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感谢网友ngstone、我是鬼子、ge300、bobowo、fofo、abctao、左岸华亭的打赏,深为感谢!感谢大远、ngstone等投推荐票的朋友,很高兴完成了今天的12000任务,总算不负所望,希望大家能够满意。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在此鞠躬以谢!】
并不是每个计算机从业人员,都有着和伯尼他们一样的判断。
伯尼这类依附于ibdec等计算机巨头,没有自己计算机整机生产能力的配件公司,之所以对于市场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洞察力,这是因为他们对市场波动的承受力太低。
同样是市场份额增减,他们就远不如两家巨头一样经扛。
计算机巨头们争抢市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属于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只要不是市场彻底沦陷,多一个百分点、少一个百分点,也就是数据好看一点,对股东有所交待,但并不伤筋动骨。这边损失了,接下来埋头研究,等到新产品上市,未尝不能在下一次市场交锋中重新占据上风。
但对伯尼他们这类小公司,这多一个、少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他们的目标客户增加或是减少了几千上万。
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是直接关系他们生死攸关的大事!
所以他们不得不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将神经调节到最为敏感的状态,随时准备根据市场动向,或是蜂拥而起,或是压缩开支,准备度过接踵而至的寒冬。
度不过的,就只有关门倒闭。
ib同。
他们的个头太大了,大到全世界的计算机行业都倒闭了,他们还依然存在。他们的年销售额达80多个亿,并即将突破百亿规模,在全球拥有数十万的员工——就在美国本土也有二十几万身穿ib蓝色制服的职工!他们的客户群体,上至美国政府、联邦调查局、国防部、石油巨头、化工巨头、军火巨头,下至数十人的小型商务公司,数以百万计。
他们进军小型机市场,是因为dec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把这个市场开发成熟了,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年营业额达到近十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庞大如ib觉得可以为了这点钱稍微辛苦一下了,结果蓝色巨人的研发人员一辛苦,dec就悲剧了。
然而和日益完善的小型机市场不同,个人计算机市场经过两年多开发,虽然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但距离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还差得很远。
到去年为止,苹果公司appleii的销售台数也才仅仅达到了24万台。
这个数字,乔布斯等人是欣喜若狂,但在ib中却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钱。他们之所以插足,与其说是抢占市场,还不如说是为了宣示他们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霸主地位。最开始ib这个市场是没什么兴趣的,就如同一个臃肿的庞大官僚体系一样,对于外界所发生的新兴事物首先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在形式明朗化以前很难下达明确指令。
是通用系统部专门负责小型机开发的项目组成员,说服了通用系统部一名新上任的官员,在他支持下,项目组研发个人计算机的报告才得以通过,但也缺乏足够支持。而当随后,这名官员成为ib级管理层内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个人计算机研发项目才真正得到高层人士的支持,成为一项战略决策。
ib个人计算机研发,就是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因人成事的例子。
由此可见,公司高层对于个人计算机项目研发的态度,其实与这个项目本身无关,而是决定于这名支持个人计算机研发项目的官员在高层的地位,和他对这个项目是否持续关注。
既然公司对这个项目的态度是如此游移不定,加上目前个人计算机市场规模还很小,所以公司管理层对能取得多大成绩本就没抱有很大希望。在这种状况下,奥尔森“被逼无奈”,丝毫不考虑dec以后靠什么赚钱,将这个整机业务彻底拆分,分给全美、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公司一起来共同分享,ib层除了觉得他提前迈入老年痴呆期,大脑出了问题,并没有多大反应。
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实力,依旧是信心百倍。
dec都扛不住了,那些企图浑水摸鱼的小公司更是不在话下。市场拆分下来,不过是让更多的小公司挤进来,又能奈他们如何?
这就是霸主的气派!
同样这个消息传到苹果公司,则又是另一番反应。
苹果公司进军个人计算机,是如同当初奥尔森一样见缝插针,看准了一个未曾开发的新市场,占着先发优势意外地大捞了一笔。当ibdec宣布也要进军这个市场的时候,他们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总体而言还不是特别恐惧。
他们对未来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以为能像dec一样,被这两个巨头瓜分走一大块市场份额后,还能有足够的份额空间留给他们生存发展。
苹果公司也抱着和dec当初一样的想法,决心通过让出部分市场的方式,以空间换取时间。同时还吸取了奥尔森曾经犯过的错误,不再死抱着给他们带来巨大成功和利润的appleii,公司内部早早就已经开始着手下一代苹果产品appleiii。
未来形成三雄并立的局面,就是他们对以后个人计算机市场所作出的判断。
毕竟这个市场是他们开发的,对于个人用户的需求他们比ibdec更加熟悉,有把握不被彻底挤出去。
但是奥尔森一个宣言,将他们的所有如意盘算都给打了个稀巴烂!
苹果公司不比ibdec,一个成立于1911年,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一个诞生于1957年,历经六十年代初的磨练,到七十年代初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资格决定计算机发展方向的计算机研发生产巨头。苹果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也才仅有三年,底蕴实在太浅薄!
三年时间,它还无法打造出一支高效成熟的管理团队、整合出一支忠心耿耿的研发力量。就连生产部门,都是苹果公司在80年赚到了1900万利润以后,才开始筹建。
他们唯一可以凭借的筹码,就是熟悉市场、船小好掉头,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要,快速研发用户需要的产品。
而这,恰好是身躯庞大、体态臃肿的ibdec的致命弱点。
可奥尔森一句开放技术,刹那间引来无数对个人计算机产业垂涎三尺的小公司,蜂拥而至。和这些资产仅仅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美元的小公司比个头,苹果公司不可能比他们更小了。要说船小好掉头,这些小船比他们更加灵活!
奥尔森一句话,苹果公司管理层出现了巨大的经营危机。
技术、市场份额面对两个巨头双雄挤压,比市场灵活性,又面临无数小公司虎视眈眈,周遭上下,全是敌人。乔布斯等人忽然之间,发现他们的生存环境一下子变得极其恶劣。且他们的自身优势面对上下挤压,被全方面的压制削弱,再也没有可以自豪骄傲的本钱。面对未来险恶的生存环境,他们感到压抑得几乎透不过气来。
因此,对于放开技术、造成如今混乱局面的奥尔森,他们充满了切齿痛恨!
这世道真是没法活了!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就如同ib压dec在小型机市场上的生存空间,dec的反击显得脆弱无力一样。当两个既有技术、又有资本、并在市场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巨鳄行动起来,挤压苹果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并肆无忌惮将市场搅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强压住满腔怒火,化悲愤为力量,绞尽脑汁寻找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
市场就是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此刻的苹果公司,就是这条小虾米。
……
奥尔森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呢,漠视也好,痛恨也好,他都不在乎。因为他现在非常的得意,得意连得走路都昂首挺胸。
曾经骄傲的他,又回来了。
他从来没想到,一条开放技术的宣言,能给dec、给他带来如此多的支持者。
最近两年,dec面临ib来越强势的挤压,从原来独占小型机市场,逐渐被压迫得不断退缩,勉强守护着30%的基本盘。但在ib轮又一轮猛攻下,防线摇摇欲坠,大有被击溃的危险。许多曾经团结在dec周围的中小计算机公司,在大难来临之际纷纷变节,争先恐后叛逃到ib营。他以为在眼前这个生死关头,已经不会有多少公司愿意再继续跟着他,支持他的新型个人计算机计划。
可没想到,就当他按照郭逸铭的谋划,通过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之口,将开放技术的宣言发布出去,效果是如此明显。
宣言公布以后,初期经过了一周多一点时间的沉寂,计算机产业界才像忽然之间如梦初醒一般,无数的电话潮水一般涌入dec总部。仅仅才两天时间,他们接到来自全世界大大小小计算机公司的电话,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个,而且全都是在询问关于技术开放,以及试探与dec公司达成相关协作的事宜!
dec的接话员被覆盖性的电话轰炸,给忙得几欲虚脱。
而在经过她们,将一些试探性的接触电话过滤之后,仍有多达数以百计迫切寻求切实合作的电话,被直接转到了奥尔森桌上。
奥尔森有一种以错觉,就好像是在一夜之间,他又重新回到了当初dec在小型机市场独领风骚,全世界计算机软硬件供应商都围着他转的那个黄金时代。
这种感觉太幸福了!
他才挂上一个寻求合作的公司电话,铃声紧接着就响了起来,他满面堆欢地拿起话筒,威严道:“我是奥尔森!”
“奥尔森先生,非常抱歉打扰到您,我是川崎株式会社的相田胜彦。我这是在日本横滨给您打电话,我们这里收到来自美国的计算机专业期刊时间要稍晚一些。在昨天收到的《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特刊)》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您的一段话,其中表示将开放相关技术,请问这是真的吗?如果开放,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外公开?同时对于您公开表示欢迎更多计算机配件厂商,进入这个市场,共同来完善个人计算机产品的呼吁,我们对此非常赞赏,迫切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一些的情况,还请您能拨冗指教!”
川崎株式会社?
奥尔森脑子里隐约有点印象,这是一个日本的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商,在业界小有名气。这也难怪接线生在接到这个电话,确认对方的确是川崎株式会社的商务代表,便立即将电话转到了他的办公室。
不过日本人的英语发音本国口音很重,他要努力辨别才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连日本人也闻到腥味扑上来了!
他心中惊叹。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最早,也最成熟。而日本由于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且作为对抗苏联的盟国,在技术引进上几乎没有遇到阻碍,很轻松就能拿到全套技术及设备。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的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引进美国的半导体技术,试图发展他们的半导体产业。
日本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是非常惊人。
不过几年时间,他们已经吃透了这些引进的技术,并建立起大量的半导体工厂。而日本人的忍耐力和服从性也高得吓人,被誉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忍受各种低工资、大强度的重复劳动。他们的技术师承于美国,虽然暂时还有些落后,但在技术要求较低的半导体存储器上面,已经小有成就,产品开始大量出口美国。
虽然质量低劣,但胜在价格低廉,对于那些看重成本核算的小公司而言,采用日本人生产的廉价半导体存储器是节约营运成本的有效手段。
奥尔森脑子里最初根本就没想到日本人。
但通过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的传播,他的宣言已经跨越美国,传播到更加广大的范围。可以想见,未来试图需求技术合作的国际计算机生产厂商,会越来越多。没看到现在连日本人都已经从他的宣言中,看到了趁机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决定加入这场盛筵中来了吗?
奥尔森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恶感。
生意就是生意,只要他能赚到利润,让他和魔鬼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dec自己生产的计算机他绝不会用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存储器,低劣货会砸了自己招牌。但现在么,既然现在的目标是抵御住ib强势压迫,目前不以利润为追求目标,首先寻求以最快速度占领市场,并借此确定未来的个人计算机标准,那么,让质次价廉的日本人加进来,用价格攻势狂扫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中计较已定,奥尔森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对着话筒用欢快地声音大声说道:“哈哈,非常欢迎川崎会社加入我们阵营。关于技术开放,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将处理器与外界的数据传输接口,整合为一个集成电路,通过其用规范的接口电路,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调度。我们将这种接口芯片称为‘基本接口电路’,英语缩写为bios。为了让这个接口电路更加丰富和完善,保证能够识别尽可能多的计算机周边硬件产品,我们诚挚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所有硬件生产厂家,提供你们的接口方式,整合进这个集成芯片内。这样一来,只要有了这枚芯片,以后在任意一台采用这种标准生产的个人计算机上,无需再附加其他特殊手段,就可以直接使用贵公司的半导体内存,这样也就扩大了贵公司产品的销售领域,对我们、还有你们,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他在说话时,对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长途电话的通话质量不高,杂音很重,但他可以通过对方的接收器,听到似乎有许多人的喘气声,显然接听电话的不只是相田一个人,还有许多人正在贴在话筒上努力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当他解说完毕,对面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并夹杂着许多他听不懂的日语对话。
随后,电话中插入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声音,日本口音更重,说得又快又急,他几乎完全听不懂。直到重新换回了那个相田,他才弄懂对方的意思:“通过我们的bios芯片,自行搭建个人计算机产品?呵呵,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而是问你们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我们只提供处理器和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案,也就是bios芯片,其他的并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
更大的欢呼声响起来。
虽然远隔重洋,他都能听到那几乎要把办公室吼得炸开的巨大欢呼声。
奥尔森微笑着把话筒拿开一点,以免刺痛耳膜。
之前那个插话的男人再次高声叫起来,并不断重复,声音是那么的颤抖,可以想见他在说这话时,是多么的激动。不过这次,奥尔森听懂了对方的内容,因为重复得这么多的话,其中只有一个单词:
“patent!”
专利!
果然是在询问这个,奥尔森得意地笑起来。
“我们对于用户如何使用我们的处理器和bios芯片,并没有强制规定。对于我们来说,这款拥有我们全部专利所有权的处理器和bios芯片,用户在购买了它们之后,便拥有了全部的专利使用权。以上,就是我们公司全部的答复!”
他这段绕口令似的答复,却令对方极其满意,电话中一再传出对方的感谢:“thankyou!veryverythankyou!”
语气挚诚之极。
随后,对方迅速表示将派出公司的工程师,携带所产的半导体内存,以最快速度赶赴美国,与dec公司洽谈正式合作协议。
挂上电话,奥尔森愉悦地在本子上记下一个新的名称:川崎株式会社(日本),第171家合作公司,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家!
在本子上,已经记满了长长的公司名称,有一些是久负盛誉的大公司,而有些则是刚才成立不久的新公司,甚至有些是从未听说过的“仓库公司”。但奥尔森并不在乎对方的实力强大与否,在尝尽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后,他迫切需要更多人来支持他,支持他的人多一个,就意味着站在ib边的人少一个。
这笔账他还是会算的。
只要有可能,对于每一个打来电话切实寻求合作的公司,他都尽可能亲自接听。看着长长的名单,他心中无限满足,口中轻轻地念出来它们的公司名称:
“伯尼.华盛顿电子技术公司……”
“康柏电脑……”
“惠普计算机公司……”
“……”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在此鞠躬以谢!】
并不是每个计算机从业人员,都有着和伯尼他们一样的判断。
伯尼这类依附于ibdec等计算机巨头,没有自己计算机整机生产能力的配件公司,之所以对于市场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洞察力,这是因为他们对市场波动的承受力太低。
同样是市场份额增减,他们就远不如两家巨头一样经扛。
计算机巨头们争抢市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属于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只要不是市场彻底沦陷,多一个百分点、少一个百分点,也就是数据好看一点,对股东有所交待,但并不伤筋动骨。这边损失了,接下来埋头研究,等到新产品上市,未尝不能在下一次市场交锋中重新占据上风。
但对伯尼他们这类小公司,这多一个、少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他们的目标客户增加或是减少了几千上万。
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是直接关系他们生死攸关的大事!
所以他们不得不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将神经调节到最为敏感的状态,随时准备根据市场动向,或是蜂拥而起,或是压缩开支,准备度过接踵而至的寒冬。
度不过的,就只有关门倒闭。
ib同。
他们的个头太大了,大到全世界的计算机行业都倒闭了,他们还依然存在。他们的年销售额达80多个亿,并即将突破百亿规模,在全球拥有数十万的员工——就在美国本土也有二十几万身穿ib蓝色制服的职工!他们的客户群体,上至美国政府、联邦调查局、国防部、石油巨头、化工巨头、军火巨头,下至数十人的小型商务公司,数以百万计。
他们进军小型机市场,是因为dec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把这个市场开发成熟了,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年营业额达到近十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庞大如ib觉得可以为了这点钱稍微辛苦一下了,结果蓝色巨人的研发人员一辛苦,dec就悲剧了。
然而和日益完善的小型机市场不同,个人计算机市场经过两年多开发,虽然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但距离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还差得很远。
到去年为止,苹果公司appleii的销售台数也才仅仅达到了24万台。
这个数字,乔布斯等人是欣喜若狂,但在ib中却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钱。他们之所以插足,与其说是抢占市场,还不如说是为了宣示他们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霸主地位。最开始ib这个市场是没什么兴趣的,就如同一个臃肿的庞大官僚体系一样,对于外界所发生的新兴事物首先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在形式明朗化以前很难下达明确指令。
是通用系统部专门负责小型机开发的项目组成员,说服了通用系统部一名新上任的官员,在他支持下,项目组研发个人计算机的报告才得以通过,但也缺乏足够支持。而当随后,这名官员成为ib级管理层内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个人计算机研发项目才真正得到高层人士的支持,成为一项战略决策。
ib个人计算机研发,就是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因人成事的例子。
由此可见,公司高层对于个人计算机项目研发的态度,其实与这个项目本身无关,而是决定于这名支持个人计算机研发项目的官员在高层的地位,和他对这个项目是否持续关注。
既然公司对这个项目的态度是如此游移不定,加上目前个人计算机市场规模还很小,所以公司管理层对能取得多大成绩本就没抱有很大希望。在这种状况下,奥尔森“被逼无奈”,丝毫不考虑dec以后靠什么赚钱,将这个整机业务彻底拆分,分给全美、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公司一起来共同分享,ib层除了觉得他提前迈入老年痴呆期,大脑出了问题,并没有多大反应。
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实力,依旧是信心百倍。
dec都扛不住了,那些企图浑水摸鱼的小公司更是不在话下。市场拆分下来,不过是让更多的小公司挤进来,又能奈他们如何?
这就是霸主的气派!
同样这个消息传到苹果公司,则又是另一番反应。
苹果公司进军个人计算机,是如同当初奥尔森一样见缝插针,看准了一个未曾开发的新市场,占着先发优势意外地大捞了一笔。当ibdec宣布也要进军这个市场的时候,他们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总体而言还不是特别恐惧。
他们对未来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以为能像dec一样,被这两个巨头瓜分走一大块市场份额后,还能有足够的份额空间留给他们生存发展。
苹果公司也抱着和dec当初一样的想法,决心通过让出部分市场的方式,以空间换取时间。同时还吸取了奥尔森曾经犯过的错误,不再死抱着给他们带来巨大成功和利润的appleii,公司内部早早就已经开始着手下一代苹果产品appleiii。
未来形成三雄并立的局面,就是他们对以后个人计算机市场所作出的判断。
毕竟这个市场是他们开发的,对于个人用户的需求他们比ibdec更加熟悉,有把握不被彻底挤出去。
但是奥尔森一个宣言,将他们的所有如意盘算都给打了个稀巴烂!
苹果公司不比ibdec,一个成立于1911年,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一个诞生于1957年,历经六十年代初的磨练,到七十年代初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资格决定计算机发展方向的计算机研发生产巨头。苹果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也才仅有三年,底蕴实在太浅薄!
三年时间,它还无法打造出一支高效成熟的管理团队、整合出一支忠心耿耿的研发力量。就连生产部门,都是苹果公司在80年赚到了1900万利润以后,才开始筹建。
他们唯一可以凭借的筹码,就是熟悉市场、船小好掉头,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要,快速研发用户需要的产品。
而这,恰好是身躯庞大、体态臃肿的ibdec的致命弱点。
可奥尔森一句开放技术,刹那间引来无数对个人计算机产业垂涎三尺的小公司,蜂拥而至。和这些资产仅仅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美元的小公司比个头,苹果公司不可能比他们更小了。要说船小好掉头,这些小船比他们更加灵活!
奥尔森一句话,苹果公司管理层出现了巨大的经营危机。
技术、市场份额面对两个巨头双雄挤压,比市场灵活性,又面临无数小公司虎视眈眈,周遭上下,全是敌人。乔布斯等人忽然之间,发现他们的生存环境一下子变得极其恶劣。且他们的自身优势面对上下挤压,被全方面的压制削弱,再也没有可以自豪骄傲的本钱。面对未来险恶的生存环境,他们感到压抑得几乎透不过气来。
因此,对于放开技术、造成如今混乱局面的奥尔森,他们充满了切齿痛恨!
这世道真是没法活了!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就如同ib压dec在小型机市场上的生存空间,dec的反击显得脆弱无力一样。当两个既有技术、又有资本、并在市场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巨鳄行动起来,挤压苹果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并肆无忌惮将市场搅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强压住满腔怒火,化悲愤为力量,绞尽脑汁寻找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
市场就是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此刻的苹果公司,就是这条小虾米。
……
奥尔森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呢,漠视也好,痛恨也好,他都不在乎。因为他现在非常的得意,得意连得走路都昂首挺胸。
曾经骄傲的他,又回来了。
他从来没想到,一条开放技术的宣言,能给dec、给他带来如此多的支持者。
最近两年,dec面临ib来越强势的挤压,从原来独占小型机市场,逐渐被压迫得不断退缩,勉强守护着30%的基本盘。但在ib轮又一轮猛攻下,防线摇摇欲坠,大有被击溃的危险。许多曾经团结在dec周围的中小计算机公司,在大难来临之际纷纷变节,争先恐后叛逃到ib营。他以为在眼前这个生死关头,已经不会有多少公司愿意再继续跟着他,支持他的新型个人计算机计划。
可没想到,就当他按照郭逸铭的谋划,通过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之口,将开放技术的宣言发布出去,效果是如此明显。
宣言公布以后,初期经过了一周多一点时间的沉寂,计算机产业界才像忽然之间如梦初醒一般,无数的电话潮水一般涌入dec总部。仅仅才两天时间,他们接到来自全世界大大小小计算机公司的电话,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个,而且全都是在询问关于技术开放,以及试探与dec公司达成相关协作的事宜!
dec的接话员被覆盖性的电话轰炸,给忙得几欲虚脱。
而在经过她们,将一些试探性的接触电话过滤之后,仍有多达数以百计迫切寻求切实合作的电话,被直接转到了奥尔森桌上。
奥尔森有一种以错觉,就好像是在一夜之间,他又重新回到了当初dec在小型机市场独领风骚,全世界计算机软硬件供应商都围着他转的那个黄金时代。
这种感觉太幸福了!
他才挂上一个寻求合作的公司电话,铃声紧接着就响了起来,他满面堆欢地拿起话筒,威严道:“我是奥尔森!”
“奥尔森先生,非常抱歉打扰到您,我是川崎株式会社的相田胜彦。我这是在日本横滨给您打电话,我们这里收到来自美国的计算机专业期刊时间要稍晚一些。在昨天收到的《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特刊)》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您的一段话,其中表示将开放相关技术,请问这是真的吗?如果开放,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外公开?同时对于您公开表示欢迎更多计算机配件厂商,进入这个市场,共同来完善个人计算机产品的呼吁,我们对此非常赞赏,迫切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一些的情况,还请您能拨冗指教!”
川崎株式会社?
奥尔森脑子里隐约有点印象,这是一个日本的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商,在业界小有名气。这也难怪接线生在接到这个电话,确认对方的确是川崎株式会社的商务代表,便立即将电话转到了他的办公室。
不过日本人的英语发音本国口音很重,他要努力辨别才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连日本人也闻到腥味扑上来了!
他心中惊叹。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最早,也最成熟。而日本由于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且作为对抗苏联的盟国,在技术引进上几乎没有遇到阻碍,很轻松就能拿到全套技术及设备。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的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引进美国的半导体技术,试图发展他们的半导体产业。
日本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是非常惊人。
不过几年时间,他们已经吃透了这些引进的技术,并建立起大量的半导体工厂。而日本人的忍耐力和服从性也高得吓人,被誉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忍受各种低工资、大强度的重复劳动。他们的技术师承于美国,虽然暂时还有些落后,但在技术要求较低的半导体存储器上面,已经小有成就,产品开始大量出口美国。
虽然质量低劣,但胜在价格低廉,对于那些看重成本核算的小公司而言,采用日本人生产的廉价半导体存储器是节约营运成本的有效手段。
奥尔森脑子里最初根本就没想到日本人。
但通过全美计算机学会通讯的传播,他的宣言已经跨越美国,传播到更加广大的范围。可以想见,未来试图需求技术合作的国际计算机生产厂商,会越来越多。没看到现在连日本人都已经从他的宣言中,看到了趁机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决定加入这场盛筵中来了吗?
奥尔森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恶感。
生意就是生意,只要他能赚到利润,让他和魔鬼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dec自己生产的计算机他绝不会用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存储器,低劣货会砸了自己招牌。但现在么,既然现在的目标是抵御住ib强势压迫,目前不以利润为追求目标,首先寻求以最快速度占领市场,并借此确定未来的个人计算机标准,那么,让质次价廉的日本人加进来,用价格攻势狂扫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中计较已定,奥尔森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对着话筒用欢快地声音大声说道:“哈哈,非常欢迎川崎会社加入我们阵营。关于技术开放,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将处理器与外界的数据传输接口,整合为一个集成电路,通过其用规范的接口电路,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调度。我们将这种接口芯片称为‘基本接口电路’,英语缩写为bios。为了让这个接口电路更加丰富和完善,保证能够识别尽可能多的计算机周边硬件产品,我们诚挚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所有硬件生产厂家,提供你们的接口方式,整合进这个集成芯片内。这样一来,只要有了这枚芯片,以后在任意一台采用这种标准生产的个人计算机上,无需再附加其他特殊手段,就可以直接使用贵公司的半导体内存,这样也就扩大了贵公司产品的销售领域,对我们、还有你们,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他在说话时,对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长途电话的通话质量不高,杂音很重,但他可以通过对方的接收器,听到似乎有许多人的喘气声,显然接听电话的不只是相田一个人,还有许多人正在贴在话筒上努力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当他解说完毕,对面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并夹杂着许多他听不懂的日语对话。
随后,电话中插入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声音,日本口音更重,说得又快又急,他几乎完全听不懂。直到重新换回了那个相田,他才弄懂对方的意思:“通过我们的bios芯片,自行搭建个人计算机产品?呵呵,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而是问你们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我们只提供处理器和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案,也就是bios芯片,其他的并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
更大的欢呼声响起来。
虽然远隔重洋,他都能听到那几乎要把办公室吼得炸开的巨大欢呼声。
奥尔森微笑着把话筒拿开一点,以免刺痛耳膜。
之前那个插话的男人再次高声叫起来,并不断重复,声音是那么的颤抖,可以想见他在说这话时,是多么的激动。不过这次,奥尔森听懂了对方的内容,因为重复得这么多的话,其中只有一个单词:
“patent!”
专利!
果然是在询问这个,奥尔森得意地笑起来。
“我们对于用户如何使用我们的处理器和bios芯片,并没有强制规定。对于我们来说,这款拥有我们全部专利所有权的处理器和bios芯片,用户在购买了它们之后,便拥有了全部的专利使用权。以上,就是我们公司全部的答复!”
他这段绕口令似的答复,却令对方极其满意,电话中一再传出对方的感谢:“thankyou!veryverythankyou!”
语气挚诚之极。
随后,对方迅速表示将派出公司的工程师,携带所产的半导体内存,以最快速度赶赴美国,与dec公司洽谈正式合作协议。
挂上电话,奥尔森愉悦地在本子上记下一个新的名称:川崎株式会社(日本),第171家合作公司,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家!
在本子上,已经记满了长长的公司名称,有一些是久负盛誉的大公司,而有些则是刚才成立不久的新公司,甚至有些是从未听说过的“仓库公司”。但奥尔森并不在乎对方的实力强大与否,在尝尽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后,他迫切需要更多人来支持他,支持他的人多一个,就意味着站在ib边的人少一个。
这笔账他还是会算的。
只要有可能,对于每一个打来电话切实寻求合作的公司,他都尽可能亲自接听。看着长长的名单,他心中无限满足,口中轻轻地念出来它们的公司名称:
“伯尼.华盛顿电子技术公司……”
“康柏电脑……”
“惠普计算机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