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领袖们虽然也明白实情,但是难得有个机会,也要给赵国一个台阶下不是?在他们表示只是想要增加信徒,对世俗权力并无野心之后,赵国朝廷与宗教界的关系缓和了一些,至少赵抗不再是所谓的“佛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倒是为后来攻略吐蕃诸部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不过此时能想到这么长远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由于日后需要更多地与宗教界人士打交道,赵抗便压下自己的厌恶,进一步研习了各大宗教的典籍。他这才发现,原来各大宗教初期的思想中,有很多暗合陆仁所说的“天道”,但是为了利于宗教的推广,这些精髓都被湮没在大量具体的清规戒律之中。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赵抗还发现了很多令他哭笑不得的情况,比如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思想,佛教应该是无神教才对,只是用来让人纯净心灵,脱离苦海。所以说佛只是表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根本就无所谓什么神通,其实是“大彻大悟的人”而已,而佛教信徒也根本不必去拜任何神明。可是,佛祖入灭后还没多久,他的塑像就被当作神灵来崇拜,而佛教的经典也被加入了大量妖魔鬼怪的内容,以方便传教。不知道释迦牟尼若地下有知,究竟会作何感想?
为了从迷雾中找出真实,赵抗对各种宗教的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概念。赵抗将宗教思想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教义”,也即是宗教思想中暗合天道,并提出主旨的部分;第二部分是“个人意识”,也即是创教者及对该宗教发展有重大推动的人物自己的思想,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三部分是“诱惑”,没错,是“诱惑”,也就是以种种好处引诱人们相信该宗教,这一部分往往带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烙印,因为如果不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外来宗教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只要“核心教义”相同,无论另外两部分差异多大,都还是一种宗教。可笑世人往往拘泥于那些外在的不同,同一宗教内部争论不休,反而影响了宗教的传播,也使得信徒陷入迷惘,岂不愚蠢之至?
不过赵抗对此倒是颇为理解,因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只能看到眼前与近期的事物,而看不到内在与长远。而那些教祖们在找到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思想后,又实在很想让更多人理解。可他们理解不了,怎么办?好,那我就加些故事,打些比方,效果一下子就好得多了,但不知不觉中,原有的思想早已是似是而非了。就算这样,对于生存压力很大的普通民众来说,这些高深又而对现实没多大用处的宗教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处境,所以宗教的传播还是很慢。于是有些急功近利之人,便想出用“诱惑”来吸收教众,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宗教的传播迅速加快。但是这样一来,当初的精髓还剩下多少,那就难说得很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别的途径,而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依托暴力而发展,用国家强制力来推行宗教,是屡见不鲜的。这在西方较多见,比如那些宗教战争,虽然背后往往还是为了利益,但都带着清除“异教徒”的原始目的。而赵抗并未到过西方,陆仁当初也只是粗略地讲了一下,所以赵抗并不是很了解。中国历史上也有过,比如黄巾军起义和天师道,但是全都失败了,而且它们的世俗化倾向太过明显,不具备典型特征,所以不足为据。
但是说到另外一种途径,赵抗简直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那就是通过严密有力的宗教组织,规范教众的行为和思想,这方面的最典型例子便是战国时的墨者组织。墨家思想与其他诸子思想有个很大的不同,他的传播对象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力相对较差。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墨子建立了墨者组织,用规范徒众行为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墨家思想的理解。在赵抗看来,墨者组织其实已经是准宗教组织,这也是墨家虽然扎根下层,又得不到国家力量支持,却能成为影响到上流社会的三大显学之一的根本原因。
但是墨者这种拥有军事力量的准宗教组织,事实上动摇了世俗政权的统治基础,在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尚能维持,而一到大一统时代便立即消亡便可见一斑了。只是墨者组织所掌握的工程与机械等相关技术也随之失传,想来颇为可惜。
不过赵抗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就算战国时代一直维持,墨者组织也必定会消亡。墨者将作为个体的人看成了机械中的零件,但人类虽然是群居动物,却具有独自生存的能力,是不可能单纯作为组织的一分子而存在的。墨子深知,自己尚在时还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威望扩大墨者的影响,但自己身故以后呢?所以墨子便提出了“尚同”思想,希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要人与人之间不再分亲疏贵贱,墨者组织便能万世长存,并建设出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
可是,他这样做违背了人性,也违背了社会与自然的法则,是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的,所以墨家最后的失败也就毫无疑问了。在墨子死后没多久,墨者组织便不断分裂,力量也越来越弱,直到灭亡。而三大显学的另外两个创始人就比他想得开,孔子是任弟子自由发展,日后儒家思想终于借助大一统政权的力量,窃居了统治地位。但是后世的儒家思想已经远非先秦时的儒家思想了,孔子在九泉之下也未必安心。最想得开的是杨朱,他连弟子都懒得收,既然世界的丑恶是由法则决定的,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法则,那么便任其自己发展好了,他只要管好自己即可,所以三人之中活得最轻松惬意的就是他了
赵抗很快就从完全跑题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说起来也怪,明明已经知道了神明的存在,可对于世间的宗教,他还是有着相当的恶感,这岂最好不是自相矛盾?而且赵抗也不是不知道,借助宗教的力量,不但可以稳固国内的统治,只要利用得好,也可以对征战起到很大的帮助,但他就是不愿这么做。
赵抗的解释是,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巩固统治是一种欺骗,万一骗局被戳穿,就将一无所有。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当初陆仁对神明的说明,才是赵抗敢于无视他们的根本原因。z
由于日后需要更多地与宗教界人士打交道,赵抗便压下自己的厌恶,进一步研习了各大宗教的典籍。他这才发现,原来各大宗教初期的思想中,有很多暗合陆仁所说的“天道”,但是为了利于宗教的推广,这些精髓都被湮没在大量具体的清规戒律之中。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赵抗还发现了很多令他哭笑不得的情况,比如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思想,佛教应该是无神教才对,只是用来让人纯净心灵,脱离苦海。所以说佛只是表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根本就无所谓什么神通,其实是“大彻大悟的人”而已,而佛教信徒也根本不必去拜任何神明。可是,佛祖入灭后还没多久,他的塑像就被当作神灵来崇拜,而佛教的经典也被加入了大量妖魔鬼怪的内容,以方便传教。不知道释迦牟尼若地下有知,究竟会作何感想?
为了从迷雾中找出真实,赵抗对各种宗教的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概念。赵抗将宗教思想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教义”,也即是宗教思想中暗合天道,并提出主旨的部分;第二部分是“个人意识”,也即是创教者及对该宗教发展有重大推动的人物自己的思想,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三部分是“诱惑”,没错,是“诱惑”,也就是以种种好处引诱人们相信该宗教,这一部分往往带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烙印,因为如果不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外来宗教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只要“核心教义”相同,无论另外两部分差异多大,都还是一种宗教。可笑世人往往拘泥于那些外在的不同,同一宗教内部争论不休,反而影响了宗教的传播,也使得信徒陷入迷惘,岂不愚蠢之至?
不过赵抗对此倒是颇为理解,因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只能看到眼前与近期的事物,而看不到内在与长远。而那些教祖们在找到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思想后,又实在很想让更多人理解。可他们理解不了,怎么办?好,那我就加些故事,打些比方,效果一下子就好得多了,但不知不觉中,原有的思想早已是似是而非了。就算这样,对于生存压力很大的普通民众来说,这些高深又而对现实没多大用处的宗教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处境,所以宗教的传播还是很慢。于是有些急功近利之人,便想出用“诱惑”来吸收教众,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宗教的传播迅速加快。但是这样一来,当初的精髓还剩下多少,那就难说得很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别的途径,而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依托暴力而发展,用国家强制力来推行宗教,是屡见不鲜的。这在西方较多见,比如那些宗教战争,虽然背后往往还是为了利益,但都带着清除“异教徒”的原始目的。而赵抗并未到过西方,陆仁当初也只是粗略地讲了一下,所以赵抗并不是很了解。中国历史上也有过,比如黄巾军起义和天师道,但是全都失败了,而且它们的世俗化倾向太过明显,不具备典型特征,所以不足为据。
但是说到另外一种途径,赵抗简直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那就是通过严密有力的宗教组织,规范教众的行为和思想,这方面的最典型例子便是战国时的墨者组织。墨家思想与其他诸子思想有个很大的不同,他的传播对象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力相对较差。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墨子建立了墨者组织,用规范徒众行为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墨家思想的理解。在赵抗看来,墨者组织其实已经是准宗教组织,这也是墨家虽然扎根下层,又得不到国家力量支持,却能成为影响到上流社会的三大显学之一的根本原因。
但是墨者这种拥有军事力量的准宗教组织,事实上动摇了世俗政权的统治基础,在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尚能维持,而一到大一统时代便立即消亡便可见一斑了。只是墨者组织所掌握的工程与机械等相关技术也随之失传,想来颇为可惜。
不过赵抗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就算战国时代一直维持,墨者组织也必定会消亡。墨者将作为个体的人看成了机械中的零件,但人类虽然是群居动物,却具有独自生存的能力,是不可能单纯作为组织的一分子而存在的。墨子深知,自己尚在时还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威望扩大墨者的影响,但自己身故以后呢?所以墨子便提出了“尚同”思想,希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要人与人之间不再分亲疏贵贱,墨者组织便能万世长存,并建设出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
可是,他这样做违背了人性,也违背了社会与自然的法则,是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的,所以墨家最后的失败也就毫无疑问了。在墨子死后没多久,墨者组织便不断分裂,力量也越来越弱,直到灭亡。而三大显学的另外两个创始人就比他想得开,孔子是任弟子自由发展,日后儒家思想终于借助大一统政权的力量,窃居了统治地位。但是后世的儒家思想已经远非先秦时的儒家思想了,孔子在九泉之下也未必安心。最想得开的是杨朱,他连弟子都懒得收,既然世界的丑恶是由法则决定的,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法则,那么便任其自己发展好了,他只要管好自己即可,所以三人之中活得最轻松惬意的就是他了
赵抗很快就从完全跑题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说起来也怪,明明已经知道了神明的存在,可对于世间的宗教,他还是有着相当的恶感,这岂最好不是自相矛盾?而且赵抗也不是不知道,借助宗教的力量,不但可以稳固国内的统治,只要利用得好,也可以对征战起到很大的帮助,但他就是不愿这么做。
赵抗的解释是,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巩固统治是一种欺骗,万一骗局被戳穿,就将一无所有。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当初陆仁对神明的说明,才是赵抗敢于无视他们的根本原因。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