾过年是这样的,每当一进入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每年的腊月十六这天是‘尾牙’。因为早年生活艰苦,台湾风俗中,每个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设法改善一次伙食,称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号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尾牙’。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摆上大鱼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谢其一年来的保估。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各商家行号也要在这一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现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停了停,姜成又说道:“‘尾牙’完了接下来就是‘送灶’,又称‘辞灶’,就是祭灶王爷。灶王爷传说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户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每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以便玉帝决定给予奖励或处罚,来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这对百姓来说是非同小可的,于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丰盛的祭品来供奉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差不多也是过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守岁’、‘派压岁钱’这些,都与大陆的习俗差不多。”
“那之后就是吃年夜饭了吧?”袁弘问道。
“没错。”姜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过这年夜饭也有讲究。在台湾,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少都会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表示全家福;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而很多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平安。在围炉之后,台湾很多农村里面,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估发财。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不睡’的闽南语是‘不睏’,而‘睏’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那姜成,在台湾过东还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与大陆与众不同的习俗?”孙晓继续问道。
“有啊!”姜成想了想,说道:“就好像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那初一以后呢?”
“台湾民间用一首新年歌,来说明新春期间每日的意义:初一早,意为开门大吉取于早;初二巧,这一天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这天叫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么巧事来;初四顿顿饱,因为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肴自己吃;初五隔开,因为商家开门营业;初六舀肥,就是清除水肥;初七七元,这一天古称‘人日’,要吃面条,意为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意为暂时复原;初九天公天,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之寿诞,要拜神并送上贺礼;初十有食食,意为有吃没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意为大概如此;十二漏屎,意为吃坏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也就是吃稀饭配素菜;十四结灯棚,就是提灯笼,因为马上元宵节了;十五上元瞑,就是元宵节。
别的不多说了,单说说这初一吧。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这里有很大讲究的,对不同人要说不同的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就是生儿子的意思;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意为祝老人活到120岁;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发财’;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就是快长大;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就是嫁个好夫婿;而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这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初一这一天的禁忌很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这一天忌煎粿,因为粿类经油煎后,颜色变成赤色的,而‘赤’与‘赤贫如洗’的‘赤’同意,系贫穷之意,不吉祥。初一要吃干饭,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因为老人言,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这么多讲究啊!”孙晓咂咂舌道。
“好了,我讲的差不多了,该你们了!”姜成拍拍手道,“谁先来?”
“我先来吧!”袁弘说道,“在我们湖北,过年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都是过年的事儿。
送灯盏是也是送灶王爷,这点与台湾差不多。
剔鱼刺是指做鱼丸,湖北作为千湖之省,湖多鱼多,人也嗜鱼,平时婚丧嫁娶大晏小席上鱼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大年三十的团圆桌上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鱼’嘛!
敲大鼓是指过了二十五就可以把各种响器拿出来,这其实主要是指从前的乡下艺人利用过年人们图大吉大利心理,走家串户吹拉弹唱讨利是,不过现在没有了,更多的倒是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
二十六和二十八是宰牲的日子,但忌说‘宰’,而要说‘福’,为的是讨一个好口彩。除脏迹就是大扫除了,二十七主要是清理厨房,因为厨房天天都要生火做饭,清扫得太早了,烟熏火燎的,等不到春节就又脏了。
最后一句话是说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所有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等着除旧岁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有意思的是,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在湖北,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可女婿和外甥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下来!这点很有意思,好像有‘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意思。
以前听老人说,以前还有个旧俗,新年头三天不能煮生米和生水,除夕下午各家主妇们就忙着煮饭,男人们则负责烧水。不过现在到没有了,主要是过年吃剩饭太不吉利。
大年初一的春节,谓之‘出地方’。男人们以前是拎点礼物去族中尊长家敬敬长辈,或者左邻右舍互相叙叙旧情,交交新谊;主妇们则主要是上庙里进香抽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财源茂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在一起唱歌跳舞,展示自己年轻有朝气。在旧俗里,新年第一天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往外拿,即使是垃圾也只能堆在墙角不能扫地出门,以免将一年的运势都给冲跑了。
初二是给用来‘故’人拜年的。头年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大摆宴席广延亲朋,谓之‘清香’。
初三才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是按亲疏远近来安排拜年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丈母娘家然后外婆家再到姑姨表亲,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得太迟了人家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常常因此影响两家的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人家一直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与你断绝往来了!
原来从初八到处十五还有赛龙舟、舞狮等习俗,不过现在少了。至于初十五元宵节,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好了,到我了!”孙晓在一旁说道,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我们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不过多集中在大年三十以后。
首先,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其次,年夜饭后要吃冻梨。因为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不是冻普通的梨,而是冻我们北方特有的一种名叫秋梨的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待其冰冻后再食用。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再来就是点长寿灯。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有的人家还特意把长寿灯点到正月底,为的就是‘长长久久’。
再次,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初一不出门,初二以后才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一直到初六,挨家挨户的串门,你家过一天,我家过一天,很是热闹!
而在东北,上了岁数的老人过生日都不是过出生日,而是在正月过,初六过六十大寿、六**寿,初七过七十大寿,初八过八十大寿,初九过九十大寿,初十过百岁大寿!
之后,初十一到初十四,这是偏远亲属串门来了,这倒没什么说的。
然后就是初十五元宵节,一早要吃元宵,也就是汤圆,到了晚上,就是看灯,这点全中国都一样。不过你们是看花灯,我们东北是看冰灯!
还有,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几人说说笑笑,又吃过了饺子、汤圆,这时间就慢慢到了十二点。
新年了!
听着春晚中的钟声,新的一年到来了!
“爸妈,新年好啊!”姜成在钟响第一声就说道。
“姜叔叔,高阿姨,新年好!”袁弘、孙晓也说道。
“好好!大家都好!”姜德均、高琳兰笑得眼睛都咪上了,“来,这是给你们的红包,拿着!”
说着,姜德均、高琳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一人一份,递给姜成他们三个。
“这怎么好意思呢?姜叔叔,高阿姨,这红包我们不能要!”袁弘、孙晓连连推脱。
“哎,给你们就拿着!你们叫我们一声叔叔阿姨,这当长辈的过年能没点表示?拿着吧!”姜德均说道,“你们要是不拿,这叔叔阿姨可就不高兴了!”
“这……”两人犯难了,看向姜成。
“拿着吧,都是我爸妈一片心意,长者赐,不敢辞。新年求个喜庆!”姜成说道。
“那谢谢叔叔阿姨!”两人道谢后,一一接过红包。
“哎,这才对嘛!”高琳兰笑道。
“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吧,别让家里牵挂。”姜德均说道。
“哦对!”、“差点忘了!”两人顾不上道谢,纷纷掏出手机,连忙给家里打电话。这过年不回家已经说不过去了,要是不第一时间给家里通个电话,那家里给多惦记啊?!
见两人手忙脚乱的打起了电话,姜成会心一笑,也拿出手机,开始给亲友们发起祝福短信来。
不过这时,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有人敲门?
屋里人同时皱起眉头,这大过年二半夜的,谁会在这时候上门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姜成起身去开门,却见门外站着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见到姜成便说道:“新年好啊!”
“新年好!你是?”姜成更疑惑了,这时候来拜年!这家伙想干什么?
年轻人笑道:“你好,我知道你肯定疑惑我是谁,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林,来自美国,刚刚下的飞机。本来我十分钟前就到了,不过之前还没过年,不吉利,我就又等了十分钟,这才敲门,随带给你们拜个年!”
姜成眉头皱得更深了,这家伙究竟想干嘛?“林先生,您不是走错屋了吧?我家可没有美国亲属!”
“你是姜成吧?”
“是,我是。”
“我就是专门来找你的。”
“找我?林先生,我没听错吧?您专程从美国赶来,还是在大年三十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我家说是要找我,我不记得曾与您有过交集啊,您确定没找错人?”姜成问道。
那林姓青年平静地说道:“我们之前的确互不相识,不过我确实是来找你的。我是专门来和你商谈一件事的。”
“商谈什么事?”
“商谈一下你那家顶峰娱乐公司的事!”林姓青年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电视中正播放着央视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正演到这一年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的小品《卖车》,其中搞笑的情节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会把春节当成这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来过。而自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大年三十播出后,此后每一年一家人吃着年夜饭,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就成了习俗。姜成家自然也不能免俗,从香港赶回来的姜成此时就和家人一起观看着今年的“春晚”。
在录制完《鲁豫有约》后,姜成没有直接回上海,毕竟到了东方的“购物天堂”,要是不逛一逛那些个中外闻名的大商场,岂不白来香港一趟?于是他又在香港逛了一天,给父母和亲友们买了一大堆的新年礼物,很是出了吧购物的瘾,这才回到上海。
往常姜成家过年有点冷清,因为就一家三口,不过今天人气倒是兴旺了很多,因为多了两个人。
袁弘、孙晓。
这两位因为要留在上海拍戏,之前就给家里打过招呼过年不回家了,姜成见他们过年没地方去,便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与自家一起过年。这两位也确实感到有点孤单,便欣然答应了。
不得不说,这过年的时候,还是人多了好,热闹,有气氛。尤其姜成这一屋子人算起来可哪的人都有,京城的、东北的、湖北的、台湾的、上海的,做年夜饭的时候人人都露了一手。姜德均做了一盘自己最拿手的红焖大虾,高琳兰做出了台湾传统小吃三杯鸡,姜成做了一道地道的上海清蒸大闸蟹外加一笼灌汤包,袁弘则做了一道炒鳝片和一碗红烧肉,至于孙晓……各种东北大炖菜摆满了桌子!
大年三十,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本来吃完饭后,就应该包汤圆了,不过不是有孙晓在吗,人北方人都只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才吃汤圆,年年过年都吃饺子的,而姜成前世也是北方人,从小吃惯了饺子,这过年吃汤圆还真不习惯。于是,姜家今年过年就准备两份材料,一份饺子的,一份汤圆的。五人分为两组,一组包饺子,一组包汤圆,过年饺子汤圆都有,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时间,到真是其乐融融!
“哎,咱家真是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的过过春节了!这么一感觉,真是好啊!”眼看过了晚上十一点,就要过年了,姜德均不由感叹。
“是啊,说起来,自从成成回来跟咱们一起过,咱家就一直只有咱们三口,逢年过节的,看着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咱家这么冷清,可真有点难受!”高琳兰也叹道,“回想起来,咱们也好久没回台北了,也不知家里人都怎么样了,不如年后咱们找个时间回去一趟?”
姜成听着有点意动,不过看到姜德均脸上隐晦地闪过一丝悲伤,知其应该是想起了京城的家人,连忙说道:“爸妈,你看你们,这大过年的,说这么伤感的话!别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咱就好好过个年!”说着,还给了袁弘、孙晓打了个眼色。
这半年朝夕相处下来,他们这一寝室的四个哥们都有了一定的默契,袁弘、孙晓虽然有点不太明白姜成他们家的事,不过见姜成的眼色,知其想转换话题,连忙开口帮忙。袁弘当先说道:“高阿姨,听姜成说您是台湾人,这在台湾过年的习俗应该与大陆差别很大吧?”
“这个说起话就长了。”听到这个问题,高琳兰来了兴致,说道:“其实台湾民间过春节的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都是从自上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为止。要说习俗方面的区别的话,可能由于闽南人和客家人屡经沧桑的岁月变迁,使得台湾春节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孙晓听得入神,说道:“那都是怎样的习俗啊?”
高琳兰笑道:“这些东西还是让我家成成说吧。”
姜成苦笑一声,说道:“妈,这怎么又扯上我了?”
“你不也是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嘛,同样知道这些习俗,正好也考考你忘没忘。”高琳兰说道。
“好吧好吧!”叹了一口气,忽地又乐了出来,姜成对着袁弘、孙晓说道:“这我要讲台湾过年习俗的话,你么也不能落下,我讲完后,你们也分别讲讲在湖北和东北过年的不同习俗,好不好?”
“行啊!”、“没问题!”袁弘两人当然不怂,“那你先说。”
“好的,那我就先说说台湾的过年习俗。”清了清嗓子,姜成缓缓说道:“台湾过年是这样的,每当一进入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每年的腊月十六这天是‘尾牙’。因为早年生活艰苦,台湾风俗中,每个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设法改善一次伙食,称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号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尾牙’。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摆上大鱼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谢其一年来的保估。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各商家行号也要在这一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现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停了停,姜成又说道:“‘尾牙’完了接下来就是‘送灶’,又称‘辞灶’,就是祭灶王爷。灶王爷传说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户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每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以便玉帝决定给予奖励或处罚,来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这对百姓来说是非同小可的,于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丰盛的祭品来供奉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差不多也是过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守岁’、‘派压岁钱’这些,都与大陆的习俗差不多。”
“那之后就是吃年夜饭了吧?”袁弘问道。
“没错。”姜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过这年夜饭也有讲究。在台湾,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少都会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表示全家福;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而很多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平安。在围炉之后,台湾很多农村里面,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估发财。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不睡’的闽南语是‘不睏’,而‘睏’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那姜成,在台湾过东还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与大陆与众不同的习俗?”孙晓继续问道。
“有啊!”姜成想了想,说道:“就好像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那初一以后呢?”
“台湾民间用一首新年歌,来说明新春期间每日的意义:初一早,意为开门大吉取于早;初二巧,这一天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这天叫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么巧事来;初四顿顿饱,因为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肴自己吃;初五隔开,因为商家开门营业;初六舀肥,就是清除水肥;初七七元,这一天古称‘人日’,要吃面条,意为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意为暂时复原;初九天公天,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之寿诞,要拜神并送上贺礼;初十有食食,意为有吃没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意为大概如此;十二漏屎,意为吃坏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也就是吃稀饭配素菜;十四结灯棚,就是提灯笼,因为马上元宵节了;十五上元瞑,就是元宵节。
别的不多说了,单说说这初一吧。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这里有很大讲究的,对不同人要说不同的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就是生儿子的意思;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意为祝老人活到120岁;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发财’;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就是快长大;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就是嫁个好夫婿;而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这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初一这一天的禁忌很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这一天忌煎粿,因为粿类经油煎后,颜色变成赤色的,而‘赤’与‘赤贫如洗’的‘赤’同意,系贫穷之意,不吉祥。初一要吃干饭,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因为老人言,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这么多讲究啊!”孙晓咂咂舌道。
“好了,我讲的差不多了,该你们了!”姜成拍拍手道,“谁先来?”
“我先来吧!”袁弘说道,“在我们湖北,过年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都是过年的事儿。
送灯盏是也是送灶王爷,这点与台湾差不多。
剔鱼刺是指做鱼丸,湖北作为千湖之省,湖多鱼多,人也嗜鱼,平时婚丧嫁娶大晏小席上鱼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大年三十的团圆桌上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鱼’嘛!
敲大鼓是指过了二十五就可以把各种响器拿出来,这其实主要是指从前的乡下艺人利用过年人们图大吉大利心理,走家串户吹拉弹唱讨利是,不过现在没有了,更多的倒是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
二十六和二十八是宰牲的日子,但忌说‘宰’,而要说‘福’,为的是讨一个好口彩。除脏迹就是大扫除了,二十七主要是清理厨房,因为厨房天天都要生火做饭,清扫得太早了,烟熏火燎的,等不到春节就又脏了。
最后一句话是说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所有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等着除旧岁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有意思的是,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在湖北,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可女婿和外甥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下来!这点很有意思,好像有‘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意思。
以前听老人说,以前还有个旧俗,新年头三天不能煮生米和生水,除夕下午各家主妇们就忙着煮饭,男人们则负责烧水。不过现在到没有了,主要是过年吃剩饭太不吉利。
大年初一的春节,谓之‘出地方’。男人们以前是拎点礼物去族中尊长家敬敬长辈,或者左邻右舍互相叙叙旧情,交交新谊;主妇们则主要是上庙里进香抽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财源茂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在一起唱歌跳舞,展示自己年轻有朝气。在旧俗里,新年第一天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往外拿,即使是垃圾也只能堆在墙角不能扫地出门,以免将一年的运势都给冲跑了。
初二是给用来‘故’人拜年的。头年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大摆宴席广延亲朋,谓之‘清香’。
初三才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是按亲疏远近来安排拜年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丈母娘家然后外婆家再到姑姨表亲,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得太迟了人家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常常因此影响两家的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人家一直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与你断绝往来了!
原来从初八到处十五还有赛龙舟、舞狮等习俗,不过现在少了。至于初十五元宵节,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好了,到我了!”孙晓在一旁说道,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我们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不过多集中在大年三十以后。
首先,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其次,年夜饭后要吃冻梨。因为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不是冻普通的梨,而是冻我们北方特有的一种名叫秋梨的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待其冰冻后再食用。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再来就是点长寿灯。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有的人家还特意把长寿灯点到正月底,为的就是‘长长久久’。
再次,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初一不出门,初二以后才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一直到初六,挨家挨户的串门,你家过一天,我家过一天,很是热闹!
而在东北,上了岁数的老人过生日都不是过出生日,而是在正月过,初六过六十大寿、六**寿,初七过七十大寿,初八过八十大寿,初九过九十大寿,初十过百岁大寿!
之后,初十一到初十四,这是偏远亲属串门来了,这倒没什么说的。
然后就是初十五元宵节,一早要吃元宵,也就是汤圆,到了晚上,就是看灯,这点全中国都一样。不过你们是看花灯,我们东北是看冰灯!
还有,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几人说说笑笑,又吃过了饺子、汤圆,这时间就慢慢到了十二点。
新年了!
听着春晚中的钟声,新的一年到来了!
“爸妈,新年好啊!”姜成在钟响第一声就说道。
“姜叔叔,高阿姨,新年好!”袁弘、孙晓也说道。
“好好!大家都好!”姜德均、高琳兰笑得眼睛都咪上了,“来,这是给你们的红包,拿着!”
说着,姜德均、高琳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一人一份,递给姜成他们三个。
“这怎么好意思呢?姜叔叔,高阿姨,这红包我们不能要!”袁弘、孙晓连连推脱。
“哎,给你们就拿着!你们叫我们一声叔叔阿姨,这当长辈的过年能没点表示?拿着吧!”姜德均说道,“你们要是不拿,这叔叔阿姨可就不高兴了!”
“这……”两人犯难了,看向姜成。
“拿着吧,都是我爸妈一片心意,长者赐,不敢辞。新年求个喜庆!”姜成说道。
“那谢谢叔叔阿姨!”两人道谢后,一一接过红包。
“哎,这才对嘛!”高琳兰笑道。
“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吧,别让家里牵挂。”姜德均说道。
“哦对!”、“差点忘了!”两人顾不上道谢,纷纷掏出手机,连忙给家里打电话。这过年不回家已经说不过去了,要是不第一时间给家里通个电话,那家里给多惦记啊?!
见两人手忙脚乱的打起了电话,姜成会心一笑,也拿出手机,开始给亲友们发起祝福短信来。
不过这时,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有人敲门?
屋里人同时皱起眉头,这大过年二半夜的,谁会在这时候上门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姜成起身去开门,却见门外站着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见到姜成便说道:“新年好啊!”
“新年好!你是?”姜成更疑惑了,这时候来拜年!这家伙想干什么?
年轻人笑道:“你好,我知道你肯定疑惑我是谁,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林,来自美国,刚刚下的飞机。本来我十分钟前就到了,不过之前还没过年,不吉利,我就又等了十分钟,这才敲门,随带给你们拜个年!”
姜成眉头皱得更深了,这家伙究竟想干嘛?“林先生,您不是走错屋了吧?我家可没有美国亲属!”
“你是姜成吧?”
“是,我是。”
“我就是专门来找你的。”
“找我?林先生,我没听错吧?您专程从美国赶来,还是在大年三十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我家说是要找我,我不记得曾与您有过交集啊,您确定没找错人?”姜成问道。
那林姓青年平静地说道:“我们之前的确互不相识,不过我确实是来找你的。我是专门来和你商谈一件事的。”
“商谈什么事?”
“商谈一下你那家顶峰娱乐公司的事!”林姓青年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