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的预防,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一件事情。
在未来这将是一门学科,而李元嘉不过是在大学时代学了一学期,三四百页的一本书而已,远远称不上专业人士。
但是未来哪怕就是一个普通人也知道,不喝生水,不吃腐食,对环境进行消毒,及时掩埋或者焚烧人或者动物的尸体……只要做到了这些最基本的,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疾病的发生。
可惜的是,现在还不到李元嘉出面的时候。
他还没有做好准备。
至少在能够回答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前,李元嘉绝对不会贸然开口——他这一辈子都活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很清楚自己没法拿什么白胡子老爷爷之类的人来做挡箭牌,而且他也不觉得李世民这种一代雄主,会真的相信那种无稽之谈。
所以说……
“……抱歉了。”
呆呆的看着天空许久之后,李元嘉喃喃低语了一句。只不过这声音别说在旁边不远处站着的春烟等人,就连李元嘉自己几乎都是听不见了……
……
整个贞观十一年的八月,大唐中枢似乎都在围绕着各地的水灾转悠,甚至到了九月初的时候,还传来了陕州河北县被决堤的河水毁坏小半,河阳中潭被彻底冲毁的消息,让李元嘉不由得惊叹于今年大水灾的面积与程度。
惊叹的同时,也让他更加担心了。
水灾持续的时间越长,涉及的地区越广,未来发生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虽然记忆中的历史上,贞观年间好像没什么大型的传染病爆发,但是这种担心还是让李元嘉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邸报,生怕哪一天就看到了不好的消息……
就在这种担心中,一个重要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一大早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之后,李元嘉在春烟和柳眉的伺候下洗漱完毕,穿上孝服,坐到了餐桌前面。
今天的早餐很简单,就是一碗稀粥而已。
不过李元嘉却浑然没有一丁点不满的表情,安安静静的小口喝完热粥,然后擦了擦嘴之后淡淡的问了一句:“韩山,马车可都准备好了?”
“回大王,车架已经全部备齐!”
恭敬的一礼,韩山肃然道:“另外大王各属官、卫队以及府中随从也已经全部在门外候着了,随时便可出发。”
“嗯,很好。”
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嘉缓缓的点了点头。只不过他没有立刻给韩山下令,李元嘉此时犹豫了一下,迈步走出了餐厅,一路走到了自己的书房门口。
“你们在门外候着,不得入内!”
“是!”
在众人的低声应是中,李元嘉推开书房的大门,走进其中,然后又把门从里面给关上了。留在门外的韩山、春烟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是满脸的茫然——今天对大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大家期待了许久的日子,但是谁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赶紧出发,而是先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难道说,走之前还要写点东西不成?
李元嘉当然不知道韩山等人此时在想些什么,他扭过身后又迟疑了片刻,然后才迈步走向了无数书架的最后一排,然后在最中央的那个书架前停了下来。
安静站立了片刻,李元嘉才从一排书中取出了一个薄薄的包裹出来。
包裹是用上好的丝绸缠裹而成,四四方方,里面似乎包着的是书,而且看厚度最多也就一两本。但是李元嘉把它拿到自己的书桌前拆开后,里面却是一封一封的书信,加起来至少十几封的样子。
没有拆开它们的打算,李元嘉只是静静的看着,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
只不过还没等他想多大一会儿,一个小厮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在韩山身边低声的说了两句。而韩山也不敢怠慢,立刻走到窗前低声的叫道:“大王,大王?”
“嗯?何事?”
眉头一皱,被打断了思绪的李元嘉有些不悦的问道。
“回大王,杨长史来了。”
“……好。”
明显是楞了一下,李元嘉这才闷声回应了一句,拿着那个包裹从书房中走了出来。
这次他没有再继续消耗时间,而是大手一挥,带着身边这几个人走到了大门口,然后见到了在门外候着的杨纂和一众王府人马——乌央乌央的一片,人,马和马车几乎布满了眼前的半条街!
亲王出行,仪仗可马虎不得。
光是给李元嘉和侍女们乘坐的马车就有七辆之多,再加上随行的管家和其他下人,以及彪悍的王府卫队,超过了八十人!
看到自己卫队的那一瞬间,李元嘉莫名的一阵心安。
因为平时很少出门的缘故,其实他和自己的卫队是比较少接触的,包括去年每天上朝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跟着三五个人而已。但是李元嘉知道,这些都是大唐最勇猛的士兵,是真正上过战场的,光是静静的站在那里,一股让人心生寒意的肃杀之气就扑面而来……
见到李元嘉出来,所有人立刻呼啦啦的开始行礼。
站在前面的杨纂连忙上前一步,恭谨的问候道:“属下杨纂,见过大王。”
“好了,都起来吧。”
先冲着其他人摆了摆手之后,李元嘉这才看向了刚刚赶到的杨纂:“杨长史,这么早来找我可是有事?”
“没事,没事!”
连忙摇了摇头,杨纂微笑道:“只是知道大王今日要前往献陵,下官特来为大王送行!”
闻言愣了一愣之后,李元嘉这才气的一笑道:“呵呵,多谢杨长史……本王这次恐怕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回来长安,一切事物便辛苦杨长史了。”
说实话,他真是有点意外。
早些日子给李世民写信,得到对方允许,可以前往献陵的时候,李元嘉确实是通知过杨纂。不管怎么说李元嘉也是雍州牧,贸然离开长安的话,于情于理都应该和自己的下属交代一句。但是李元嘉没想到的是,杨纂竟然记得这个日子,而且这么早过来送自己。
虽然不至于说感动什么的,可李元嘉心里也颇为舒坦。
“大王放心,下官分内之事!”
李元嘉的话音刚一落,杨纂先开口说了一句,然后又忍不住赞叹道:“大王至纯至孝,三年孝期如一日,真是让下官敬佩万分啊……”
……
啊,这章好水!
在未来这将是一门学科,而李元嘉不过是在大学时代学了一学期,三四百页的一本书而已,远远称不上专业人士。
但是未来哪怕就是一个普通人也知道,不喝生水,不吃腐食,对环境进行消毒,及时掩埋或者焚烧人或者动物的尸体……只要做到了这些最基本的,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疾病的发生。
可惜的是,现在还不到李元嘉出面的时候。
他还没有做好准备。
至少在能够回答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前,李元嘉绝对不会贸然开口——他这一辈子都活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很清楚自己没法拿什么白胡子老爷爷之类的人来做挡箭牌,而且他也不觉得李世民这种一代雄主,会真的相信那种无稽之谈。
所以说……
“……抱歉了。”
呆呆的看着天空许久之后,李元嘉喃喃低语了一句。只不过这声音别说在旁边不远处站着的春烟等人,就连李元嘉自己几乎都是听不见了……
……
整个贞观十一年的八月,大唐中枢似乎都在围绕着各地的水灾转悠,甚至到了九月初的时候,还传来了陕州河北县被决堤的河水毁坏小半,河阳中潭被彻底冲毁的消息,让李元嘉不由得惊叹于今年大水灾的面积与程度。
惊叹的同时,也让他更加担心了。
水灾持续的时间越长,涉及的地区越广,未来发生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虽然记忆中的历史上,贞观年间好像没什么大型的传染病爆发,但是这种担心还是让李元嘉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邸报,生怕哪一天就看到了不好的消息……
就在这种担心中,一个重要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一大早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之后,李元嘉在春烟和柳眉的伺候下洗漱完毕,穿上孝服,坐到了餐桌前面。
今天的早餐很简单,就是一碗稀粥而已。
不过李元嘉却浑然没有一丁点不满的表情,安安静静的小口喝完热粥,然后擦了擦嘴之后淡淡的问了一句:“韩山,马车可都准备好了?”
“回大王,车架已经全部备齐!”
恭敬的一礼,韩山肃然道:“另外大王各属官、卫队以及府中随从也已经全部在门外候着了,随时便可出发。”
“嗯,很好。”
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嘉缓缓的点了点头。只不过他没有立刻给韩山下令,李元嘉此时犹豫了一下,迈步走出了餐厅,一路走到了自己的书房门口。
“你们在门外候着,不得入内!”
“是!”
在众人的低声应是中,李元嘉推开书房的大门,走进其中,然后又把门从里面给关上了。留在门外的韩山、春烟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是满脸的茫然——今天对大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大家期待了许久的日子,但是谁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赶紧出发,而是先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难道说,走之前还要写点东西不成?
李元嘉当然不知道韩山等人此时在想些什么,他扭过身后又迟疑了片刻,然后才迈步走向了无数书架的最后一排,然后在最中央的那个书架前停了下来。
安静站立了片刻,李元嘉才从一排书中取出了一个薄薄的包裹出来。
包裹是用上好的丝绸缠裹而成,四四方方,里面似乎包着的是书,而且看厚度最多也就一两本。但是李元嘉把它拿到自己的书桌前拆开后,里面却是一封一封的书信,加起来至少十几封的样子。
没有拆开它们的打算,李元嘉只是静静的看着,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
只不过还没等他想多大一会儿,一个小厮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在韩山身边低声的说了两句。而韩山也不敢怠慢,立刻走到窗前低声的叫道:“大王,大王?”
“嗯?何事?”
眉头一皱,被打断了思绪的李元嘉有些不悦的问道。
“回大王,杨长史来了。”
“……好。”
明显是楞了一下,李元嘉这才闷声回应了一句,拿着那个包裹从书房中走了出来。
这次他没有再继续消耗时间,而是大手一挥,带着身边这几个人走到了大门口,然后见到了在门外候着的杨纂和一众王府人马——乌央乌央的一片,人,马和马车几乎布满了眼前的半条街!
亲王出行,仪仗可马虎不得。
光是给李元嘉和侍女们乘坐的马车就有七辆之多,再加上随行的管家和其他下人,以及彪悍的王府卫队,超过了八十人!
看到自己卫队的那一瞬间,李元嘉莫名的一阵心安。
因为平时很少出门的缘故,其实他和自己的卫队是比较少接触的,包括去年每天上朝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跟着三五个人而已。但是李元嘉知道,这些都是大唐最勇猛的士兵,是真正上过战场的,光是静静的站在那里,一股让人心生寒意的肃杀之气就扑面而来……
见到李元嘉出来,所有人立刻呼啦啦的开始行礼。
站在前面的杨纂连忙上前一步,恭谨的问候道:“属下杨纂,见过大王。”
“好了,都起来吧。”
先冲着其他人摆了摆手之后,李元嘉这才看向了刚刚赶到的杨纂:“杨长史,这么早来找我可是有事?”
“没事,没事!”
连忙摇了摇头,杨纂微笑道:“只是知道大王今日要前往献陵,下官特来为大王送行!”
闻言愣了一愣之后,李元嘉这才气的一笑道:“呵呵,多谢杨长史……本王这次恐怕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回来长安,一切事物便辛苦杨长史了。”
说实话,他真是有点意外。
早些日子给李世民写信,得到对方允许,可以前往献陵的时候,李元嘉确实是通知过杨纂。不管怎么说李元嘉也是雍州牧,贸然离开长安的话,于情于理都应该和自己的下属交代一句。但是李元嘉没想到的是,杨纂竟然记得这个日子,而且这么早过来送自己。
虽然不至于说感动什么的,可李元嘉心里也颇为舒坦。
“大王放心,下官分内之事!”
李元嘉的话音刚一落,杨纂先开口说了一句,然后又忍不住赞叹道:“大王至纯至孝,三年孝期如一日,真是让下官敬佩万分啊……”
……
啊,这章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