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都亟道境内,已经是一片分忙碌碌的备战情形,不断有打着各色旗帜的队伍,汇集到了河阳桥关当中;又有装着甲械、辎重的车马,不断的往来梁军所据有的各处城塞、据点之中。
而在依旧一片残破而颇为清冷的洛都城内,北地四镇总管府的所在地,却是一片诡谲和沉寂的氛围。
“端帅,如今事情已经完全不可为了”
而王端臣面前,严襟正坐着来自广府的最新一位秘密使臣,仍旧在软硬兼施的劝说厉害。
“为今之计还请尽快随某等上路才是。。”
“君上的殷切之心,已是情急如火,实在不容在拖延下去了。。”
“不然非但我等没法交代,就是君上那儿的体面也说过不去了”
“哪怕这一路有所艰险,我辈定当竭力护得端帅的一应周全。。”
但是,真要抛下这两万多人马和十余万收聚的地方屯民户口只身南归么?现在也终于到了他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候了,王端臣愈发叹息着却依旧摇头不说话了。
而负责劝说他的朝廷密使,却是越发的忧急和迫切起来,都到了这个时候难道还不能坐下决断么,这还是那位在北伐当中力挽狂澜,带着一众残旅败师转战南下中流砥柱“王端帅”么;怎么在这种当断则断的事情,就这么的迟暮沉沉和做妇人态呢。
要知道,自己然身负朝廷的使命而有破格便宜行事的权宜,但是却是不敢在这位面前拿捏和端持什么,因为他这次使命当中所代表的的身家性命前程,都已经维系在了这位的身上;
如果未能够劝说这位一同南下归朝的话,就算是他自己能够安然归来,也是被视若临阵脱逃的重罪,身死莫赎还要株连家族的惨痛后果。
然而,虽然有密旨在手也有身怀绝技的扈从,更有军中为之呼应的内应,但是他甚至不敢采取更加激烈一些的严词,或是比较激进的权宜手段,而只能用晓以利害的水磨功夫与之周旋。
一方面是身在北地大军之中,行事一不小心就有覆亡之虞;另一方面则是参与和主持了两度北伐的王端臣,在那些北伐旧部当中的威望和号召力实在太高,也几乎无可动摇。以至于他一旦离开之后就再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够与强势崛起的那位淮镇之主,呈现出分庭抗礼之态了。
因此,迅速败坏的前方局势对于这位使臣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和潜在的助力;相比已经走在无可挽回的悬崖边缘和崩坏之路上的北地局势,显然是他切身相关的身家性命更要紧一些才是。
然而,他口中继续以为对方着想的角度和立场,不停地痛陈和分析厉害道:
“端帅难道觉得自己留在这里,还能有所裨益和作为么。”
“南边的朝堂和新编大军之中,才是您重整旗鼓大张拳脚的所在啊。”
“而不是拘于这一隅一地的得失进退啊。。”
“既然朝廷一再相招,为人臣者岂有不从之理”
王端臣最后叹了口气,像是被他打动有所决定道。
“只是且容我多做些准备才好。。”
“理当如此,我这就去筹备随后事宜”
这位使臣不由松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来。
“还请大帐上下,继续把好口风才是”
对他而言只要王端臣这里一松口,军中剩下的其他人就好办多了,相信愿意放下眼下这些已经难有作为的局面,暂时远离险地而回归国朝,重获功名利禄的人还是占据了大多数的,
这样他带回来的将帅官佐越多,日后朝廷追认的保全之功就越大,至于那些普通将士和地方百姓可能的遭遇和结果,就不再他的考虑当中;毕竟,国朝富有四海而雄踞大半天下,就算在这里有所缺失,也是为了顾全大局着想,而迫不得已的些许牺牲而已。
在一系列名面上和私底下的交代和布置之后,王端臣最后叫来的是他最为信赖的心腹亲兵;而这位老卒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淮镇隐藏在麾下军中的代表和信使给给找出来,然后带到自己的面前进行一番权尽人事的最后交涉。
虽然从法理和大义上说,叛徒比敌人更加可恨,但无论如何好歹是昔日协作过的友军渊源,总比那些非我族类的西军,或是北朝余孽们,更加值得尝试和努力一下。
虽然这样做很可能给自己的仕途和军旅生涯,留下隐隐的污点和潜在的把柄;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轻易离开的话,他根本无法原谅和放过自己的。
虽然已经穿上了代表使君和枢臣的金紫冠带,但他的内心还依旧残留着那个,从不肯轻易放弃部下的“王端臣”。
。。。。。。。
与此同时,
夷州东南方的海面上,大片的海浪翻涌滚滚而天色阴郁,呼啸的刺骨海风吹的船帆和人身上衣衫,都不约而同的发出猎猎的拍响声。
“左转二三点。。”
“上抬角四寸。。”
“打更多的海水来。。”
“清理舱下,继续排水。。”
“左舷二十三区需要补漏,木工,木工在哪里。。”
“来人,快把伤者清理下去。。”
人声鼎沸而奔忙禄禄的甲板至上,满是汗臭、烟火和血腥、烧焦的混杂气味。
在火炉上烧红的球形铁弹,被特制的钳子架起来,放进垫好湿泥木板的炮膛,顿时蒸出一大团灰白烟气来;然后又在拉响发火绳的炮管当中轰然飞射出去,拖出一条细而白的烟迹而在远处摇曳的敌船船舷边上,一头坠溅开一大蓬细碎的水花。
但是紧接着继续发射出去的十数枚烧红球弹,就至少四五枚没在了目标身上,只见在对面的船帮上、舷栏上还有堆聚的帆缆之间,霎那间炸裂开大蓬的碎片与迸溅开来的大团火花星点;
然后又在这些弹着点和缺口当中,喷涌演变城轰然蔓延开来的大蓬火焰与浓烟,片刻之后在整片被点燃烧着起来的大幅风帆背景下,对方船上就如同蚁散般,已经满是开始争相跳船逃生的人影了。
已经是南洋水师副都监的源九郎,也不由摸了摸额头上横流的汗水,只觉得脸上被崩开的木屑所伤的创口,也不是那么刺痛了。
他们这批最早追随那位幺小姐麾下的老家臣,如今也各有际遇而前程不可限量了;因为海路往来的多年生涯和资历,他最终成为重建的南洋水师仅次于都管、副管的第三号人物。
像是家臣兼远房族亲宇文拔都,已经成为宇文藩的藩军统带和夷州善后处置副使,。
另一位家将兼义从首领平将门,如今也带领一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藩军,以淮上义从的身份和名义,加入到了扶桑列岛诸藩之间的南北朝征战当中,去扶助正处于劣势的南朝和东国阵营。
这一切因为夷州发生的叛乱。
就在淮北道发动大军攻打平卢道之前,位于夷州南方浊水溪以东的几家本地诸侯,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或是得到了什么支持和保证,居然突然举旗反乱号称要驱除窃据夷州的叛贼,替朝廷光复故土,而在南屏之地聚众两三万誓师北进,号称“五万大军”。。
一时之间举洲震动而人心惶惶、观望者无数,就连原本淮镇直管的诸多安置地当中,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逃亡和骚动事件。
但是随后这些僭称的讨逆军,就被宇文藩的现任统带官宇文拔都,所率领的八千藩军在浊水溪北岸上,以逸待劳的轻松伏击于半渡打个溜丢大败,而丢光了几乎所有的甲杖和辎重等物,在各自当家人的带头下星散作数路败逃回本藩去。
但是相比这些散布在夷州大岛上负隅顽抗的叛藩残余,比较棘手的反而是这些来自还路上的援军;他们不但有足够坚固的大船提供横渡东海的运力,甚至还有南朝残余的地方水师提供护送。
但是好在这些隶属地方水师的船只和装备,都已经是老旧不堪了,就连装载船上的火炮也是老式粗苯转向不易的前膛铁管炮,和少许用来对付人员的小口径子母炮而已;
就算是一时在海上以数艘巡航小队,遭遇十数艘战船的以寡敌众之下,也完全不是淮镇配备的船用转轴炮架和后装长管夹膛火炮的对手,更别说在船只的坚固和操纵性上,同样也无法相提并论。
仅仅几个照面下来,就在海上多出了数团燃烧的火堆,但是剩下的战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接着风帆和海流努力调整着航向,再次向着源九郎所在的座舰横冲直撞过来;竟然是要做出一副同归于尽或是跳帮接战的态势来。
但是源九郎反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方若是乘势四散败逃而走的话,自己还真不好追击下去,但是反过来纠缠下去的话,那正中他的下怀了。
至少按照南洋水师的近期方略,在确保航路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多消灭和削弱,南朝在海面上的力量。虽然不大可能封锁江东到岭外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截断几条固定的北上航路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只要这些海上输送的力量不被打断、打残的话,夷州之地产生反乱和骚动的祸患,始终是存在而屡禁不绝的。
“稳住。。一定要稳住。。”
“靠近,让它再靠近一些。。”
“准备装开花弹和爆散弹。。”
“数量有限,一定要足够抵近了再打。。”
一些圆柱状的炮弹被抬了上来,小心翼翼的解开密封防潮的顶盖,而点燃延时的发火管再盖好压进炮膛塞上填充物,然后对着缓缓斜错着船体逼近过来的敌船,
打在了对方尾楼下方的舵仓位置,片刻的延迟和等待之后,霎那间轰然炸裂喷溅出无数的碎片和肢体来,而在原本的位置就只剩下一个大大的豁口。
而失去了尾舵的导流之后,这艘大型战船也像是彻底失去了对方向的控制,开始顺着惯性在海面上大者转子随波逐流起来。
然而另一艘紧接而至的稍小敌船,也已经冲破海浪排起的大片水花,而相当靠近了源九郎的座船了,而上面子母炮所发射小型弹丸,也接二连三的击坠在船舷和甲板上,炸溅起一蓬蓬的碎片和木屑,又扫倒了好些奔走期间躲闪不及的身影。
“准备迎击。。”
“做好防止冲撞。。”
在船上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中,对面端着弓弩和火铳的船兵、握持着砍刀与手斧的船工、水夫,已经随着散去的烟雾而呈现在清晰可见的距离之内了。
而这时,位于船舷下的诸多长短炮门,却还没有来得及稍稍侧转过来,而只能靠设在甲板上的少数露天炮位来应敌了。
只听得尾楼和船艏上准备已久的轻炮终于开始轰鸣了,首先是一波在对方头顶锥状迸射开来,将甲板上的一切都打得百孔千疮的散弹;然后是数枚击破了舱下挡板和遮护的开花弹,在炮门和舷窗里喷溅出许多血迹斑斑的碎片和血肉模糊的尸块来。
最后,又变成敌船正中突然被撕裂。掀飞起来的甲板之下,如同小小火山喷涌一般巨大殉爆的火团和烟云,以及高高抛洒、散布开来的气浪和残片。
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云*来*阁 完美破防盗章节,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而在依旧一片残破而颇为清冷的洛都城内,北地四镇总管府的所在地,却是一片诡谲和沉寂的氛围。
“端帅,如今事情已经完全不可为了”
而王端臣面前,严襟正坐着来自广府的最新一位秘密使臣,仍旧在软硬兼施的劝说厉害。
“为今之计还请尽快随某等上路才是。。”
“君上的殷切之心,已是情急如火,实在不容在拖延下去了。。”
“不然非但我等没法交代,就是君上那儿的体面也说过不去了”
“哪怕这一路有所艰险,我辈定当竭力护得端帅的一应周全。。”
但是,真要抛下这两万多人马和十余万收聚的地方屯民户口只身南归么?现在也终于到了他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候了,王端臣愈发叹息着却依旧摇头不说话了。
而负责劝说他的朝廷密使,却是越发的忧急和迫切起来,都到了这个时候难道还不能坐下决断么,这还是那位在北伐当中力挽狂澜,带着一众残旅败师转战南下中流砥柱“王端帅”么;怎么在这种当断则断的事情,就这么的迟暮沉沉和做妇人态呢。
要知道,自己然身负朝廷的使命而有破格便宜行事的权宜,但是却是不敢在这位面前拿捏和端持什么,因为他这次使命当中所代表的的身家性命前程,都已经维系在了这位的身上;
如果未能够劝说这位一同南下归朝的话,就算是他自己能够安然归来,也是被视若临阵脱逃的重罪,身死莫赎还要株连家族的惨痛后果。
然而,虽然有密旨在手也有身怀绝技的扈从,更有军中为之呼应的内应,但是他甚至不敢采取更加激烈一些的严词,或是比较激进的权宜手段,而只能用晓以利害的水磨功夫与之周旋。
一方面是身在北地大军之中,行事一不小心就有覆亡之虞;另一方面则是参与和主持了两度北伐的王端臣,在那些北伐旧部当中的威望和号召力实在太高,也几乎无可动摇。以至于他一旦离开之后就再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够与强势崛起的那位淮镇之主,呈现出分庭抗礼之态了。
因此,迅速败坏的前方局势对于这位使臣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和潜在的助力;相比已经走在无可挽回的悬崖边缘和崩坏之路上的北地局势,显然是他切身相关的身家性命更要紧一些才是。
然而,他口中继续以为对方着想的角度和立场,不停地痛陈和分析厉害道:
“端帅难道觉得自己留在这里,还能有所裨益和作为么。”
“南边的朝堂和新编大军之中,才是您重整旗鼓大张拳脚的所在啊。”
“而不是拘于这一隅一地的得失进退啊。。”
“既然朝廷一再相招,为人臣者岂有不从之理”
王端臣最后叹了口气,像是被他打动有所决定道。
“只是且容我多做些准备才好。。”
“理当如此,我这就去筹备随后事宜”
这位使臣不由松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来。
“还请大帐上下,继续把好口风才是”
对他而言只要王端臣这里一松口,军中剩下的其他人就好办多了,相信愿意放下眼下这些已经难有作为的局面,暂时远离险地而回归国朝,重获功名利禄的人还是占据了大多数的,
这样他带回来的将帅官佐越多,日后朝廷追认的保全之功就越大,至于那些普通将士和地方百姓可能的遭遇和结果,就不再他的考虑当中;毕竟,国朝富有四海而雄踞大半天下,就算在这里有所缺失,也是为了顾全大局着想,而迫不得已的些许牺牲而已。
在一系列名面上和私底下的交代和布置之后,王端臣最后叫来的是他最为信赖的心腹亲兵;而这位老卒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淮镇隐藏在麾下军中的代表和信使给给找出来,然后带到自己的面前进行一番权尽人事的最后交涉。
虽然从法理和大义上说,叛徒比敌人更加可恨,但无论如何好歹是昔日协作过的友军渊源,总比那些非我族类的西军,或是北朝余孽们,更加值得尝试和努力一下。
虽然这样做很可能给自己的仕途和军旅生涯,留下隐隐的污点和潜在的把柄;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轻易离开的话,他根本无法原谅和放过自己的。
虽然已经穿上了代表使君和枢臣的金紫冠带,但他的内心还依旧残留着那个,从不肯轻易放弃部下的“王端臣”。
。。。。。。。
与此同时,
夷州东南方的海面上,大片的海浪翻涌滚滚而天色阴郁,呼啸的刺骨海风吹的船帆和人身上衣衫,都不约而同的发出猎猎的拍响声。
“左转二三点。。”
“上抬角四寸。。”
“打更多的海水来。。”
“清理舱下,继续排水。。”
“左舷二十三区需要补漏,木工,木工在哪里。。”
“来人,快把伤者清理下去。。”
人声鼎沸而奔忙禄禄的甲板至上,满是汗臭、烟火和血腥、烧焦的混杂气味。
在火炉上烧红的球形铁弹,被特制的钳子架起来,放进垫好湿泥木板的炮膛,顿时蒸出一大团灰白烟气来;然后又在拉响发火绳的炮管当中轰然飞射出去,拖出一条细而白的烟迹而在远处摇曳的敌船船舷边上,一头坠溅开一大蓬细碎的水花。
但是紧接着继续发射出去的十数枚烧红球弹,就至少四五枚没在了目标身上,只见在对面的船帮上、舷栏上还有堆聚的帆缆之间,霎那间炸裂开大蓬的碎片与迸溅开来的大团火花星点;
然后又在这些弹着点和缺口当中,喷涌演变城轰然蔓延开来的大蓬火焰与浓烟,片刻之后在整片被点燃烧着起来的大幅风帆背景下,对方船上就如同蚁散般,已经满是开始争相跳船逃生的人影了。
已经是南洋水师副都监的源九郎,也不由摸了摸额头上横流的汗水,只觉得脸上被崩开的木屑所伤的创口,也不是那么刺痛了。
他们这批最早追随那位幺小姐麾下的老家臣,如今也各有际遇而前程不可限量了;因为海路往来的多年生涯和资历,他最终成为重建的南洋水师仅次于都管、副管的第三号人物。
像是家臣兼远房族亲宇文拔都,已经成为宇文藩的藩军统带和夷州善后处置副使,。
另一位家将兼义从首领平将门,如今也带领一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藩军,以淮上义从的身份和名义,加入到了扶桑列岛诸藩之间的南北朝征战当中,去扶助正处于劣势的南朝和东国阵营。
这一切因为夷州发生的叛乱。
就在淮北道发动大军攻打平卢道之前,位于夷州南方浊水溪以东的几家本地诸侯,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或是得到了什么支持和保证,居然突然举旗反乱号称要驱除窃据夷州的叛贼,替朝廷光复故土,而在南屏之地聚众两三万誓师北进,号称“五万大军”。。
一时之间举洲震动而人心惶惶、观望者无数,就连原本淮镇直管的诸多安置地当中,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逃亡和骚动事件。
但是随后这些僭称的讨逆军,就被宇文藩的现任统带官宇文拔都,所率领的八千藩军在浊水溪北岸上,以逸待劳的轻松伏击于半渡打个溜丢大败,而丢光了几乎所有的甲杖和辎重等物,在各自当家人的带头下星散作数路败逃回本藩去。
但是相比这些散布在夷州大岛上负隅顽抗的叛藩残余,比较棘手的反而是这些来自还路上的援军;他们不但有足够坚固的大船提供横渡东海的运力,甚至还有南朝残余的地方水师提供护送。
但是好在这些隶属地方水师的船只和装备,都已经是老旧不堪了,就连装载船上的火炮也是老式粗苯转向不易的前膛铁管炮,和少许用来对付人员的小口径子母炮而已;
就算是一时在海上以数艘巡航小队,遭遇十数艘战船的以寡敌众之下,也完全不是淮镇配备的船用转轴炮架和后装长管夹膛火炮的对手,更别说在船只的坚固和操纵性上,同样也无法相提并论。
仅仅几个照面下来,就在海上多出了数团燃烧的火堆,但是剩下的战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接着风帆和海流努力调整着航向,再次向着源九郎所在的座舰横冲直撞过来;竟然是要做出一副同归于尽或是跳帮接战的态势来。
但是源九郎反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方若是乘势四散败逃而走的话,自己还真不好追击下去,但是反过来纠缠下去的话,那正中他的下怀了。
至少按照南洋水师的近期方略,在确保航路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多消灭和削弱,南朝在海面上的力量。虽然不大可能封锁江东到岭外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截断几条固定的北上航路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只要这些海上输送的力量不被打断、打残的话,夷州之地产生反乱和骚动的祸患,始终是存在而屡禁不绝的。
“稳住。。一定要稳住。。”
“靠近,让它再靠近一些。。”
“准备装开花弹和爆散弹。。”
“数量有限,一定要足够抵近了再打。。”
一些圆柱状的炮弹被抬了上来,小心翼翼的解开密封防潮的顶盖,而点燃延时的发火管再盖好压进炮膛塞上填充物,然后对着缓缓斜错着船体逼近过来的敌船,
打在了对方尾楼下方的舵仓位置,片刻的延迟和等待之后,霎那间轰然炸裂喷溅出无数的碎片和肢体来,而在原本的位置就只剩下一个大大的豁口。
而失去了尾舵的导流之后,这艘大型战船也像是彻底失去了对方向的控制,开始顺着惯性在海面上大者转子随波逐流起来。
然而另一艘紧接而至的稍小敌船,也已经冲破海浪排起的大片水花,而相当靠近了源九郎的座船了,而上面子母炮所发射小型弹丸,也接二连三的击坠在船舷和甲板上,炸溅起一蓬蓬的碎片和木屑,又扫倒了好些奔走期间躲闪不及的身影。
“准备迎击。。”
“做好防止冲撞。。”
在船上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中,对面端着弓弩和火铳的船兵、握持着砍刀与手斧的船工、水夫,已经随着散去的烟雾而呈现在清晰可见的距离之内了。
而这时,位于船舷下的诸多长短炮门,却还没有来得及稍稍侧转过来,而只能靠设在甲板上的少数露天炮位来应敌了。
只听得尾楼和船艏上准备已久的轻炮终于开始轰鸣了,首先是一波在对方头顶锥状迸射开来,将甲板上的一切都打得百孔千疮的散弹;然后是数枚击破了舱下挡板和遮护的开花弹,在炮门和舷窗里喷溅出许多血迹斑斑的碎片和血肉模糊的尸块来。
最后,又变成敌船正中突然被撕裂。掀飞起来的甲板之下,如同小小火山喷涌一般巨大殉爆的火团和烟云,以及高高抛洒、散布开来的气浪和残片。
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云*来*阁 完美破防盗章节,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