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南平三州已经全部归降,南平国成为了李嘉手下第三个国除的国家。
从岭南出发的唐国,自此,成为了天下强国。
岭南的一百五十万人口,加上迁徙淮南的二十万,再加上湖南的六十万,南平的七十万,在他的统治下,人口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与后蜀、南唐相差不离。
当然,距离中原的近千万人口,还是相差甚远,但已然拉近了许多,统一天下并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这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一年灭两国,简直是奇迹。
所有人都将校百官都在欢呼,只有李嘉清楚,这两个国家都是弱鸡,并不值得骄傲。
夺取容易,治理难。
南平这些多的人口,挤在狭窄的三州之地,尤其是江陵府,在这个地广人稀的世道,着实太过于夸张。
大唐皇帝秉承着仁慈的心理,以己待人,所以决定将江陵府一半的人口迁徙到湖南去,从而填充湖南地广人稀的局面,为湖南粮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江陵府九县之地,人口竟然达到了四十余万,委实过于夸张,虽然说政策实施的不错,但也只是不错罢了,生存空间狭窄,阻碍了发展。
所以,迁徙的目标,达到了二十万人,约五万户,分成四批,一年一批,逐步实行,第一批的人口将迁徙到下醴州、朗州两地,这里比邻洞庭湖,又与南平临近,而且属于难得的平原地区,开垦起来,肯定能够成为粮仓。
这项政策,在皇帝以及军队的高压下,得到了确切的实施,江陵百姓敢怒不敢言,而孙光宪,则是作为迁徙政策的实施者,保证迁徙的安全。
而且,在迁徙的过程中,李嘉还发现江陵府有一项弊端。
田庄。
数十年来中原的人口仿佛就像一个漏斗,一般源源不断的涌现在南平,而在逃难的人群中,存活率最大的就是那些富豪和财主们。
于是这些人就来到了江陵,扎根下来,作为在乱世中的桃花源,不断地兼并土地购买土地,然后又带领着自己的乡亲部曲,建立庄园。
一开始这些庄园还是不错的,毕竟是乡亲,在乱世中混一口饭吃已然是不错的了,毕竟他们没有钱财来购买土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园的剥削越来越严重,这些雇佣在庄园干活的农夫们,从佃户成为了农奴,世代被禁锢在庄园中,不得解脱。
他们没有金钱,更没有财产,包括生命以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庄园主的,在县衙的黄册中,甚至见不到他们的名字。
他们是隐户,规模庞大的隐户。
作为强势的征服者,李嘉已经把整个南平三州看作是自己的天下,虽然容不得这些庄园的存在,而且禁锢了那么多的人口。
可这是在乱世啊,人口就等于是生产力,等于是国力,国力每强大一分,吞并天下的机会就大一分。
于是借着迁徙的由头,李嘉将那些大部分的庄园主,都纳入了迁徙名单。
加在一起明面上大约有几百户,但实际上却寻出今五千户的农奴,自然,这些农奴属于国家所有,并不在迁徙之列。
于是这些庄园主们,先控诉哭泣着,一边含着泪,带着所有的家当来到澧州与朗州,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随着农奴的解脱,这些没有农奴的庄园,就不算是庄园了,只能选择变卖、回血,时间整个南平国的田价整整落了三成,一些身家比较丰厚的农户都可以买上田了。
“真是没有想到,隔绝在南平幕府外的户口,竟然有如此之多!”李嘉站立在城墙上,目送着又一批庄园富户的离去,瞧着那一车车的家当,在道路上形成一道道车辙,骡子吃力地运载着,显然分量不轻。
“陛下深谋远虑,非臣之所及!”一旁,一位眼冒精光的老头站立在一旁,腰杆挺拔,有着一股精神气。
此人就是南平幕府之下的判官孙光宪,协助南平王治理南平国二十余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亏了先生的名单,不然哪里知晓,江陵城竟然有那么多的富户!”
看了一眼这个精悍的老头,李嘉笑道。
大部分的士大夫眼里,治国平天下就是他们的自愿,对于普通的百姓,他们心中总是有一股悲天悯人的心理,可以理解,他是同情,也可以理解他是怜悯,或者说是心中的善意。
只是在为官的途中一点点的被金钱美女腐蚀,难以长存,而在乱世,这种胸怀天下的官吏,更是少见,但李嘉却又见到了一位。
在李嘉说出对于庄园的忧虑后,被执掌南平国数十年的官僚,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在乱世飘渺的南平,这些人是南平国的支柱,对于国家而言,其对于百姓剥削欺凌,就是一块生长在人体上的腐肉,削之,人将不存,姑且只能忍耐之!”
“但,如今,南平国都不在了,这块腐肉是时候挖出来了!”
于是,第二天,一册厚厚的名单出现在李嘉的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家族,来源,数目是极为庞大的。
然后,在士兵的亲**问下,这些庄园主们一边拍着胸脯,一边喜笑颜开的表示,一定要遵从朝廷的指示,迁徙去往湖南。
于是,整个江陵城的百姓们就见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辆辆的骡子,拉着厚重的木车,缓缓地离开了江陵城,而那些车中的女眷则哭哭啼啼,不舍地张望着繁华的江陵城。
仅过去了十天,整个江陵城,一下子就沉寂下来,物价都跌了数成,但随后到数天,随着商人的到来,又渐渐地繁华了起来。
富人虽然消费很大,但真正支撑起城市繁荣的,还是市民阶级。
“先生,我准备将南平三州,与澧州、朗州一起,设为一府,名唤荆南府,治江陵,而先生,就是荆南府的知府!”
李嘉微微一笑说道。
“荆南府?知府?”孙光宪看了一眼络绎不绝地车队,不知道在想什么。
从岭南出发的唐国,自此,成为了天下强国。
岭南的一百五十万人口,加上迁徙淮南的二十万,再加上湖南的六十万,南平的七十万,在他的统治下,人口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与后蜀、南唐相差不离。
当然,距离中原的近千万人口,还是相差甚远,但已然拉近了许多,统一天下并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这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一年灭两国,简直是奇迹。
所有人都将校百官都在欢呼,只有李嘉清楚,这两个国家都是弱鸡,并不值得骄傲。
夺取容易,治理难。
南平这些多的人口,挤在狭窄的三州之地,尤其是江陵府,在这个地广人稀的世道,着实太过于夸张。
大唐皇帝秉承着仁慈的心理,以己待人,所以决定将江陵府一半的人口迁徙到湖南去,从而填充湖南地广人稀的局面,为湖南粮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江陵府九县之地,人口竟然达到了四十余万,委实过于夸张,虽然说政策实施的不错,但也只是不错罢了,生存空间狭窄,阻碍了发展。
所以,迁徙的目标,达到了二十万人,约五万户,分成四批,一年一批,逐步实行,第一批的人口将迁徙到下醴州、朗州两地,这里比邻洞庭湖,又与南平临近,而且属于难得的平原地区,开垦起来,肯定能够成为粮仓。
这项政策,在皇帝以及军队的高压下,得到了确切的实施,江陵百姓敢怒不敢言,而孙光宪,则是作为迁徙政策的实施者,保证迁徙的安全。
而且,在迁徙的过程中,李嘉还发现江陵府有一项弊端。
田庄。
数十年来中原的人口仿佛就像一个漏斗,一般源源不断的涌现在南平,而在逃难的人群中,存活率最大的就是那些富豪和财主们。
于是这些人就来到了江陵,扎根下来,作为在乱世中的桃花源,不断地兼并土地购买土地,然后又带领着自己的乡亲部曲,建立庄园。
一开始这些庄园还是不错的,毕竟是乡亲,在乱世中混一口饭吃已然是不错的了,毕竟他们没有钱财来购买土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园的剥削越来越严重,这些雇佣在庄园干活的农夫们,从佃户成为了农奴,世代被禁锢在庄园中,不得解脱。
他们没有金钱,更没有财产,包括生命以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庄园主的,在县衙的黄册中,甚至见不到他们的名字。
他们是隐户,规模庞大的隐户。
作为强势的征服者,李嘉已经把整个南平三州看作是自己的天下,虽然容不得这些庄园的存在,而且禁锢了那么多的人口。
可这是在乱世啊,人口就等于是生产力,等于是国力,国力每强大一分,吞并天下的机会就大一分。
于是借着迁徙的由头,李嘉将那些大部分的庄园主,都纳入了迁徙名单。
加在一起明面上大约有几百户,但实际上却寻出今五千户的农奴,自然,这些农奴属于国家所有,并不在迁徙之列。
于是这些庄园主们,先控诉哭泣着,一边含着泪,带着所有的家当来到澧州与朗州,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随着农奴的解脱,这些没有农奴的庄园,就不算是庄园了,只能选择变卖、回血,时间整个南平国的田价整整落了三成,一些身家比较丰厚的农户都可以买上田了。
“真是没有想到,隔绝在南平幕府外的户口,竟然有如此之多!”李嘉站立在城墙上,目送着又一批庄园富户的离去,瞧着那一车车的家当,在道路上形成一道道车辙,骡子吃力地运载着,显然分量不轻。
“陛下深谋远虑,非臣之所及!”一旁,一位眼冒精光的老头站立在一旁,腰杆挺拔,有着一股精神气。
此人就是南平幕府之下的判官孙光宪,协助南平王治理南平国二十余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亏了先生的名单,不然哪里知晓,江陵城竟然有那么多的富户!”
看了一眼这个精悍的老头,李嘉笑道。
大部分的士大夫眼里,治国平天下就是他们的自愿,对于普通的百姓,他们心中总是有一股悲天悯人的心理,可以理解,他是同情,也可以理解他是怜悯,或者说是心中的善意。
只是在为官的途中一点点的被金钱美女腐蚀,难以长存,而在乱世,这种胸怀天下的官吏,更是少见,但李嘉却又见到了一位。
在李嘉说出对于庄园的忧虑后,被执掌南平国数十年的官僚,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在乱世飘渺的南平,这些人是南平国的支柱,对于国家而言,其对于百姓剥削欺凌,就是一块生长在人体上的腐肉,削之,人将不存,姑且只能忍耐之!”
“但,如今,南平国都不在了,这块腐肉是时候挖出来了!”
于是,第二天,一册厚厚的名单出现在李嘉的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家族,来源,数目是极为庞大的。
然后,在士兵的亲**问下,这些庄园主们一边拍着胸脯,一边喜笑颜开的表示,一定要遵从朝廷的指示,迁徙去往湖南。
于是,整个江陵城的百姓们就见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辆辆的骡子,拉着厚重的木车,缓缓地离开了江陵城,而那些车中的女眷则哭哭啼啼,不舍地张望着繁华的江陵城。
仅过去了十天,整个江陵城,一下子就沉寂下来,物价都跌了数成,但随后到数天,随着商人的到来,又渐渐地繁华了起来。
富人虽然消费很大,但真正支撑起城市繁荣的,还是市民阶级。
“先生,我准备将南平三州,与澧州、朗州一起,设为一府,名唤荆南府,治江陵,而先生,就是荆南府的知府!”
李嘉微微一笑说道。
“荆南府?知府?”孙光宪看了一眼络绎不绝地车队,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