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幽州城啊”,
我看着面前巍峨耸立的庞然大物,很有些感慨道。
“也算是一座雄城大邑了。。”
与号称连天入云而庞然大气,横跨偌大一条洛水两岸的一代神京、洛都明显不同;同样被永定河支流穿城而过的幽州城治,看起来虽然浩荡旷达,但在浅赫色调的城墙上明显要矮上一大截;
当然了,尽管是相对矮上一大截,那也至少有两三丈的高度,只是看起来苔痕深厚而野草蔓长,甚至还有一丛丛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小树和灌刺,墙面也是坑坑洼洼的不乏剥落和崩裂之处。
毕竟这里可谓是久不闻兵戈了,上一次遭受战火侵袭和威胁的岁月,还是在差不多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一些敌台和女墙还有箭楼的位置,看起来是残缺不全而又被用木栅之类的仓促填补起来的。
唯一比较新的就是在城门附近,从城墙边沿靠着满是泥泞的护城河位置,重新修出来的一圈圈相对低矮的弧形羊马墙了,而在这些羊马墙前面是数道的拒马和插满了尖桩、蒺藜的壕沟,墙背后也早已经站满严阵以待的守军,而且十个城门都是相应内外两重的瓮城结构,看起来就是相当大的容积。
不过,城池未必就是越大越好才对,尤其对于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的守军而言。虽然同样过于巨大的城池和三十二里的周长,让我带来的这数万淮军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包围,而只能针对性的重点监视和封锁;但是对于城上的守军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破绽和突破口,以及为此疲于奔命的可能性。
就像是当年安史之乱当中的洛阳和长安一样的,空有身为东都西京的名号和宏伟城廓,但在兴师而来的安禄山叛军面前一旦失去了外围的防要和险关,几乎不堪一击就相率沦陷了。
而据我从地方抄获的图舆志异所知,着在幽州城最为鼎盛的年代,就曾经拥有过四五十万的户口,而现在几经变迁之后却还有大概十几万常住的人口,再加上从平卢道各地撤走和奔逃过去的军民百姓,最多可以达到将近二十万人口左右。
因此在料敌从宽的基础上,城中可以动用的青壮年被估计在七八万左右,
而在此之前,一路推进横扫四方的攻克沿途据点时,除了那些地方的土兵、弓手,还有临时应募之外乡勇之外,被6续击溃和消灭的镇防军旗号大概有两三万人。然后打破了高粱河防线之后,因为实现了成功包抄和截断后路的战术,当场击破和后续歼灭的敌势也有一万又六七千多;
等到打下幽州从东到西的外围据点和防要十几处,又有各自数百到两三千的斩获,尤其是乘夜攻破了幽州互为抵角的城前坚塞——笼火城之后,光是猝不及防而一片惊乱的俘虏就抓了四千有余,此外从来不及焚毁掉的城中仓房里,搜检出来的米粮盐菜酒酱及各种军需也有上万石之多。
因此,据目前掌握情况和俘获口中综合而言,幽州城中尙余守军的数量粗估在两三万之间;主要是来自经略军、静塞军和威武军先期归还的残部、幽州本地的环城卫,以及少量都督府的牙兵,还有部分从小西关、下马镇等地弃守溃逃入城的镇防军组成。
不过,相应食粮贮备和军械储备的情况就有些不甚明朗了。毕竟才开展针对北地尤其是平卢道的情报渗透工作几年时间而已,并没有办法像是南朝大梁,或是北朝那样通过长时间的布局和渗透,甚至好几代人的潜伏,来在经年累月的接触和摸索当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靠一些浮于表面的市井见闻。
反倒是栗姬为的博罗会余孽投靠,给我带来了昔日相应的组织内部留下来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十几家大小商会和区域行会组织为表面上的掩护,在北地活动期间所收集的重要记录,其中就包括了当年与安东行营和平卢都督府的中上层,往来和接触的一些旧事和评价。虽然大多数都已经物是人非了,但光靠依旧在的部分还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对照性。
此外有些东西还是有迹可循,平卢道本身就已经被北朝保卫战抽空了历年积累的底子,又遭到北塞番胡大举入关的波及而元气大伤,而一直处于持续不断的大小饥馑当中;后来虽然驱逐和清理干净了这些流窜的内患,得以暂时平静下来却又因为青壮劳力不足,而收成有限没能万全缓过劲头来;
然后又在一边对外兴兵不断之下,屡遭丧乱而相继在辽西、河北等地损失惨重,乃至近年在农业生产上更是被外来袭扰破坏的严重,不得不采取分兵就食的手段,以牺牲地方民众的利益和活路来渡过一时的难关,而对于河北的寇略行动也是由此催生出来的。
但是这个进程,已经被大举北上的淮军所破坏和打断了;因为我的大军相对的进兵神,他们甚至就连今年的收成都来不仅进行收割,就连忍痛进行大范围的清野坚壁都执行的不彻底,就已经被迫退守到了幽州一地了;因此在此消彼长之下对照笼火城当中的人口和贮备比例,就可以预期的城中贮存和储集,并不会多到哪里去了的。
此外也有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消息和判断,因为之前那些二三流的对方和杂牌部队已经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因此聚集在幽州城中的平卢军反而是比较精锐和相对核心的部分,久经沙场的老练军人比例委实不小,属于不那么好啃的硬骨头类型。
如果再加上城内临时征募和武装起来的丁壮,在数量上甚至还要比我带来的淮军大部更胜一筹,再加上城防守要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保卫家园为口号的被动加成,看起来未尝没有与我军堂堂正正的展开决战,或是攻守当中后续周旋和对抗下去的本钱。
不过,有时候事情并不是光看表面上的数量和规模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综合因素和考量的。
“让攻城营的重炮团赶紧上来,”
我打量着层叠交错的城防工事,对着身边下令到。
“准备开工拆墙了。。”
“就从最外围开始好了。。”
。。。。。。。。。。。。。。。
河北冀州治所信都城内,
河北大都督张邦昌也刚刚会见完一名特殊的信使,回到自己的小书房当中,
“莫不成这世道又要大变了。。”
他很有些感怀和叹息着,对着几名等候在此的心腹亲信和肱骨道
“淮镇大起之势已然不可免。。”
“我等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以为南朝大梁固有天命,却不想也是这般的力竭拙短”
“天下走向又将扑朔迷离了。。”
“总而言之,仅仅为了南朝给授的一隅虚名”
一名谋臣肆无忌惮的道。
“就与淮上相恶而劳损兵戈,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一旦淮军平定了平卢四镇。”
另一名幕僚接口道
“难道就不会得陇望蜀,继而谋取河北全境么。。”
“届时能公又当如何自处呢。。”
“那也是长短数载之后的事情了,”
该位谋臣反驳道。
“难道我被此间,就不能够在有所作为么。。”
“而不是竟为一时之利所惑,做那拯救平卢残党一时之危亡。。却引火烧身的”
“其实,我们万全可以双管齐下”
另一个开声缓颊道
“以山后各州为代价。。。。”
“我决定了。。”
这时候沉吟不言的张邦昌,再次开口打断他们。
“将全力进取此处。。”
他伸手在墙上的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
(本章完)
我看着面前巍峨耸立的庞然大物,很有些感慨道。
“也算是一座雄城大邑了。。”
与号称连天入云而庞然大气,横跨偌大一条洛水两岸的一代神京、洛都明显不同;同样被永定河支流穿城而过的幽州城治,看起来虽然浩荡旷达,但在浅赫色调的城墙上明显要矮上一大截;
当然了,尽管是相对矮上一大截,那也至少有两三丈的高度,只是看起来苔痕深厚而野草蔓长,甚至还有一丛丛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小树和灌刺,墙面也是坑坑洼洼的不乏剥落和崩裂之处。
毕竟这里可谓是久不闻兵戈了,上一次遭受战火侵袭和威胁的岁月,还是在差不多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一些敌台和女墙还有箭楼的位置,看起来是残缺不全而又被用木栅之类的仓促填补起来的。
唯一比较新的就是在城门附近,从城墙边沿靠着满是泥泞的护城河位置,重新修出来的一圈圈相对低矮的弧形羊马墙了,而在这些羊马墙前面是数道的拒马和插满了尖桩、蒺藜的壕沟,墙背后也早已经站满严阵以待的守军,而且十个城门都是相应内外两重的瓮城结构,看起来就是相当大的容积。
不过,城池未必就是越大越好才对,尤其对于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的守军而言。虽然同样过于巨大的城池和三十二里的周长,让我带来的这数万淮军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包围,而只能针对性的重点监视和封锁;但是对于城上的守军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破绽和突破口,以及为此疲于奔命的可能性。
就像是当年安史之乱当中的洛阳和长安一样的,空有身为东都西京的名号和宏伟城廓,但在兴师而来的安禄山叛军面前一旦失去了外围的防要和险关,几乎不堪一击就相率沦陷了。
而据我从地方抄获的图舆志异所知,着在幽州城最为鼎盛的年代,就曾经拥有过四五十万的户口,而现在几经变迁之后却还有大概十几万常住的人口,再加上从平卢道各地撤走和奔逃过去的军民百姓,最多可以达到将近二十万人口左右。
因此在料敌从宽的基础上,城中可以动用的青壮年被估计在七八万左右,
而在此之前,一路推进横扫四方的攻克沿途据点时,除了那些地方的土兵、弓手,还有临时应募之外乡勇之外,被6续击溃和消灭的镇防军旗号大概有两三万人。然后打破了高粱河防线之后,因为实现了成功包抄和截断后路的战术,当场击破和后续歼灭的敌势也有一万又六七千多;
等到打下幽州从东到西的外围据点和防要十几处,又有各自数百到两三千的斩获,尤其是乘夜攻破了幽州互为抵角的城前坚塞——笼火城之后,光是猝不及防而一片惊乱的俘虏就抓了四千有余,此外从来不及焚毁掉的城中仓房里,搜检出来的米粮盐菜酒酱及各种军需也有上万石之多。
因此,据目前掌握情况和俘获口中综合而言,幽州城中尙余守军的数量粗估在两三万之间;主要是来自经略军、静塞军和威武军先期归还的残部、幽州本地的环城卫,以及少量都督府的牙兵,还有部分从小西关、下马镇等地弃守溃逃入城的镇防军组成。
不过,相应食粮贮备和军械储备的情况就有些不甚明朗了。毕竟才开展针对北地尤其是平卢道的情报渗透工作几年时间而已,并没有办法像是南朝大梁,或是北朝那样通过长时间的布局和渗透,甚至好几代人的潜伏,来在经年累月的接触和摸索当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靠一些浮于表面的市井见闻。
反倒是栗姬为的博罗会余孽投靠,给我带来了昔日相应的组织内部留下来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十几家大小商会和区域行会组织为表面上的掩护,在北地活动期间所收集的重要记录,其中就包括了当年与安东行营和平卢都督府的中上层,往来和接触的一些旧事和评价。虽然大多数都已经物是人非了,但光靠依旧在的部分还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对照性。
此外有些东西还是有迹可循,平卢道本身就已经被北朝保卫战抽空了历年积累的底子,又遭到北塞番胡大举入关的波及而元气大伤,而一直处于持续不断的大小饥馑当中;后来虽然驱逐和清理干净了这些流窜的内患,得以暂时平静下来却又因为青壮劳力不足,而收成有限没能万全缓过劲头来;
然后又在一边对外兴兵不断之下,屡遭丧乱而相继在辽西、河北等地损失惨重,乃至近年在农业生产上更是被外来袭扰破坏的严重,不得不采取分兵就食的手段,以牺牲地方民众的利益和活路来渡过一时的难关,而对于河北的寇略行动也是由此催生出来的。
但是这个进程,已经被大举北上的淮军所破坏和打断了;因为我的大军相对的进兵神,他们甚至就连今年的收成都来不仅进行收割,就连忍痛进行大范围的清野坚壁都执行的不彻底,就已经被迫退守到了幽州一地了;因此在此消彼长之下对照笼火城当中的人口和贮备比例,就可以预期的城中贮存和储集,并不会多到哪里去了的。
此外也有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消息和判断,因为之前那些二三流的对方和杂牌部队已经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因此聚集在幽州城中的平卢军反而是比较精锐和相对核心的部分,久经沙场的老练军人比例委实不小,属于不那么好啃的硬骨头类型。
如果再加上城内临时征募和武装起来的丁壮,在数量上甚至还要比我带来的淮军大部更胜一筹,再加上城防守要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保卫家园为口号的被动加成,看起来未尝没有与我军堂堂正正的展开决战,或是攻守当中后续周旋和对抗下去的本钱。
不过,有时候事情并不是光看表面上的数量和规模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综合因素和考量的。
“让攻城营的重炮团赶紧上来,”
我打量着层叠交错的城防工事,对着身边下令到。
“准备开工拆墙了。。”
“就从最外围开始好了。。”
。。。。。。。。。。。。。。。
河北冀州治所信都城内,
河北大都督张邦昌也刚刚会见完一名特殊的信使,回到自己的小书房当中,
“莫不成这世道又要大变了。。”
他很有些感怀和叹息着,对着几名等候在此的心腹亲信和肱骨道
“淮镇大起之势已然不可免。。”
“我等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以为南朝大梁固有天命,却不想也是这般的力竭拙短”
“天下走向又将扑朔迷离了。。”
“总而言之,仅仅为了南朝给授的一隅虚名”
一名谋臣肆无忌惮的道。
“就与淮上相恶而劳损兵戈,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一旦淮军平定了平卢四镇。”
另一名幕僚接口道
“难道就不会得陇望蜀,继而谋取河北全境么。。”
“届时能公又当如何自处呢。。”
“那也是长短数载之后的事情了,”
该位谋臣反驳道。
“难道我被此间,就不能够在有所作为么。。”
“而不是竟为一时之利所惑,做那拯救平卢残党一时之危亡。。却引火烧身的”
“其实,我们万全可以双管齐下”
另一个开声缓颊道
“以山后各州为代价。。。。”
“我决定了。。”
这时候沉吟不言的张邦昌,再次开口打断他们。
“将全力进取此处。。”
他伸手在墙上的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