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回朝之后,经过中书和枢密院数次议事,今冬陕西路的方略定了下来。鄜延和麟府两路不再是战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加强堡寨,招抚周边番部,不主动进攻。陕西路都部署夏守赟移驻渭州,统领泾原和环庆两路兵马,主攻方向是沿马岭水进攻党项在韦州的静塞监军司,次要方向是稳固镇戎军一线,把元昊堵死在天都山里。
秦凤路军事上从陕西路独立出来,撤销经略使司、都部署司、安抚使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置陇右都护府,以前经略使安抚使的职权归于陇右都护府之下。下属五军长贰不再兼任部本路钤辖、都监等兵职,直隶于都护府下,成为野战兵团。本路地方军事力量统归于钤辖司,暂以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都钤辖,主要管理野战兵团之外的驻泊禁军。钤辖司下分设各巡检司,或驻州县,或驻堡寨,管理禁军之外的军事力量。征战的指挥权收回枢密院所有,临战由朝廷任命将帅,枢密院授予战事指挥之权。
都护府实际上的职权还是沿自经略安抚使,不过为了把新旧军制区别开来,选了一个两汉时的官名。从此之后,都护府不再有对属下野战各兵团的绝对权力,兵团的军一级正副主官以及其下将一级的正副主官,均得以单独向枢府奏事。只有涉及到战事,由枢密院正式授权给都护府的事务,才须报都护府之后上奏。都护府失去了对属下军队特别是野战大兵团的管理权,但其对战事的指挥权由枢密院授予,不受质疑,在授权范围内也不再需要向枢密院请示之后施行,可以在军令下达之后向枢密院报备。
都护府别设军法司,由枢密院和御史台联合派出巡查御史。隶都护府下,但巡查御史不受都护辖制,统一掌治下各军刑罚,同时兼理地方军事罪案。
至于军事指挥,都护府设置相当机构和官员,由枢密院统一任命,都护有荐举权,但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这一套班子,统一成为军事指挥机构。
随军转运使从都护府独立出来,按都护府所需提供军事物资,大部由都护府提出预先规划,报枢密院和中书指准,由随军转运使施行。紧急情况下都护府可以先要求随军转运使提供物资,向枢密院报备,但紧急情况受到枢密院规例限制。王拱辰由此官升数级,从经略使的属官成了一路主官,与本路正常的转运使并列。
徐平由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本路都部署兼本路沿边招讨使,改任陇右都护,大部分的军队管理权限都交了出去。即由原经略使司的日常管理,改为了制度化各军管理,帅府不再管理军队的吃喝拉撒,而只管军队的训练、行军、驻防、作战。
这一番改动之后,日常管理靠制度,军事行动靠军令,军令的严肃性大大提升。不再是帅臣或者主将随便写一纸命令甚至一句话就成为军令,而必须遵循严格程序,合乎要求才成为军令。相应地军令一旦形成,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由军法司侦办。
新任命下达仅过几天,枢密院又送了一纸宣命来,把陇右五军的日常管理又授权给了都护府,让徐平哭笑不得。吕夷简也是没办法,徐平把军队的管理权交上去了,他却发现短时期内枢密院根本无法接,只能还是先交给徐平。
最后的结果,是徐平用制度把各级统兵官的权力收了上来,亲手交到了枢密院,并且连自己的军事指挥权一起交了上去。枢密院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再把交上去的权力又授给徐平,还大大加强了其在前线临机决断的指挥权。
真正的不同,是枢密院从此有了都护府下诸军的军政之权,同时收了军令之权,只是时机不合适,只能把这些权力重授回徐平代掌。现在徐平虽然比事前的权力更大,但都是临时授予,枢密院做到了收权,徐平也拿到了更大的决策权,皆大欢喜。
此次变动真正难受的是三衙和前线的统兵官,枢密院能收经略司的兵权,有了这能力以后就能收三衙的兵权,无非是在枢密院中再把军政、军令之权分离开来。前线的统兵官若是按秦凤路制度,就失去了财权、人事权和专断之权,只能够按照军令和制度行事,与以前一言既出无不景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把日常管理的事务交到各军,王凯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他是军中真正得利的一个,从此之后除非有战事,平时就闲了下来,只剩下安排演练、移防之类事务。能得军功的时候一个都没有少,需要做的事情却少了许多,也算是辛苦这一年多的酬劳。
这一日他在衙中做完日常事务,看看天色还早,便让随从泡了一壶好茶来,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远处的群山如黛,碧空如洗,泌人心脾。
谭虎从外面进来,向王凯叉手道:“监军好惬意,难得见你如此清闲。”
王凯笑道:“自设了都护府,我这里的事情少了许多,以前忙得狠了,现在自然觉得清闲。你怎么有闲到我这里来?莫不是都护有事唤我?”
谭虎道:“不是急事,都护见最近军中事务并不繁忙,刚好各军长贰都到秦州,便唤你晚上过去饮一杯酒。我在衙门里坐得气闷,便借着这个机会到你这里来转一转。”
李璋离去之后谭虎兼领机宜司,他在军中多年,军中和地方都做过,还当过寨主,做这些事情比李璋得心应手。没有战事,徐平也不到外走动,他日子一样清闲。
两闲聊几句,谭虎道:“前些日子枢府行文来,要各种分别向河西府举一将校,处置各路军情。本路把人报上来,没想到却是一个熟人,真真是世事变幻。”
王凯奇道:“怎么,你跟那个王学斋熟识吗?”
“也谈不上熟识,只是当年都护做京西路都漕,我刚好在碰到那人。当时京东路遭了水灾,受灾重的人家由河南府接收,他便是灾民中的一员。当时只是做个书手,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机缘巧合,他也做到小使臣,眼看着过几年就入横行了。”
李璋要求各路选到河西房的人,既要熟知军中事务,又要能够读书写字,不说诗书精通,最少能够写出意思明白的文章来。秦凤路由下边选来选去,最终报上了王学斋,谭虎想起当年他在洛阳城外的景象,不由唏嘘。此次泾原路选的是王遂,环庆路选和斌,鄜延路甘脆选了个进士,改换武职的刘几,都是低级武将。
(备注:陇右都护府历史上是在元符年间取河湟之后设置,低于经略使司,约等于安抚使司,书中的地位提同了,与经略使是同一级。)
秦凤路军事上从陕西路独立出来,撤销经略使司、都部署司、安抚使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置陇右都护府,以前经略使安抚使的职权归于陇右都护府之下。下属五军长贰不再兼任部本路钤辖、都监等兵职,直隶于都护府下,成为野战兵团。本路地方军事力量统归于钤辖司,暂以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都钤辖,主要管理野战兵团之外的驻泊禁军。钤辖司下分设各巡检司,或驻州县,或驻堡寨,管理禁军之外的军事力量。征战的指挥权收回枢密院所有,临战由朝廷任命将帅,枢密院授予战事指挥之权。
都护府实际上的职权还是沿自经略安抚使,不过为了把新旧军制区别开来,选了一个两汉时的官名。从此之后,都护府不再有对属下野战各兵团的绝对权力,兵团的军一级正副主官以及其下将一级的正副主官,均得以单独向枢府奏事。只有涉及到战事,由枢密院正式授权给都护府的事务,才须报都护府之后上奏。都护府失去了对属下军队特别是野战大兵团的管理权,但其对战事的指挥权由枢密院授予,不受质疑,在授权范围内也不再需要向枢密院请示之后施行,可以在军令下达之后向枢密院报备。
都护府别设军法司,由枢密院和御史台联合派出巡查御史。隶都护府下,但巡查御史不受都护辖制,统一掌治下各军刑罚,同时兼理地方军事罪案。
至于军事指挥,都护府设置相当机构和官员,由枢密院统一任命,都护有荐举权,但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这一套班子,统一成为军事指挥机构。
随军转运使从都护府独立出来,按都护府所需提供军事物资,大部由都护府提出预先规划,报枢密院和中书指准,由随军转运使施行。紧急情况下都护府可以先要求随军转运使提供物资,向枢密院报备,但紧急情况受到枢密院规例限制。王拱辰由此官升数级,从经略使的属官成了一路主官,与本路正常的转运使并列。
徐平由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本路都部署兼本路沿边招讨使,改任陇右都护,大部分的军队管理权限都交了出去。即由原经略使司的日常管理,改为了制度化各军管理,帅府不再管理军队的吃喝拉撒,而只管军队的训练、行军、驻防、作战。
这一番改动之后,日常管理靠制度,军事行动靠军令,军令的严肃性大大提升。不再是帅臣或者主将随便写一纸命令甚至一句话就成为军令,而必须遵循严格程序,合乎要求才成为军令。相应地军令一旦形成,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由军法司侦办。
新任命下达仅过几天,枢密院又送了一纸宣命来,把陇右五军的日常管理又授权给了都护府,让徐平哭笑不得。吕夷简也是没办法,徐平把军队的管理权交上去了,他却发现短时期内枢密院根本无法接,只能还是先交给徐平。
最后的结果,是徐平用制度把各级统兵官的权力收了上来,亲手交到了枢密院,并且连自己的军事指挥权一起交了上去。枢密院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再把交上去的权力又授给徐平,还大大加强了其在前线临机决断的指挥权。
真正的不同,是枢密院从此有了都护府下诸军的军政之权,同时收了军令之权,只是时机不合适,只能把这些权力重授回徐平代掌。现在徐平虽然比事前的权力更大,但都是临时授予,枢密院做到了收权,徐平也拿到了更大的决策权,皆大欢喜。
此次变动真正难受的是三衙和前线的统兵官,枢密院能收经略司的兵权,有了这能力以后就能收三衙的兵权,无非是在枢密院中再把军政、军令之权分离开来。前线的统兵官若是按秦凤路制度,就失去了财权、人事权和专断之权,只能够按照军令和制度行事,与以前一言既出无不景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把日常管理的事务交到各军,王凯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他是军中真正得利的一个,从此之后除非有战事,平时就闲了下来,只剩下安排演练、移防之类事务。能得军功的时候一个都没有少,需要做的事情却少了许多,也算是辛苦这一年多的酬劳。
这一日他在衙中做完日常事务,看看天色还早,便让随从泡了一壶好茶来,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远处的群山如黛,碧空如洗,泌人心脾。
谭虎从外面进来,向王凯叉手道:“监军好惬意,难得见你如此清闲。”
王凯笑道:“自设了都护府,我这里的事情少了许多,以前忙得狠了,现在自然觉得清闲。你怎么有闲到我这里来?莫不是都护有事唤我?”
谭虎道:“不是急事,都护见最近军中事务并不繁忙,刚好各军长贰都到秦州,便唤你晚上过去饮一杯酒。我在衙门里坐得气闷,便借着这个机会到你这里来转一转。”
李璋离去之后谭虎兼领机宜司,他在军中多年,军中和地方都做过,还当过寨主,做这些事情比李璋得心应手。没有战事,徐平也不到外走动,他日子一样清闲。
两闲聊几句,谭虎道:“前些日子枢府行文来,要各种分别向河西府举一将校,处置各路军情。本路把人报上来,没想到却是一个熟人,真真是世事变幻。”
王凯奇道:“怎么,你跟那个王学斋熟识吗?”
“也谈不上熟识,只是当年都护做京西路都漕,我刚好在碰到那人。当时京东路遭了水灾,受灾重的人家由河南府接收,他便是灾民中的一员。当时只是做个书手,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机缘巧合,他也做到小使臣,眼看着过几年就入横行了。”
李璋要求各路选到河西房的人,既要熟知军中事务,又要能够读书写字,不说诗书精通,最少能够写出意思明白的文章来。秦凤路由下边选来选去,最终报上了王学斋,谭虎想起当年他在洛阳城外的景象,不由唏嘘。此次泾原路选的是王遂,环庆路选和斌,鄜延路甘脆选了个进士,改换武职的刘几,都是低级武将。
(备注:陇右都护府历史上是在元符年间取河湟之后设置,低于经略使司,约等于安抚使司,书中的地位提同了,与经略使是同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