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的桑家瓦子,今天特别热闹。三司新开的娱乐公司,今天在这里开业了。徐平亲笔题写的大招子便就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为了招人来,还印制了广告,雇了街头的小儿开封城里到处散发。小广告开封城里本来就有,三司开始开办各种公司之后,在徐平的有意推动下,愈加繁荣。托三司下造纸公司和印刷公司的福,这些东西现在已经不贵了。
早早了结了衙门里的事务,徐平邀约了一众喜欢这种娱乐的官员,包住了台下最正中的位置。此时说唱最兴,而又以说话最擅胜场,捧场的人最多。话做故事讲,说话就类似于后世的说书。但这个年代是不能称为说书的,因为说书指的是解说经书,比如贾昌朝等为赵祯专门讲解圣贤之书的,便为崇政殿说书,民间艺人可不敢跟他们混了。
八大王赵元俨坐在最中间,兴致极高,一边打量着周围景致,一边品头论足。像他这种身份,以前都是把这些伎艺人请到家里,想听什么,想看什么,让他们演就是。徐平的三司开了这几个公司,再那样就有些难办了。
公司一开,八大王便派人问徐平,公司最擅长演的是什么,徐平答说三分。八大王便就要把人叫到家里演,结果徐平就给送了账单来。请人到家里并不是特别地贵,徐平做生意一向公道,绝不黑心。问题是这说三分足有五六十场,加起来就有些吓人了,八大王家里再有钱,也不会这样被徐平坑了去。最后不得已,还是先来听一听,花钱到底值不值。
喝着茶水,吃着瓜果,八大王与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对这些民间娱乐最热衷的,自然是有钱有闲的那些人,不是王公权贵,就是外戚近臣,再其次是武将。文臣一是瞧不起这些民间艺术,再一个钱与闲也比不了这些人,喜欢的反而少。
在这些人身后,来的文官主要是馆阁里的几个闲人,是徐平给他们免了门票拉过来撑场子的。其中包括韩琦和王尧臣,他们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主管谏院,再一个就是照顾徐平的面子,特意来捧场。再后面,坐着的则是李觏和柳永。
柳永到河东一任知县做满,回京换官,被徐平要到三司跟田况一起主持此事。这个时代诸宫调还只具雏形,连这名字都是徐平依据前世印象起的,非常原始。本来说唱的只是照着说话的话本,加些唱词,主体还是以说为主,唱只是点缀。要发展到后世的戏曲,正常还有无数的路要走。戏曲的词和曲,非要有音乐天赋和文学修养的人来做不可,徐平只能提供一些故事梗概,音乐实在非其所长,只能找专业的人来做。
而柳永,说心里话,徐平觉得他做州县亲民官有些委屈了。不但是委屈他的才情,更委屈他治下的百姓,这厮实在不是个亲政爱民的料子。人尽其才,还是来管娱乐行业好。
跟周围的王公贵族打完了招呼,八大王对徐平道:“谏议,你这里诸般都好,就是太过贪钱了些。三司管钱粮是不错,可你的眼里也不能只看到钱。”
徐平一愣:“大王,如何这样说?你看今日宾朋满座,大家并不觉得贵啊!”
“罢了,别来欺我不懂世故人情!这坐着的人,有多少是你拉来壮场面的?你看别处的瓦子,只要交一文钱两文钱,便就可以进去尽情玩乐一天,而你这一里,一进门就要交二十文,我们这些座位,更加要五十文。敢这样收,还不是眼里只看到钱!”
徐平笑道:“大王,不能只看到收多少钱啊。您坐在这里,有茶水,有湿毛巾,有冷风吹着,还有小厮随时听候使唤,这是其他地方有的?再者说了,别的地方只收一文两文是不错,但不管你看什么听什么,人家还要赏钱呢,我们这里可没有这规矩。”
八大王奇道:“不要赏钱,那说话的吃什么喝什么?不要养家糊口?”
“自然有公司给他们发工钱哪!工钱哪里来?就从入门时交的那些钱里来。在我们这里消遣,不用再给赏钱。一是给您省了钱,再一个也少了无谓的烦恼。其他瓦子里的说话人,为了贪赏钱,一到了紧要关节,便就住了不说,非要讨够了钱再说下去。听的人在一边听着该如何着急?到三司的瓦子,交了那几十文,便就没这种事了,尽情享用一天。”
八大王笑着摇头,也不知道是赞赏呢,还是觉得徐平说的并不能让他信服。
正在这乱糟糟的功夫,只听一声锣响,前面的大幕拉开,李十八郎走上台来。
此时这种身份的人,不能穿读书人的衣衫,没有徐平前世那种要么长袍要么西装的气派,而是跟劳动人民一样穿着短褐。更加不能坐着,而只能站着说。如果按着他们往常的规矩,还要连连做揖,先谢过来捧场的人。
徐平把那些旧规矩免了,这是因为台上表演和在人群里表演不同,必须抓住观众的视线。自贱身份固然可以让人觉得亲热,但说话类的节目,也容易让观众分心。
李十八郎施施然走到台正中,躬身行礼:“小的李十八郎,原在州西瓦子说话,胡乱讨些赏钱糊口。因着三司里官人赏识,到这里说几句闲话,讨众人看官一乐。”
八大王摸了摸腰边,扬了扬手就要赏,突然想起徐平说的这里不兴打赏,不由又把手放了下来。回过身来,看着徐平大笑。
李十八郎是多年闯荡的,虽然是第一次这种场合说话,还是能够镇住场子。不管台下人的各种神情动作,只管说自己的。
说话先不说正题,而是先讲一个京城里新近发生的小故事,以吸引众人的注意。这叫作得胜头回,又叫作得胜利是头回,因为平常听说话的观众多是禁军兵卒,得胜讨他们的彩头,再一个大人群是小商小贩,利是讨好他们。得胜头回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后代,不过最初叫起来,却正是在这个年代。
李十八郎讲的正是前一段时间冯士元招揽人手,从京师银行骗贷的故事。不过讲的比较简略,只是大致一提,为以后的发挥留下空间。这是出自徐平的授意,开这几家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新政的宣传,当然不能放过一点机会。
听着李十八郎讲完,八大王对徐平笑道:“这说话的倒是伶俐,此事也能说得详细。”
话音未落,只听台上的李十八郎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小的今天说这一段话,是后汉建安年间,三个英雄拯天下危局,结为异姓兄弟,名为‘桃园三结义’!”
八大王一愣:“说三分听过了无数次,怎么没听过这一段?”
当然没有听过,桃园三结义是随着说三分的兴盛,后世不断地增加内容,而演义出来的。这个年代还没有形成这个故事,是徐平按照前世记忆,把说三分的故事重新编排,安了这个开头上去。没有跟别处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能够吸引人来?
早早了结了衙门里的事务,徐平邀约了一众喜欢这种娱乐的官员,包住了台下最正中的位置。此时说唱最兴,而又以说话最擅胜场,捧场的人最多。话做故事讲,说话就类似于后世的说书。但这个年代是不能称为说书的,因为说书指的是解说经书,比如贾昌朝等为赵祯专门讲解圣贤之书的,便为崇政殿说书,民间艺人可不敢跟他们混了。
八大王赵元俨坐在最中间,兴致极高,一边打量着周围景致,一边品头论足。像他这种身份,以前都是把这些伎艺人请到家里,想听什么,想看什么,让他们演就是。徐平的三司开了这几个公司,再那样就有些难办了。
公司一开,八大王便派人问徐平,公司最擅长演的是什么,徐平答说三分。八大王便就要把人叫到家里演,结果徐平就给送了账单来。请人到家里并不是特别地贵,徐平做生意一向公道,绝不黑心。问题是这说三分足有五六十场,加起来就有些吓人了,八大王家里再有钱,也不会这样被徐平坑了去。最后不得已,还是先来听一听,花钱到底值不值。
喝着茶水,吃着瓜果,八大王与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对这些民间娱乐最热衷的,自然是有钱有闲的那些人,不是王公权贵,就是外戚近臣,再其次是武将。文臣一是瞧不起这些民间艺术,再一个钱与闲也比不了这些人,喜欢的反而少。
在这些人身后,来的文官主要是馆阁里的几个闲人,是徐平给他们免了门票拉过来撑场子的。其中包括韩琦和王尧臣,他们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主管谏院,再一个就是照顾徐平的面子,特意来捧场。再后面,坐着的则是李觏和柳永。
柳永到河东一任知县做满,回京换官,被徐平要到三司跟田况一起主持此事。这个时代诸宫调还只具雏形,连这名字都是徐平依据前世印象起的,非常原始。本来说唱的只是照着说话的话本,加些唱词,主体还是以说为主,唱只是点缀。要发展到后世的戏曲,正常还有无数的路要走。戏曲的词和曲,非要有音乐天赋和文学修养的人来做不可,徐平只能提供一些故事梗概,音乐实在非其所长,只能找专业的人来做。
而柳永,说心里话,徐平觉得他做州县亲民官有些委屈了。不但是委屈他的才情,更委屈他治下的百姓,这厮实在不是个亲政爱民的料子。人尽其才,还是来管娱乐行业好。
跟周围的王公贵族打完了招呼,八大王对徐平道:“谏议,你这里诸般都好,就是太过贪钱了些。三司管钱粮是不错,可你的眼里也不能只看到钱。”
徐平一愣:“大王,如何这样说?你看今日宾朋满座,大家并不觉得贵啊!”
“罢了,别来欺我不懂世故人情!这坐着的人,有多少是你拉来壮场面的?你看别处的瓦子,只要交一文钱两文钱,便就可以进去尽情玩乐一天,而你这一里,一进门就要交二十文,我们这些座位,更加要五十文。敢这样收,还不是眼里只看到钱!”
徐平笑道:“大王,不能只看到收多少钱啊。您坐在这里,有茶水,有湿毛巾,有冷风吹着,还有小厮随时听候使唤,这是其他地方有的?再者说了,别的地方只收一文两文是不错,但不管你看什么听什么,人家还要赏钱呢,我们这里可没有这规矩。”
八大王奇道:“不要赏钱,那说话的吃什么喝什么?不要养家糊口?”
“自然有公司给他们发工钱哪!工钱哪里来?就从入门时交的那些钱里来。在我们这里消遣,不用再给赏钱。一是给您省了钱,再一个也少了无谓的烦恼。其他瓦子里的说话人,为了贪赏钱,一到了紧要关节,便就住了不说,非要讨够了钱再说下去。听的人在一边听着该如何着急?到三司的瓦子,交了那几十文,便就没这种事了,尽情享用一天。”
八大王笑着摇头,也不知道是赞赏呢,还是觉得徐平说的并不能让他信服。
正在这乱糟糟的功夫,只听一声锣响,前面的大幕拉开,李十八郎走上台来。
此时这种身份的人,不能穿读书人的衣衫,没有徐平前世那种要么长袍要么西装的气派,而是跟劳动人民一样穿着短褐。更加不能坐着,而只能站着说。如果按着他们往常的规矩,还要连连做揖,先谢过来捧场的人。
徐平把那些旧规矩免了,这是因为台上表演和在人群里表演不同,必须抓住观众的视线。自贱身份固然可以让人觉得亲热,但说话类的节目,也容易让观众分心。
李十八郎施施然走到台正中,躬身行礼:“小的李十八郎,原在州西瓦子说话,胡乱讨些赏钱糊口。因着三司里官人赏识,到这里说几句闲话,讨众人看官一乐。”
八大王摸了摸腰边,扬了扬手就要赏,突然想起徐平说的这里不兴打赏,不由又把手放了下来。回过身来,看着徐平大笑。
李十八郎是多年闯荡的,虽然是第一次这种场合说话,还是能够镇住场子。不管台下人的各种神情动作,只管说自己的。
说话先不说正题,而是先讲一个京城里新近发生的小故事,以吸引众人的注意。这叫作得胜头回,又叫作得胜利是头回,因为平常听说话的观众多是禁军兵卒,得胜讨他们的彩头,再一个大人群是小商小贩,利是讨好他们。得胜头回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后代,不过最初叫起来,却正是在这个年代。
李十八郎讲的正是前一段时间冯士元招揽人手,从京师银行骗贷的故事。不过讲的比较简略,只是大致一提,为以后的发挥留下空间。这是出自徐平的授意,开这几家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新政的宣传,当然不能放过一点机会。
听着李十八郎讲完,八大王对徐平笑道:“这说话的倒是伶俐,此事也能说得详细。”
话音未落,只听台上的李十八郎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小的今天说这一段话,是后汉建安年间,三个英雄拯天下危局,结为异姓兄弟,名为‘桃园三结义’!”
八大王一愣:“说三分听过了无数次,怎么没听过这一段?”
当然没有听过,桃园三结义是随着说三分的兴盛,后世不断地增加内容,而演义出来的。这个年代还没有形成这个故事,是徐平按照前世记忆,把说三分的故事重新编排,安了这个开头上去。没有跟别处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能够吸引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