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军派出充作先驱的藩兵稍作尝试的冲击,被城头聚集的弓手攒射之下,给击退了数次损失数百之后,淮军本阵当中也基本完成了相应攻坚准备。
作为东征进程当中第一座遇到拼死抵抗的坚城大邑,相应的准备工作也是郑重其事的很费了一番手尾才完成。
因此,当第二天天色发白之后,城上守军所能见到的,就是在城外空心大方阵的拱卫下,层次分明的炮车,分作数列汇聚与郊野之中。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一部重炮营里的十二寸径的臼炮,然后是十寸径和八寸径的长管攻城炮,紧接着就是三部野炮营的六寸径和四寸径的长管野战炮、山炮和骑炮,依次击发开来。
唯一没有动静的,就是那些配属在那些主战营序里,专门发射散弹的转轮大铳和碗口小炮,装满弹药而排成线列的它们,正在后方和侧翼充当警戒的角色。
霎那间铺天盖地的大小上百枚炮子铁球,划出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弹道,而劈头盖脑轰击在人头潺动的城壕上。就像是山崩地裂又像是突泉迸起的震耳欲聋土石崩碎喷溅之后。
夯土包砖的城壕霎那间就像是凭空矮了一截,又像是被无形的巨口给狠狠啃掉一大块边缘般;那些密集挽弓待命的守军和他们赖以藏身的城垛一起都不见了踪影,而只剩下了一大截光秃秃露出墙芯土坯的城段。
霎那间整座城池彻底失声了,然后就被城下更大的欢呼和士气大振的喧闹声给压倒了过去,扛着长梯推着云梯和楼车的白兵和藩军们,士气高昂的奔涌上前堆架住墙头,而将后队高举旗帜的选锋兵和选登勇士,给一鼓作气送上了城墙……
然后更多的掷弹手贴着城墙,将手中的爆弹和火油弹,接二连三的抛投过城墙,而在内里炸响出一片火光烟云和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在没有什么悬念了。
城内五位僭称的藩主外加十一位城主日授首,其中大半数因为身处或是靠近正攻的那段城墙,就连囫囵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城中守军兼作武装人员共计杀获六千有余,还有上千各色的关系人等,就此成为了淮军的阶下囚。
这鹤野城一下,附近无险可守的唐马寨,河祥、墉平、香河等等,分布在浑河与太子河下游之间的数十各市镇、城寨和邑落,就此纷纷举起了白旗,送出了犒赏和****的牛马猪羊,甚至还有女人。
战斗结束之后,自然就进入打扫战场和清理战利品的时间了。虽然地方上在闹饥荒而大多数民众人人面有菜色,但是作为这些自立地方势力的首领们,却还是在这个冬天前收刮和积存了不少东西。
所以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拷打,很容易就按图索骥的抄出来许多财帛和粮食物资,其中就包括了存在鹤野城里的上万石大米,没错,就是大米。
毕竟,这里也是辽东乃至整个安东都护府内,少数适宜种植稻米并且拥有相当不错的水稻产量的传统地区了。就算在后世那些被高价卖到南方去的“东北大米”当中,也是有所一席之地的。
当地最有名的稻米,就是珍珠粳和细白灿两种了,前者是前朝宫内省指定的土贡之一,后者则是民间外销卖的最多的品种。
所以战后休整的部队,一下子都得以吃上香气馥郁的大米饭和蒸干腊,非执勤的序列则还有几口当地稻米酿造的米酒来解乏。
我甚至听士兵委员会的渠道反馈说,有许多作为随军杂役的倭人,抱着淋上大酱搭着酱萝卜的饭团,正在边感动流泪边祈祷着,这辈子在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白米饭了云云。
在短暂停留的期间,就地处决和清理掉一批中上层头目,作为对抵抗者杀鸡儆猴的榜样和范例,反正我不再需要姑息养奸的继续留用他们,来作为维持基层的统治力量;再把那些粮食拿出大半就地散发出去,赈济一下地方上那些饥肠辘辘的民众。
一方面是最近容易见效的收买人心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乘机宣扬他们的困苦,就是这些的上层人物仗着武力横征暴敛造成的结果,淮军乃是来拨乱反正的私货;以此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照之下的人心背向结果。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后都将按照这个模版进行处理,确保尽快的将占领区给稳定下来而建立起最基本的额统治秩序;反正我的淮军素来军纪森严又待遇优厚,根本看不上抢劫这些底层民众所获得那点东西。反而在日常接触当中,用公平买卖之类的小恩小惠,更容易获得有限的好感和认同。
不过在战场之外,有些脏活和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是得人来做的;于是当初召集的那批罗氏旧属和藩兵,就得以真正派上用场了;
毕竟,作为家破人亡的罗氏旧部,为了家国仇恨热血上脑,就此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而不以为异的事情了;
事后如果被揭出来,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训斥和约束,然后找几个罪大恶极的俘虏,做替身砍了脑袋算是明典正刑的公开交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军的参军杜士仪又搜括地方隐匿人口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另一种更好的办法和手段,就是用缴获的粮食来当成做成饭食,而当场请这些地方百姓饱餐上一顿,于是许多人一边吃饭一边掉眼泪,然后乘机被淮军安插进去的托给鼓动起来,当场数落和揭发那些自立首领们的种种罪行和劣迹。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绝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残酷和悲剧的事情宗室层出不穷的;然后就是公开诛除首恶,而流放附从者到淮地的矿山盐场去赎罪的例行戏码。
然后就在一片发动起来痛打落水狗的声讨当中,变相得完成了人心认同上简单粗暴的易位。
但是就算有缴获的粮食和物资作为补充,但是打败敌人容易,要想妥善组织和安置这些新获地区的人口资源,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来作为维持局面的软性手段和辅助措施;毕竟人一肚子饿得发慌就不可能再安分下去,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因此,按照随军幕僚班子的统计和预算,最终在当地获得下一次收成之前,日常粮食供应上的缺口大概有十七、八万石左右。大概等于淮镇风调雨顺之下,一年半到两年期的粮食积余;好在现在在后方畅通而保障稳定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地方的产出可以提供调剂和补充。
正所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安东南部的精华之地,在罗氏的治下有近百万的人口基数;经过这两年的离乱和动荡,大概有六七成的人口存留下来,不过大多数都处于逃亡或是被隐匿的状态,也是我如今要招揽和收纳的目标群体。
哪怕在罗氏统治最鼎盛的年代,以本家和分支领有的形式,大概分别直接控制了其中的五分之二;然后再以委派代官的形式控制另外五分之一,而最后剩下的五分之二,则以罗氏附庸的形式存在那些中小诸侯手中;
现如今,我想要吞并和消化的则是他们的大多数,得益于辽东持续的动乱和征战,彻底打乱了长期沿袭下来的旧有秩序和罗氏统治的传统惯性,让我重新收拾起来也更加事半功倍一些。
正所谓是相对武力的惩戒和威慑而言,足够的粮食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一旦这些人口为了活下去的粮食,从散落藏匿的地方走出来接受编管和再生产自救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变成淮镇控制下新秩序的一份子了。
因此我现在比较欠缺的,反而是将来建立地方政权和统治秩序的官吏,以及大量基层的执行人员。
所以,目相对于高歌猛进的先头部队和两路偏师,我甚至有所针对性的放慢了进兵的节奏和脚步,以便配合后方跟进的辎重大队,进一步稳固已占领的地方和后路沿途。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作为东征进程当中第一座遇到拼死抵抗的坚城大邑,相应的准备工作也是郑重其事的很费了一番手尾才完成。
因此,当第二天天色发白之后,城上守军所能见到的,就是在城外空心大方阵的拱卫下,层次分明的炮车,分作数列汇聚与郊野之中。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一部重炮营里的十二寸径的臼炮,然后是十寸径和八寸径的长管攻城炮,紧接着就是三部野炮营的六寸径和四寸径的长管野战炮、山炮和骑炮,依次击发开来。
唯一没有动静的,就是那些配属在那些主战营序里,专门发射散弹的转轮大铳和碗口小炮,装满弹药而排成线列的它们,正在后方和侧翼充当警戒的角色。
霎那间铺天盖地的大小上百枚炮子铁球,划出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弹道,而劈头盖脑轰击在人头潺动的城壕上。就像是山崩地裂又像是突泉迸起的震耳欲聋土石崩碎喷溅之后。
夯土包砖的城壕霎那间就像是凭空矮了一截,又像是被无形的巨口给狠狠啃掉一大块边缘般;那些密集挽弓待命的守军和他们赖以藏身的城垛一起都不见了踪影,而只剩下了一大截光秃秃露出墙芯土坯的城段。
霎那间整座城池彻底失声了,然后就被城下更大的欢呼和士气大振的喧闹声给压倒了过去,扛着长梯推着云梯和楼车的白兵和藩军们,士气高昂的奔涌上前堆架住墙头,而将后队高举旗帜的选锋兵和选登勇士,给一鼓作气送上了城墙……
然后更多的掷弹手贴着城墙,将手中的爆弹和火油弹,接二连三的抛投过城墙,而在内里炸响出一片火光烟云和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在没有什么悬念了。
城内五位僭称的藩主外加十一位城主日授首,其中大半数因为身处或是靠近正攻的那段城墙,就连囫囵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城中守军兼作武装人员共计杀获六千有余,还有上千各色的关系人等,就此成为了淮军的阶下囚。
这鹤野城一下,附近无险可守的唐马寨,河祥、墉平、香河等等,分布在浑河与太子河下游之间的数十各市镇、城寨和邑落,就此纷纷举起了白旗,送出了犒赏和****的牛马猪羊,甚至还有女人。
战斗结束之后,自然就进入打扫战场和清理战利品的时间了。虽然地方上在闹饥荒而大多数民众人人面有菜色,但是作为这些自立地方势力的首领们,却还是在这个冬天前收刮和积存了不少东西。
所以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拷打,很容易就按图索骥的抄出来许多财帛和粮食物资,其中就包括了存在鹤野城里的上万石大米,没错,就是大米。
毕竟,这里也是辽东乃至整个安东都护府内,少数适宜种植稻米并且拥有相当不错的水稻产量的传统地区了。就算在后世那些被高价卖到南方去的“东北大米”当中,也是有所一席之地的。
当地最有名的稻米,就是珍珠粳和细白灿两种了,前者是前朝宫内省指定的土贡之一,后者则是民间外销卖的最多的品种。
所以战后休整的部队,一下子都得以吃上香气馥郁的大米饭和蒸干腊,非执勤的序列则还有几口当地稻米酿造的米酒来解乏。
我甚至听士兵委员会的渠道反馈说,有许多作为随军杂役的倭人,抱着淋上大酱搭着酱萝卜的饭团,正在边感动流泪边祈祷着,这辈子在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白米饭了云云。
在短暂停留的期间,就地处决和清理掉一批中上层头目,作为对抵抗者杀鸡儆猴的榜样和范例,反正我不再需要姑息养奸的继续留用他们,来作为维持基层的统治力量;再把那些粮食拿出大半就地散发出去,赈济一下地方上那些饥肠辘辘的民众。
一方面是最近容易见效的收买人心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乘机宣扬他们的困苦,就是这些的上层人物仗着武力横征暴敛造成的结果,淮军乃是来拨乱反正的私货;以此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照之下的人心背向结果。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后都将按照这个模版进行处理,确保尽快的将占领区给稳定下来而建立起最基本的额统治秩序;反正我的淮军素来军纪森严又待遇优厚,根本看不上抢劫这些底层民众所获得那点东西。反而在日常接触当中,用公平买卖之类的小恩小惠,更容易获得有限的好感和认同。
不过在战场之外,有些脏活和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是得人来做的;于是当初召集的那批罗氏旧属和藩兵,就得以真正派上用场了;
毕竟,作为家破人亡的罗氏旧部,为了家国仇恨热血上脑,就此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而不以为异的事情了;
事后如果被揭出来,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训斥和约束,然后找几个罪大恶极的俘虏,做替身砍了脑袋算是明典正刑的公开交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军的参军杜士仪又搜括地方隐匿人口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另一种更好的办法和手段,就是用缴获的粮食来当成做成饭食,而当场请这些地方百姓饱餐上一顿,于是许多人一边吃饭一边掉眼泪,然后乘机被淮军安插进去的托给鼓动起来,当场数落和揭发那些自立首领们的种种罪行和劣迹。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绝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残酷和悲剧的事情宗室层出不穷的;然后就是公开诛除首恶,而流放附从者到淮地的矿山盐场去赎罪的例行戏码。
然后就在一片发动起来痛打落水狗的声讨当中,变相得完成了人心认同上简单粗暴的易位。
但是就算有缴获的粮食和物资作为补充,但是打败敌人容易,要想妥善组织和安置这些新获地区的人口资源,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来作为维持局面的软性手段和辅助措施;毕竟人一肚子饿得发慌就不可能再安分下去,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因此,按照随军幕僚班子的统计和预算,最终在当地获得下一次收成之前,日常粮食供应上的缺口大概有十七、八万石左右。大概等于淮镇风调雨顺之下,一年半到两年期的粮食积余;好在现在在后方畅通而保障稳定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地方的产出可以提供调剂和补充。
正所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安东南部的精华之地,在罗氏的治下有近百万的人口基数;经过这两年的离乱和动荡,大概有六七成的人口存留下来,不过大多数都处于逃亡或是被隐匿的状态,也是我如今要招揽和收纳的目标群体。
哪怕在罗氏统治最鼎盛的年代,以本家和分支领有的形式,大概分别直接控制了其中的五分之二;然后再以委派代官的形式控制另外五分之一,而最后剩下的五分之二,则以罗氏附庸的形式存在那些中小诸侯手中;
现如今,我想要吞并和消化的则是他们的大多数,得益于辽东持续的动乱和征战,彻底打乱了长期沿袭下来的旧有秩序和罗氏统治的传统惯性,让我重新收拾起来也更加事半功倍一些。
正所谓是相对武力的惩戒和威慑而言,足够的粮食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一旦这些人口为了活下去的粮食,从散落藏匿的地方走出来接受编管和再生产自救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变成淮镇控制下新秩序的一份子了。
因此我现在比较欠缺的,反而是将来建立地方政权和统治秩序的官吏,以及大量基层的执行人员。
所以,目相对于高歌猛进的先头部队和两路偏师,我甚至有所针对性的放慢了进兵的节奏和脚步,以便配合后方跟进的辎重大队,进一步稳固已占领的地方和后路沿途。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