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何难?”

    弘治皇帝很痛快的答应,叫萧敬带人去兵部把海图和造船技术图纸取来。

    将萧敬打发走,弘治皇帝惬意的倚在书案后铺着坐褥的木椅中,好奇的道:“东瀛岛上有很多诸侯吗?”

    弘治九年,日本遣使来朝贡。他对东瀛,大致有点印象。

    张昭不客气的道:“嘿,陛下,倭人地小民少。村子和村子之间的战斗就妄言是战国时代。最大的战斗规模不过是两万人左右。臣倒卖军火,让他们打的更狠一点,为将来的征服做准备。”

    隔壁邻居的事,张昭多少还是知道点的。毕竟后世里是互联网时代,有些资料搜索一下就能知道。

    而让东瀛岛上的诸侯打的更激烈点,有偿赞助他们一点军火,这需要有心理负担吗?完全没有。

    弘治皇帝失笑着摇头,他这个心腹爱将总是雄心勃勃的想要开拓疆域。他却想国泰民安,不愿意大折腾。要知道,去年才刚刚把对鞑靼的颓势扭转过来啊。

    “张昭,你对海贸很看好?”

    弘治皇帝直呼张昭其名,这和之前的含义并不一样。以明朝的世情来说,皇帝称呼大臣,可以尊称为“先生”,或者直呼其官职名称,或者用“卿”、“爱卿”代替。

    当然,也可以直呼大臣之名。否则,满朝大臣,皇帝未必还要记大臣们的表字、别号不成?

    但是,弘治皇帝这会儿直呼张昭的名字,其实是对他非常亲近的意思。

    张昭一听弘治皇帝这个话头,心里就大致明白。

    大明目前还在禁海。但是弘治皇帝又不是傻子,执政十五六年,虽然不喜欢用厂卫,但那帮人难道是吃干饭的吗?弘治皇帝显然知道如今海贸非常繁盛。

    张昭忽而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如果能让弘治皇帝的目光从陆地移到海面上。那今天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前面和刘大夏、刘健斗争达成的目标,而是这个。

    当即,张昭毫不犹豫的起身,躬身行礼,郑重的道:“陛下,汉唐时丝绸之路有多繁华,如今的海贸就有多繁华。海贸的利润通常都是数十倍。”

    弘治皇帝温和的笑一笑,“这朕知道。你如此郑重做什么?起来吧。”

    张昭应声站直,但继续道:“陛下,如今海贸航线有两条。其一,往东瀛、高丽而去。商人将两地特产带回大明,获利丰厚。

    其二,经吕宋岛,往南洋进行贸易。这条贸易线路上的交易量极其之大,物产极其丰富。

    通过贸易来获取南洋丰富的物产,需要花费成本,且效率低下。陛下常常心忧大明百姓之苦,何不派大军征服南洋诸国,得其物产以养大明百姓?”

    张昭这是赤果果的强盗逻辑。能直接拿,还付毛的钱。

    南洋一代物产丰富。大明朝的商船大多抵达马六甲海峡之后就不再往前。那一带的商路由阿拉伯商人控制。他们再转运往奥斯曼帝国交易。

    那直接把南洋诸国征服不好么?

    弘治皇帝在一瞬间都给张昭说的有点心动。南洋诸国奉大明为宗主,但是年年来朝贡的也就那么几个小国而已。若能征服南洋诸国,得其物产运回大明…

    大明百姓肯定是能受益的。最少最少,有银子之后,他这个皇帝可以下令免除百姓的秋税。

    但随即失笑。果然是财帛动人心啊。这不符合圣人教诲,也不符合大明的国策。

    “海贸的事情,就按你目前的办法就很好。南洋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张昭压着心里的喜悦,道:“臣遵旨。”弘治皇帝拒绝的并不坚决,这其实就等于同意。

    陆地很重要,但未来海洋才是财富的来源啊!

    弘治皇帝从来就不是强势皇帝。给点时间,让他从容布局,使得弘治皇帝看到吞并南洋对大明的好处,说动这位明君并不难。而一旦大明拿下南洋诸岛,属于大明的海洋时代就将到来!

    那他现在要担心的是弘治皇帝身体顶不顶的住,按照历史他过两年就驾崩啊!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拿起书案上的玉碗,吃着燕窝粥。张昭一片赤诚为大明考虑,他当然看得出来。只是,征服南洋诸国不说其他,就说派兵,这就很难操作。

    看着坐在椅中沉默不语的张昭,弘治皇帝倒是有心补偿一下张昭,免得寒忠臣之心。

    这让他想起前几天内阁交上来的奏章。张昭正试图推动成立军校培训军官,并设立新的都司体系,架构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内阁将他的奏章打回去。

    其实,在军务上他更信任张昭一些。

    张昭沉默的坐着,其实并非是进言受挫的反应。他是思维发散到海禁的事情上。

    大明东南沿海的文官、缙绅们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阻拦朝廷开海禁,独占海贸的暴利。弘治皇帝难道对此真的不知情吗?显然不可能。

    没见弘治皇帝的意思是:海贸,用国泰商行去分一杯羹就行。其一进内帑,其二养新军营的兵。

    很明显,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的人,除非是亡国之君,那真没几个傻子。天启皇帝连字都认不全,他却知道用“九千岁”。没有进忠操持国事,靠东林党那帮沙雕治国,天启年间,大明就该亡了。

    真的得庆幸泰昌帝死的早。二十九天就挂掉。否则,大明亡国还要提前几年。泰昌帝时期,东林党就占据朝堂。

    而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那真的是被忽悠瘸了。在煤山上吊前反而记起他哥的话。

    张昭正在“忆古思今”之时,忽而听得弘治皇帝说道:“张昭,你前两天不断上书:要求军务奏章保密,设立军事学院,试行新都司体系建立完善的预备役制度。

    朕回头会帮你和内阁诸位先生说说此事。”

    张昭却是拒绝道:“陛下,此事先由臣来处理。若不能,臣再请陛下帮忙。”

    弘治皇帝和内阁沟通,其实未必能成。不要以为今天首辅刘健退让是常态。弘治皇帝退让才是常态。因为,在治国上辅臣们确实比他在行。

    张昭并不想把弘治皇帝对他的信任浪费在这种小事上。

    一个好的下属应该是为上司分担,而不是给上司带去麻烦。

    弘治皇帝被张昭拒绝也不以为意,就笑起来,道:“好啊。”看张昭再顺眼几分。

    这时,萧敬带着人手去兵部将数口箱子装着的典籍抬进来。

章节目录

明帝国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九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获-崛起神祇时代百度百科,明帝国的崛起,笔趣阁并收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