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从长安逃出之后,想去投靠袁术,因为他想,我杀了董卓为袁术报了仇(袁家在京城的老小都被董卓给杀了),袁术一定会感激我,结果没想到袁术厌恶他反复无常,把他拒之门外!于是他又去投靠袁绍,袁绍接纳了他,并与他一起去常山攻打黑山贼张燕,大破黑山军,吕布认为自己对袁氏有功,对袁绍的将领很看不起,他又放纵部下士兵抢掠,袁绍对此十分不满。【小说文学网】吕布发觉袁绍对自己不满,就要求袁绍让自己去洛阳驻守,袁绍害怕吕布去后会加害自己,就派了些精壮人士趁着夜色去杀吕布,没有成功(吕布多强啊,一般人近不了身),吕布就逃到河内投靠了河内太守张杨。
这上面是《三国志》的记载,与《资治通鉴》、《后汉书》的记载是有出入的。《三国志》说袁术对吕布是“拒而不受”的,就是说袁术根本没接纳吕布,然后吕布无奈去投靠了袁绍。后来袁绍要杀吕布,他才去投靠的张杨。
但《资治通鉴》说:“吕布自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有功于袁氏,恣兵销掠。术患之,布不自安,去从张杨于河内。李傕等购求布急,布又逃归袁绍。”也就是说袁术接纳了吕布,后来吕布因为纵兵抢掠,引起袁术不满,就去投靠张杨,李傕等悬赏捉拿吕布,吕布认为张杨那不安全,就转头投靠了袁绍。(这里《后汉书》与《资治通鉴》记载基本相同,应该是《资治通鉴》参考的《后汉书》)
都是史书,那我就不知道了,究竟当时袁术有没有接纳吕布,吕布后来是先投靠的袁绍还是先投靠的张杨,但从《资治通鉴》后面的记载“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和事件发展的合理程度看应该是《资治通鉴》的错误。
当时,由于董卓之死,各地军阀势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袁绍占据冀州之后,与幽州的公孙瓒持续作战,公孙瓒被袁绍打得不敢从幽州出来。袁绍委派自己的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谭与公孙瓒所委派的青州刺史田楷连战两年,双方可说是两败俱伤,军粮吃尽了就去抢老百姓(可怜了老百姓啊),弄得生灵涂炭(当时刘备就在田楷军中,要是刘备真有《三国演义》说得那么仁义的话,不知他做何感想)。后来朝廷派赵岐前来调解关东各州、郡的矛盾,于是公孙瓒与袁绍和亲,各自率兵退回。
曹*自从做了东郡太守后(前面讲过),黑山贼于毒等攻击东郡郡府东武阳,当时曹*驻军在顿丘,他不去就东武阳反而去攻打于毒老巢,于毒知道后放弃东武阳,回军救老巢(曹*版“围魏救赵”),于是曹*乘势进军内黄,打败了在内黄的黑山贼眭固与南匈奴於扶罗(后来灭西晋的汉赵帝刘渊的祖父)的军队。
这时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兖州无主,于是曹*的部将东郡人陈宫为曹*劝说州中其他要员共推曹*主持州务,于是曹*做了兖州刺史(自封的)。做了刺史之后,曹*带兵去攻黄巾,起先不胜,后重整旗鼓把黄巾赶出了兖州。在与黄巾的交战中曹*的革命好友济北相鲍信英勇牺牲,尸骨无存,曹*命人雕刻了鲍信的木像并亲去祭奠,放声大哭。后来朝廷知道了刘岱的死讯,任命京兆人金尚做兖州刺史。金尚前来赴任,却遭到曹*迎击,金尚逃走,投奔了袁术(这金尚跟刘表比,那真是不好比了,也倒霉,让他碰上曹*)。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青州黄巾军,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起于青(山东一带)、徐两州,他们可能是黄巾余党,也可能是打着黄巾旗号的其他农民起义。朝廷派陶谦为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陶谦到任后大破黄巾,于是余下的黄巾逃出了徐州。逃出徐州之后在哪,我不太了解,不过估计就在青州一带徘徊,不然这么叫青州黄巾军呢!
直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黄巾军又去进攻勃海,当时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万人了,他们准备与黑山军会合。这些倒霉蛋遇到克星了“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在东光县以南迎击,大破黄巾军,斩杀三万余人。黄巾军丢弃辎重,奔逃渡过黄河。公孙瓒在黄巾军流过一半时*近,黄巾军再次大败,又死了数万人,河水被血染成了红色。被浮虏的有七万余人,车辆、甲胄和财物不计其数。公孙瓒威名大震。后来“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什么兵力那么强,我想除了他那些胡汉混杂的骑兵外,这七万被他俘虏的青州黄巾也肯定有许多加入了他的部队!
被公孙瓒打败后,余下的青州黄巾就逃到了兖州,没东西吃自然得抢啊,兖州刺史刘岱准备迎击黄巾,济北相鲍信劝他固守,他不听,被黄巾所杀。曹*主持兖州事务,他开始黄巾的大克星,大败黄巾,黄巾军退出兖州。曹*追击黄巾军到济北,黄巾军全体投降。曹*得到兵士三十余万,男女一百余万口。曹*从中挑选精锐,称为“青州兵”(后来曹*又带着这支生力军杀向了他们最先的敌人徐州牧陶谦,这就是后话了)。收复青州黄巾后,曹*听取了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后来他就是因为这句话的指引,一步步走向了国家的最高权利!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扬州刺史、汝南人陈温去世了。袁绍委派族兄袁遗兼任扬州刺史(反董联盟时的山阳太守)。没想到同是袁门的袁术派军队击败袁遗,袁遗逃到沛,被乱兵杀死。袁术任命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后来袁术受荆州刺史刘表军队的*迫,率军移驻封兵,黑山军的一个分支部队与南匈奴於扶罗都归附袁术(被曹*打败后)。曹*击败袁术军队,于是包围封丘。袁术退到襄邑,又退到宁陵,曹*在后面追击,接连打败袁术。袁术逃到九江,扬州刺史陈瑀率军抵御,不许袁术入境(你说袁术这家伙多不识人,能不败嘛)。袁术退守阴陵,在淮河以北集结部队,又向寿春进军。陈瑀大为恐惧,逃回下邳。于是袁术占领寿春,自称扬州刺史,兼称徐州伯(到处树敌,你称“徐州伯”,那徐州刺史陶谦能答应嘛)。李傕想拉拢袁术作外援,便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三国志》说陈温是被袁术所杀,但裴注说陈温是病死的,而《资治通鉴》用的是裴注的说法)
袁绍与袁术都用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袁绍与曹*、刘表交好共图袁术,而袁术与公孙瓒、陶谦、黑山、南匈奴交好齐攻袁绍。当然刘表只想守着他那一亩三分地,二袁相争时是如此,后来曹袁官渡之战时也是如此,刘表不是缺少能力,只是缺少野心,如果他的野心跟刘备一样大的话,估计三国历史得重写!其实,袁术不该让孙坚去打刘表,白白断了孙坚这条臂膀,结果使袁术一蹶不振,以刘表的性格,只要你不是特别弱,刘表是不会来打你的,但你要是去惹他,他会比猛虎(孙坚)还强!
因为董卓乱京,长安剧变等原因,曹*的父亲前太尉曹嵩逃到琅邪避难(不知那根神经不对,偏偏选这地方)。曹*与陶谦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又是邻居,经常发生摩擦。而琅邪正是在两军对垒的前线,曹*也考虑到了老父亲的危险性,就派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到兖州。曹嵩这家伙估计做高官时没少贪(他的官据说就是用钱买的),他居然带了一百余车辎重一起走(不要跟我说里面都是书)。这么个庞大的车队能不引人注目嘛,这不,被陶谦驻守在阴平县的部队发现了,这些士兵看见这么多大车,能不眼红嘛,而且还是敌方,自然人人争先抢财宝去了,结果不但财宝被抢,连曹嵩与他的小儿子曹德也命丧于此(据说死的还有曹*的母亲邹氏,曹嵩的宠姬赵氏)。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于是曹*亲率大军带着他的本部人马与新编组的青州兵向徐州开去,那些青州兵本来就是强盗出身(从188年抢到现在了),加上以前又是被陶谦从徐州赶出来的,估计这次曹*又许以许多好处,于是乎如虎狼向徐州扑去!曹军先后攻拔十余城,一直打到彭城。彭城一场大战,陶谦军大败,只得逃到郯城据守,曹*哪能放过陶谦,一路追杀过来包围了郯城,但郯城虽小怎奈城池坚固,曹军久攻不下!正在这紧急关头,陶谦在大战之初向公孙瓒请求的援军到来了!当时公孙瓒接到陶谦的求救后,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楷去救陶谦,于是田楷带着时任平原相的刘备等救援徐州。当时刘备是依附于公孙瓒的,他的本部人马只有一千多,附带还有些归顺他的胡人骑兵,一路上又招募了几千个饥民,你说这样一支杂牌军怎么会是曹*的虎狼之师的对手,但刘备人马虽少,但对于陶谦来说却犹如雪中送炭,陶谦感动地不得了!后来田楷和刘备相继被曹*打败,陶谦把他的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陶谦可是丹杨人,这四千可是他的子弟兵,对他忠心耿耿,可说是陶谦军队中精兵中的精兵,从中可看出陶谦对刘备有多重视)。刘备得了这四千人,于是就脱离了田楷归顺了陶谦(那田楷估计被曹*打得早逃回去了,刘备多精明,那能再跟着这种人)。
当时曹*因为粮草不济,围郯城又久攻不下,又逢田楷、刘备的救兵,所以只得退兵。陶谦终于能松一口气了,但他放眼望去,徐州已遍地白骨。原来曹*为报复仇,竟屠城泄愤!《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不过也有可能是青州兵自己所为,毕竟那是一伙新近归附的强盗嘛)
这里我们来讲讲曹*为什么会粮草不济。你想想,投降他的青州黄巾携家带口有百万之众,兵丁有三十万,青州兵虽然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吧,估计最少也要五万以上。有很多人都想知道这青州兵到底有多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没看到有记载),《三国志》上只说:“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但我估计五万肯定是有的。但这五万仅仅是打仗的兵,当时投降曹*的可是百万人呐,曹*不可能这百万人都收,他养不起,但又不能只收身强力壮的(哪个人没有父母、妻儿啊),所以我认为曹*收的青州兵为五万左右(不会太多,因为随后曹*的老窝兖州,除三个城池之外基本被吕布端了,曹*总兵力就剩了一万多!《资治通鉴》:“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而青州兵的眷属应为八万到十五万之间!因为曹*刚收服这些黄巾,还没来得及让他们从事生产,就马不停蹄的来打徐州,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那自然要粮草不济了!
以前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可是片乐土,四方民众因为战乱皆归附之,但这次遭曹*之祸,瞬间变成地狱!(曹嵩也够本了,死了都有这么多人去陪他,后来还做了皇帝)所以后世民间有这么多骂曹*的作品也是有道理的!
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空衔,陶谦连他的徐州都保不住了,哪有豫州给刘备?不过刘豫州这个称号后来到保留了下来),让刘备带兵屯小沛。
这上面是《三国志》的记载,与《资治通鉴》、《后汉书》的记载是有出入的。《三国志》说袁术对吕布是“拒而不受”的,就是说袁术根本没接纳吕布,然后吕布无奈去投靠了袁绍。后来袁绍要杀吕布,他才去投靠的张杨。
但《资治通鉴》说:“吕布自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有功于袁氏,恣兵销掠。术患之,布不自安,去从张杨于河内。李傕等购求布急,布又逃归袁绍。”也就是说袁术接纳了吕布,后来吕布因为纵兵抢掠,引起袁术不满,就去投靠张杨,李傕等悬赏捉拿吕布,吕布认为张杨那不安全,就转头投靠了袁绍。(这里《后汉书》与《资治通鉴》记载基本相同,应该是《资治通鉴》参考的《后汉书》)
都是史书,那我就不知道了,究竟当时袁术有没有接纳吕布,吕布后来是先投靠的袁绍还是先投靠的张杨,但从《资治通鉴》后面的记载“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和事件发展的合理程度看应该是《资治通鉴》的错误。
当时,由于董卓之死,各地军阀势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袁绍占据冀州之后,与幽州的公孙瓒持续作战,公孙瓒被袁绍打得不敢从幽州出来。袁绍委派自己的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谭与公孙瓒所委派的青州刺史田楷连战两年,双方可说是两败俱伤,军粮吃尽了就去抢老百姓(可怜了老百姓啊),弄得生灵涂炭(当时刘备就在田楷军中,要是刘备真有《三国演义》说得那么仁义的话,不知他做何感想)。后来朝廷派赵岐前来调解关东各州、郡的矛盾,于是公孙瓒与袁绍和亲,各自率兵退回。
曹*自从做了东郡太守后(前面讲过),黑山贼于毒等攻击东郡郡府东武阳,当时曹*驻军在顿丘,他不去就东武阳反而去攻打于毒老巢,于毒知道后放弃东武阳,回军救老巢(曹*版“围魏救赵”),于是曹*乘势进军内黄,打败了在内黄的黑山贼眭固与南匈奴於扶罗(后来灭西晋的汉赵帝刘渊的祖父)的军队。
这时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兖州无主,于是曹*的部将东郡人陈宫为曹*劝说州中其他要员共推曹*主持州务,于是曹*做了兖州刺史(自封的)。做了刺史之后,曹*带兵去攻黄巾,起先不胜,后重整旗鼓把黄巾赶出了兖州。在与黄巾的交战中曹*的革命好友济北相鲍信英勇牺牲,尸骨无存,曹*命人雕刻了鲍信的木像并亲去祭奠,放声大哭。后来朝廷知道了刘岱的死讯,任命京兆人金尚做兖州刺史。金尚前来赴任,却遭到曹*迎击,金尚逃走,投奔了袁术(这金尚跟刘表比,那真是不好比了,也倒霉,让他碰上曹*)。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青州黄巾军,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起于青(山东一带)、徐两州,他们可能是黄巾余党,也可能是打着黄巾旗号的其他农民起义。朝廷派陶谦为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陶谦到任后大破黄巾,于是余下的黄巾逃出了徐州。逃出徐州之后在哪,我不太了解,不过估计就在青州一带徘徊,不然这么叫青州黄巾军呢!
直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黄巾军又去进攻勃海,当时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万人了,他们准备与黑山军会合。这些倒霉蛋遇到克星了“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在东光县以南迎击,大破黄巾军,斩杀三万余人。黄巾军丢弃辎重,奔逃渡过黄河。公孙瓒在黄巾军流过一半时*近,黄巾军再次大败,又死了数万人,河水被血染成了红色。被浮虏的有七万余人,车辆、甲胄和财物不计其数。公孙瓒威名大震。后来“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什么兵力那么强,我想除了他那些胡汉混杂的骑兵外,这七万被他俘虏的青州黄巾也肯定有许多加入了他的部队!
被公孙瓒打败后,余下的青州黄巾就逃到了兖州,没东西吃自然得抢啊,兖州刺史刘岱准备迎击黄巾,济北相鲍信劝他固守,他不听,被黄巾所杀。曹*主持兖州事务,他开始黄巾的大克星,大败黄巾,黄巾军退出兖州。曹*追击黄巾军到济北,黄巾军全体投降。曹*得到兵士三十余万,男女一百余万口。曹*从中挑选精锐,称为“青州兵”(后来曹*又带着这支生力军杀向了他们最先的敌人徐州牧陶谦,这就是后话了)。收复青州黄巾后,曹*听取了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后来他就是因为这句话的指引,一步步走向了国家的最高权利!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扬州刺史、汝南人陈温去世了。袁绍委派族兄袁遗兼任扬州刺史(反董联盟时的山阳太守)。没想到同是袁门的袁术派军队击败袁遗,袁遗逃到沛,被乱兵杀死。袁术任命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后来袁术受荆州刺史刘表军队的*迫,率军移驻封兵,黑山军的一个分支部队与南匈奴於扶罗都归附袁术(被曹*打败后)。曹*击败袁术军队,于是包围封丘。袁术退到襄邑,又退到宁陵,曹*在后面追击,接连打败袁术。袁术逃到九江,扬州刺史陈瑀率军抵御,不许袁术入境(你说袁术这家伙多不识人,能不败嘛)。袁术退守阴陵,在淮河以北集结部队,又向寿春进军。陈瑀大为恐惧,逃回下邳。于是袁术占领寿春,自称扬州刺史,兼称徐州伯(到处树敌,你称“徐州伯”,那徐州刺史陶谦能答应嘛)。李傕想拉拢袁术作外援,便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三国志》说陈温是被袁术所杀,但裴注说陈温是病死的,而《资治通鉴》用的是裴注的说法)
袁绍与袁术都用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袁绍与曹*、刘表交好共图袁术,而袁术与公孙瓒、陶谦、黑山、南匈奴交好齐攻袁绍。当然刘表只想守着他那一亩三分地,二袁相争时是如此,后来曹袁官渡之战时也是如此,刘表不是缺少能力,只是缺少野心,如果他的野心跟刘备一样大的话,估计三国历史得重写!其实,袁术不该让孙坚去打刘表,白白断了孙坚这条臂膀,结果使袁术一蹶不振,以刘表的性格,只要你不是特别弱,刘表是不会来打你的,但你要是去惹他,他会比猛虎(孙坚)还强!
因为董卓乱京,长安剧变等原因,曹*的父亲前太尉曹嵩逃到琅邪避难(不知那根神经不对,偏偏选这地方)。曹*与陶谦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又是邻居,经常发生摩擦。而琅邪正是在两军对垒的前线,曹*也考虑到了老父亲的危险性,就派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到兖州。曹嵩这家伙估计做高官时没少贪(他的官据说就是用钱买的),他居然带了一百余车辎重一起走(不要跟我说里面都是书)。这么个庞大的车队能不引人注目嘛,这不,被陶谦驻守在阴平县的部队发现了,这些士兵看见这么多大车,能不眼红嘛,而且还是敌方,自然人人争先抢财宝去了,结果不但财宝被抢,连曹嵩与他的小儿子曹德也命丧于此(据说死的还有曹*的母亲邹氏,曹嵩的宠姬赵氏)。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于是曹*亲率大军带着他的本部人马与新编组的青州兵向徐州开去,那些青州兵本来就是强盗出身(从188年抢到现在了),加上以前又是被陶谦从徐州赶出来的,估计这次曹*又许以许多好处,于是乎如虎狼向徐州扑去!曹军先后攻拔十余城,一直打到彭城。彭城一场大战,陶谦军大败,只得逃到郯城据守,曹*哪能放过陶谦,一路追杀过来包围了郯城,但郯城虽小怎奈城池坚固,曹军久攻不下!正在这紧急关头,陶谦在大战之初向公孙瓒请求的援军到来了!当时公孙瓒接到陶谦的求救后,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楷去救陶谦,于是田楷带着时任平原相的刘备等救援徐州。当时刘备是依附于公孙瓒的,他的本部人马只有一千多,附带还有些归顺他的胡人骑兵,一路上又招募了几千个饥民,你说这样一支杂牌军怎么会是曹*的虎狼之师的对手,但刘备人马虽少,但对于陶谦来说却犹如雪中送炭,陶谦感动地不得了!后来田楷和刘备相继被曹*打败,陶谦把他的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陶谦可是丹杨人,这四千可是他的子弟兵,对他忠心耿耿,可说是陶谦军队中精兵中的精兵,从中可看出陶谦对刘备有多重视)。刘备得了这四千人,于是就脱离了田楷归顺了陶谦(那田楷估计被曹*打得早逃回去了,刘备多精明,那能再跟着这种人)。
当时曹*因为粮草不济,围郯城又久攻不下,又逢田楷、刘备的救兵,所以只得退兵。陶谦终于能松一口气了,但他放眼望去,徐州已遍地白骨。原来曹*为报复仇,竟屠城泄愤!《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不过也有可能是青州兵自己所为,毕竟那是一伙新近归附的强盗嘛)
这里我们来讲讲曹*为什么会粮草不济。你想想,投降他的青州黄巾携家带口有百万之众,兵丁有三十万,青州兵虽然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吧,估计最少也要五万以上。有很多人都想知道这青州兵到底有多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没看到有记载),《三国志》上只说:“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但我估计五万肯定是有的。但这五万仅仅是打仗的兵,当时投降曹*的可是百万人呐,曹*不可能这百万人都收,他养不起,但又不能只收身强力壮的(哪个人没有父母、妻儿啊),所以我认为曹*收的青州兵为五万左右(不会太多,因为随后曹*的老窝兖州,除三个城池之外基本被吕布端了,曹*总兵力就剩了一万多!《资治通鉴》:“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而青州兵的眷属应为八万到十五万之间!因为曹*刚收服这些黄巾,还没来得及让他们从事生产,就马不停蹄的来打徐州,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那自然要粮草不济了!
以前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可是片乐土,四方民众因为战乱皆归附之,但这次遭曹*之祸,瞬间变成地狱!(曹嵩也够本了,死了都有这么多人去陪他,后来还做了皇帝)所以后世民间有这么多骂曹*的作品也是有道理的!
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空衔,陶谦连他的徐州都保不住了,哪有豫州给刘备?不过刘豫州这个称号后来到保留了下来),让刘备带兵屯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