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夷洲北方的海面上出现无数黑点,港口的海军马上警戒起来,很快那些黑点逐渐变大,果然是海贼的船只。
距离两三里之外的时候,才看清这些战船和海贼的又有不同,倭人的船只远看像剖开的倭瓜,但首尾却高高翘起,更能抵御大海的风浪。
领先的一艘贼船还算高大,船帮上打着新木补做的补丁,看起来千疮百孔,船头上瞟着一面三四尺方圆的黑旗,上面绣着一个白色骷髅头。
倭人船只靠近海港,伪装成海贼的海军们到岸边三五成群指挥着,让他们的船队进入海港,沉寂的港口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那些倭人服装古怪,有的似乎只披着一块布,用粗麻绳缠在腰间,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蓑衣,看起来更像从原始森林走出来的野人。
此时倭人们都来到船外,站在船板上打量着这片岛屿,叽哩哇啦指手画脚讨论着,唾沫横飞,眼里尽是激动之色,好不得意。
他们在海上四处漂流,倭人贪婪凶残,又十分懒惰,据长安荡寇营抓来的俘虏交代,他们自己从不开荒种地,一心想着到外面寻找富庶之处,将当地人抓来当奴隶,坐享其成。
数百年前第一批倭人踏上西面的岛屿,发现华夏富庶之后,回到东瀛的倭人将此地称为天国,此后便源源不断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海浪,架着单薄的渔船“走西天”,即便是九死一生,他们也从不渝志。
在西渡屡受打击之后,倭人改变主意,决定向那个强大的王国称臣,求汉皇赐封,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倭举国大喜,倭奴国王接受朝廷印绶,并向汉朝进献奴隶一百余人。
倭人觊觎中原华夏之地,古已有之,最近一次倭人的出现,除了侵袭东海之外,还因国中大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曹睿,赐予卑弥呼“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并回铜镜百枚等礼物。
其后另一个狗奴国与邪马台国交战,卑弥呼女王向魏国求助,曾派使者支持邪马台国,其后魏国因为战事屡败,自顾不暇,便没有了后文。
按照那些荡寇营的倭人和曾经作为使者留下的桃五郎交代,东瀛现在正处于各小国频繁争战时期,有三十余国,各称为国王,其中以卑弥乎统治的邪马台国最为强盛,统属三十多个部落,民众有近十万。
也不知道这些倭人是来自哪个小国的,此时见到这么大一片岛屿,顿时兴奋地手舞足蹈,还未上岸,已经急不可耐了,大笑声此起彼伏,兴奋莫名。
就在此时,倭人船队中一艘小船忽然加速,在港内迅速脱离船队,向着停船的方向快速而来,倭人有的看到,指着那艘船大声呵斥。
驾船的正是被刘封派出去引诱倭人的那二十名海贼,此时倭人船队已经全部进入海港,知道接下来必有一场厮杀,便赶忙脱离船队。
“大将军,快放箭,快快快!”
当先一人站在船头上朝着两岸挥舞手臂大声呼喊。
船上的倭人还在怒骂那些海贼,忽然便看到港口两岸出现无数铠甲整齐的士兵,弓箭手密密麻麻瞄准了他们。
嘈杂声戛然而止,倭人们目瞪口呆,不知为何这里忽然出现这许多天神一般的士兵,那铠甲和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根本见都不曾见过。
咚咚咚——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万千箭雨便如同蝗虫一般倾斜而下,朝着港内簇拥在一起的倭人船只覆盖下来。
箭雨破空之声令人头皮发麻,惨叫声终于将倭人惊醒,霎时间便有许多人倒在船上,落入水中,反应快的赶紧转身钻进船舱去了。
海港内一片大乱,倭人的船只相互碰撞挤压,东倒西歪,面对密集的箭雨他们无可奈何,都想向港口外逃走,但彼此拥挤,谁也无法走脱,而此时港口已经有五艘战舰出现,堵住了去路。
三波箭雨落下,倭人的船上密密麻麻铺满了箭矢,海水也开始渐渐变色,漂浮的尸体和羽箭漂了一层。
鼓声停止,弓箭手也退到后方,片刻的沉寂之后,倭人们再次从船舱里钻出来,看到退路被封,他们大声呵斥着,将船只靠岸,还有悍不畏死地举着兵器向岸上冲过来。
才走到一半,就被一波箭雨毫不留情地射杀在斜坡之上,又翻滚着掉进海里去了,不多时,海港的岸边也被鲜血染红,在阳光下十分刺目。
终于有聪明的倭人反应过来,纷纷上岸跪地,磕头求饶,他们发现只要不进攻,弓箭手就不会动手,这种情况下再冲锋,和送死没什么两样。
有人投降,很快便有许多人效仿,惊恐万状的倭人纷纷从船上战战兢兢跳下来,跪在了岸边的沙滩上投降。
刘封漠然注视着那些倭人,一摆手,蒋壹和聂友便带兵守住海岸,吆喝着那些投降的倭人来到岸上,纷纷跪倒在地。
“死了一大半!”
蒋壹命人清点人数之后来向刘封禀告,“活着的还不到两千人,伤者数百。”
“全都绑起来带到府衙去修城!”
刘封一摆手,“将那些伤者都治好,如今夷百废待兴,开垦荒地、修建房屋都缺少劳力,这些倭人来得正是时候。”
蒋壹一怔:“不需要抓几人来审问么?”
“审问?”
刘封一瞪眼,“你能听得懂倭人的话?”
“呃,这个……”蒋壹尴尬地挠挠头。
刘封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倭人,淡淡道:“不管他们身份地位如何,一视同仁先做劳力,好好改造一番,待荡寇营的人赶来再做审问不迟。”
“遵命!”
蒋壹这才明白刘封的意思,昨日派出五艘船去会稽运粮,刘封命人送信到长安去,大概也有调动荡寇营的命令在其中。
蒋壹派人看押倭人,刘封和聂友则一千海军与那二十名海贼再次赶往他们所在的海岛,此处不但关押着东吴将士,将来也是航路上的必经之地,他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灯塔。
距离两三里之外的时候,才看清这些战船和海贼的又有不同,倭人的船只远看像剖开的倭瓜,但首尾却高高翘起,更能抵御大海的风浪。
领先的一艘贼船还算高大,船帮上打着新木补做的补丁,看起来千疮百孔,船头上瞟着一面三四尺方圆的黑旗,上面绣着一个白色骷髅头。
倭人船只靠近海港,伪装成海贼的海军们到岸边三五成群指挥着,让他们的船队进入海港,沉寂的港口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那些倭人服装古怪,有的似乎只披着一块布,用粗麻绳缠在腰间,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蓑衣,看起来更像从原始森林走出来的野人。
此时倭人们都来到船外,站在船板上打量着这片岛屿,叽哩哇啦指手画脚讨论着,唾沫横飞,眼里尽是激动之色,好不得意。
他们在海上四处漂流,倭人贪婪凶残,又十分懒惰,据长安荡寇营抓来的俘虏交代,他们自己从不开荒种地,一心想着到外面寻找富庶之处,将当地人抓来当奴隶,坐享其成。
数百年前第一批倭人踏上西面的岛屿,发现华夏富庶之后,回到东瀛的倭人将此地称为天国,此后便源源不断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海浪,架着单薄的渔船“走西天”,即便是九死一生,他们也从不渝志。
在西渡屡受打击之后,倭人改变主意,决定向那个强大的王国称臣,求汉皇赐封,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倭举国大喜,倭奴国王接受朝廷印绶,并向汉朝进献奴隶一百余人。
倭人觊觎中原华夏之地,古已有之,最近一次倭人的出现,除了侵袭东海之外,还因国中大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曹睿,赐予卑弥呼“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并回铜镜百枚等礼物。
其后另一个狗奴国与邪马台国交战,卑弥呼女王向魏国求助,曾派使者支持邪马台国,其后魏国因为战事屡败,自顾不暇,便没有了后文。
按照那些荡寇营的倭人和曾经作为使者留下的桃五郎交代,东瀛现在正处于各小国频繁争战时期,有三十余国,各称为国王,其中以卑弥乎统治的邪马台国最为强盛,统属三十多个部落,民众有近十万。
也不知道这些倭人是来自哪个小国的,此时见到这么大一片岛屿,顿时兴奋地手舞足蹈,还未上岸,已经急不可耐了,大笑声此起彼伏,兴奋莫名。
就在此时,倭人船队中一艘小船忽然加速,在港内迅速脱离船队,向着停船的方向快速而来,倭人有的看到,指着那艘船大声呵斥。
驾船的正是被刘封派出去引诱倭人的那二十名海贼,此时倭人船队已经全部进入海港,知道接下来必有一场厮杀,便赶忙脱离船队。
“大将军,快放箭,快快快!”
当先一人站在船头上朝着两岸挥舞手臂大声呼喊。
船上的倭人还在怒骂那些海贼,忽然便看到港口两岸出现无数铠甲整齐的士兵,弓箭手密密麻麻瞄准了他们。
嘈杂声戛然而止,倭人们目瞪口呆,不知为何这里忽然出现这许多天神一般的士兵,那铠甲和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根本见都不曾见过。
咚咚咚——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万千箭雨便如同蝗虫一般倾斜而下,朝着港内簇拥在一起的倭人船只覆盖下来。
箭雨破空之声令人头皮发麻,惨叫声终于将倭人惊醒,霎时间便有许多人倒在船上,落入水中,反应快的赶紧转身钻进船舱去了。
海港内一片大乱,倭人的船只相互碰撞挤压,东倒西歪,面对密集的箭雨他们无可奈何,都想向港口外逃走,但彼此拥挤,谁也无法走脱,而此时港口已经有五艘战舰出现,堵住了去路。
三波箭雨落下,倭人的船上密密麻麻铺满了箭矢,海水也开始渐渐变色,漂浮的尸体和羽箭漂了一层。
鼓声停止,弓箭手也退到后方,片刻的沉寂之后,倭人们再次从船舱里钻出来,看到退路被封,他们大声呵斥着,将船只靠岸,还有悍不畏死地举着兵器向岸上冲过来。
才走到一半,就被一波箭雨毫不留情地射杀在斜坡之上,又翻滚着掉进海里去了,不多时,海港的岸边也被鲜血染红,在阳光下十分刺目。
终于有聪明的倭人反应过来,纷纷上岸跪地,磕头求饶,他们发现只要不进攻,弓箭手就不会动手,这种情况下再冲锋,和送死没什么两样。
有人投降,很快便有许多人效仿,惊恐万状的倭人纷纷从船上战战兢兢跳下来,跪在了岸边的沙滩上投降。
刘封漠然注视着那些倭人,一摆手,蒋壹和聂友便带兵守住海岸,吆喝着那些投降的倭人来到岸上,纷纷跪倒在地。
“死了一大半!”
蒋壹命人清点人数之后来向刘封禀告,“活着的还不到两千人,伤者数百。”
“全都绑起来带到府衙去修城!”
刘封一摆手,“将那些伤者都治好,如今夷百废待兴,开垦荒地、修建房屋都缺少劳力,这些倭人来得正是时候。”
蒋壹一怔:“不需要抓几人来审问么?”
“审问?”
刘封一瞪眼,“你能听得懂倭人的话?”
“呃,这个……”蒋壹尴尬地挠挠头。
刘封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倭人,淡淡道:“不管他们身份地位如何,一视同仁先做劳力,好好改造一番,待荡寇营的人赶来再做审问不迟。”
“遵命!”
蒋壹这才明白刘封的意思,昨日派出五艘船去会稽运粮,刘封命人送信到长安去,大概也有调动荡寇营的命令在其中。
蒋壹派人看押倭人,刘封和聂友则一千海军与那二十名海贼再次赶往他们所在的海岛,此处不但关押着东吴将士,将来也是航路上的必经之地,他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