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宫。
两仪殿内气氛凝重,武德皇帝李渊正在和亲信大臣们商讨如何处置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替李世民私下募兵的事情。
“陛下,张亮私下募兵交结豪门这些只是独孤达磨的一面之词。再说长安城内,太子有长林军士两千两百名。还有齐王府护军三千,左右羽林共计二千二百,再加上楚王府的护军,统共约有一万之众。而秦王府的护军、玄甲亲军、加起来也也不过三千之数。秦王府虽在谋臣战将上占得些许便宜,但在军力上与东宫相较,未免略显势孤。自杨文干事件以来,秦王与东宫、齐王间渐生龃龉,一比之下所差数倍,故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萧瑀自顾自地说着,丝毫不注意皇帝的表情。
坐在龙椅上的武德皇帝默默地倾听着殿下站立的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的陈奏。他眼睑低垂,静静地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缓缓开口道:“玄真,你怎么看?”
李渊的铁哥们裴寂慢吞吞地躬身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萧相的话虽不中听,道出的却是目下的实情。洛阳本是秦王率兵取来,一应大小文武官弁均是秦王一手提携任用的。说句公道话,这批人都是出身天策上将府,用兵行政,俱是相得益彰。二殿下在用人方面,颇得陛下之教。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依臣之见此事可大亦可小,但不管怎么处置,洛阳要稳定,不能乱,这是无庸置疑的。不过陛下使齐王审问张亮,却殊非妥当,张亮若是矢口否认也还罢了,张亮若是招了,太子仁厚,或可为秦王遮掩一二,但齐王却万万不会,到时候付诸朝堂公议,陛下的家事就变成了国事····”
裴寂的话的确够毒,他这分明是在暗示李渊说洛阳上下根本就是李世民的后院。现在重要的不是张亮是否募兵,而是皇帝陛下您是否有决心彻底拿掉李世民的一起权力。
“陛下,臣不认可裴相之见,陛下乃天下共主,古人云天子无私事,陛下的家事原本就是国事。秦王藩卫大唐,受命于陛下,天策上将府位列三公之上,招募些许护卫,又有何大惊小怪处?陛下请恕微臣愚昧无状,秦王有大功于天下,陛下先前也曾许以储君之位,后未践约本已有亏,如今却以欲加之罪惩处有功之王,而数年前文干谋逆,陛下却听之任之不加理会,以国事而论,陛下公道何存?以家事而论,陛下厚此薄彼,又何以对秦王?”直脾气萧瑀越说越快,声调也越来越高,全然不顾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砰!”武德皇帝将手里的玉如意摔在地板上,龙眉倒竖道:“朕甫登基,便策封世民为秦王,武德元年,授世民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掌管尚书省,至今未曾易人。同年底,朕给他加右武侯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整个关东悉由他做主。转年又拜左武侯大将军,兼领凉州总管。武德三年四月,又加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那一次,是你去宣的敕,你应当记得吧?武德四年二月,朕以世民功高,官号不足以称其显,于是又加号他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在我大唐,除了朕之外,还有哪个曾有这等尊荣?武德五年,加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我大唐的文武显禄都给他加尽了,朕犹觉不足,又授他中书令。你萧瑀倒是说说看,朕还要怎样才算不“薄”了世民?”
眼见皇帝怒形于色,萧瑀却还是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爵以功赏,职以能任。陛下对秦王的恩赏,是用来酬劳秦王平定天下的功劳的,秦王若无功,陛下也不会因为他是皇子便滥加赏赐。然而秦王之能惠在天下,陛下若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计,当立秦王为储君,如此百年之后大唐天下方可太平无事。”
皇帝陛下气急反笑:“萧瑀,你究竟是朝廷的宰相还是天策府的属吏?你若是觉得在尚书省做得个右仆射委屈了你,朕就命你到秦王府去做个长史如何?”
“陛下息怒,时文这个老脾气,皇上最清楚了。别的臣不敢断言,但萧相对朝廷的忠心对陛下的赤诚,老臣还是敢保的。”江国公陈叔达怕皇帝收拾萧瑀忙劝解道。
皇帝看了看站立一旁半晌一句话都没说的中书令赵国公封伦,挥袖道:“裴监和德彝留下,你们都先退出去吧!”
萧瑀和陈叔达对视了一眼,缓缓退出了两仪殿。
李渊留下封伦是因为去年如何处理“杨文干”一案就是他出的主意。所以这次还希望封德彝能够再出个好主意。
武德双眉紧蹙,瞥了封伦一眼,说道:“德彝公,依你之见这次的事情,朕当如何措置?”
封伦扭头看了裴寂一眼,张了张嘴但没有说什么。
皇帝知道他的顾虑,笑着道:“裴监不是外人,德彝公直言无妨!”
封伦沉吟了一下,没头没脑地说道:“秦王才力超卓,用人用兵,满朝文武无人能及。臣斗胆请问陛下现在是否还有易储之念?”
皇帝站起身来绕着御案转了两圈,神情凝重地答道:“世民自幼聪颖过人,这些年来征战沙场,更是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朕所虑也恰恰在于此。世民以军事见长,以军功受赏,用以治军必为良将,用以治国,则有穷兵黩武败坏江山之危。朕遍览诸史,凡文官治政之朝必国祚绵长,凡武将秉国之代必社稷崩坏。秦始皇千古一帝,崩后仅仅四年,秦亡而天下乱。汉武帝一代圣君,逐匈奴而民生凋敝,耗尽了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国铢库帑。秦历六代仁爱恤民之主方得天下一统,汉经高惠文孝四朝天子励精图治方得富庶,大唐方立,四方诸侯未平,天下黎民待哺。所以上遭突厥南下,朕欲迁都以避,非朕软弱,朕乃是不愿我大唐南方未平又树北方强敌。”
他顿了顿,接着道:“隋末炀帝无道,群雄并起,天下苍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今战创未平,灾荒四起饿殍遍地,天下此刻需要一位仁爱文德的皇帝来与民休息。建成在军事上虽略逊于世民,但多年来监摄朝政并无大的过失疏漏,且生性仁厚友爱,非世民、元吉可比。朕百年之后,建成即位,则天下可多得数十载安宁,国库充实小民富足。到那时楚王承明业已长成,扫荡突厥扬我大唐天威,绝非难事。若是世民即位的话,那么数年之内,北疆必然烽烟四起,如今连年征战,国库早就入不敷出。窦建德死了已经三年了,可山东诸州诸郡的人心依然向着他,百姓流离失所啸聚山林者众多,不要谈赋税,就是能安定下来朕已经心满意足了。”
武德长篇大论,说得略感口干,喝了口宦官奉上的热茶,继续说道:“总之,我大唐未来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文官朝廷,而非一个连年征战不休的武将朝廷。”
封伦撩开袍子跪倒叩头道:“陛下远虑,非人臣所能猜度,微臣钦佩之至。”
李渊叹道:“现在让朕拿不定主意的,是如何处置世民。为保全他计,也为了让建成日后能够顺利即位登基,朕想趁这个机会削夺他手中的兵权。可是如今突厥势强,朕还指望世民能在驱逐突厥上助建成一臂之力呢。现在若是削了他的兵权,实在可惜了。”
裴寂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若是左右为难,臣下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愿为陛下解忧。”
皇帝很是意外:“哦,说来听听····”他实在没想到裴寂居然能有主意。
裴寂道:“说来也简单,请陛下下敕,封秦王于洛阳!”
武德一怔,似乎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怀疑问道:“封秦王于洛阳?”
裴寂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地重复道:“对,封秦王于洛阳·····”
“老兄弟啊!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难道你不知道洛阳是世民一手打下来的,那里的文官武吏都是世民的人吗?”李渊心说。
封伦抿了抿嘴唇,问道:“敢问裴相,一旦封秦王于洛阳,你如何保证将来秦王会向太子拱手称臣?”
裴寂笑了笑道:“若封秦王于洛阳,就应裁撤天策上将府,恢复亲王常制,勒定亲王护军数目,另加李世勣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封鲁国公,陛下百年之后新皇加封鲁郡王,嘱其世守河东。”
武德听毕,半晌未曾发话。裴寂的建议的确高明,封秦王于洛阳,却削去了天策上将府凌驾百官之上独立议政独立掌军的绝大权柄,勒定亲王护军数目,李世民的军权即被削去大半。授李世勣大河以东军政全权,封公晋王,将秦王的封地夹在李世勣与关中之间,以李世勣之能,足以钳制得李世民动弹不得。
然而他忧心的是,万一削去了天策府议政调兵之权,一旦北方强夷突厥南侵,仁厚敦儒的建成于兵事素非所长。而能征惯战的秦王又没有了调兵之权,到时候相互牵制,虽说避免了兄弟交兵,却耽搁了抗敌大计。裴寂的办法虽说应付内忧有余,消弭外患却稍嫌不足。
皇帝想了半晌,挥挥手道:“你们先退下吧!此事兹事体大,朕再仔细斟酌、斟酌。”
两仪殿内气氛凝重,武德皇帝李渊正在和亲信大臣们商讨如何处置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替李世民私下募兵的事情。
“陛下,张亮私下募兵交结豪门这些只是独孤达磨的一面之词。再说长安城内,太子有长林军士两千两百名。还有齐王府护军三千,左右羽林共计二千二百,再加上楚王府的护军,统共约有一万之众。而秦王府的护军、玄甲亲军、加起来也也不过三千之数。秦王府虽在谋臣战将上占得些许便宜,但在军力上与东宫相较,未免略显势孤。自杨文干事件以来,秦王与东宫、齐王间渐生龃龉,一比之下所差数倍,故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萧瑀自顾自地说着,丝毫不注意皇帝的表情。
坐在龙椅上的武德皇帝默默地倾听着殿下站立的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的陈奏。他眼睑低垂,静静地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缓缓开口道:“玄真,你怎么看?”
李渊的铁哥们裴寂慢吞吞地躬身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萧相的话虽不中听,道出的却是目下的实情。洛阳本是秦王率兵取来,一应大小文武官弁均是秦王一手提携任用的。说句公道话,这批人都是出身天策上将府,用兵行政,俱是相得益彰。二殿下在用人方面,颇得陛下之教。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依臣之见此事可大亦可小,但不管怎么处置,洛阳要稳定,不能乱,这是无庸置疑的。不过陛下使齐王审问张亮,却殊非妥当,张亮若是矢口否认也还罢了,张亮若是招了,太子仁厚,或可为秦王遮掩一二,但齐王却万万不会,到时候付诸朝堂公议,陛下的家事就变成了国事····”
裴寂的话的确够毒,他这分明是在暗示李渊说洛阳上下根本就是李世民的后院。现在重要的不是张亮是否募兵,而是皇帝陛下您是否有决心彻底拿掉李世民的一起权力。
“陛下,臣不认可裴相之见,陛下乃天下共主,古人云天子无私事,陛下的家事原本就是国事。秦王藩卫大唐,受命于陛下,天策上将府位列三公之上,招募些许护卫,又有何大惊小怪处?陛下请恕微臣愚昧无状,秦王有大功于天下,陛下先前也曾许以储君之位,后未践约本已有亏,如今却以欲加之罪惩处有功之王,而数年前文干谋逆,陛下却听之任之不加理会,以国事而论,陛下公道何存?以家事而论,陛下厚此薄彼,又何以对秦王?”直脾气萧瑀越说越快,声调也越来越高,全然不顾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砰!”武德皇帝将手里的玉如意摔在地板上,龙眉倒竖道:“朕甫登基,便策封世民为秦王,武德元年,授世民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掌管尚书省,至今未曾易人。同年底,朕给他加右武侯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整个关东悉由他做主。转年又拜左武侯大将军,兼领凉州总管。武德三年四月,又加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那一次,是你去宣的敕,你应当记得吧?武德四年二月,朕以世民功高,官号不足以称其显,于是又加号他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在我大唐,除了朕之外,还有哪个曾有这等尊荣?武德五年,加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我大唐的文武显禄都给他加尽了,朕犹觉不足,又授他中书令。你萧瑀倒是说说看,朕还要怎样才算不“薄”了世民?”
眼见皇帝怒形于色,萧瑀却还是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爵以功赏,职以能任。陛下对秦王的恩赏,是用来酬劳秦王平定天下的功劳的,秦王若无功,陛下也不会因为他是皇子便滥加赏赐。然而秦王之能惠在天下,陛下若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计,当立秦王为储君,如此百年之后大唐天下方可太平无事。”
皇帝陛下气急反笑:“萧瑀,你究竟是朝廷的宰相还是天策府的属吏?你若是觉得在尚书省做得个右仆射委屈了你,朕就命你到秦王府去做个长史如何?”
“陛下息怒,时文这个老脾气,皇上最清楚了。别的臣不敢断言,但萧相对朝廷的忠心对陛下的赤诚,老臣还是敢保的。”江国公陈叔达怕皇帝收拾萧瑀忙劝解道。
皇帝看了看站立一旁半晌一句话都没说的中书令赵国公封伦,挥袖道:“裴监和德彝留下,你们都先退出去吧!”
萧瑀和陈叔达对视了一眼,缓缓退出了两仪殿。
李渊留下封伦是因为去年如何处理“杨文干”一案就是他出的主意。所以这次还希望封德彝能够再出个好主意。
武德双眉紧蹙,瞥了封伦一眼,说道:“德彝公,依你之见这次的事情,朕当如何措置?”
封伦扭头看了裴寂一眼,张了张嘴但没有说什么。
皇帝知道他的顾虑,笑着道:“裴监不是外人,德彝公直言无妨!”
封伦沉吟了一下,没头没脑地说道:“秦王才力超卓,用人用兵,满朝文武无人能及。臣斗胆请问陛下现在是否还有易储之念?”
皇帝站起身来绕着御案转了两圈,神情凝重地答道:“世民自幼聪颖过人,这些年来征战沙场,更是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朕所虑也恰恰在于此。世民以军事见长,以军功受赏,用以治军必为良将,用以治国,则有穷兵黩武败坏江山之危。朕遍览诸史,凡文官治政之朝必国祚绵长,凡武将秉国之代必社稷崩坏。秦始皇千古一帝,崩后仅仅四年,秦亡而天下乱。汉武帝一代圣君,逐匈奴而民生凋敝,耗尽了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国铢库帑。秦历六代仁爱恤民之主方得天下一统,汉经高惠文孝四朝天子励精图治方得富庶,大唐方立,四方诸侯未平,天下黎民待哺。所以上遭突厥南下,朕欲迁都以避,非朕软弱,朕乃是不愿我大唐南方未平又树北方强敌。”
他顿了顿,接着道:“隋末炀帝无道,群雄并起,天下苍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今战创未平,灾荒四起饿殍遍地,天下此刻需要一位仁爱文德的皇帝来与民休息。建成在军事上虽略逊于世民,但多年来监摄朝政并无大的过失疏漏,且生性仁厚友爱,非世民、元吉可比。朕百年之后,建成即位,则天下可多得数十载安宁,国库充实小民富足。到那时楚王承明业已长成,扫荡突厥扬我大唐天威,绝非难事。若是世民即位的话,那么数年之内,北疆必然烽烟四起,如今连年征战,国库早就入不敷出。窦建德死了已经三年了,可山东诸州诸郡的人心依然向着他,百姓流离失所啸聚山林者众多,不要谈赋税,就是能安定下来朕已经心满意足了。”
武德长篇大论,说得略感口干,喝了口宦官奉上的热茶,继续说道:“总之,我大唐未来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文官朝廷,而非一个连年征战不休的武将朝廷。”
封伦撩开袍子跪倒叩头道:“陛下远虑,非人臣所能猜度,微臣钦佩之至。”
李渊叹道:“现在让朕拿不定主意的,是如何处置世民。为保全他计,也为了让建成日后能够顺利即位登基,朕想趁这个机会削夺他手中的兵权。可是如今突厥势强,朕还指望世民能在驱逐突厥上助建成一臂之力呢。现在若是削了他的兵权,实在可惜了。”
裴寂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若是左右为难,臣下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愿为陛下解忧。”
皇帝很是意外:“哦,说来听听····”他实在没想到裴寂居然能有主意。
裴寂道:“说来也简单,请陛下下敕,封秦王于洛阳!”
武德一怔,似乎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怀疑问道:“封秦王于洛阳?”
裴寂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地重复道:“对,封秦王于洛阳·····”
“老兄弟啊!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难道你不知道洛阳是世民一手打下来的,那里的文官武吏都是世民的人吗?”李渊心说。
封伦抿了抿嘴唇,问道:“敢问裴相,一旦封秦王于洛阳,你如何保证将来秦王会向太子拱手称臣?”
裴寂笑了笑道:“若封秦王于洛阳,就应裁撤天策上将府,恢复亲王常制,勒定亲王护军数目,另加李世勣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封鲁国公,陛下百年之后新皇加封鲁郡王,嘱其世守河东。”
武德听毕,半晌未曾发话。裴寂的建议的确高明,封秦王于洛阳,却削去了天策上将府凌驾百官之上独立议政独立掌军的绝大权柄,勒定亲王护军数目,李世民的军权即被削去大半。授李世勣大河以东军政全权,封公晋王,将秦王的封地夹在李世勣与关中之间,以李世勣之能,足以钳制得李世民动弹不得。
然而他忧心的是,万一削去了天策府议政调兵之权,一旦北方强夷突厥南侵,仁厚敦儒的建成于兵事素非所长。而能征惯战的秦王又没有了调兵之权,到时候相互牵制,虽说避免了兄弟交兵,却耽搁了抗敌大计。裴寂的办法虽说应付内忧有余,消弭外患却稍嫌不足。
皇帝想了半晌,挥挥手道:“你们先退下吧!此事兹事体大,朕再仔细斟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