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四年四月。
此时的山西一省,在山西总督府商部和民部的带动下,已经是商贸大兴,各地的商贾都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纷纷投下银子开设工坊、商铺,山西各地的商货更是流通到了周边各省,甚至是南方各省。
而且,此时的山西和山东也是连成了一片,两省的商货和商贾互通有无、相互帮衬,如今已经是共进退、共富贵了。
在山西总督府和山东镇总兵府的扶持下,两省的商贾可以说是大踏步的发展着,山西和山东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明经商环境最好的省份。
随着这样的环境,刘君韬麾下的收成也是飞一般的增长着。
如今,刘君韬麾下的进账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山东镇总兵府那边,一部分就是山西总督府下属的产业。
光是去年,也就是天顺三年一年的光景,山西总督府和山东镇总兵府便进账白银八百九十余万两,这还不算玉山票号等“金融产业”吸纳的银子!
可以说,此时的刘君韬已经是富可敌国,甚至可以说是当今的大明沈万三了!
这还只是银子一方面,民部的形势也是非常喜人。
去年一年,民部收获的粮草共有六十七万石,日后如果天策军遇到战事,就算得不到朝廷的供给,天策军将士也可以打上一年半载,而且还可以继续无期限的打下去,毕竟此时民部已经开垦出了数量非常可观的农庄,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说是在大明前列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刘君韬也是对山西一省的兵马进行了整顿,虽然山西各地驻军的战力有所提高,但还是达不到天策军那样的的水平。
不过,此时山西一省各地驻军的战力,也远比之前强上不少,可以说是大为改观了。
与此同时,刘君韬接连在大同镇城、太原府城新建立了两处兵仗局,如今也都是开始产出。
而且因为此时刘君韬手中的钱粮丰厚,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远胜于之前,所以大同兵仗局、太原兵仗局的产量比原先玉山兵仗局高出了两倍不止。
眼见各项事务已经走上了正规,刘君韬便准备开始扩军了。
此时不管是驻守山西的天策军将士,还是留守山东的天策军将士,在兵力上都是不足的,所以扩军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过现在刘君韬还是没有考虑清楚,此番扩军是直接新建几个军,还是在原有军的建制上,扩充兵力,所以此番扩军还是处于谋划阶段。
军事上需要谨慎,但是经济上还是要勇往直前的。
刘君韬在计划扩军的同时,已经开始准备在大同镇北面的漠南地区实行大农场计划。
刘君韬准备联合山西、山东等地的商贾,在漠南地区大面积屯田,或是开设畜牧业的农场,这样不但可以为天策军将士和山西等九边将士积累粮草,而且还可以让各地商贾获利、安置大量的人口,彻底占据漠南地区,压制鞑靼部的活动范围。
当然,这样的计划还是需要天策军这样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最终实现。
不说此时军部的军屯、民部的民屯,便是未来各地商贾进行商屯,移民屯,所需各类器械都是海量,特别耧车、水
车、筒车等屯田良器械,可谓供不应求。
当然,使用这些器械需要雄厚的财力,一架民部研发出来的大水车虽然日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但一架水车造价高达到百余两之多,等闲人等根本用不起。
甚至民间很多使用的龙骨水车,日提水量虽可灌溉十亩至二十亩,但一架水车造价也需十余两,很多普通人家一样造不起。一般是几户人家合用一部水车。乡间地主士绅。经常有靠出租水车获利。
此外还有耦犁、耧车等先进的农具,特别是耧车,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项事务,还保证行距、株距始终如一,效率上,也至少可日种一顷,这还是用牛的情况下。
这么先进的播种机,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便由粟都尉赵过发明,但一直在中原各朝使用稀少,为何?太贵了!造价太高了。
这也是古代科技很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进器械带来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业。
刘君韬还记得,后世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就经常有发生工人捣毁机器的事情,是要生产效率还是要糊口饭碗?这是个难题。
不过,对于现在的山西总督府来说,刘君韬还是选择生产效率为上。
此时,山西和山东各地的各类水车厂订单猛增,各个厂主拼命招募匠工,虽然目前下订单的多是山西总督府、山东镇总兵府的军方和官方,但也有一些准备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准备订购大水车、耧车等物。
甚至一些有财力的,准备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绅,一样准备购买这些器械。
这是一片院落,临近大同镇城西南郊山坳不远,堂内满满都是书籍,中级研究员吴世勋戴着眼镜,用一支铅笔在硬纸上写写画画着。
纸上图案是一种机械,有点象耧车,但又不是,原来的木匠吴世勋,现在已进入军部研发司担任要职,他们这些人还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研究员。
听说这名字还是宁北伯刘君韬亲自定下的。
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研究任务,吴世勋原来是木匠泥水工,当然主要研究的便是制械、城建方向。
按吴老头说的,这真是光宗耀祖的事,自己临近入土了,没想到还有成为官人,拥有类似文人称号的一天。
不知不觉,吴世勋进入军部已经一年多了,他的须发更是完全花白,不过仍然精神抖擞,拥有使不完的精力。
此时吴世勋也算是生活富裕,当初刘君韬让利于民,一些不重要的厂坊分包给民众,当时吴世勋便与家中子弟开了一家水车厂,现在水车厂生意兴隆,已经成为山西大同镇有名的大厂之一。
衣食无忧,又身居要职,拿着丰厚薪俸,吴世勋别的没什么心思,就想着自己能否青史留名的一天,便若粟都尉赵过一样,发明耧车,名扬千古。
此时,这片院落为军部研发司一些研究员合用,各自在捣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邻近吴世勋这片大院的,便是一个叫龙琨的中年胖子,一样是个中级研究员,整日神神道道就在搞一些蚯蚓。
“不对,不对,如此麦子虽可收割,但散落
满地,更增人工……”
吴世勋在图案上改来改去,总觉不满意。
他想研究的,其实是一种收割机,由于漠南要进行大开发,又暂时地广人稀,没有机器跟人工抢饭碗的问题,短时间内要多产粮食,这就对高效率的机械需求极旺。
按吴世勋的想法,世上有快速播种物什,自然也有快速收割的机械,近期他在研究的,便是这个东西。
这样的器械自然算是民生方面的,吴世勋虽然在军部研发司的编制内,但是也会研发一些民部需要的东西,算是部门之间的合作事宜。
当然,这些器械的研发费用全都由民部来承担,不会占用军部的研发费用。
吴世勋放下眼镜,踱出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前方大院中,一些助手与工匠,正对着几架木制机器忙活着,看着这些机器,吴世勋眉头皱起,眼下有几个难题。
一是麦子割下后,如何整理整齐,装筐妥当,否则散满一地,还不如手工操作呢。
二是效率问题,依吴世勋的估计,此物成后,不过收割速度比人工快两倍罢了。
此物若只比人工快两倍,肯定难以推广出去,耧车能日种一顷,但因为价格高昂,民众都不愿意使用,这物更不用说了,这收割速度,必须要提高上去。
只是怎么改进呢?
带着烦恼,吴世勋在院中踱步,更不知不觉踱到邻近的龙琨那方院落去,二人没事,也会串个门,或在一起闲聊喝茶。
到了这边,就见龙琨指挥着助手们,正往一阴湿安静所在,不断堆积着牛、猪、马、鸡等粪便,还有大量的果皮、树叶等堆上去,一边喃喃自语,在笔记上记着什么。
“……地龙习性喜静,偏好潮湿,冬日更需铺上厚叶,粪便,以免无食而死……”
他在忙活着,根本没注意到吴世勋的进来。
这个胖肥的中年男子向刘君韬贡献了草场养鸡法,还有土缸孵蛋法,使得山西各地的畜牧业大大发展,现在他现也成为了军部研发司的主力人员,他身家一样丰厚,因为各用草场养鸡鸭的畜场,都要向他交纳一定的专利费用。
他现在在研究用蚯蚓喂养鸡鸭,因为他发现,养蚯蚓耗费少,喂养出来的鸡鸭,更又大又肥,下蛋率都提高不少。
而且蚯蚓粪便可以增肥土地,医药又称地龙,可以入药,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止喘等功效。
所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研究这个蚯蚓的事。
他喃喃自语着,吴世勋虽然进来,其实还是挂念着自己的事情,他看着龙琨在动作,又似乎没看到,只是忽然喃喃说了一句:“麦子割时散落一地怎么办?”
龙琨无意间的回了句:“用筐筐着呗。”
吴世勋眼前猛然一亮:“对啊!”
他匆匆忙忙出去了,龙琨仍然继续往自己笔记上记着什么,根本没意识到吴世宦的进来,出去。
此时的山西正是因为有吴世勋等这样的人,才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在海量的银子的作用下,山西和山东各地的商货大兴,冠绝大明!
此时的山西一省,在山西总督府商部和民部的带动下,已经是商贸大兴,各地的商贾都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纷纷投下银子开设工坊、商铺,山西各地的商货更是流通到了周边各省,甚至是南方各省。
而且,此时的山西和山东也是连成了一片,两省的商货和商贾互通有无、相互帮衬,如今已经是共进退、共富贵了。
在山西总督府和山东镇总兵府的扶持下,两省的商贾可以说是大踏步的发展着,山西和山东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明经商环境最好的省份。
随着这样的环境,刘君韬麾下的收成也是飞一般的增长着。
如今,刘君韬麾下的进账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山东镇总兵府那边,一部分就是山西总督府下属的产业。
光是去年,也就是天顺三年一年的光景,山西总督府和山东镇总兵府便进账白银八百九十余万两,这还不算玉山票号等“金融产业”吸纳的银子!
可以说,此时的刘君韬已经是富可敌国,甚至可以说是当今的大明沈万三了!
这还只是银子一方面,民部的形势也是非常喜人。
去年一年,民部收获的粮草共有六十七万石,日后如果天策军遇到战事,就算得不到朝廷的供给,天策军将士也可以打上一年半载,而且还可以继续无期限的打下去,毕竟此时民部已经开垦出了数量非常可观的农庄,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说是在大明前列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刘君韬也是对山西一省的兵马进行了整顿,虽然山西各地驻军的战力有所提高,但还是达不到天策军那样的的水平。
不过,此时山西一省各地驻军的战力,也远比之前强上不少,可以说是大为改观了。
与此同时,刘君韬接连在大同镇城、太原府城新建立了两处兵仗局,如今也都是开始产出。
而且因为此时刘君韬手中的钱粮丰厚,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远胜于之前,所以大同兵仗局、太原兵仗局的产量比原先玉山兵仗局高出了两倍不止。
眼见各项事务已经走上了正规,刘君韬便准备开始扩军了。
此时不管是驻守山西的天策军将士,还是留守山东的天策军将士,在兵力上都是不足的,所以扩军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过现在刘君韬还是没有考虑清楚,此番扩军是直接新建几个军,还是在原有军的建制上,扩充兵力,所以此番扩军还是处于谋划阶段。
军事上需要谨慎,但是经济上还是要勇往直前的。
刘君韬在计划扩军的同时,已经开始准备在大同镇北面的漠南地区实行大农场计划。
刘君韬准备联合山西、山东等地的商贾,在漠南地区大面积屯田,或是开设畜牧业的农场,这样不但可以为天策军将士和山西等九边将士积累粮草,而且还可以让各地商贾获利、安置大量的人口,彻底占据漠南地区,压制鞑靼部的活动范围。
当然,这样的计划还是需要天策军这样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最终实现。
不说此时军部的军屯、民部的民屯,便是未来各地商贾进行商屯,移民屯,所需各类器械都是海量,特别耧车、水
车、筒车等屯田良器械,可谓供不应求。
当然,使用这些器械需要雄厚的财力,一架民部研发出来的大水车虽然日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但一架水车造价高达到百余两之多,等闲人等根本用不起。
甚至民间很多使用的龙骨水车,日提水量虽可灌溉十亩至二十亩,但一架水车造价也需十余两,很多普通人家一样造不起。一般是几户人家合用一部水车。乡间地主士绅。经常有靠出租水车获利。
此外还有耦犁、耧车等先进的农具,特别是耧车,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项事务,还保证行距、株距始终如一,效率上,也至少可日种一顷,这还是用牛的情况下。
这么先进的播种机,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便由粟都尉赵过发明,但一直在中原各朝使用稀少,为何?太贵了!造价太高了。
这也是古代科技很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进器械带来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业。
刘君韬还记得,后世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就经常有发生工人捣毁机器的事情,是要生产效率还是要糊口饭碗?这是个难题。
不过,对于现在的山西总督府来说,刘君韬还是选择生产效率为上。
此时,山西和山东各地的各类水车厂订单猛增,各个厂主拼命招募匠工,虽然目前下订单的多是山西总督府、山东镇总兵府的军方和官方,但也有一些准备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准备订购大水车、耧车等物。
甚至一些有财力的,准备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绅,一样准备购买这些器械。
这是一片院落,临近大同镇城西南郊山坳不远,堂内满满都是书籍,中级研究员吴世勋戴着眼镜,用一支铅笔在硬纸上写写画画着。
纸上图案是一种机械,有点象耧车,但又不是,原来的木匠吴世勋,现在已进入军部研发司担任要职,他们这些人还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研究员。
听说这名字还是宁北伯刘君韬亲自定下的。
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研究任务,吴世勋原来是木匠泥水工,当然主要研究的便是制械、城建方向。
按吴老头说的,这真是光宗耀祖的事,自己临近入土了,没想到还有成为官人,拥有类似文人称号的一天。
不知不觉,吴世勋进入军部已经一年多了,他的须发更是完全花白,不过仍然精神抖擞,拥有使不完的精力。
此时吴世勋也算是生活富裕,当初刘君韬让利于民,一些不重要的厂坊分包给民众,当时吴世勋便与家中子弟开了一家水车厂,现在水车厂生意兴隆,已经成为山西大同镇有名的大厂之一。
衣食无忧,又身居要职,拿着丰厚薪俸,吴世勋别的没什么心思,就想着自己能否青史留名的一天,便若粟都尉赵过一样,发明耧车,名扬千古。
此时,这片院落为军部研发司一些研究员合用,各自在捣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邻近吴世勋这片大院的,便是一个叫龙琨的中年胖子,一样是个中级研究员,整日神神道道就在搞一些蚯蚓。
“不对,不对,如此麦子虽可收割,但散落
满地,更增人工……”
吴世勋在图案上改来改去,总觉不满意。
他想研究的,其实是一种收割机,由于漠南要进行大开发,又暂时地广人稀,没有机器跟人工抢饭碗的问题,短时间内要多产粮食,这就对高效率的机械需求极旺。
按吴世勋的想法,世上有快速播种物什,自然也有快速收割的机械,近期他在研究的,便是这个东西。
这样的器械自然算是民生方面的,吴世勋虽然在军部研发司的编制内,但是也会研发一些民部需要的东西,算是部门之间的合作事宜。
当然,这些器械的研发费用全都由民部来承担,不会占用军部的研发费用。
吴世勋放下眼镜,踱出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前方大院中,一些助手与工匠,正对着几架木制机器忙活着,看着这些机器,吴世勋眉头皱起,眼下有几个难题。
一是麦子割下后,如何整理整齐,装筐妥当,否则散满一地,还不如手工操作呢。
二是效率问题,依吴世勋的估计,此物成后,不过收割速度比人工快两倍罢了。
此物若只比人工快两倍,肯定难以推广出去,耧车能日种一顷,但因为价格高昂,民众都不愿意使用,这物更不用说了,这收割速度,必须要提高上去。
只是怎么改进呢?
带着烦恼,吴世勋在院中踱步,更不知不觉踱到邻近的龙琨那方院落去,二人没事,也会串个门,或在一起闲聊喝茶。
到了这边,就见龙琨指挥着助手们,正往一阴湿安静所在,不断堆积着牛、猪、马、鸡等粪便,还有大量的果皮、树叶等堆上去,一边喃喃自语,在笔记上记着什么。
“……地龙习性喜静,偏好潮湿,冬日更需铺上厚叶,粪便,以免无食而死……”
他在忙活着,根本没注意到吴世勋的进来。
这个胖肥的中年男子向刘君韬贡献了草场养鸡法,还有土缸孵蛋法,使得山西各地的畜牧业大大发展,现在他现也成为了军部研发司的主力人员,他身家一样丰厚,因为各用草场养鸡鸭的畜场,都要向他交纳一定的专利费用。
他现在在研究用蚯蚓喂养鸡鸭,因为他发现,养蚯蚓耗费少,喂养出来的鸡鸭,更又大又肥,下蛋率都提高不少。
而且蚯蚓粪便可以增肥土地,医药又称地龙,可以入药,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止喘等功效。
所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研究这个蚯蚓的事。
他喃喃自语着,吴世勋虽然进来,其实还是挂念着自己的事情,他看着龙琨在动作,又似乎没看到,只是忽然喃喃说了一句:“麦子割时散落一地怎么办?”
龙琨无意间的回了句:“用筐筐着呗。”
吴世勋眼前猛然一亮:“对啊!”
他匆匆忙忙出去了,龙琨仍然继续往自己笔记上记着什么,根本没意识到吴世宦的进来,出去。
此时的山西正是因为有吴世勋等这样的人,才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在海量的银子的作用下,山西和山东各地的商货大兴,冠绝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