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特带着几个手下,包括和他一样疲劳得想要睡上一天一夜的法国人密特朗在第1伞兵师所属的第5伞降营营部那里,领到了所谓的防护品——并不是钢盔、防弹衣什么的,而是白色的连裤罩衣、皮手套、防毒面具和太阳眼镜……
“这个……这个没有搞错吧?怎么还有太阳眼镜?它是防什么的?”勃兰特看到这堆防护用品,顿时有一种被后勤部门戏弄的感觉。
“唔,应该,应该没有错……”一个负责发放防护用品的少尉军官不确定地回答,“上面还命令把这些东西发给每一个伞兵,并且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太阳眼镜?”勃兰特有些哭笑不得地问。
“哦,那个不叫太阳眼镜,叫u-45型单兵防辐射护目镜……”少尉军需官说,“操作条例上是怎么说的。”
他递给勃兰特一份“太阳眼镜”的操作条例,是德国空军战略武器司令部编纂的,上面有佩戴“太阳眼镜”的标准步骤和维护眼镜的方法。
“必须严格按照条例佩戴眼镜。”少尉军需官说完,又拿出一份连裤罩衣的操作条条例,对勃兰特说:“这是u-45型单兵防辐射服的操作条例。”
穿衣服也是有操作条例的!
“防什么服?”勃兰特没有听明白。
“防辐射服。”
“辐射?”勃兰特还是不懂,“这是什么东西?”
“一种秘密武器吧,”军需官说,“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命令上面没有说。”
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因为上面的一道命令,就耀武扬威地来北美洲杀人放火了!勃兰特心说:这大概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悲哀吧?这个民族就知道服从上面的命令,而不管命令有多么的荒唐。
勃兰特心里面虽然这么想,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跟着眼前的这个军需官学习了“太阳眼镜”的正确佩戴方法、防辐射服的正确穿着方法、防毒面具的戴法,还有怎么正确地把皮手套套在手上。
哦,除了正确的穿戴方法之外,还有怎么将这些“护具”从身上脱下来和清洗、保存的方法,总之非常麻烦。
在勃兰特和他带来的几个伞兵学会了“护具”的使用方法后,军需官又给了他一本“防辐射作战手册”,然后说:“这个也是人手一本,所有的人都必须看上几遍,最好背出来。另外,还有一些铁皮水桶你们也要领走。”
“水桶?”勃兰特瞪着眼珠子问,“是用来装水的吗?”
“对,用来装水的。”军需官说,“唔,我想那些桶也没别的用处了。”
这次勃兰特领到的“防护用品”比想象中的要多的多,靠他带来的几个人根本拿不了。好在第5伞降营营部早有准备,派了辆缴获的道奇大卡车,才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运到了勃兰特所在的连队。
而同样的情况,在4月26日晚上不仅发生在勃兰特所在伞兵营,而是发生在每一个空降到纽芬兰岛的伞兵营和空中突击营。
因为在26日白天又进行了一次空降,现在纽芬兰岛上的德国国防军伞兵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7个,同时还多了9个团部和3个师部,另外还多了个完整的第1空中突击旅的旅部。空降到纽芬兰岛的德军伞兵总人数已经达超过了6万。
而这6万个德国鬼子(也包括少量的法国鬼子)在26日晚上,都不顾疲劳,忙着加固战壕、掩体和学习使用奇形怪状的防护用品。
希普尔空降兵上将的第1空中突击军军部,也在26日晚上从格雷斯机场迁到了卡伯尼尔港机场附近的一个大型防空洞内——这个防空洞原本是个地下弹药库,修得非常坚固,德军占领这里的时候,库房内还有不少没有来得及销毁的航弹。现在这些航弹都被搬走了,空出来的地方正好用来容纳希普尔的军部。
“上将,格雷斯港和卡伯尼尔港内的非战斗人员都已经疏散去了维多利亚,战斗人员也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
就在参谋和勤务兵们忙着布置军部的同时,第1空中突击军的参谋长科克上校正在向希普尔上将报告格雷斯港和卡伯尼尔港的疏散情况。
“那里的防御决不能松懈!”希普尔指示道,“部队只能在得到军部命令后才能撤往指定地区隐蔽。另外的6个渔港也必须在明天完成疏散。不过卡伯尼尔岛和巴斯克岛上的守军不能撤退,那里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这两座岛屿的地势很高,不会被海啸席卷,而且美国人还在那里挖了坑道,我们可费了不少劲儿才夺取,应该可以用来藏兵。”
“嗯,”希普尔想了想,说,“巴斯克岛上放一个营,卡伯尼尔岛上放一个连,让他们多加小心,多准备饮食、饮水,在大爆炸发生后尽可能在坑道内多呆一段时间。”
“好的,好的,我马上通知他们。”
希普尔说的“大爆炸”当然指核爆了!在“哥伦布行动”中就准备了投放原子弹的方案。
方案之一是在空投和机降行动失败后,将原子弹投放在康塞普申湾西岸某地、康塞普申湾入口附近和丘吉尔海军要塞,以便为强行登陆的登陆舰队扫清障碍。
方案二则是在空投和机降行动成功后,将原子弹投放在康塞普申湾内、丘吉尔海军要塞和美国装甲部队的集结地域上空——方案二并没有规定同时投放三枚原子弹,也可以是一枚或两枚,具体扔多少要视情况而定。
不过一枚原子弹是必须要扔下的,不仅是为了吓唬美国人,还是为了清理康塞普申湾里面的水雷、潜艇和鱼雷快艇。不把他们清理干净,欧洲联合舰队的登陆舰队可不敢开进康塞普申湾。
而一枚当量2万吨的原子弹投在不到20公里宽的海湾里面,十有八九会掀起巨大的拍岸浪,就仿佛发生了大海啸一样。
所以布署在康塞普申湾西岸的港口和渔港的部队一定要在核爆发生前转移并且隐蔽。因为这些港口和渔港地势都很低(几十米高的悬崖绝壁边上也不可能建港口),容易被海啸扫荡。至于布署在台地上的部队,倒是不会被海啸拍死,但还是得做好防辐射工作。所以他们才会累死累活忙着挖沟挖壕,还领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防护用品。希普尔空降兵上将的军部,也因此跑到了原本的地下弹药库内。
不过德军的主动收缩和挖掘战壕修筑工事的行动,在纽芬兰岛上的盟军司令部看来,却是为了“固守待援”。
“约瑟夫,”英国皇家海军中将弗雷泽拿着刚刚收到的f-13侦察机发来的报告走进了作战指挥中心,对美军纽芬兰岛地面部队司令官约瑟夫柯林斯说,“发现德国人的登陆大舰队了!位置在纽芬兰岛西北500-550海里,应该是从冰岛开来的。”
“500-550海里?那它们什么时候能到?”约瑟夫柯林斯问。
“36-72小时。”弗雷泽给出了很大的时间区域,“最晚会在29日抵达。”
“29日……”约瑟夫柯林斯抱着胳臂,“第16装甲师和第11、13、17空降师恐怕来不及在那之前收复康塞普申湾西岸地区。”
约瑟夫柯林斯现在派出了4个师的5万多名美军官兵用于在康塞普申湾西岸进行反击,别看数量只比德军多一倍,但是火力和坦克数量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隶属于第6军(美军)的第32、第33师(实际上是机械化步兵师)也已经从原本的战线上抽调出来,最晚28日上午就能参加进攻作战。
另外,还有10个独立重炮兵营(装备240mm和203mm重炮)被从岸防炮兵阵地上抽调出来,正在调往康塞普申湾西岸战场。一旦到位,进攻的美军部队就将拥有压倒性的火力支援。
所以柯林斯并不担心自己已经或准备投入的多达6个师的部队会打不过从天而降,没有多少重装备的德军。
但是正在开来的德军登陆舰队却让他非常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6个师虽然强大,但也不是超人组成的部队,不可能在28日前就结束战斗。
“他们进不了康塞普申湾的,”弗雷泽信心十足地告诉柯林斯,“水雷、鱼雷快艇和u级潜艇至少可以把德国人的舰队阻挡2个星期,另外丘吉尔要塞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皇家舰队的z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正在赶来……如果一切顺利,德国人的登陆舰队就将成为z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的猎物。”
“海上的作战有十足的把握?”柯林斯用很怀疑的眼光看着弗雷泽问。
“是的!”弗雷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好吧,”柯林斯点点头,“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在2个星期,不,在1个星期内夺回康塞普申湾西岸的作战计划吧。”
“这个……这个没有搞错吧?怎么还有太阳眼镜?它是防什么的?”勃兰特看到这堆防护用品,顿时有一种被后勤部门戏弄的感觉。
“唔,应该,应该没有错……”一个负责发放防护用品的少尉军官不确定地回答,“上面还命令把这些东西发给每一个伞兵,并且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太阳眼镜?”勃兰特有些哭笑不得地问。
“哦,那个不叫太阳眼镜,叫u-45型单兵防辐射护目镜……”少尉军需官说,“操作条例上是怎么说的。”
他递给勃兰特一份“太阳眼镜”的操作条例,是德国空军战略武器司令部编纂的,上面有佩戴“太阳眼镜”的标准步骤和维护眼镜的方法。
“必须严格按照条例佩戴眼镜。”少尉军需官说完,又拿出一份连裤罩衣的操作条条例,对勃兰特说:“这是u-45型单兵防辐射服的操作条例。”
穿衣服也是有操作条例的!
“防什么服?”勃兰特没有听明白。
“防辐射服。”
“辐射?”勃兰特还是不懂,“这是什么东西?”
“一种秘密武器吧,”军需官说,“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命令上面没有说。”
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因为上面的一道命令,就耀武扬威地来北美洲杀人放火了!勃兰特心说:这大概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悲哀吧?这个民族就知道服从上面的命令,而不管命令有多么的荒唐。
勃兰特心里面虽然这么想,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跟着眼前的这个军需官学习了“太阳眼镜”的正确佩戴方法、防辐射服的正确穿着方法、防毒面具的戴法,还有怎么正确地把皮手套套在手上。
哦,除了正确的穿戴方法之外,还有怎么将这些“护具”从身上脱下来和清洗、保存的方法,总之非常麻烦。
在勃兰特和他带来的几个伞兵学会了“护具”的使用方法后,军需官又给了他一本“防辐射作战手册”,然后说:“这个也是人手一本,所有的人都必须看上几遍,最好背出来。另外,还有一些铁皮水桶你们也要领走。”
“水桶?”勃兰特瞪着眼珠子问,“是用来装水的吗?”
“对,用来装水的。”军需官说,“唔,我想那些桶也没别的用处了。”
这次勃兰特领到的“防护用品”比想象中的要多的多,靠他带来的几个人根本拿不了。好在第5伞降营营部早有准备,派了辆缴获的道奇大卡车,才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运到了勃兰特所在的连队。
而同样的情况,在4月26日晚上不仅发生在勃兰特所在伞兵营,而是发生在每一个空降到纽芬兰岛的伞兵营和空中突击营。
因为在26日白天又进行了一次空降,现在纽芬兰岛上的德国国防军伞兵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7个,同时还多了9个团部和3个师部,另外还多了个完整的第1空中突击旅的旅部。空降到纽芬兰岛的德军伞兵总人数已经达超过了6万。
而这6万个德国鬼子(也包括少量的法国鬼子)在26日晚上,都不顾疲劳,忙着加固战壕、掩体和学习使用奇形怪状的防护用品。
希普尔空降兵上将的第1空中突击军军部,也在26日晚上从格雷斯机场迁到了卡伯尼尔港机场附近的一个大型防空洞内——这个防空洞原本是个地下弹药库,修得非常坚固,德军占领这里的时候,库房内还有不少没有来得及销毁的航弹。现在这些航弹都被搬走了,空出来的地方正好用来容纳希普尔的军部。
“上将,格雷斯港和卡伯尼尔港内的非战斗人员都已经疏散去了维多利亚,战斗人员也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
就在参谋和勤务兵们忙着布置军部的同时,第1空中突击军的参谋长科克上校正在向希普尔上将报告格雷斯港和卡伯尼尔港的疏散情况。
“那里的防御决不能松懈!”希普尔指示道,“部队只能在得到军部命令后才能撤往指定地区隐蔽。另外的6个渔港也必须在明天完成疏散。不过卡伯尼尔岛和巴斯克岛上的守军不能撤退,那里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这两座岛屿的地势很高,不会被海啸席卷,而且美国人还在那里挖了坑道,我们可费了不少劲儿才夺取,应该可以用来藏兵。”
“嗯,”希普尔想了想,说,“巴斯克岛上放一个营,卡伯尼尔岛上放一个连,让他们多加小心,多准备饮食、饮水,在大爆炸发生后尽可能在坑道内多呆一段时间。”
“好的,好的,我马上通知他们。”
希普尔说的“大爆炸”当然指核爆了!在“哥伦布行动”中就准备了投放原子弹的方案。
方案之一是在空投和机降行动失败后,将原子弹投放在康塞普申湾西岸某地、康塞普申湾入口附近和丘吉尔海军要塞,以便为强行登陆的登陆舰队扫清障碍。
方案二则是在空投和机降行动成功后,将原子弹投放在康塞普申湾内、丘吉尔海军要塞和美国装甲部队的集结地域上空——方案二并没有规定同时投放三枚原子弹,也可以是一枚或两枚,具体扔多少要视情况而定。
不过一枚原子弹是必须要扔下的,不仅是为了吓唬美国人,还是为了清理康塞普申湾里面的水雷、潜艇和鱼雷快艇。不把他们清理干净,欧洲联合舰队的登陆舰队可不敢开进康塞普申湾。
而一枚当量2万吨的原子弹投在不到20公里宽的海湾里面,十有八九会掀起巨大的拍岸浪,就仿佛发生了大海啸一样。
所以布署在康塞普申湾西岸的港口和渔港的部队一定要在核爆发生前转移并且隐蔽。因为这些港口和渔港地势都很低(几十米高的悬崖绝壁边上也不可能建港口),容易被海啸扫荡。至于布署在台地上的部队,倒是不会被海啸拍死,但还是得做好防辐射工作。所以他们才会累死累活忙着挖沟挖壕,还领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防护用品。希普尔空降兵上将的军部,也因此跑到了原本的地下弹药库内。
不过德军的主动收缩和挖掘战壕修筑工事的行动,在纽芬兰岛上的盟军司令部看来,却是为了“固守待援”。
“约瑟夫,”英国皇家海军中将弗雷泽拿着刚刚收到的f-13侦察机发来的报告走进了作战指挥中心,对美军纽芬兰岛地面部队司令官约瑟夫柯林斯说,“发现德国人的登陆大舰队了!位置在纽芬兰岛西北500-550海里,应该是从冰岛开来的。”
“500-550海里?那它们什么时候能到?”约瑟夫柯林斯问。
“36-72小时。”弗雷泽给出了很大的时间区域,“最晚会在29日抵达。”
“29日……”约瑟夫柯林斯抱着胳臂,“第16装甲师和第11、13、17空降师恐怕来不及在那之前收复康塞普申湾西岸地区。”
约瑟夫柯林斯现在派出了4个师的5万多名美军官兵用于在康塞普申湾西岸进行反击,别看数量只比德军多一倍,但是火力和坦克数量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隶属于第6军(美军)的第32、第33师(实际上是机械化步兵师)也已经从原本的战线上抽调出来,最晚28日上午就能参加进攻作战。
另外,还有10个独立重炮兵营(装备240mm和203mm重炮)被从岸防炮兵阵地上抽调出来,正在调往康塞普申湾西岸战场。一旦到位,进攻的美军部队就将拥有压倒性的火力支援。
所以柯林斯并不担心自己已经或准备投入的多达6个师的部队会打不过从天而降,没有多少重装备的德军。
但是正在开来的德军登陆舰队却让他非常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6个师虽然强大,但也不是超人组成的部队,不可能在28日前就结束战斗。
“他们进不了康塞普申湾的,”弗雷泽信心十足地告诉柯林斯,“水雷、鱼雷快艇和u级潜艇至少可以把德国人的舰队阻挡2个星期,另外丘吉尔要塞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皇家舰队的z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正在赶来……如果一切顺利,德国人的登陆舰队就将成为z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的猎物。”
“海上的作战有十足的把握?”柯林斯用很怀疑的眼光看着弗雷泽问。
“是的!”弗雷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好吧,”柯林斯点点头,“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在2个星期,不,在1个星期内夺回康塞普申湾西岸的作战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