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宸在一旁含笑不语。李少渊在脑海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有想到关于这个名字的只言片语。
不过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不代表没有这个人,有记载的也不尽是完全正确的。前世看过许多史书,虽然对历史很有些了解,不过还没有到通透历史的地步。况且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其中是非曲直,后人只能根据前人的文字和书籍或是结合文物来想象了解千百年前的历史。[..]
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集,小隐隐于朝。
我们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很微小的一部分,在历史中堙没了多少文人墨客或是多少枭雄能臣,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李少渊因为历史记载而对于余宸有丝毫轻视怠慢的意思,反而是礼遇有加。其实他心中有更一层的考虑在内。
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曹孟德几次发布唯才是举令,刘玄德三顾茅庐。历史上的枭雄对于人才的招揽手段他也知道了不少,无非是放低身份,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吧!更不用说他李少渊现在还是一名贼首,没有任何助力可言,他求贤若渴的心情比谁都急切。
只要你有本事,有才能,我就能够不拘一格提拔任用。当然他能够给予的不是很多,可是这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暗示。要是余宸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人,那很好,捡到宝了。如果他只是一个个夸夸其谈的书生,或是才能平庸之辈,这也不妨事。对于那些心高气傲,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连余宸这种庸才都能得到重用,更何况他们饱读诗书,能力不俗的人。
说到底,他李少渊现下缺少班底,尤其是缺少文士幕僚和独当一面得的人物。
不过他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要谈谈余宸的见识与才学,虽说现在他缺人手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
阆中还好一些,毕竟那里有周怀朝。对他的能力李少渊无论信任与否,都该放手任其为之,毕竟他是阆中的父母官,对于这个地方想必他都已经是烂熟于心。苍溪,新定之地,没有人打理实在是不成的。
况且官军的围剿迫在眉睫,这可是面临着生死挑战。打退了官军的围剿,他们就能够活下去,否则的话,等着掉脑袋吧。
面对官军围剿,战前的诸多准备十分繁杂。比如应该要考察附近地形,大军是主动出击御敌于外,还是坚壁清野拒敌于城下。只有对于地形了然于胸,才能充分发挥地利来打赢这场战争。
战前的物资储备,整饬城防,怎样在不劳民伤财,不大伤元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调动财力物力。还得需要在战前安抚民众,拉拢豪强,防止他们在背后下刀子或制造麻烦。再者是出兵,粮秣,兵刃,马匹,民夫调动等等都需要安排,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他清了清嗓子道:“余兄,少渊有事想请教余兄,还请不吝赐教。”
“将军太客气了,余宸已经投靠将军麾下,如何当得起请教二字?将军但有问题,不妨直言,在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以后莫要如此折杀余某了。”余宸倒是很识趣,对于李少渊的低姿态并没有摆架子,不敢有一丝的失礼之处。
倒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懂得进退,李少渊暗自赞叹一番。
又道:“少渊对于川中的官军底细,知之甚少,烦劳余兄教我。”
这倒难不倒余宸,他本是县中官吏,只是因为公然谈论不轨言论才恶了县官李思齐被投入大牢,实际上他对川中的情况也多有了解。
“……川中官军底细,虽说行省军事尽皆聚于省台平章之手,具体数量少人认知,不过单看元军在川中的署衙机构,还是能够知晓个大概的。
……元军川中统共设有五个万户府,分别是夔州万户府、成都路万户府、chong qing路万户府、嘉定府路万户府和四川南道万户府。其中chong qing路与四川南道万户府都是处在川南,地域之远,何止千里之路,此二路决然不会有兵力调动。
夔州和嘉定府二路万户府,分别担有扼守东西入川道路,此二处轻易动不得兵。现下只剩下了成都路一路之地,其万户府下能有多少兵马?按元制,万户府辖下兵力在一万之下,七千人上方为上万户府,五千人上为中万户府。
所以余某料定,官军出兵只能是从成都路调兵围剿。”
李少渊也知道一些官军的底细,不过分析的没有他透彻罢了。
“……四川地势奇特,元廷以jing兵扼守川中东,西,南三处入川道路,却偏偏放置川中北门,与元廷的分割山势地利有莫大的关系。其用成都路一路之军,居中调度。如有军事,可是随时坐中支援各处,不过其有一个致命缺陷……”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一下,把眼光看向李少渊。
“缺陷何在?”
“将军与常兄但看,川北空虚乃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若不是川北空虚,李少渊根本没有时间来出兵苍溪,官军早反击夺回阆中了),就我义军而言。眼下义军具有苍溪、阆中而地,保宁全境三分已具有其二……我军只要能够守住阆中,打退官军的这一次围剿,则反元大业已然成就了一半!”
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最后一句话把李少渊和常遇chun都下了一跳。
特别是李少渊,这件事他考虑了很多,凭眼前的实力,打退官军的第一次围剿想来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打退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怎么到了这家伙口中却变了,按照他的话,好像形势一片大好似的。
李少渊不解问道:“余兄何处此言?”
他实在是不解,一旁常遇chun也是不解,假如成都路官军围剿失利,只会招惹来更多的官军。那时候,他们将是元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将会面临四川全境的官军,怎么他说的好生轻描淡写一般?
不过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不代表没有这个人,有记载的也不尽是完全正确的。前世看过许多史书,虽然对历史很有些了解,不过还没有到通透历史的地步。况且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其中是非曲直,后人只能根据前人的文字和书籍或是结合文物来想象了解千百年前的历史。[..]
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集,小隐隐于朝。
我们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很微小的一部分,在历史中堙没了多少文人墨客或是多少枭雄能臣,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李少渊因为历史记载而对于余宸有丝毫轻视怠慢的意思,反而是礼遇有加。其实他心中有更一层的考虑在内。
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曹孟德几次发布唯才是举令,刘玄德三顾茅庐。历史上的枭雄对于人才的招揽手段他也知道了不少,无非是放低身份,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吧!更不用说他李少渊现在还是一名贼首,没有任何助力可言,他求贤若渴的心情比谁都急切。
只要你有本事,有才能,我就能够不拘一格提拔任用。当然他能够给予的不是很多,可是这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暗示。要是余宸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人,那很好,捡到宝了。如果他只是一个个夸夸其谈的书生,或是才能平庸之辈,这也不妨事。对于那些心高气傲,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连余宸这种庸才都能得到重用,更何况他们饱读诗书,能力不俗的人。
说到底,他李少渊现下缺少班底,尤其是缺少文士幕僚和独当一面得的人物。
不过他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要谈谈余宸的见识与才学,虽说现在他缺人手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
阆中还好一些,毕竟那里有周怀朝。对他的能力李少渊无论信任与否,都该放手任其为之,毕竟他是阆中的父母官,对于这个地方想必他都已经是烂熟于心。苍溪,新定之地,没有人打理实在是不成的。
况且官军的围剿迫在眉睫,这可是面临着生死挑战。打退了官军的围剿,他们就能够活下去,否则的话,等着掉脑袋吧。
面对官军围剿,战前的诸多准备十分繁杂。比如应该要考察附近地形,大军是主动出击御敌于外,还是坚壁清野拒敌于城下。只有对于地形了然于胸,才能充分发挥地利来打赢这场战争。
战前的物资储备,整饬城防,怎样在不劳民伤财,不大伤元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调动财力物力。还得需要在战前安抚民众,拉拢豪强,防止他们在背后下刀子或制造麻烦。再者是出兵,粮秣,兵刃,马匹,民夫调动等等都需要安排,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他清了清嗓子道:“余兄,少渊有事想请教余兄,还请不吝赐教。”
“将军太客气了,余宸已经投靠将军麾下,如何当得起请教二字?将军但有问题,不妨直言,在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以后莫要如此折杀余某了。”余宸倒是很识趣,对于李少渊的低姿态并没有摆架子,不敢有一丝的失礼之处。
倒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懂得进退,李少渊暗自赞叹一番。
又道:“少渊对于川中的官军底细,知之甚少,烦劳余兄教我。”
这倒难不倒余宸,他本是县中官吏,只是因为公然谈论不轨言论才恶了县官李思齐被投入大牢,实际上他对川中的情况也多有了解。
“……川中官军底细,虽说行省军事尽皆聚于省台平章之手,具体数量少人认知,不过单看元军在川中的署衙机构,还是能够知晓个大概的。
……元军川中统共设有五个万户府,分别是夔州万户府、成都路万户府、chong qing路万户府、嘉定府路万户府和四川南道万户府。其中chong qing路与四川南道万户府都是处在川南,地域之远,何止千里之路,此二路决然不会有兵力调动。
夔州和嘉定府二路万户府,分别担有扼守东西入川道路,此二处轻易动不得兵。现下只剩下了成都路一路之地,其万户府下能有多少兵马?按元制,万户府辖下兵力在一万之下,七千人上方为上万户府,五千人上为中万户府。
所以余某料定,官军出兵只能是从成都路调兵围剿。”
李少渊也知道一些官军的底细,不过分析的没有他透彻罢了。
“……四川地势奇特,元廷以jing兵扼守川中东,西,南三处入川道路,却偏偏放置川中北门,与元廷的分割山势地利有莫大的关系。其用成都路一路之军,居中调度。如有军事,可是随时坐中支援各处,不过其有一个致命缺陷……”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一下,把眼光看向李少渊。
“缺陷何在?”
“将军与常兄但看,川北空虚乃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若不是川北空虚,李少渊根本没有时间来出兵苍溪,官军早反击夺回阆中了),就我义军而言。眼下义军具有苍溪、阆中而地,保宁全境三分已具有其二……我军只要能够守住阆中,打退官军的这一次围剿,则反元大业已然成就了一半!”
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最后一句话把李少渊和常遇chun都下了一跳。
特别是李少渊,这件事他考虑了很多,凭眼前的实力,打退官军的第一次围剿想来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打退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怎么到了这家伙口中却变了,按照他的话,好像形势一片大好似的。
李少渊不解问道:“余兄何处此言?”
他实在是不解,一旁常遇chun也是不解,假如成都路官军围剿失利,只会招惹来更多的官军。那时候,他们将是元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将会面临四川全境的官军,怎么他说的好生轻描淡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