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北有一座阿城,据说是秦始皇所筑的阿房宫故地。这里原来有三千长安府兵驻扎,突厥围长安的第二天,被阿史那萧骨率军打破。以后阿史那萧骨便率他的部下屯于城内四门军营中。四门尤以东门军营最大,原来的长安府兵驻地。
军营中有校场,场中设有高台,面建有演武大厅。
太阳才刚刚升起,阿史那萧骨和李承明就带着左右亲随,踏高台,传令所有部下会聚于演武厅中,观看军卒操练,以挑选精壮,准备对长安发起第一次攻击,给李世民和长安军民制造一些压力。
这些时来,阿史那萧骨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中,几欲不知身在何处。自从他率军南下以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兵锋所指,无不望风而降。纵然有少数郡城企图抵抗,也是不堪一击,没有谁能挡得住他阿史那萧骨。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名气就可和阿史那社尔相提并论了。此刻他的胸中豪气充盈,放眼天下,只觉无事不可当,无敌不可征服。
“楚王兄弟放心,李世民不过是一个无能鼠辈,我们突厥铁骑天下无敌。兄长我一定会替你报仇雪恨的。”阿史那萧骨站立在高台之,俯视着宽阔的校场,对身边的李承明说道。
李承明是昨天晚来到阿城的,突厥围长安已经将近二十天了,一直都是围而不攻,纵兵大掠周边百姓。长安周围的三个县都被他们攻破了,屠杀的百姓和劫掠的财帛无可计数。李承明麾下的士卒因为看不惯突厥人屠杀自己的同胞,这些天来逃亡的也很多。
承明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别说是李世民了,就是中原百姓也都饶不了自己。于是他来煽动阿史那萧骨攻打长安,想把战火引向大唐都城。促使李世民和突厥尽快决战。
“大王放心,只要能引李世民带兵出城,只须给我精兵五千,包管取他的狗头。”酒泉马匪郭杰拍着胸膛,高声说道。他身材高大,两支胳膊如碗口粗细,年约三十四五,满脸横肉,音若雷吼。
“郭兄弟若能领军,某愿充当先锋,只须带五十劲骑,冲阵决斗,于马生擒李世民那厮。”乔子宏大声说道。
其他几人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嘲笑李世民不值一提,已是笼中死鸟,釜底游鱼。
“诸君之言,大快我心。”李承明说着,拔出腰间的高丽长刀,边舞边放声唱道:
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旁。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郭杰、乔子宏、李波、王虎臣等人拔出佩刀,一边舞动,一边跟着李承明吟唱。
刘仁轨看来薛万彻和苏烈一眼,走前几步,也高声唱了起来;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半天,刀枪耀日光。
山吃鹿獐,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闯。
譬如辽东死,斩头无所伤。
刘仁轨二十出头,身材欣长,而容白净端正,一望就是知达礼之人。声音亦清纯动听,只是与所唱歌词不大相称。
李承明等人听着刘仁轨的歌唱,同时一愣,不觉停止了舞刀。均想:这刘仁轨乃世家子弟,才学出众,儒雅潇洒,为何在此刻竟唱出了这般粗俗的歌词。
“此乃齐郡剧贼王薄造反时所编歌谣,以图祸害人心,危乱天下。仁轨兄何故以此相歌?”李承明忍不住问道。
“大王所唱,乃昏君杨广的《白马篇》。大王能唱昏君之歌,我为何不能唱贼人之歌?”刘仁轨反问道。
“杨广为君虽昏,这《白马篇》倒是写得堂堂正正,气势阔大,鼓舞人心。若以杨广为昏君,便尽弃其诗,则前代无数文章,亦出不肖君臣之手,岂不是也要尽毁?歌以咏志,我与诸君歌此《白马篇》是欲“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荡平敌寇,为国立功。仁轨兄歌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难道是要山当草头王么?”李承明被刘仁轨打断兴头,很有些不高兴,声色俱厉。
“大王可知杨广这《白马篇》作于何时?”刘仁轨并无惧色,又反问道。
“这”李承明愣了一愣,才答道:“是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在辽东城下所作。”
“杨广征高句丽时,带了多少人马,有多少猛将?而敌人又有多少人马?”刘仁轨问。
“杨广带领大军百万,猛将如云,尤其是王仁恭、来护儿、杨义臣等,俱可威震当代,名传后世。至于敌手,乃是高丽小邦,人众不过相当于我中原一个大郡而已,能有多少人马。”李承明答。
“杨广这二征高句丽,结果又是如何?”
“损兵折将,连一座小小的辽东城也攻不下来。最后因杨玄感造乱,不得不全军撤回,弄得士气低落,人心离散,虽平定了杨玄感,天下却从此天下大”李承明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口。
那王薄造反,使人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也正是在杨广二高句丽之后。
而《无向辽东浪死歌》传唱开来之时,亦是天下大乱之时。
李承明一下子明白了长孙无忌高唱那《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意思——
正是先有昏君杨广的《白马篇》,才有了反贼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杨广发百万之兵,以气吞山河的《白马篇》气势出征辽东,得到的却是举国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的结果。
杨广就是因为征伐高句丽,死伤惨重,才失尽民心,才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可自己却勾结突厥,荼毒百姓,是不是比杨广还过分呢?自己如此大唱《白马篇》,是否也要得到一个《无向辽东浪死歌》的结果呢?
李承明愈想愈觉后怕,背沁出了一片冷汗。
“你这不是拿杨广与我来比吗?杨广昏庸残暴,看不清天下情势,好大喜功,以致落到现在这个困守江都的地步。我等起兵,乃是为父报仇,为民除害,天下归心。义旗所指,皆望风而降。以此威势,自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平定天下,建不世奇功。”李承明心里明白,嘴却不肯服输,对刘仁轨言道。
“那么,河东城的李世绩为何不望风而降?还有李靖,李孝恭,李道宗。”刘仁轨前一步问道,脸似乎带着笑意,朴实可亲,嘴角却又微翘,露出一些机智乃至奸猾。
“这”李承明又是一愣,然后强辩道,“这乃是他们不识大体,不明天下情势,猖狂无知?”
“天下此等猖狂无知之人又有多少?”刘仁轨逼问道。
“这”李承明再说不下去了。
“李世民现在拒不出战,不是他不通兵法,亦非他手下无有精兵猛将,而是他明白想要一战得胜,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缺一不可。”苏烈说道。
“得天下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李承明听着,浑身一震,就似有谁在他耳边用响锣猛敲了一下,惊得他不自觉地重复了一句。
“天时,非指天阴,天晴,乃指天意顺逆,天下大势也。地利,非指山川形胜、河塞城池,乃指五行方位,进退回旋之处。人和非指兵多将广,部众呼拥,乃指士心、兵心、民心之向背。仅得天时,可趁势暴起,威震一时,然必不长久。仅得地利,可坐观成败,权衡天下,然难成大业。仅得人和,可败而复起,退而复进,然终无立足之处,必抱恨而终。”薛万彻也说道。
“若天时、地利、人和俱得,就可趁时而起,得地而固,拥众而成。如此,天下则犹如在掌中一般,得之易矣。”刘仁轨说。
“故欲成大业,须眼光远大,不为尺土寸城所惑,不急功近利,不意气用事。顺天时,夺地利,谋人和,方为至道。”苏烈又说。
“是啊,我现在已经是勾结异族,荼毒同胞百姓的国贼了,如果我现在把战火引向长安的话,只会让百姓更痛恨我,更不支持我。可要是现在不请突厥人帮忙打破长安的话,不但给李建成报仇无望,而且自己的性命只怕也,真是发愁。”李承明想。
“诸公所说,句句都为金玉之言,承明闻所未闻,如陡进内府宝库,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如何”李承明结结巴巴地说。
“楚王兄弟不必发愁,在我们草原向来都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你不必考虑那么多。杀了李世民,你就是大唐之主,还会有谁敢与你作对呢?”阿史那萧骨说。
军营中有校场,场中设有高台,面建有演武大厅。
太阳才刚刚升起,阿史那萧骨和李承明就带着左右亲随,踏高台,传令所有部下会聚于演武厅中,观看军卒操练,以挑选精壮,准备对长安发起第一次攻击,给李世民和长安军民制造一些压力。
这些时来,阿史那萧骨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中,几欲不知身在何处。自从他率军南下以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兵锋所指,无不望风而降。纵然有少数郡城企图抵抗,也是不堪一击,没有谁能挡得住他阿史那萧骨。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名气就可和阿史那社尔相提并论了。此刻他的胸中豪气充盈,放眼天下,只觉无事不可当,无敌不可征服。
“楚王兄弟放心,李世民不过是一个无能鼠辈,我们突厥铁骑天下无敌。兄长我一定会替你报仇雪恨的。”阿史那萧骨站立在高台之,俯视着宽阔的校场,对身边的李承明说道。
李承明是昨天晚来到阿城的,突厥围长安已经将近二十天了,一直都是围而不攻,纵兵大掠周边百姓。长安周围的三个县都被他们攻破了,屠杀的百姓和劫掠的财帛无可计数。李承明麾下的士卒因为看不惯突厥人屠杀自己的同胞,这些天来逃亡的也很多。
承明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别说是李世民了,就是中原百姓也都饶不了自己。于是他来煽动阿史那萧骨攻打长安,想把战火引向大唐都城。促使李世民和突厥尽快决战。
“大王放心,只要能引李世民带兵出城,只须给我精兵五千,包管取他的狗头。”酒泉马匪郭杰拍着胸膛,高声说道。他身材高大,两支胳膊如碗口粗细,年约三十四五,满脸横肉,音若雷吼。
“郭兄弟若能领军,某愿充当先锋,只须带五十劲骑,冲阵决斗,于马生擒李世民那厮。”乔子宏大声说道。
其他几人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嘲笑李世民不值一提,已是笼中死鸟,釜底游鱼。
“诸君之言,大快我心。”李承明说着,拔出腰间的高丽长刀,边舞边放声唱道:
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旁。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郭杰、乔子宏、李波、王虎臣等人拔出佩刀,一边舞动,一边跟着李承明吟唱。
刘仁轨看来薛万彻和苏烈一眼,走前几步,也高声唱了起来;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半天,刀枪耀日光。
山吃鹿獐,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闯。
譬如辽东死,斩头无所伤。
刘仁轨二十出头,身材欣长,而容白净端正,一望就是知达礼之人。声音亦清纯动听,只是与所唱歌词不大相称。
李承明等人听着刘仁轨的歌唱,同时一愣,不觉停止了舞刀。均想:这刘仁轨乃世家子弟,才学出众,儒雅潇洒,为何在此刻竟唱出了这般粗俗的歌词。
“此乃齐郡剧贼王薄造反时所编歌谣,以图祸害人心,危乱天下。仁轨兄何故以此相歌?”李承明忍不住问道。
“大王所唱,乃昏君杨广的《白马篇》。大王能唱昏君之歌,我为何不能唱贼人之歌?”刘仁轨反问道。
“杨广为君虽昏,这《白马篇》倒是写得堂堂正正,气势阔大,鼓舞人心。若以杨广为昏君,便尽弃其诗,则前代无数文章,亦出不肖君臣之手,岂不是也要尽毁?歌以咏志,我与诸君歌此《白马篇》是欲“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荡平敌寇,为国立功。仁轨兄歌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难道是要山当草头王么?”李承明被刘仁轨打断兴头,很有些不高兴,声色俱厉。
“大王可知杨广这《白马篇》作于何时?”刘仁轨并无惧色,又反问道。
“这”李承明愣了一愣,才答道:“是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在辽东城下所作。”
“杨广征高句丽时,带了多少人马,有多少猛将?而敌人又有多少人马?”刘仁轨问。
“杨广带领大军百万,猛将如云,尤其是王仁恭、来护儿、杨义臣等,俱可威震当代,名传后世。至于敌手,乃是高丽小邦,人众不过相当于我中原一个大郡而已,能有多少人马。”李承明答。
“杨广这二征高句丽,结果又是如何?”
“损兵折将,连一座小小的辽东城也攻不下来。最后因杨玄感造乱,不得不全军撤回,弄得士气低落,人心离散,虽平定了杨玄感,天下却从此天下大”李承明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口。
那王薄造反,使人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也正是在杨广二高句丽之后。
而《无向辽东浪死歌》传唱开来之时,亦是天下大乱之时。
李承明一下子明白了长孙无忌高唱那《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意思——
正是先有昏君杨广的《白马篇》,才有了反贼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杨广发百万之兵,以气吞山河的《白马篇》气势出征辽东,得到的却是举国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的结果。
杨广就是因为征伐高句丽,死伤惨重,才失尽民心,才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可自己却勾结突厥,荼毒百姓,是不是比杨广还过分呢?自己如此大唱《白马篇》,是否也要得到一个《无向辽东浪死歌》的结果呢?
李承明愈想愈觉后怕,背沁出了一片冷汗。
“你这不是拿杨广与我来比吗?杨广昏庸残暴,看不清天下情势,好大喜功,以致落到现在这个困守江都的地步。我等起兵,乃是为父报仇,为民除害,天下归心。义旗所指,皆望风而降。以此威势,自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平定天下,建不世奇功。”李承明心里明白,嘴却不肯服输,对刘仁轨言道。
“那么,河东城的李世绩为何不望风而降?还有李靖,李孝恭,李道宗。”刘仁轨前一步问道,脸似乎带着笑意,朴实可亲,嘴角却又微翘,露出一些机智乃至奸猾。
“这”李承明又是一愣,然后强辩道,“这乃是他们不识大体,不明天下情势,猖狂无知?”
“天下此等猖狂无知之人又有多少?”刘仁轨逼问道。
“这”李承明再说不下去了。
“李世民现在拒不出战,不是他不通兵法,亦非他手下无有精兵猛将,而是他明白想要一战得胜,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缺一不可。”苏烈说道。
“得天下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李承明听着,浑身一震,就似有谁在他耳边用响锣猛敲了一下,惊得他不自觉地重复了一句。
“天时,非指天阴,天晴,乃指天意顺逆,天下大势也。地利,非指山川形胜、河塞城池,乃指五行方位,进退回旋之处。人和非指兵多将广,部众呼拥,乃指士心、兵心、民心之向背。仅得天时,可趁势暴起,威震一时,然必不长久。仅得地利,可坐观成败,权衡天下,然难成大业。仅得人和,可败而复起,退而复进,然终无立足之处,必抱恨而终。”薛万彻也说道。
“若天时、地利、人和俱得,就可趁时而起,得地而固,拥众而成。如此,天下则犹如在掌中一般,得之易矣。”刘仁轨说。
“故欲成大业,须眼光远大,不为尺土寸城所惑,不急功近利,不意气用事。顺天时,夺地利,谋人和,方为至道。”苏烈又说。
“是啊,我现在已经是勾结异族,荼毒同胞百姓的国贼了,如果我现在把战火引向长安的话,只会让百姓更痛恨我,更不支持我。可要是现在不请突厥人帮忙打破长安的话,不但给李建成报仇无望,而且自己的性命只怕也,真是发愁。”李承明想。
“诸公所说,句句都为金玉之言,承明闻所未闻,如陡进内府宝库,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如何”李承明结结巴巴地说。
“楚王兄弟不必发愁,在我们草原向来都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你不必考虑那么多。杀了李世民,你就是大唐之主,还会有谁敢与你作对呢?”阿史那萧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