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韩擒虎也好,李荩忱也罢,都考虑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首当其冲”的危险。
从现在关中的局面来看,杨坚真的可以称得上四面楚歌,尤其是杨坚从蒲州到关中,更是似乎放弃了自己最后一线求生存的机会。一旦并州总管、陈王宇文纯的鲜卑骑兵从晋阳压下来,蒲州守军就算是能够守住城池,却也丧失了最后向外突围或者扩展地盘的机会。
蒲州已然成为一座大河北岸的孤城,更不要说潼关、武关和扶风外都是敌人。
所以现在杨坚想要求生,也就只能尽最大可能选择威胁最大的一路敌人击破,至少这样也可以提高长安城中的士气、振奋民心,而威胁最大的敌人自然也就是距离长安城最近的敌人。因此李荩忱一直在尽量规避成为杨坚的首要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韩擒虎提出来如此危险的迂战术,李荩忱也并没有反对,因为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有效地避免杨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衍镇守扶风多年,显然已经做好了依托扶风坚守的万全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李衍不想离开扶风,贸然去救援岐州的原因之一,毕竟可以把敌人拉到自己熟悉的战场上作战,那么自己自然就没有必要冒风险,当然了最后政治上的压力还是胜过了战术上的安排,也使得李衍丢了两万兵马。
但是只要汉军不进攻扶风,李衍的扶风防线至少在面子上还是固若金汤的。
因此就目前来看,杨坚最大的威胁依旧还是来自距离关中同样不远的潼关。因为扶风还能守,可是如果潼关被攻破了,背后可就是长安城下了。再加上长期以来杨坚和宇文宪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双方之间积攒了大量的仇恨,因此战胜宇文宪的优先级自然就在前面。
但是杨坚和宇文宪打的如火如荼,不代表汉军就只能在旁边看热闹,李荩忱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武关,只要能够拿下武关,就算是北周还能够在上洛组织起来一层防御又有什么用,上洛那一个小城俨然比不上武关。
在大汉强大的攻城力量面前,上洛不过就是一层薄纸罢了。
“根据昨天骠骑将军送过来的战报,现在武关城中同样是人心浮动,长此以往,少则十天,多则半月,必然可以突破武关。”杨素急忙开口说道,萧世廉是萧摩诃的儿子,为了避嫌,萧摩诃自然很聪明的不再掺和这件事,免得到时候大家都尴尬。
李荩忱冷声说道:“现在都已经四月中了,再过半个月就入了五月,等再拿下上洛岂不是就要到六月了?”
六月就是夏收的季节了,这一支大军七八万人在外面,将会严重影响作为兵员来源地的襄樊等处的夏收。当然了如果汉军真的可以拿下上洛,倒是可以就近收割武关道上的粮食,这里背靠秦岭,面向渭水,也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
在先秦时期,此处被称为八百里商於之地,也是商君商鞅的封地所在,楚国曾经长期觊觎这一片土地,乃至于被张仪耍的团团转。
但是这里毕竟是经历了战乱,而且时间拖得再久一些保不齐杨坚也会派兵抢收,所以李荩忱不能寄希望于能够获得全部的商於之地的粮食,因此这一场大战更不能拖到六月。
这也是大家都意识到时间紧迫的另一层原因。
粮食,这是维系征战乃至于国运的根本啊。
杨素看向萧摩诃,陛下都已经说出这样的话了,那剩下的就不是杨素能够承担的了。萧摩诃当即吸了一口凉气:“陛下,臣会以八百里加急告知骠骑将军,责令其在五天之内拿下武关。”
“不,几天拿下武关朕不管,朕要的是在五月中之前拿下整个武关道,要把兵锋推进到上洛,直指蓝田!”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萧摩诃和杨素同时拱手应是。
而李荩忱的目光紧接着落在顾野王的身上:“顾卿家,务必要确保粮食能够有序运送到位,六月之前,朕会结束关中之战。”
顾野王当即站出来:“老臣会竭尽全力。”
现在顾野王已经完全走到了江南世家的对立面,所以除了紧跟着李荩忱之外早就别无选择。
而李荩忱紧接着环顾一周,淡淡说道:“朕知道诸位臣工为大汉之崛起操劳有加,朕有诸位臣工之攘助,也颇为荣幸。”
“臣等不敢。”无论文武,不知道李荩忱为什么会突然说出来这样一番话,急忙谦恭答。
李荩忱话锋一转:“但是朕也听闻到了一些风声,只希望这些风声是为了挑拨我大汉君臣而传出来的,不是真的。不过也希望诸位臣工能够洁身自好,朕所求的是为万世开太平,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朕绝对不会后悔,如果哪一位卿家觉得对此有所异议,尽管可以提出来,朕既然志在结束这华夏三百年的乱世,也不会容不下一点儿反对之词,但是如果谁有胆量在背后搞一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就勿怪朕下手不留情面!殷鉴不远,诸位卿家好自为之。”
李荩忱这话说出来,朝堂上的臣子们顿时神情大变,甚至还有的人已经在偷偷看向沈君高等几个出身江南世家的臣子。
这风声他们又何尝没有听到过,陛下就差指名道姓的直接把人点出来了。
沈君高的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白,长期以来他都是掩耳盗铃一样安慰自己,认为李荩忱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北方,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这一点儿小动作,可是现在李荩忱几乎就是在指着鼻子告诉他,你再不收敛一点儿的话,就要小心脑袋了。
殷鉴未远,什么“鉴”?
可不就是正旦大典上的那些脑袋么?
沈君高打了一个寒颤。
沈家的荣耀,还是个人的性命
一切似乎都变得难以权衡。
李荩忱已经宣布退朝,百官神情凝重着缓步告退,而李荩忱似乎并不想多停留,不等百官退下就已经先行离开。
陛下的愤怒已经毋庸多言。
天子之怒,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
从现在关中的局面来看,杨坚真的可以称得上四面楚歌,尤其是杨坚从蒲州到关中,更是似乎放弃了自己最后一线求生存的机会。一旦并州总管、陈王宇文纯的鲜卑骑兵从晋阳压下来,蒲州守军就算是能够守住城池,却也丧失了最后向外突围或者扩展地盘的机会。
蒲州已然成为一座大河北岸的孤城,更不要说潼关、武关和扶风外都是敌人。
所以现在杨坚想要求生,也就只能尽最大可能选择威胁最大的一路敌人击破,至少这样也可以提高长安城中的士气、振奋民心,而威胁最大的敌人自然也就是距离长安城最近的敌人。因此李荩忱一直在尽量规避成为杨坚的首要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韩擒虎提出来如此危险的迂战术,李荩忱也并没有反对,因为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有效地避免杨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衍镇守扶风多年,显然已经做好了依托扶风坚守的万全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李衍不想离开扶风,贸然去救援岐州的原因之一,毕竟可以把敌人拉到自己熟悉的战场上作战,那么自己自然就没有必要冒风险,当然了最后政治上的压力还是胜过了战术上的安排,也使得李衍丢了两万兵马。
但是只要汉军不进攻扶风,李衍的扶风防线至少在面子上还是固若金汤的。
因此就目前来看,杨坚最大的威胁依旧还是来自距离关中同样不远的潼关。因为扶风还能守,可是如果潼关被攻破了,背后可就是长安城下了。再加上长期以来杨坚和宇文宪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双方之间积攒了大量的仇恨,因此战胜宇文宪的优先级自然就在前面。
但是杨坚和宇文宪打的如火如荼,不代表汉军就只能在旁边看热闹,李荩忱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武关,只要能够拿下武关,就算是北周还能够在上洛组织起来一层防御又有什么用,上洛那一个小城俨然比不上武关。
在大汉强大的攻城力量面前,上洛不过就是一层薄纸罢了。
“根据昨天骠骑将军送过来的战报,现在武关城中同样是人心浮动,长此以往,少则十天,多则半月,必然可以突破武关。”杨素急忙开口说道,萧世廉是萧摩诃的儿子,为了避嫌,萧摩诃自然很聪明的不再掺和这件事,免得到时候大家都尴尬。
李荩忱冷声说道:“现在都已经四月中了,再过半个月就入了五月,等再拿下上洛岂不是就要到六月了?”
六月就是夏收的季节了,这一支大军七八万人在外面,将会严重影响作为兵员来源地的襄樊等处的夏收。当然了如果汉军真的可以拿下上洛,倒是可以就近收割武关道上的粮食,这里背靠秦岭,面向渭水,也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
在先秦时期,此处被称为八百里商於之地,也是商君商鞅的封地所在,楚国曾经长期觊觎这一片土地,乃至于被张仪耍的团团转。
但是这里毕竟是经历了战乱,而且时间拖得再久一些保不齐杨坚也会派兵抢收,所以李荩忱不能寄希望于能够获得全部的商於之地的粮食,因此这一场大战更不能拖到六月。
这也是大家都意识到时间紧迫的另一层原因。
粮食,这是维系征战乃至于国运的根本啊。
杨素看向萧摩诃,陛下都已经说出这样的话了,那剩下的就不是杨素能够承担的了。萧摩诃当即吸了一口凉气:“陛下,臣会以八百里加急告知骠骑将军,责令其在五天之内拿下武关。”
“不,几天拿下武关朕不管,朕要的是在五月中之前拿下整个武关道,要把兵锋推进到上洛,直指蓝田!”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萧摩诃和杨素同时拱手应是。
而李荩忱的目光紧接着落在顾野王的身上:“顾卿家,务必要确保粮食能够有序运送到位,六月之前,朕会结束关中之战。”
顾野王当即站出来:“老臣会竭尽全力。”
现在顾野王已经完全走到了江南世家的对立面,所以除了紧跟着李荩忱之外早就别无选择。
而李荩忱紧接着环顾一周,淡淡说道:“朕知道诸位臣工为大汉之崛起操劳有加,朕有诸位臣工之攘助,也颇为荣幸。”
“臣等不敢。”无论文武,不知道李荩忱为什么会突然说出来这样一番话,急忙谦恭答。
李荩忱话锋一转:“但是朕也听闻到了一些风声,只希望这些风声是为了挑拨我大汉君臣而传出来的,不是真的。不过也希望诸位臣工能够洁身自好,朕所求的是为万世开太平,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朕绝对不会后悔,如果哪一位卿家觉得对此有所异议,尽管可以提出来,朕既然志在结束这华夏三百年的乱世,也不会容不下一点儿反对之词,但是如果谁有胆量在背后搞一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就勿怪朕下手不留情面!殷鉴不远,诸位卿家好自为之。”
李荩忱这话说出来,朝堂上的臣子们顿时神情大变,甚至还有的人已经在偷偷看向沈君高等几个出身江南世家的臣子。
这风声他们又何尝没有听到过,陛下就差指名道姓的直接把人点出来了。
沈君高的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白,长期以来他都是掩耳盗铃一样安慰自己,认为李荩忱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北方,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这一点儿小动作,可是现在李荩忱几乎就是在指着鼻子告诉他,你再不收敛一点儿的话,就要小心脑袋了。
殷鉴未远,什么“鉴”?
可不就是正旦大典上的那些脑袋么?
沈君高打了一个寒颤。
沈家的荣耀,还是个人的性命
一切似乎都变得难以权衡。
李荩忱已经宣布退朝,百官神情凝重着缓步告退,而李荩忱似乎并不想多停留,不等百官退下就已经先行离开。
陛下的愤怒已经毋庸多言。
天子之怒,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