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汉拿下了关中和西北,这张网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需要那么多人维持,白袍抽调了一部分人前去河北加强对河北的控制,而剩下的人,则陆续南下。
这些南下的人,多数都是南方本地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各地的世家,不仅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汉对立面的世家,还有这些跟随着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李荩忱的案头上。
这些南方的白袍,多数都是出身军中,也就多数都是贫寒子弟,对于曾经的他们来说,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天神一样主宰着一切,甚至自己家人的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们愤恨世家主持的所谓的公平,但是却无从反抗。
现在他们手中握着生杀大权,也有着身为大汉将士的责任,所以他们只会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举一动,他们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为,这些白袍将士们不介意将这些行为上报,然后动手将世家的野心和欲望扼杀在摇篮里。
除了白袍这在暗中的利刃,李荩忱也在积极地调动兵马,完成各地兵马在战后的换防,尤其是曾经北上的军队正在陆续南下。这一次李荩忱班师朝,可不仅仅只是带来耀武扬威的,一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士卒将会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乡兵的换防。
大汉现在实行的军队制度实际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制,这也是南北朝时期最流行的征兵制度。
府兵制就是士卒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减免全家赋税,但是战争一旦开始,士卒需要自备兵刃马匹参战,听从折冲府的命令集结调动。
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成年男子的作用,毕竟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过这样的制度终究也有弊端,战争时间一旦延长,士卒在边疆常年不得,导致田野荒废不说,百姓也不想忍受这种家人长期在外分离的痛苦,因此在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反倒是帮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制逐渐落寞。
针对这个情况,李荩忱对府兵制也是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汉军将士战时为兵,平时也为农,但是这个农并不是耕种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种军营附近的土地,朝廷会在军队屯驻的周围统一划出来一片土地让军队进行耕种。
而这就意味着军队的征发并不是时而家、时而在军营,而是在整个军队期间都是在军队这个整体之中的,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兵役制度。
士卒在军中的时间一般是五年左右,当然征兵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大了的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意味着最多五年之后,士卒就可以返原乡,而在原乡之中,他们依然会保持自己乡兵的身份。这些乡兵其实才更类似于府兵,他们平时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战时会集结起来作为主力大军的预备役,当然等到乡兵上阵的时候,几乎已经是战火烧到家门的时候。
为了保卫家乡,乡兵们自然也都会拼命。
而且和府兵制不同,得益于大汉流水线式的兵器生产,大汉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带兵刃的,一旦他们从军,朝廷会统一发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后到家乡,这些兵刃只要还完好,他们可以直接带着去乡兵之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朝廷对乡兵兵刃的供给,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还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间。
同时在大军集结出征之后,地方上并不会停止招募兵马,新招募的士卒会先集中在地方乡兵的兵营之中进行训练,负责训练他们的正是那些退下来的老兵们。
这些老兵多数都有临阵杀敌的经验,而因为都是一个地方的缘故,所以新兵之中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兄弟子侄,在训练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这些老兵会有藏私或者欺辱新兵的行为。等到下一批老兵再退来,新兵们自然就会被拉走补充他们的缺口。
现在大汉北上的军队中已经达到服役年限的士卒追随陛下南还,他们将会返地方,自然地方上的新兵也会补充进军队。
这些返地方的老兵多数都有追随李荩忱北上直入关中甚至北方草原的经历,更有甚者还有当年随着李荩忱入蜀的老卒,忠诚自然是不用说的,因此有他们在地方上,就是李荩忱手中最大的一份保障。
真的到了不得不为之的时候,李荩忱也不介意动用暴力。杀戮或许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让大家都解决不了问题。
“走,我们建康府。”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杨素和王昌急忙跟上。
他们看着李荩忱的背影,神情之中颇多复杂。这条真龙即将返暗流涌动的建康府,不知道还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燕子矶,并不是一个适合停泊大船的码头。
或者整个建康府沿岸,因为岸边多山、江流湍急,所以人们也一般不倾向于在这边上岸,更喜欢选择建康府西南的采石矶或者东南的京口。
不过单纯的只是校阅三军,这见证了南方风起云涌的石头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李荩忱来说,石头城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地方。
当初他刚刚来到建康府,就是因为石头山上举行的诗会而一鸣惊人,同时也是在那一次诗会上,李荩忱第一次认识了乐昌公主,也认识了徐陵,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存在。
而之后李荩忱拿下巴蜀、入建康府夸功,也是在这里上岸,最后也是在这里离开,彻底和南陈划清界限,拉开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帷幕。
李荩忱崛起的经历离不开石头山和石头城,大汉的国运自然也就跟着牵系于此。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现在最有资格让李荩忱校阅三军的地方。
李荩忱刚刚到建康府,甚至连建康府的城门都没有进入,就直接前来石头城。
江面上,水师的战船已经列阵。
石头山下,参加北伐的汉军侍卫亲军旗帜林立。
而顾野王等大汉群臣也都在石头山下等候。
见到李荩忱过来,他们齐齐躬身:“参见陛下!”
这些南下的人,多数都是南方本地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各地的世家,不仅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汉对立面的世家,还有这些跟随着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李荩忱的案头上。
这些南方的白袍,多数都是出身军中,也就多数都是贫寒子弟,对于曾经的他们来说,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天神一样主宰着一切,甚至自己家人的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们愤恨世家主持的所谓的公平,但是却无从反抗。
现在他们手中握着生杀大权,也有着身为大汉将士的责任,所以他们只会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举一动,他们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为,这些白袍将士们不介意将这些行为上报,然后动手将世家的野心和欲望扼杀在摇篮里。
除了白袍这在暗中的利刃,李荩忱也在积极地调动兵马,完成各地兵马在战后的换防,尤其是曾经北上的军队正在陆续南下。这一次李荩忱班师朝,可不仅仅只是带来耀武扬威的,一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士卒将会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乡兵的换防。
大汉现在实行的军队制度实际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制,这也是南北朝时期最流行的征兵制度。
府兵制就是士卒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减免全家赋税,但是战争一旦开始,士卒需要自备兵刃马匹参战,听从折冲府的命令集结调动。
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成年男子的作用,毕竟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过这样的制度终究也有弊端,战争时间一旦延长,士卒在边疆常年不得,导致田野荒废不说,百姓也不想忍受这种家人长期在外分离的痛苦,因此在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反倒是帮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制逐渐落寞。
针对这个情况,李荩忱对府兵制也是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汉军将士战时为兵,平时也为农,但是这个农并不是耕种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种军营附近的土地,朝廷会在军队屯驻的周围统一划出来一片土地让军队进行耕种。
而这就意味着军队的征发并不是时而家、时而在军营,而是在整个军队期间都是在军队这个整体之中的,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兵役制度。
士卒在军中的时间一般是五年左右,当然征兵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大了的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意味着最多五年之后,士卒就可以返原乡,而在原乡之中,他们依然会保持自己乡兵的身份。这些乡兵其实才更类似于府兵,他们平时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战时会集结起来作为主力大军的预备役,当然等到乡兵上阵的时候,几乎已经是战火烧到家门的时候。
为了保卫家乡,乡兵们自然也都会拼命。
而且和府兵制不同,得益于大汉流水线式的兵器生产,大汉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带兵刃的,一旦他们从军,朝廷会统一发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后到家乡,这些兵刃只要还完好,他们可以直接带着去乡兵之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朝廷对乡兵兵刃的供给,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还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间。
同时在大军集结出征之后,地方上并不会停止招募兵马,新招募的士卒会先集中在地方乡兵的兵营之中进行训练,负责训练他们的正是那些退下来的老兵们。
这些老兵多数都有临阵杀敌的经验,而因为都是一个地方的缘故,所以新兵之中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兄弟子侄,在训练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这些老兵会有藏私或者欺辱新兵的行为。等到下一批老兵再退来,新兵们自然就会被拉走补充他们的缺口。
现在大汉北上的军队中已经达到服役年限的士卒追随陛下南还,他们将会返地方,自然地方上的新兵也会补充进军队。
这些返地方的老兵多数都有追随李荩忱北上直入关中甚至北方草原的经历,更有甚者还有当年随着李荩忱入蜀的老卒,忠诚自然是不用说的,因此有他们在地方上,就是李荩忱手中最大的一份保障。
真的到了不得不为之的时候,李荩忱也不介意动用暴力。杀戮或许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让大家都解决不了问题。
“走,我们建康府。”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杨素和王昌急忙跟上。
他们看着李荩忱的背影,神情之中颇多复杂。这条真龙即将返暗流涌动的建康府,不知道还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燕子矶,并不是一个适合停泊大船的码头。
或者整个建康府沿岸,因为岸边多山、江流湍急,所以人们也一般不倾向于在这边上岸,更喜欢选择建康府西南的采石矶或者东南的京口。
不过单纯的只是校阅三军,这见证了南方风起云涌的石头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李荩忱来说,石头城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地方。
当初他刚刚来到建康府,就是因为石头山上举行的诗会而一鸣惊人,同时也是在那一次诗会上,李荩忱第一次认识了乐昌公主,也认识了徐陵,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存在。
而之后李荩忱拿下巴蜀、入建康府夸功,也是在这里上岸,最后也是在这里离开,彻底和南陈划清界限,拉开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帷幕。
李荩忱崛起的经历离不开石头山和石头城,大汉的国运自然也就跟着牵系于此。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现在最有资格让李荩忱校阅三军的地方。
李荩忱刚刚到建康府,甚至连建康府的城门都没有进入,就直接前来石头城。
江面上,水师的战船已经列阵。
石头山下,参加北伐的汉军侍卫亲军旗帜林立。
而顾野王等大汉群臣也都在石头山下等候。
见到李荩忱过来,他们齐齐躬身:“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