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朔这边的进度如此顺利,是出乎李信预料的,在他看来,那些平南军即便只剩下残部,多半也是看不起汉州军的,毕竟他们之前只要一万人,就可以把汉州五万人看的死死地,平南军悍卒们在心里就不会服气南蜀遗民。
本来李信觉得得让人带几个天雷去平南军那边炸一炸,这件事才能做成。
但是李朔的能力,出乎了他的预料,这件事竟然出奇的顺利。
想到这里,他对李朔开口道:“具体的章程,赵嘉那边这几天就要弄出来,你那边有什么难处也可以说,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
李朔低着头,开口道:“兄长,我要一些粮食。”
“去年冬天没有什么存粮,今年开春以来,那边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饿死,现在迫切需要粮食。”
李信这才明白,李朔为什么会这么急着给平南军寻找出路,原来他们已经到了过不下去日子的地步了。
“没什么问题,你过会儿去跟赵嘉要,他现在协调整个西南,应该能弄出粮食给你。”
说着,李信低头思考了一番,然后开口道:“平南军那边编入汉州军的事情,可以不用勉强,有不愿意编入的,就让他们与家人们一起在西南落户安家,当然了,还是要散入西南各个州府,不能聚居一处。”
当年的平南军虽然悍勇,但是五六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很多人已经老了,也有很多人与汉州军有仇,毕竟几万个人就有几万个心思,没必要勉强这些人编入汉州军,就算勉强了,说不定还会闹出矛盾,让他们落户安家是更好的选择。
李朔大为感动,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李信长揖到地。
“兄长厚德。”
李信起身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也不容易,五六年前还是个孩子,就有这么大一个担子压在你身上。”
李朔的确不容易。
太康三年的时候,他才十六岁,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在跟着平南军残部到处飘荡,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栖息地之后,就轮到他来为这个集体的生计操心了。
哪怕按照李信的人生轨迹来说,他十六七岁虽然已经入朝为官,但是也只是一个羽林卫的校尉,手底下两百个人,也不用他来发工资,做的事情比起李朔来,要轻松得多。
相比较而言,虽然如今平南军残部的情况堪忧,但是能够存活这么久,李朔也不容易。
李朔颇为感动,不过却并没有哭出来,这五六年的经历下来,他已经没有多少眼泪,更不可能在旁人面前哭出来。
他起身对着李信说道:“兄长,那边实在是没有吃的了,我这就去找幼安先生。”
李信点了点头。
“去罢。”
“放心,平南军并入汉州军,以后西南也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李朔停下脚步,回头对着李信苦笑了一声。
“兄长,我只希望当初从锦城逃出来的人们,能有一席之地。”
说着,他离开李信的园子,跑去府衙寻赵嘉要粮食去了。
李信住的这个园子,只是锦城里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园子,他就这么简单的住在这里,平日里既不插手汉州军的军务,也不怎么插手赵嘉那边的政务,但是只要他在西南,西南便是绕着他一个人转的。
他随便几句话,就可以摆弄西南局势。
这得益于他多年经营,也得益于多年信任。
如今的西南,就在他的指掌之间,他相比于七年前在西南竖旗造反的李慎,已经分毫不差了。
但是他的目光,还是放在了京城。
李慎败就败在只着眼于西南,而不着眼全局。
………………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李信已经到西南一个多月时间,他在锦城里住了下来,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
这个时候,从锦城离开的国舅爷谢敬,也已经到了京城。
他进了京城之后,连家也没有回,直接就朝着宫里走去,有“国舅爷”这个身份,他畅通无阻的进了永安门,最后在未央宫门口候见。
但是等候了快一个时辰,也没有能够见到天子。
最后,还是只能小太监把他领进了未央宫,在未央宫的一处偏殿门口停了下来,谢敬垂手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偏殿里才传来一个声音。
“进来罢。”
谢敬皱了皱眉头,因为这个声音并不是天子的声音。
他还是迈步走了进去,走到这个声音的主人面前,就要下跪行礼。
“见过皇后娘娘。”
一身宫装的谢皇后,上前搀扶住了自己的胞弟,微微皱眉:“自家人不用客气。”
两个人是在偏殿的外面说话,谢敬伸头看了看里面,开口道:“娘娘,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求见陛下,陛下他……”
谢皇后拉着弟弟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陛下他睡了,今天见不了人,你有什么事情也不能进去打扰了他,明天再与他说罢。”
谢敬急了。
“娘娘,此事事关重大,关乎西南……”
“关乎什么也不成!”
谢皇后声音高了几分,她咬着银牙开口道:“陛下他好容易才能睡着,任谁也不能扰了他休息。”
“你明天再来。”
谢敬这才发现了有些不对劲,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四周没有多少人之后,压低了声音对自己的胞姐问道:“阿姊,出什么事情了……?”
皇后娘娘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拉着自家兄弟朝着外面走去。
“这里说话不方便,去我宫里说。”
皇后娘娘与未央宫的宫人们吩咐了几句之后,便带着谢敬离开了未央宫,朝着自己的寝宫走去,两座宫殿距离不远,不一会儿便走到,回到了自己宫里之后,谢皇后放松了不少,她拉着自己的弟弟坐了下来,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开口。
“我与你说的话,无论任何人都不能告诉,哪怕是爹娘问起来都不成,明白了么?”
谢敬点了点头,
“阿姊知道我,我从小到大都不是靠不住的人。”
本来李信觉得得让人带几个天雷去平南军那边炸一炸,这件事才能做成。
但是李朔的能力,出乎了他的预料,这件事竟然出奇的顺利。
想到这里,他对李朔开口道:“具体的章程,赵嘉那边这几天就要弄出来,你那边有什么难处也可以说,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
李朔低着头,开口道:“兄长,我要一些粮食。”
“去年冬天没有什么存粮,今年开春以来,那边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饿死,现在迫切需要粮食。”
李信这才明白,李朔为什么会这么急着给平南军寻找出路,原来他们已经到了过不下去日子的地步了。
“没什么问题,你过会儿去跟赵嘉要,他现在协调整个西南,应该能弄出粮食给你。”
说着,李信低头思考了一番,然后开口道:“平南军那边编入汉州军的事情,可以不用勉强,有不愿意编入的,就让他们与家人们一起在西南落户安家,当然了,还是要散入西南各个州府,不能聚居一处。”
当年的平南军虽然悍勇,但是五六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很多人已经老了,也有很多人与汉州军有仇,毕竟几万个人就有几万个心思,没必要勉强这些人编入汉州军,就算勉强了,说不定还会闹出矛盾,让他们落户安家是更好的选择。
李朔大为感动,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李信长揖到地。
“兄长厚德。”
李信起身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也不容易,五六年前还是个孩子,就有这么大一个担子压在你身上。”
李朔的确不容易。
太康三年的时候,他才十六岁,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在跟着平南军残部到处飘荡,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栖息地之后,就轮到他来为这个集体的生计操心了。
哪怕按照李信的人生轨迹来说,他十六七岁虽然已经入朝为官,但是也只是一个羽林卫的校尉,手底下两百个人,也不用他来发工资,做的事情比起李朔来,要轻松得多。
相比较而言,虽然如今平南军残部的情况堪忧,但是能够存活这么久,李朔也不容易。
李朔颇为感动,不过却并没有哭出来,这五六年的经历下来,他已经没有多少眼泪,更不可能在旁人面前哭出来。
他起身对着李信说道:“兄长,那边实在是没有吃的了,我这就去找幼安先生。”
李信点了点头。
“去罢。”
“放心,平南军并入汉州军,以后西南也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李朔停下脚步,回头对着李信苦笑了一声。
“兄长,我只希望当初从锦城逃出来的人们,能有一席之地。”
说着,他离开李信的园子,跑去府衙寻赵嘉要粮食去了。
李信住的这个园子,只是锦城里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园子,他就这么简单的住在这里,平日里既不插手汉州军的军务,也不怎么插手赵嘉那边的政务,但是只要他在西南,西南便是绕着他一个人转的。
他随便几句话,就可以摆弄西南局势。
这得益于他多年经营,也得益于多年信任。
如今的西南,就在他的指掌之间,他相比于七年前在西南竖旗造反的李慎,已经分毫不差了。
但是他的目光,还是放在了京城。
李慎败就败在只着眼于西南,而不着眼全局。
………………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李信已经到西南一个多月时间,他在锦城里住了下来,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
这个时候,从锦城离开的国舅爷谢敬,也已经到了京城。
他进了京城之后,连家也没有回,直接就朝着宫里走去,有“国舅爷”这个身份,他畅通无阻的进了永安门,最后在未央宫门口候见。
但是等候了快一个时辰,也没有能够见到天子。
最后,还是只能小太监把他领进了未央宫,在未央宫的一处偏殿门口停了下来,谢敬垂手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偏殿里才传来一个声音。
“进来罢。”
谢敬皱了皱眉头,因为这个声音并不是天子的声音。
他还是迈步走了进去,走到这个声音的主人面前,就要下跪行礼。
“见过皇后娘娘。”
一身宫装的谢皇后,上前搀扶住了自己的胞弟,微微皱眉:“自家人不用客气。”
两个人是在偏殿的外面说话,谢敬伸头看了看里面,开口道:“娘娘,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求见陛下,陛下他……”
谢皇后拉着弟弟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陛下他睡了,今天见不了人,你有什么事情也不能进去打扰了他,明天再与他说罢。”
谢敬急了。
“娘娘,此事事关重大,关乎西南……”
“关乎什么也不成!”
谢皇后声音高了几分,她咬着银牙开口道:“陛下他好容易才能睡着,任谁也不能扰了他休息。”
“你明天再来。”
谢敬这才发现了有些不对劲,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四周没有多少人之后,压低了声音对自己的胞姐问道:“阿姊,出什么事情了……?”
皇后娘娘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拉着自家兄弟朝着外面走去。
“这里说话不方便,去我宫里说。”
皇后娘娘与未央宫的宫人们吩咐了几句之后,便带着谢敬离开了未央宫,朝着自己的寝宫走去,两座宫殿距离不远,不一会儿便走到,回到了自己宫里之后,谢皇后放松了不少,她拉着自己的弟弟坐了下来,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开口。
“我与你说的话,无论任何人都不能告诉,哪怕是爹娘问起来都不成,明白了么?”
谢敬点了点头,
“阿姊知道我,我从小到大都不是靠不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