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韩之事,李恪和李靖在紫宸殿中商议了许久,一直说到了巳时中,李靖方才起身离去。
“卫公腿脚不便,朕送送卫公。”李靖也是大唐开国元宿,三朝老臣了,李恪看着李靖起身,自己也忙起身,跟上了几步,对李靖道。
李靖拄着手杖,看着李恪也跟了上来,欠身道:“老臣年迈,腿脚不便,陛下费心了。”
李恪道:“卫公说的哪里话,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卫公虽已年迈,但才略不减当年,用兵之能朕这一辈子是望尘莫及了。”
李恪虽有些奉承之意,但却也是心中所想,李靖用兵之能才冠当世,贞观之后,除了已故的李世民或可与李靖一试之外,只怕再无旁人了。
纵观李世民一生,李世民从不曾如往代帝王那般因为功高震主的担忧而迫害过任何一个开国将领,这其中既是因为李世民自己功勋盖世,也是因为李世民对自己的用兵、驭兵之能有着绝对的信心。
但唯独李世民对李靖有着几分忌惮,这也是李靖近些年闭门不出的缘故。连李世民对李靖的用兵之能都有几分忌惮,这足显李靖的了得了。
李靖听着李恪的话,却玩笑道:“陛下这话出自曹操,曹操是逆臣,老臣可不敢当下此语。”
李恪笑道:“卫公一生用兵大胆,但行事却谨慎惯了,这话倒是朕说地差了,卫公当是老狐狸,越老越诈。”
“这句话,老臣倒是当得起。”李靖听了李恪的话,笑了出来。
李靖年迈,脚步本就不便,又拄着手杖,就越发地慢了,从殿内到殿门的百余步路,也走了些功夫,但这还不是最难的,在紫宸殿的殿门口,有一个七寸高门槛,若是一般脚步方便的人,自然一跨便过去了,但这个门槛对于李靖而言,就颇有些吃力了。
李靖拄着手杖缓缓地挪动到门槛边,一手拄着手杖,一手扶着门槛,吃力地抬起一只脚,慢慢地跨到了门外的一侧。
李靖的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但这对于李靖而言这才做了不到一半,因为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另外一只脚再想出去就借不得手杖的力,只能自己往外挪。
李恪站在李靖的身后,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不禁有些戚然,当年举世无双,纵横天下的名将,如今竟也到了这个地步,连跨个门槛都如此吃力。
李恪见状,连忙上前,扶着李靖,将李靖慢慢地架了出去。
李恪是皇帝,李靖是臣子,李靖没想到李恪会突然伸手扶他,先是一愣,顿了顿,但紧接着并没有多说什么,便借着李恪手上的力抬腿跨了出去。
李靖和李恪相识多年,对李恪的性子也很是了解,李恪重情,尤其对他们这些朝中老臣更是优渥,今日就算站在这里的不是李靖,而是萧瑀或是房玄龄,李恪也一样会这么做。
待李靖出了门后,李靖才道:“臣老迈憨态,叫陛下见笑了。”
李恪轻叹了口气道:“人食五谷,难免都有老迈的时候,卫公如今虽已腿脚不便,但朕现在心中记着的还是当年和卫公在铁山相见,把朕接回长安时的模样,彼时卫公立泼天之功,意气风发,叫朕好生钦羡。”
李靖笑道:“陛下还记得。”
李恪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朕是卫公自突厥迎回的,若非卫公,朕未必能活着自突厥回京,更遑论今日了,卫公之功,朕怎会忘却。”
李靖道:“哈哈,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老臣只怕是连马都上不去了。不过若是现在想来,老臣当年北伐最大所得非是灭了突厥,而是迎回了陛下,为我大唐迎回一位圣君。”
李恪道:“虽是陈年旧事,但朕却历历在目。卫公乃当世名帅,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威服四夷,立旷世之功,若非卫公行动不便,朕早欲请卫公统兵,为朕东灭高句丽,再续奇功,如此必为千古第一人矣。”
李靖摆了摆手道:“这事老臣是不成了,不过陛下要灭高句丽又有何难,李绩、苏定方不弱于臣,裴行俭、薛仁贵等虽是后进,但亦有名将之资,区区高句丽实难称大患。”
李恪轻轻拍了拍李靖枯瘦的手背,道:“卫公所言极是,高句丽不过东北撮尔,确实难称大患,朕真正担忧的是高原之上的吐蕃,卫公回府后可要好生养着,待数载后朕西剿吐蕃之时,还需向卫公问策。”
李靖闻言,笑道:“论及对吐蕃的熟悉,天底下还有能出陛下之右的吗?陛下对吐蕃之战,只怕早就开始布局了吧,有陛下在,吐蕃之亡不过早晚的事情。”
李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对吐蕃如此熟悉,但李恪对吐蕃了若指掌却是真的,论及对吐蕃的熟悉,哪怕是常驻陇右或者剑南多年的边将也比不上李恪。而且李恪对于吐蕃的布局早就开始了,甚至比李靖想的还要早。
李恪和李靖慢慢地到了殿外,走下了石阶,此时李恪赐给李靖的车驾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李恪看着李靖正要登上马车,就在此时,李恪突然想起了一事,对李靖问道:“卫公,此番东征,朕有御驾亲征之意,你以为可否?”
李恪会有御驾亲征的念头,李靖一点也不觉着奇怪,毕竟李世民在高句丽有未尽之功,李恪身为人子,想要代父全功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李恪行伍出身,身上有北伐灭国之功,亦擅御下用兵之道,李恪想领兵出征也并不奇怪。
李靖道:“若只以战事来看,陛下知兵,若是领兵东征自可胜高句丽,但陛下乃是君王,行事可不能只看战事之上的胜负与否,还需考虑朝中大局和天下人心,臣以为陛下还是再思量思量吧。”
李靖所言虽未明确反对李恪御驾亲征,但言辞间这样的意思已经表露无疑了,李恪道:“卫公的意思朕知道了,卫公先回吧,来日待朕得了空再去府上探视。”
“老臣告辞。”李靖躬身行礼,登上马车离去了。
李恪站在殿外,看着李靖登车离去,对身后跟着的席君买道:“你命人传旨,诏新罗使节紫宸殿见驾。”
“卫公腿脚不便,朕送送卫公。”李靖也是大唐开国元宿,三朝老臣了,李恪看着李靖起身,自己也忙起身,跟上了几步,对李靖道。
李靖拄着手杖,看着李恪也跟了上来,欠身道:“老臣年迈,腿脚不便,陛下费心了。”
李恪道:“卫公说的哪里话,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卫公虽已年迈,但才略不减当年,用兵之能朕这一辈子是望尘莫及了。”
李恪虽有些奉承之意,但却也是心中所想,李靖用兵之能才冠当世,贞观之后,除了已故的李世民或可与李靖一试之外,只怕再无旁人了。
纵观李世民一生,李世民从不曾如往代帝王那般因为功高震主的担忧而迫害过任何一个开国将领,这其中既是因为李世民自己功勋盖世,也是因为李世民对自己的用兵、驭兵之能有着绝对的信心。
但唯独李世民对李靖有着几分忌惮,这也是李靖近些年闭门不出的缘故。连李世民对李靖的用兵之能都有几分忌惮,这足显李靖的了得了。
李靖听着李恪的话,却玩笑道:“陛下这话出自曹操,曹操是逆臣,老臣可不敢当下此语。”
李恪笑道:“卫公一生用兵大胆,但行事却谨慎惯了,这话倒是朕说地差了,卫公当是老狐狸,越老越诈。”
“这句话,老臣倒是当得起。”李靖听了李恪的话,笑了出来。
李靖年迈,脚步本就不便,又拄着手杖,就越发地慢了,从殿内到殿门的百余步路,也走了些功夫,但这还不是最难的,在紫宸殿的殿门口,有一个七寸高门槛,若是一般脚步方便的人,自然一跨便过去了,但这个门槛对于李靖而言,就颇有些吃力了。
李靖拄着手杖缓缓地挪动到门槛边,一手拄着手杖,一手扶着门槛,吃力地抬起一只脚,慢慢地跨到了门外的一侧。
李靖的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但这对于李靖而言这才做了不到一半,因为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另外一只脚再想出去就借不得手杖的力,只能自己往外挪。
李恪站在李靖的身后,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不禁有些戚然,当年举世无双,纵横天下的名将,如今竟也到了这个地步,连跨个门槛都如此吃力。
李恪见状,连忙上前,扶着李靖,将李靖慢慢地架了出去。
李恪是皇帝,李靖是臣子,李靖没想到李恪会突然伸手扶他,先是一愣,顿了顿,但紧接着并没有多说什么,便借着李恪手上的力抬腿跨了出去。
李靖和李恪相识多年,对李恪的性子也很是了解,李恪重情,尤其对他们这些朝中老臣更是优渥,今日就算站在这里的不是李靖,而是萧瑀或是房玄龄,李恪也一样会这么做。
待李靖出了门后,李靖才道:“臣老迈憨态,叫陛下见笑了。”
李恪轻叹了口气道:“人食五谷,难免都有老迈的时候,卫公如今虽已腿脚不便,但朕现在心中记着的还是当年和卫公在铁山相见,把朕接回长安时的模样,彼时卫公立泼天之功,意气风发,叫朕好生钦羡。”
李靖笑道:“陛下还记得。”
李恪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朕是卫公自突厥迎回的,若非卫公,朕未必能活着自突厥回京,更遑论今日了,卫公之功,朕怎会忘却。”
李靖道:“哈哈,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老臣只怕是连马都上不去了。不过若是现在想来,老臣当年北伐最大所得非是灭了突厥,而是迎回了陛下,为我大唐迎回一位圣君。”
李恪道:“虽是陈年旧事,但朕却历历在目。卫公乃当世名帅,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威服四夷,立旷世之功,若非卫公行动不便,朕早欲请卫公统兵,为朕东灭高句丽,再续奇功,如此必为千古第一人矣。”
李靖摆了摆手道:“这事老臣是不成了,不过陛下要灭高句丽又有何难,李绩、苏定方不弱于臣,裴行俭、薛仁贵等虽是后进,但亦有名将之资,区区高句丽实难称大患。”
李恪轻轻拍了拍李靖枯瘦的手背,道:“卫公所言极是,高句丽不过东北撮尔,确实难称大患,朕真正担忧的是高原之上的吐蕃,卫公回府后可要好生养着,待数载后朕西剿吐蕃之时,还需向卫公问策。”
李靖闻言,笑道:“论及对吐蕃的熟悉,天底下还有能出陛下之右的吗?陛下对吐蕃之战,只怕早就开始布局了吧,有陛下在,吐蕃之亡不过早晚的事情。”
李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对吐蕃如此熟悉,但李恪对吐蕃了若指掌却是真的,论及对吐蕃的熟悉,哪怕是常驻陇右或者剑南多年的边将也比不上李恪。而且李恪对于吐蕃的布局早就开始了,甚至比李靖想的还要早。
李恪和李靖慢慢地到了殿外,走下了石阶,此时李恪赐给李靖的车驾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李恪看着李靖正要登上马车,就在此时,李恪突然想起了一事,对李靖问道:“卫公,此番东征,朕有御驾亲征之意,你以为可否?”
李恪会有御驾亲征的念头,李靖一点也不觉着奇怪,毕竟李世民在高句丽有未尽之功,李恪身为人子,想要代父全功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李恪行伍出身,身上有北伐灭国之功,亦擅御下用兵之道,李恪想领兵出征也并不奇怪。
李靖道:“若只以战事来看,陛下知兵,若是领兵东征自可胜高句丽,但陛下乃是君王,行事可不能只看战事之上的胜负与否,还需考虑朝中大局和天下人心,臣以为陛下还是再思量思量吧。”
李靖所言虽未明确反对李恪御驾亲征,但言辞间这样的意思已经表露无疑了,李恪道:“卫公的意思朕知道了,卫公先回吧,来日待朕得了空再去府上探视。”
“老臣告辞。”李靖躬身行礼,登上马车离去了。
李恪站在殿外,看着李靖登车离去,对身后跟着的席君买道:“你命人传旨,诏新罗使节紫宸殿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