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终结(月末,求票求订阅)-大唐扫把星txt下载八零电子书
第六百零一章终结(月末,求票求订阅)-大唐扫把星txt下载八零电子书-大唐再起-笔趣阁
大唐再起
作者:兰彻二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的意思,就是其余的都删减,只须供应钱粮?”孙钊颇为欣喜地说道。
“没错,就是如此。”李嘉肯定地说道。
“如此这般,倒是极好。”孙钊掌管转运使司,倒是颇为顺从:“正因官禄繁杂,转运使司衙门平日里的征收,也是颇为繁杂,若只是供应钱粮,倒是省却了许多事。”
转运使司衙门负责收税,而指导税收的则是户部,两税制的特点就是量出为入。
啥意思?就是朝廷先做出预算,第二年需要耗费多少钱粮,然后把总额再分配给天下各州县,让地方根据分配的额度进行征收。
这样对于朝廷而言是很好的,不愁没钱,但对于百姓而言,因为赋税不定,困苦自然加剧。
转运使司衙门受到户部的指导进行征税,比如官员俸禄中需要铜器,它就得去征收铜器,如此一来,对于转运使司衙门来说,就是极为繁杂的。
而如果简单的化为钱粮的话,那么就简单太多了。
其实两税制优缺点很明显,下次再谈……
作为首相,崔泉则陷入了沉思。
他自然知晓官禄的删减好处,但这些都是官员们的福利,若是一个不好,对于低级官吏来说,恐怕是雪上加霜。
况且,百官们已经习惯了官禄的发放,贸然的进行改制,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不好。
不能让朝廷陷入到这种恐慌之中。
“陛下,旧制沿来已久,虽有弊端,但一时之间进行改易,对于朝廷而言,并非好事,还是须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越拖越难改!”李嘉得到了两个宰相的支持,瞬间有恃无恐起来,他沉声道:“前唐之弊端,由来已久,这乱世中,又不曾更改多少,以至于民困国乏,此时大唐初复,正是万众一心,励精图治之时,此时进行改制,才是最便宜的。”
“崔相公,咱们可不能把这些麻烦,留给后人啊!”
一句崔相公,让崔泉瞬间不敢作声,这句话很明显,皇帝对他逆势而为有些不满。
崔泉没有前任钟允章的骨气,他这个首相才当了三年,还没享受够呢,怎么能致仕呢?
“陛下圣明,目光如炬,微臣还是短浅了。”
剩下的次相赵诚更是不敢言,连声赞许。
于是,这场官禄改制很快就通过了,至于怎么个增改,一句话,只要钱粮,其余的一律折现。
政事堂的人才很多,户部与转运使司的更多,之前的第一届科举明算科进士,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一日功夫,政事堂就官禄进行了上书。
这边说一下,唐朝及宋,根本就没有奏折,而称作上书,明朝时,则公事用称题本,私事用称奏本。
奏折是清朝的称呼,只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李嘉翻阅一看,倒是考究起来。
前唐时,正一品的官禄是月俸五十石,年俸不过六百石,不包括其他职田等收入,政事堂则进行了增减,将月俸提高到了两百五十石,年俸就是三千石。
这要是折合现金,就是年入九百贯,钱九十万,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与之前相比,却又收了许多。
毕竟长沙府附近的田地,一亩也不过十来贯钱,在岭南更便宜,当一年的正一品,就能买九百亩地,何其夸张。
而宋朝的宰相,除了其他的杂入外,光是月俸,就是三百贯,年俸四千贯,如果加上杂入,如,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年入数万贯。
比如咱们的包青天包大人,在开封府尹的任上,一年的公使钱,就是一万六千贯,而北宋淮南一个州的赋税,也不过一万五千贯。
而数州养一相,已经成为了北宋的惯例。
为什么北宋的冗官那么厉害,非要改革,就是年俸太高,人人都想当官,比营商还要赚钱,而且还没走风险,还能惠济家族。
高薪养廉,却不进行监督,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土地兼并。
不过,宋朝的物价更高,真宗时,斗米已经超过六十钱,斤盐也超过了六十钱,所以,与贞观,开元盛世相比,米盐贵了不止十倍,官禄其实相差不离。
唐朝官禄分五等,一品为一等,月五十石,二品三品以30石为二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三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四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五等。
一等与二等列翻了五倍,二品与三品官,年俸约两千石,四、五品则翻了四倍,年俸千石,**品则属于人数最多的官吏,则年俸一律为百石。
如此一来,明面上来看,整个朝廷的钱粮输出,大大增加。
最起码,需要翻上五倍。
李嘉瞬间懵了。
举个例子,神武二年,由于增设了许多官职,所以大唐朝廷上下约有五千名官职,支出禄米折合铜钱,约有五十万贯,而朝廷收入差不多有五百万贯。
养起这些官,绰绰有余。
但,如果翻五倍,就是两百五十万贯,再加上养军,可以说,得勒裤腰带过日子了。
养官占据一半的收入,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不过,李嘉又转念一想,地方官吏,基本上俸禄是由州、府进行发放的,而州、府之官吏,才是由朝廷进行发放。
也就是说,占据大头的县、吏,近半的官,需要地方来承担。
换句话来说,户部的钱粮,其实是从地方分成后,再纳入朝廷的,这属于净收入。
况且,一县官吏数十,年俸不过数千石。
再加上商税,供养起来并不难。
实际上,真正需要朝廷来承担的州、府之官吏,年俸不过一百多万贯。
差不多占据财政的二到三成左右,还是可以接受。
况且,再得到江南江西两地,商贸的繁荣,外加田亩地增加,户口的增添,户部年入千万贯不是梦,所占比例反而更低。
换句话来说,只要国土不断的扩大,养官成本会越来越低,尤其是江南这等肥沃之地。
“准了!”李嘉大笔一挥,直接就准许了。
“自今日起,百官的俸禄,才算是有了明确的标准,今后谁要是不符合其收入,就是贪污,一抓一个准。”
皇帝冷笑道。
职田这东西,部分国家早就废除了,如今,也是时候真正终结了。
“没错,就是如此。”李嘉肯定地说道。
“如此这般,倒是极好。”孙钊掌管转运使司,倒是颇为顺从:“正因官禄繁杂,转运使司衙门平日里的征收,也是颇为繁杂,若只是供应钱粮,倒是省却了许多事。”
转运使司衙门负责收税,而指导税收的则是户部,两税制的特点就是量出为入。
啥意思?就是朝廷先做出预算,第二年需要耗费多少钱粮,然后把总额再分配给天下各州县,让地方根据分配的额度进行征收。
这样对于朝廷而言是很好的,不愁没钱,但对于百姓而言,因为赋税不定,困苦自然加剧。
转运使司衙门受到户部的指导进行征税,比如官员俸禄中需要铜器,它就得去征收铜器,如此一来,对于转运使司衙门来说,就是极为繁杂的。
而如果简单的化为钱粮的话,那么就简单太多了。
其实两税制优缺点很明显,下次再谈……
作为首相,崔泉则陷入了沉思。
他自然知晓官禄的删减好处,但这些都是官员们的福利,若是一个不好,对于低级官吏来说,恐怕是雪上加霜。
况且,百官们已经习惯了官禄的发放,贸然的进行改制,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不好。
不能让朝廷陷入到这种恐慌之中。
“陛下,旧制沿来已久,虽有弊端,但一时之间进行改易,对于朝廷而言,并非好事,还是须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越拖越难改!”李嘉得到了两个宰相的支持,瞬间有恃无恐起来,他沉声道:“前唐之弊端,由来已久,这乱世中,又不曾更改多少,以至于民困国乏,此时大唐初复,正是万众一心,励精图治之时,此时进行改制,才是最便宜的。”
“崔相公,咱们可不能把这些麻烦,留给后人啊!”
一句崔相公,让崔泉瞬间不敢作声,这句话很明显,皇帝对他逆势而为有些不满。
崔泉没有前任钟允章的骨气,他这个首相才当了三年,还没享受够呢,怎么能致仕呢?
“陛下圣明,目光如炬,微臣还是短浅了。”
剩下的次相赵诚更是不敢言,连声赞许。
于是,这场官禄改制很快就通过了,至于怎么个增改,一句话,只要钱粮,其余的一律折现。
政事堂的人才很多,户部与转运使司的更多,之前的第一届科举明算科进士,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一日功夫,政事堂就官禄进行了上书。
这边说一下,唐朝及宋,根本就没有奏折,而称作上书,明朝时,则公事用称题本,私事用称奏本。
奏折是清朝的称呼,只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李嘉翻阅一看,倒是考究起来。
前唐时,正一品的官禄是月俸五十石,年俸不过六百石,不包括其他职田等收入,政事堂则进行了增减,将月俸提高到了两百五十石,年俸就是三千石。
这要是折合现金,就是年入九百贯,钱九十万,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与之前相比,却又收了许多。
毕竟长沙府附近的田地,一亩也不过十来贯钱,在岭南更便宜,当一年的正一品,就能买九百亩地,何其夸张。
而宋朝的宰相,除了其他的杂入外,光是月俸,就是三百贯,年俸四千贯,如果加上杂入,如,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年入数万贯。
比如咱们的包青天包大人,在开封府尹的任上,一年的公使钱,就是一万六千贯,而北宋淮南一个州的赋税,也不过一万五千贯。
而数州养一相,已经成为了北宋的惯例。
为什么北宋的冗官那么厉害,非要改革,就是年俸太高,人人都想当官,比营商还要赚钱,而且还没走风险,还能惠济家族。
高薪养廉,却不进行监督,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土地兼并。
不过,宋朝的物价更高,真宗时,斗米已经超过六十钱,斤盐也超过了六十钱,所以,与贞观,开元盛世相比,米盐贵了不止十倍,官禄其实相差不离。
唐朝官禄分五等,一品为一等,月五十石,二品三品以30石为二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三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四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五等。
一等与二等列翻了五倍,二品与三品官,年俸约两千石,四、五品则翻了四倍,年俸千石,**品则属于人数最多的官吏,则年俸一律为百石。
如此一来,明面上来看,整个朝廷的钱粮输出,大大增加。
最起码,需要翻上五倍。
李嘉瞬间懵了。
举个例子,神武二年,由于增设了许多官职,所以大唐朝廷上下约有五千名官职,支出禄米折合铜钱,约有五十万贯,而朝廷收入差不多有五百万贯。
养起这些官,绰绰有余。
但,如果翻五倍,就是两百五十万贯,再加上养军,可以说,得勒裤腰带过日子了。
养官占据一半的收入,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不过,李嘉又转念一想,地方官吏,基本上俸禄是由州、府进行发放的,而州、府之官吏,才是由朝廷进行发放。
也就是说,占据大头的县、吏,近半的官,需要地方来承担。
换句话来说,户部的钱粮,其实是从地方分成后,再纳入朝廷的,这属于净收入。
况且,一县官吏数十,年俸不过数千石。
再加上商税,供养起来并不难。
实际上,真正需要朝廷来承担的州、府之官吏,年俸不过一百多万贯。
差不多占据财政的二到三成左右,还是可以接受。
况且,再得到江南江西两地,商贸的繁荣,外加田亩地增加,户口的增添,户部年入千万贯不是梦,所占比例反而更低。
换句话来说,只要国土不断的扩大,养官成本会越来越低,尤其是江南这等肥沃之地。
“准了!”李嘉大笔一挥,直接就准许了。
“自今日起,百官的俸禄,才算是有了明确的标准,今后谁要是不符合其收入,就是贪污,一抓一个准。”
皇帝冷笑道。
职田这东西,部分国家早就废除了,如今,也是时候真正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