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退出了台前,回到了幕后。

    手里握着同样的权力,但站在台前和站在幕后,完全是两码事。

    站在台前,她可以影响朝政,参与讨论朝政,引导朝政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

    站在幕后,她只能对着一堆已经讨论过的朝政,做出评判,而且这个评判权,还不在她一个人手里。

    她手里的权力明明没动,但是她对朝政的影响力,却削弱了一大半。

    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因为没能罢黜刘娥,心里感觉不痛快。

    可寇准提出的这个办法,是目前为止能够解决他们跟刘娥之间矛盾的最好的办法,他们不得不接受。

    待到寇准讲完了自己的意思。

    御史大夫率先拱手,道:“臣遵旨!”

    其余百官紧跟着拱手,“臣等遵旨!”

    自此以后,这垂拱殿的御阶上,就只有赵祯、寇准两人。

    赵祯年幼,不能理政,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均有寇准掌控。

    寇准妥妥的成为了权臣。

    即便是他没有当权臣的心思,朝野上下也会把他当成权臣看待。

    刘娥的事情告一段落。

    淮南、江浙一代的粮荒,变成了朝堂上最需要急时解决的大问题。

    寇准坐在寇公车上,眉头紧锁着道:“淮南、江浙一代的粮荒问题,诸位同僚怎么看?”

    李迪提着朝笏,掷地有声的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王曾、丁谓、王钦若等人齐齐点头。

    他们都赞同开仓放粮。

    寇准沉声道:“灾民数量巨大,想要让灾民吃饱,唯有开启常平仓。常平仓一开,那些被粮荒饿怕了的百姓,势必会疯狂的抢粮。

    朝廷在淮南、江浙一代三年的存粮,很有可能会被一抢而空。”

    李迪道:“粮食没了,我们可以再存。不能让百姓们饿着,更不能逼反百姓。”

    寇准缓缓点头,道:“那就下令给淮南路常平使,让他开仓放粮。同时,令淮南路安抚使,领淮南路各地厢兵、乡兵,速速剿灭趁机作乱的叛贼。”

    有了寇准的决断,满朝文武开始迅速的行动了起来。

    原本在大朝会以后,所有官员都会封了各自所在的衙门,回家过年。

    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也顾不上过年了,一个个都忙着救灾。

    寇准在散朝以后没有回府,而是去了资事堂。

    寇季自然也没有回府,跟着寇准去了资事堂。

    资事堂内。

    祖孙二人到了资事堂,资事堂内空无一人,不见刘娥的身影。

    赵祯今日在朝堂上坐久了,身子有些僵硬,被陈琳领着去活动筋骨了。

    寇准领着寇季,到了资事堂内的座椅上,随手指了一个位置,让寇季坐下。

    然后他一边翻找淮南、江浙一代近期的奏疏,一边询问寇季,“你对淮南、江浙一代的粮荒,如何看?”

    寇季坐在椅子上,沉吟了片刻,说道:“淮南、江浙一代,今岁并没有缺收,却无故闹了粮荒,肯定是有人在背后作祟。”

    寇准翻找到了淮南的一封有关粮食的奏疏,一边阅读,一边道:“老夫自然知道有人在作祟,问题是何人在作祟?

    是那些想趁机牟取暴利的奸商,还是朝中有人背地里在谋划什么,在暗自屯粮?”

    寇季捏着下巴,细细的分析了一下,晃着头道:“每逢粮荒,必有奸商从中作梗。但奸商实力有限,能影响到的也只有一两个州府,还达不到八个州府这么大的规模。

    朝中有人想屯粮,并且借此谋划什么的话,也不可能去搜拢民间的粮食,更不会搞出这么大动静。

    他们完全可以借助各地的常平使,从各地常平仓里,不动声色的拿走粮食,凑够他们所需的一切粮食。”

    寇准放下了手里的奏疏,疑惑道:“那你说说,是谁在背后捣鬼?”

    寇季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头绪,索性提议道:“祖父何不翻一翻各地转运使的奏疏。淮南、江浙一代那么多粮食没了,必然会有痕迹留下。

    而这些痕迹,很有可能就藏在各地转运使的奏疏里。”

    淮南、江浙一代,八个州的粮食没了。

    不论这些粮食去了哪儿。

    运输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不通过各地的转运使。

    寇准经寇季提醒,也反应了过来,赶忙在奏疏堆里翻找了起来,又吩咐门外伺候着的宦官,去存放奏疏的地方,把各地转运使的今岁呈报的奏疏,全部送了过来。

    等到今岁各地转运使呈报的奏疏全部搬过来以后,满满当当的堆满了一大桌。

    寇季陪着寇准,开始翻阅起了奏疏。

    祖孙二人从中午一直忙到了下午,終于从淮南路转运使的奏疏里,发现了端倪。

    “辽国商人,购粮一百万石……女真部头人,购粮三十万石……”

    “最后一笔是高丽商人,购粮五十万石……”

    寇季把手里几分奏疏上有关购粮的信息勾勒了出来,誊抄到了一张纸上,细细一算后,一脸惊愕。

    “整个淮南,今岁有五百万石的粮食,被人买走了?”

    寇准把手里统计出的江浙一代的情况扔给了寇季,沉声道:“江浙一代,情况等同。”

    祖孙二人对视了一眼,神色显得有些沉重。

    沉吟了片刻以后。

    祖孙二人异口同声的道:“粮食是被辽人买走的。”

    辽人从大宋买走这么多粮食,为了什么,祖孙二人心里都清楚。

    自从辽人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辽国已故太后萧绰在辽国大肆推广汉化以后,辽国有一部分的贵族,开始脱离了马背,选择过上了跟宋人一样的生活。

    但辽人擅长牧马放羊,却不擅长耕种。

    除了燕云十六州有大量汉人在耕种以外,辽国的其他地方,依然以放牧为主业。

    辽人想过上跟宋人一样的生活,单凭燕云十六州那点粮食供给,远远不够。

    所以每年,辽人都会从大宋购买一批粮食。

    大宋会派人把粮食运送到辽国的幽州城,辽国会派人向大宋交割钱财。

    但今年不同于往年。

    今年辽皇耶律隆绪先是带领兵马征讨了高丽,随后有带着兵马进了山,准备去攻打西夏,所需要的粮食,自然多了起来。

    辽皇耶律隆绪为了掩饰自己攻打西夏的目的,不想让大宋趁机占便宜,必然的瞒着大宋购买粮食。

    他借着那些臣服于辽国的小部族、藩属的名义,从大宋一点又一点的买走粮食,最后到了辽国,再汇聚在一起,变成军粮,以助他攻打西夏。

    寇季从诸多奏疏中挑出了一份,递到了寇准面前,沉声道:“辽人第一笔购粮,是从七月开始的。也就是说,在七月的时候,辽皇耶律隆绪在征讨高丽快要结束的时候,就有了攻打西夏的心思,也为此开始布局谋划。

    此前从辽国传来的增添岁币,以及辽国四皇子耶律吴哥到大宋以后摆出的跋扈的架势,恐怕都是假象。

    目的就是为了迷惑我大宋,让我大宋不能插手他们跟西夏之间的战事。”

    寇准面色阴沉的点点头。

    寇季咬牙道:“辽皇耶律隆绪的谋划,可真深。”

    寇准阴沉着脸,低声道:“辽国要征讨西夏,仅凭他们从淮南、江浙一代买走的粮食,恐怕还不够。西夏可不是高丽,不会任他拿捏。

    辽皇耶律隆绪要征讨西夏,必然会做足长期鏖战的准备,所要准备的军粮数额,必然庞大。

    再查查其他各路转运使的奏疏,看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奏疏。”

    祖孙二人有了这个猜测,快速的翻看起了其他的各路转运使的奏疏。

    很快,寇季翻到了代州管勾常平司公事的奏疏,在里面发现了辽国购买粮食的痕迹。

    “代州……”

    寇季盯着寇准,沉声说了两个字。

    寇准扬起了手里的奏疏,低声道:“唐州……”

    “……”

    “忻州……”

    “……”

    “邓州……”

    “……”

    随着祖孙二人不断的翻阅,一份又一份的奏疏被翻阅了出来。

    最终,十一份奏疏,摆在了寇准祖孙二人面前。

    寇准盯着这十一份奏疏,咬牙切齿的道:“算上淮南、江浙一代,整整十八个州,整整十八个州的粮食,被耶律隆绪买走了小半。耶律隆绪这那是要购买军粮,根本就是想借机在我大宋闹事,让我大宋无力插手他和李德明的战事。”

    “嘭!”

    寇准一拍桌子,恼怒道:“从一开始,他就对我们大宋下了狠手。老夫还以为他要跟我大宋和亲,是为了示好。

    如今看来,人家分明是怜悯我们。

    怜悯我们大宋满朝文武,怜悯我大宋有一帮子蠢笨如猪的文武大臣,怜悯我们到了年关还没发现他的意图。”

    顿了顿,寇准又骂道:“还有那些奸商,他们一定是嗅到了耶律隆绪从我大宋抽走粮食,所以暗地里跟着他一起屯粮,趁机谋取暴利。

    耶律隆绪抽走的粮食虽然数额巨大,但还不足以让淮南、江浙一代造成这么大的粮荒。”

    寇季盯着桌上的十一份奏折,沉声道:“耶律隆绪身边大概有精通商道的人,此人必定熟悉我大宋商人的品行。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买走大量的粮食,让那些商人嗅到了赚钱的机会,所以才借机屯粮。”

    “嘭嘭嘭!”

    寇准恼怒之极,把桌子拍的嘭嘭作响,“眼下只有淮南、江浙一代爆发了粮荒,随后代、邓、唐等十一个州,相继也会爆发粮荒。

    十八个州一起爆发粮荒,足以震动整个朝野。

    到那个时候,谁还会去关注西夏和辽国的战事。

    朝廷纵然要出兵,满朝文武也会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阻止朝廷出兵。”

    寇季咬牙道:“祖父,事到如今,不如大气一点,让十八个州,一起开仓放粮,借此稳定朝野上下的人心。常平仓内存的可是朝廷积攒了三年多的粮食。这些粮食要是抛出去了,粮价一定会直线下降。

    我们只要借着粮价下降的时候,张榜安民,必然能安抚百姓。

    如今正值冬日,辽国境内的道路,皆被大雪封着,耶律隆绪领着大军在山道上行军,速度肯定不会太快。

    从上京城,赶到西夏,最少也得一个月。

    只要我们能在一个月之内,安抚好十八个州的百姓,到时候辽国一旦跟西夏开战,我们就能腾出手,插一脚。”

    “嘭!”

    寇准一拍桌子,决断道:“就照你说的办。”

    耶律隆绪为了拖住大宋,为了不让大宋在他跟西夏打仗的时候掺和一脚,不惜拿大宋百姓的性命开玩笑,这激怒了寇准。

    如今有办法给耶律隆绪添麻烦,寇准自然应允。

    大宋有十四个府,二百多个州,区区十八个州遭到了粮荒,还不足以让大宋伤筋动骨。

    顶多是灾民们在流窜的时候,会随机向其他州府的百姓释放一些不良的信号,借此给朝廷造成一点麻烦。

    让满朝文武以为天下动荡不已。

    让那些主和派的官员,在朝廷出兵的时候,以此为借口,阻止朝廷出兵罢了。

    只要抚平了民意,安抚了朝野上下的心。

    那么大宋还是那个大宋,那个富庶的大宋,不会有太大波澜。

    “什么照你说的办?”

    赵祯在寇准拍桌决断的时候,出现在了资事堂。

    听到了寇准的话,他下意识的询问了一句。

    寇准见到了他,拱手一礼,道:“回官家的话,经过老臣查验,发现我大宋受到粮荒的州府,不仅仅只有淮南、江浙一代,邓、代、唐等十一个州,恐怕都会有粮荒出现。”

    赵祯惊讶的张大了小嘴,“这么多?”

    寇准重重点头,道:“经过老臣查验,发现此乃辽人的阴谋。淮南等地,今岁并没有出现缺收的状况,却无端出现粮荒。细细追查下来,发现这些粮食都流入到了辽国。”

    赵祯疑问道:“辽人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寇准沉声道:“为了攻打西夏筹备军粮,为了拖住我大宋的手脚。”

    赵祯惊愕道:“辽人要攻打西夏?”

    寇准点头道:“不错!”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0206章 耶律隆绪的手段-可爱颂韩语,北颂,笔趣阁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