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利,在于土地肥沃,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可以作为立国之本,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

    故而天下大乱之际,萧逸抢先出兵关中,并将之牢牢控制在手中,而二十多年以来,曹家父子日思夜想的、就是把这块宝地夺过来,可惜一直没能成功!

    这次诸葛亮挥师北伐,其实也是冲着关中来的,试图重复西汉崛起的道路,先居关中而后图天下!

    不过吗,关中有大利,同样也有大憋,只是暂时没显现出来罢了,萧逸今日提问此事,是想试一试儿子的政治眼光,以及对未来的把控能力!

    “回禀父亲,孩儿坐镇关中数年,对这块土地相当熟悉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绝对是一块难得的龙兴之地,真要说有什么弊端吗,孩儿觉得关中还是小了一点,存粮少了一点,与外界沟通也难了一点!”

    “哈哈,不错,吾儿目光如炬,又肯用心思考,未来可担大任也!”

    萧逸满意的点点头,儿子一语中的,正说出了关中两大弊端:狭小、险阻!

    关中,东西长六百余里,南北宽处二百余里,最狭处只有六十余里,是一块狭长的平原地带,可以耕种的土地、利用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

    而且关中位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加之秦、汉两代几百年的开发利用,地力已经消耗大半了,很多良田都变成了沙田,粮食产量正逐年的减少,森林面积也急剧减小,可开采的矿产更是严重不足!

    而关中出产的物资,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要供应整个西北地区,尤其是长城沿线的庞大驻军,那里是农耕、游牧两大文明交汇之处,战事连绵不断,物资消耗极大!

    现在或许没什么,未来若定都关中,人口势必急剧膨胀起来(中国人习惯之一,都喜欢往首都跑),一旦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就会出现大规模的粮荒,其他物资也难以充足供应!

    粮食不够了怎么办,自然是从地方往中央调运了,总不能皇帝与文武百官饿肚子吧,这时候关中第二个弊病就出来了:险阻!

    关中山河险阻、易守难攻,打起仗来很占便宜,可是运输物资就吃大亏了,有人曾经计算过,从豫、兖两州向关中运输一万斛粮食,到达的只有三百斛左右,沿途损耗高达34:1。

    如果从青州、冀州运粮,期间要翻越太行山脉,两次渡过黄河天险,再攀爬黄土高原,沿途损耗更是高达120:1。

    而在运输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畜力、车辆、船只,使得百姓们疲惫不堪,无法安居乐业,长此以往的话,足以把一个大帝国耗穷、拖垮!

    身为一个穿越者,萧逸清楚的记得,关中的弊病在三四百年以后,也就是隋、唐时期彻底爆发出来了,以至这两代的皇帝们,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而过程相当之狼狈呢!

    比如隋开皇四年、十四年,关中地区先后两次大饥荒,隋文帝率领百姓们就食洛阳,沿途道路崎岖、车马难行,百姓嚎哭之声不断,而这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呢!

    唐永淳元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李治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可见凄惨到了何等地步了。

    后来武则天废唐立周,把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固然是为了消除李唐的影响力,让朝廷上下吃饱肚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唐以后的朝代,再没一个定都关中的了,就是因为关中之弊尽显,谁也不想饿肚子了,更不想把国家活活拖垮!

    现在顺应天下大势,萧氏必须扎根、崛起关中,以后还要定都关中,而在享受过好处之后,也要面对随之而来的弊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萧逸身为大帝国的奠基者,可不想自己的后代子孙们,也带着百姓四处逃荒去,所以在自己有生之年,必须把未来道路规划好,让子孙们一路通畅的走下去,最好走上几千年,甚至是一万年!

    “关中之弊端,就在于面积狭小、资源有限、运输困难,这些问题早晚会爆发出来的,吾儿若是肩负大任,可有解决的办法吗?”

    对于关中的弊病,萧逸早有化解之道了,不过是趁机考验一下儿子,看看他有多大本领,能否肩负起一个大帝国,并开创出太平盛世!

    “回禀父亲,孩儿也思考过这些问题,并想出了三个办法:

    其一,利用渭、泾、沣、涝、、、、灞八条河流,在关中挖掘密集的灌溉渠道,把所有土地都利用起来,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其二,待天下一统之后,向西南多修筑几条栈道,用巴蜀的丰富资源,来供给关中地区,保证朝廷正常运转!

    其三,关中人口过多之时,可以迁移一部分到陇右、河套地区,并对两地进行开发,让西北尽量做到自给自足,最好可以反哺关中地区!

    至于具体办法,孩儿与官员商议多次了,也问过很多关中百姓,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好在有克服的办法……”

    说话之间,萧玄从怀中取出一份关中地图,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奇怪符号,详细解释起了三条计划,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认真考察过的!

    原来坐镇关中期间,萧玄不是待在长安城中,舒舒服服的发号施令,顺便享受一下醇酒羔羊,而是经常带领属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几乎踏遍了八百里秦川,更深刻体验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正因如此,才能知道关中的利弊,以及提出解决之道,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有这般的毅力、心志、智慧,堪称难能可贵了,也说明萧氏家庭教育的成功!(某人小小自豪一下。)

    “吾儿确实用心了,全力开发、减少输出、增加输入,三条办法并用的话,可以缓解关中物资不足的问题!

    可惜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最多推迟一两百年,问题还是会爆发出来的,那个时候,萧氏子孙又该怎么办呢?”

    对于儿子的政治才干,萧逸还是颇为满意的,可是解决未来难题,确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关中地形复杂,挖掘渠道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说,灌溉效果恐怕也不是太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西部地区会越来越缺水的,这是大气候环境决定的,人力无法改变!

    不见一千多年以后,西部地下水位疾速下降,别说大规模灌溉农田了,就连人、畜饮水都有些困难,只能大量建造水窖,靠着收集雨水度日,个别地方连洗澡都成了奢侈享受!

    出生时洗一次,结婚前洗一次,临死前洗一次,这不是虚构故事,而是确有其事啊!

    其次,巴蜀沃野千里,资源丰富,又是有名的大粮仓,的确有供给关中的能力,可是不要忘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巴蜀向关中运输粮食,沿途损耗更是惊人,几乎到了得不偿失的地步!

    都说巴蜀是关中的后院,其实巴蜀的真正作用不是供给关中,而是扩大战略回旋空间,以及在统一战争中,为征服南方提供支援!

    历史上,秦国出兵六十万灭楚,又出兵五十万攻打百越,设置了岭南四郡,期间所需要的庞大物资,都是巴蜀地区提供的,并通过长江水道运输前线,而水运比之陆运消耗要小得多!

    最后,在萧逸的千年规划中,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萧氏帝国会走上扩张的道路,而华夏位处亚洲东部,东、南两面都是大海,北面是茫茫草原,人烟稀少,要想向外扩张的话,西面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故而未来几百年里,西部必定战事不断,河套、陇右地区的物资吗,恐怕统统都要投入进去,根本没法反哺关中,反而要关中支援才行呢!

    “父亲说的是,这三个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若干年以来,问题还是会爆发出来的,而且会更加的猛烈!

    可是关中就这么大,无论如何闪转腾暖,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非有改天换地之力,把周围的群山全部打通,又或者有什么办法,数倍的提高粮食产量,否则数百年后必出大乱子,萧氏也有灭顶之灾!”

    生逢乱世,萧玄见过饿殍遍野的场景,也深知饥饿的可怕,原本温顺善良的百姓,会因为饥饿变成洪水猛兽,进而冲垮一个大帝国!

    自己身为萧氏嫡长子,天生肩负着重要政治使命,可是自己无力解决这个难题,又不能遗祸给后代子孙,该怎么办呢……嗯,有办法了!

    “父亲拥天人之智,一定有办法解决关中弊端,还望教一教儿子吧?”

    不能遗祸子孙,但是可以啃老啊,萧玄眨了眨眼睛,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小时候自己只要做出这个样子,各种愿望就都会满足了,如果还不行的话,自己就‘掉金豆!’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自己的父亲无所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随着年岁渐长,这种天真想法会逐渐消失的,父亲也是凡人,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可对于萧家孩子们来说,这个想法从未消失,反而是越来越强烈了,父亲就像天神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哈哈,狡猾的小狐狸,自己懒得动脑子,就像着依靠老子啊,那老子就教你一句吧,你要牢牢记在心中,并告诉萧家后世子孙,如果有一天,关中无力支撑之时,那就当机立断、迁都别处!”

    “迁都,去那里呢?”

章节目录

大魏能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黑男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十五章关中之弊!-大魏能臣笔趣阁,大魏能臣,笔趣阁并收藏大魏能臣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