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的椅士握紧了长枪,随着帅旗前倾,鼓点慢慢响起,心一下绷住,催动跨下马匹缓缓前行。
一指挥按正常编制是五百人,步兵编制基本整齐,骑兵就不一样了,一般都不足,少的甚至只有二百多人。由于缺马,禁军中有的骑兵也只是两人才摊上一匹马,那样能出动的兵力更少。
蔗糖务财大气粗,徐平这里哪怕是乡兵也是齐装满员,一指挥骑兵都是实打实的五百兵士加上相应军官,还配有两百多匹驮马。大理马虽然在马中体格并不高大,作为战马只能是说能用。但南方兵士比北方人体格也要小一些,又不披重甲,尽可以选出足够的军马来。
乡兵教阅三千人,其中包括两指挥一千人的骑兵,轮到他们两方对冲,是教阅中最热闹的时候。
说人口中的两军战前斗将自然只是艺术上的说辞,再是猛将也不可能让他一个人冲上去。但战前冲阵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极少情况例外。
双方大军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摆开,总有强的环节弱的环节,打起来也不可能所有人一起向上冲,那是孤注一掷不留退路了。一般都会派出精锐冲击对方的薄弱环节,冲乱对方阵形后大军依次继上才能奠定胜局。
哪怕对方已经乱子,自己这边一窝蜂冲上去都可能出乱子,被对方乘机反败为胜。所以战争中的指挥有序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进如猛虎。不动如山,最忌讳的就是热血一上头,所有人嗷嗷叫着冲上去。那样离兵败就不远了。
教阅乡兵中担任冲阵的精锐就是这两指挥乡兵,人员精挑细选,都是体格强壮头脑清醒的青壮年男子。别的乡兵在轮值时一个月只有五百文的补贴,他们则每人都实领一贯足钱。
这些补贴对蔗糖务人员来说并不多,但徐平严格控制必须足额发放到参加的人手中,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钱不能太多,多了就不是酬功。而成了买命,没有了蔗糖务人员保家卫国的精神加成。但也不能不发,在某个限度内。金钱是最廉价的提高军队士气的方法,任何其他方法都比不上。但一旦超过限度,就没有多少意义了,甚至会起反作用。比如大宋越养越废的禁军。
度的拿捏是这个世界是最玄奥的事情。它捉摸不定,变幻无常,只有最优秀的管理者才能隐约寻到它的踪迹。而那些愚蠢的指挥官,往往是觉得自己找到了一劳永逸、万世不变的秘籍,哪怕能够一时风光,最终也不过是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不明白为什么秘籍怎么会帮不了自己,死不瞑目。
随着鼓点加快。相向对冲的两指骑兵小跑起来,渐渐开始加速。
有节奏的鼓点牵动着场上所有人的心情。好像心脏也在随着鼓点振动。
突然之间,鼓点骤停。
前进的骑兵猛勒马缰,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出现一阵慌乱。
一边台上坐着的桑怿、韩道成、高大全等人默默地在纸上记着,按刚才的表现给双方打出不同的分数。
外围执勤的兵士则拿着卷尺跑进场里,测量着双方从鼓声响到最终停下的距离,并先点测出双方的整齐程度。
卷尺本来是徐平制了测量田地和修路用的,后来也用到了军队训练中,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讲数据,这是徐平从前世带来的习惯。
即使是骑兵冲阵,也不可能听到命令就一股脑冲到底,即停即行这些是基本的要求,便于随时变幻战术行动。
一切测量完毕,鼓声再次响起,这次不是慢慢加速,从一开始鼓声就密集如骤雨。双方对着催动马匹,笔直地直冲过去。
到了双方相距一百步左右,马蹄声就盖过了鼓声,骑士们热血涌上了头,眼睛发红,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世界上好像只剩下了对方的马队。
相距八十步,速度继续加快。
六十步,鼓声依然没有停。
五十步,前方的骑士已经能够看清对方的面庞。
正在这时,鼓声突然停了下来,一声凄厉的号声响起,就像一把钝刀突然从肌肉上慢慢划过,那感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正在全力冲刺的马队骤然停住,这次比上一次更乱,有的人撞到一起人仰马翻。就是没有落马的,也是茫然地骑在马上,一时好像浑身的精血都被一下子抽走了,那种失落的感觉让人难受。
徐平不可能让两队骑兵真冲到一起,教阅而已,没必要真刀真枪地造成伤亡,只是看看他们的纪律和基础素质如何。
至于马队中出现的乱象,徐平也只是面沉似水,一声不吭。他不会这个时候站起来骂人,一切都有条令,按照规定来就好。再加上那边几个军官打的分数,综合起来定成绩,成绩好的赏,成绩差的几个人讨论一下要不要惩罚。
战场上骑兵冲阵,虽然气势吓人,威力巨大,但也有三怕。
一怕对方出骑兵对冲,在双方的大部队之间两队骑兵纠缠在一起,不管胜败都是危险万分。败了不必说,对方也骑马,搞得不好就永远不了阵里。就是胜了,如果对方的骑兵没有直直退去形成掩护,而是向阵侧翼撤退,胜的骑兵一样成了弓弩的靶子。
二怕对方步兵军战不动如山,而阵后的强弓硬弩一直不断。不能在第一时间冲开对方战线,那就早晚被射成刺猬。僵在前线对峙进也进不了,退也不能退,一旦退却又成了弓弩手的靶子,同样是灭顶之灾。
最怕的是对方不要命,不出骑兵,而是出步兵散兵对冲。重装骑兵又不带弓弩,就是带着软弓又有多少准头?你那里一百骑兵来,我这里一百死士冲出去,也没什么阵形,也不用指挥,反正就是拿着斩马刀或者长斧冲进骑兵的阵形里,不打人,专门伤马。这一百死士固然九死一生,大多不去了,但这支骑兵也废了。养支骑兵多少钱?跟步兵一对一地换,谁都耗不起。更何况就是灭了这敢死队,骑兵实力还在,冲锋的节奏也被打乱,必须退重整队。
所以战场上的骑兵急转急停的本事必须有,要能冲得出去,还得撤得来。打不赢可以阵重新组织再来,被拖在战场中间就要心疼得吐血了。
徐平这里训练的重点就是这种组织力和能进能退的本事,真正的单兵战斗力反而不是重点。不管是广源州和甲峒的部落兵,还是交趾的藩镇林立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王**队,跟大宋比兵源素质就是笑话。
校场上执勤的兵士终于量罢了双方的数据,一声钲鸣,双方这才各自到本阵。虽然刚才没有真正冲到一起,但那最后的热血上涌还是抽干了不少人的精力,一个一个无精打采的。还有十几人受了伤,被抬了去。
不但参与冲阵的兵士,就是旁边围观的人也被刚才那千马奔腾的场面所震撼,结束了就觉得失落落地少了什么。
此后的步兵演练,就是常规的闻鼓前进,鼓停人停,接敌的距离之内必须保证随队弓弩手能发出三箭。与刚才敌兵的场面相比,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桑怿看着也是心驰神往,他以前做县尉,带的不过是县里的差役和招募的弓箭手,打仗都是业余。几年的时间,他利用自己神勇,一铁锏敲掉贼首的脑袋,之后差役上去乱糟糟地抓人的时候多。像这样两军对阵,那是从来没有过的。卫南县虽属于河北路,但离开封太近,哪里容允成群的盗贼乱窜。
当结束教阅,太阳已经西斜,酷暑渐渐退去,左江上面来的凉风吹了过来,众人都是精神一震,出了口气。
这样的大事结束必然是有聚餐的,但不在校兵场里,而是各自到自己指挥的集合地,以指挥为单位进行。
聚餐过了,明天还有一天的时间进行总结,各指挥都要把自己和属下都队的总结送到徐平这里来。
组织教阅终究不是为了看热闹,关键还是要从中学到什么。虽然所有人的战阵经验都不多,但通过这样的学习总会或快或慢地进步。
学着前世军队的组织形式,徐平在指挥里设了掌记,队里设了手,这些总结都由他们组织,并汇总成文字。现在这种组织还很粗糙,徐平跟所有人一样都在实践中慢慢学着摸索。
西天的太阳由白变红,少了酷毒,多了几洒温和,阳光洒在人身上给人一种很舒的感觉。伴着起来的凉风,真欲让人沉醉。
按正常的作战编制,指挥以上为军,战时临时编组。坐在台上的这些人都不属于校兵场的教阅人员之列,实际上真正作战时都属于徐平帅帐里的军指挥人员,等下面人退去,他们一样也要聚餐,也一样要总结。
出了校兵场,徐平带着谭虎和几个兵士衙门,去了戎装换上便服,才好与大家会饮。
刚到衙门门口,一个亲兵就急匆匆地迎上来,叉手行礼:“官人可算是来了,今天下午衙门里来了一个蛮人少女,自称是从甲峒来的,说是要面见官人,有重要的事情禀报。其他人不管怎么问她,她都不说话。我们这些人也是没办法,只怕有什么重大军情耽误了,只好让她在花厅里等着。”
听见甲峒,徐平不敢怠,这地方跟广源州一样都是邕州的劲敌。
除了头盔,徐平快步进了衙门花厅,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缩在厅里角落里的柱子边,眼里满是警惕的神色,看着进来一身戎装的徐平。(未完待续。)
一指挥按正常编制是五百人,步兵编制基本整齐,骑兵就不一样了,一般都不足,少的甚至只有二百多人。由于缺马,禁军中有的骑兵也只是两人才摊上一匹马,那样能出动的兵力更少。
蔗糖务财大气粗,徐平这里哪怕是乡兵也是齐装满员,一指挥骑兵都是实打实的五百兵士加上相应军官,还配有两百多匹驮马。大理马虽然在马中体格并不高大,作为战马只能是说能用。但南方兵士比北方人体格也要小一些,又不披重甲,尽可以选出足够的军马来。
乡兵教阅三千人,其中包括两指挥一千人的骑兵,轮到他们两方对冲,是教阅中最热闹的时候。
说人口中的两军战前斗将自然只是艺术上的说辞,再是猛将也不可能让他一个人冲上去。但战前冲阵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极少情况例外。
双方大军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摆开,总有强的环节弱的环节,打起来也不可能所有人一起向上冲,那是孤注一掷不留退路了。一般都会派出精锐冲击对方的薄弱环节,冲乱对方阵形后大军依次继上才能奠定胜局。
哪怕对方已经乱子,自己这边一窝蜂冲上去都可能出乱子,被对方乘机反败为胜。所以战争中的指挥有序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进如猛虎。不动如山,最忌讳的就是热血一上头,所有人嗷嗷叫着冲上去。那样离兵败就不远了。
教阅乡兵中担任冲阵的精锐就是这两指挥乡兵,人员精挑细选,都是体格强壮头脑清醒的青壮年男子。别的乡兵在轮值时一个月只有五百文的补贴,他们则每人都实领一贯足钱。
这些补贴对蔗糖务人员来说并不多,但徐平严格控制必须足额发放到参加的人手中,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钱不能太多,多了就不是酬功。而成了买命,没有了蔗糖务人员保家卫国的精神加成。但也不能不发,在某个限度内。金钱是最廉价的提高军队士气的方法,任何其他方法都比不上。但一旦超过限度,就没有多少意义了,甚至会起反作用。比如大宋越养越废的禁军。
度的拿捏是这个世界是最玄奥的事情。它捉摸不定,变幻无常,只有最优秀的管理者才能隐约寻到它的踪迹。而那些愚蠢的指挥官,往往是觉得自己找到了一劳永逸、万世不变的秘籍,哪怕能够一时风光,最终也不过是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不明白为什么秘籍怎么会帮不了自己,死不瞑目。
随着鼓点加快。相向对冲的两指骑兵小跑起来,渐渐开始加速。
有节奏的鼓点牵动着场上所有人的心情。好像心脏也在随着鼓点振动。
突然之间,鼓点骤停。
前进的骑兵猛勒马缰,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出现一阵慌乱。
一边台上坐着的桑怿、韩道成、高大全等人默默地在纸上记着,按刚才的表现给双方打出不同的分数。
外围执勤的兵士则拿着卷尺跑进场里,测量着双方从鼓声响到最终停下的距离,并先点测出双方的整齐程度。
卷尺本来是徐平制了测量田地和修路用的,后来也用到了军队训练中,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讲数据,这是徐平从前世带来的习惯。
即使是骑兵冲阵,也不可能听到命令就一股脑冲到底,即停即行这些是基本的要求,便于随时变幻战术行动。
一切测量完毕,鼓声再次响起,这次不是慢慢加速,从一开始鼓声就密集如骤雨。双方对着催动马匹,笔直地直冲过去。
到了双方相距一百步左右,马蹄声就盖过了鼓声,骑士们热血涌上了头,眼睛发红,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世界上好像只剩下了对方的马队。
相距八十步,速度继续加快。
六十步,鼓声依然没有停。
五十步,前方的骑士已经能够看清对方的面庞。
正在这时,鼓声突然停了下来,一声凄厉的号声响起,就像一把钝刀突然从肌肉上慢慢划过,那感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正在全力冲刺的马队骤然停住,这次比上一次更乱,有的人撞到一起人仰马翻。就是没有落马的,也是茫然地骑在马上,一时好像浑身的精血都被一下子抽走了,那种失落的感觉让人难受。
徐平不可能让两队骑兵真冲到一起,教阅而已,没必要真刀真枪地造成伤亡,只是看看他们的纪律和基础素质如何。
至于马队中出现的乱象,徐平也只是面沉似水,一声不吭。他不会这个时候站起来骂人,一切都有条令,按照规定来就好。再加上那边几个军官打的分数,综合起来定成绩,成绩好的赏,成绩差的几个人讨论一下要不要惩罚。
战场上骑兵冲阵,虽然气势吓人,威力巨大,但也有三怕。
一怕对方出骑兵对冲,在双方的大部队之间两队骑兵纠缠在一起,不管胜败都是危险万分。败了不必说,对方也骑马,搞得不好就永远不了阵里。就是胜了,如果对方的骑兵没有直直退去形成掩护,而是向阵侧翼撤退,胜的骑兵一样成了弓弩的靶子。
二怕对方步兵军战不动如山,而阵后的强弓硬弩一直不断。不能在第一时间冲开对方战线,那就早晚被射成刺猬。僵在前线对峙进也进不了,退也不能退,一旦退却又成了弓弩手的靶子,同样是灭顶之灾。
最怕的是对方不要命,不出骑兵,而是出步兵散兵对冲。重装骑兵又不带弓弩,就是带着软弓又有多少准头?你那里一百骑兵来,我这里一百死士冲出去,也没什么阵形,也不用指挥,反正就是拿着斩马刀或者长斧冲进骑兵的阵形里,不打人,专门伤马。这一百死士固然九死一生,大多不去了,但这支骑兵也废了。养支骑兵多少钱?跟步兵一对一地换,谁都耗不起。更何况就是灭了这敢死队,骑兵实力还在,冲锋的节奏也被打乱,必须退重整队。
所以战场上的骑兵急转急停的本事必须有,要能冲得出去,还得撤得来。打不赢可以阵重新组织再来,被拖在战场中间就要心疼得吐血了。
徐平这里训练的重点就是这种组织力和能进能退的本事,真正的单兵战斗力反而不是重点。不管是广源州和甲峒的部落兵,还是交趾的藩镇林立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王**队,跟大宋比兵源素质就是笑话。
校场上执勤的兵士终于量罢了双方的数据,一声钲鸣,双方这才各自到本阵。虽然刚才没有真正冲到一起,但那最后的热血上涌还是抽干了不少人的精力,一个一个无精打采的。还有十几人受了伤,被抬了去。
不但参与冲阵的兵士,就是旁边围观的人也被刚才那千马奔腾的场面所震撼,结束了就觉得失落落地少了什么。
此后的步兵演练,就是常规的闻鼓前进,鼓停人停,接敌的距离之内必须保证随队弓弩手能发出三箭。与刚才敌兵的场面相比,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桑怿看着也是心驰神往,他以前做县尉,带的不过是县里的差役和招募的弓箭手,打仗都是业余。几年的时间,他利用自己神勇,一铁锏敲掉贼首的脑袋,之后差役上去乱糟糟地抓人的时候多。像这样两军对阵,那是从来没有过的。卫南县虽属于河北路,但离开封太近,哪里容允成群的盗贼乱窜。
当结束教阅,太阳已经西斜,酷暑渐渐退去,左江上面来的凉风吹了过来,众人都是精神一震,出了口气。
这样的大事结束必然是有聚餐的,但不在校兵场里,而是各自到自己指挥的集合地,以指挥为单位进行。
聚餐过了,明天还有一天的时间进行总结,各指挥都要把自己和属下都队的总结送到徐平这里来。
组织教阅终究不是为了看热闹,关键还是要从中学到什么。虽然所有人的战阵经验都不多,但通过这样的学习总会或快或慢地进步。
学着前世军队的组织形式,徐平在指挥里设了掌记,队里设了手,这些总结都由他们组织,并汇总成文字。现在这种组织还很粗糙,徐平跟所有人一样都在实践中慢慢学着摸索。
西天的太阳由白变红,少了酷毒,多了几洒温和,阳光洒在人身上给人一种很舒的感觉。伴着起来的凉风,真欲让人沉醉。
按正常的作战编制,指挥以上为军,战时临时编组。坐在台上的这些人都不属于校兵场的教阅人员之列,实际上真正作战时都属于徐平帅帐里的军指挥人员,等下面人退去,他们一样也要聚餐,也一样要总结。
出了校兵场,徐平带着谭虎和几个兵士衙门,去了戎装换上便服,才好与大家会饮。
刚到衙门门口,一个亲兵就急匆匆地迎上来,叉手行礼:“官人可算是来了,今天下午衙门里来了一个蛮人少女,自称是从甲峒来的,说是要面见官人,有重要的事情禀报。其他人不管怎么问她,她都不说话。我们这些人也是没办法,只怕有什么重大军情耽误了,只好让她在花厅里等着。”
听见甲峒,徐平不敢怠,这地方跟广源州一样都是邕州的劲敌。
除了头盔,徐平快步进了衙门花厅,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缩在厅里角落里的柱子边,眼里满是警惕的神色,看着进来一身戎装的徐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