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再次提交的方案终于让斯大林同志感到满意了——西南方面军得到加强并且重兵布防第聂伯河防线,同时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还保持250万人以上的强大兵力,足够应付一场规模宏大的主力决战。
看起来是万无一失,这下万恶的纳粹侵略军一定会统统下地狱去了!
所以在1943年4月余下的日子中,苏军统帅部又一次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调整部署,加强南线防御,削弱中、北两路。
而与此同时,赫斯曼和古德里安两人挑选出来的几个前线德军主帅——北路包围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屈希勒尔元帅,中路负责主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和南路负责从正面进攻乌克兰的伦德施泰特元帅——全部召到了措森的大总参谋部。
“帝国元帅,我们的目标到底是哪里?是莫斯科吗?”
此役德军的主将曼施坦因元帅已经仔细研究过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了。不过对于“紫色方案”中德军的最终目标,曼施坦因还是有些糊涂。
他说:“如果我们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取得2场会战的胜利,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南迂回呢?列宁格勒已经被围困了半年多,等到9月或10月时,该城还能有多少防御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夺取,同时包围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很难夺取的大城市。”赫斯曼告诉曼施坦因,“如果我们要夺取莫斯科,那就必须做好伤亡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准备,而且我们很有可能要在莫斯科城下过冬。”
根据赫斯曼和古德里安的估计,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地区展开的决战将是非常激烈的!苏联人很可能会投入300-400万人的庞大军力进行抵抗。德军即使取胜,一定会消耗巨大,再去攻击莫斯科实在是没有把握。
而且莫斯科一旦告急,斯大林必然不惜一切调兵解围。到时候东乌克兰的红军主力必然会北调,乌克兰就会相当空虚。那么德军就能用较少的兵力,从正面和背后迂回包抄,将整个东乌克兰吃掉。
“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赫斯曼说,“在今年冬季,苏联战场上的战线应该维持在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一线。”
因为预料苏联人会将南线的主力悉数调往中路去保卫莫斯科,因此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就制定了由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完成对乌克兰的包围后,再东进奔袭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切断高加索石油产区和莫斯科的联络?”龙德施泰特元帅这时也提出了疑问,“那土耳其会不会加入战争?听说巴本大使一直在做土耳其的工作。”
巴本大使就是弗朗茨冯巴本,历史上在1932年6月1日-11月17日间担任总理的那位。在这个时空他没当过总理,但仍然是天主教中央党(后来基民盟)的领袖,在中央党和祖国党合并后,成为祖国党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和国会议员。
在战争爆发后又被派往土耳其担任大使(一战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务,因此在土耳其有很多关系),曾经在地中海战役分出胜负后成功推动了土耳其开放边境供德军过境。不过他对这样外交成就并不满意,一直想要推动土耳其加入战争。
“那是外交部的想法,”赫斯曼轻轻摇头,说,“不过我不认为需要土耳其人参战,因为土耳其人不会白白参战,为了拉拢他们我们很可能要拿出高加索石油产区。而且一旦我们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占领,战争就很有可能结束,我们何必再拉上土耳其呢?”
“那如果战争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呢?”龙德施泰特老元帅问。
“如果在我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后战争还不结束,”赫斯曼耸耸肩说,“那时列宁格勒多半就会变成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了!那样……我们又怎么能把高加索产油区交给土耳其人呢?”
赫斯曼对拉拢土耳其人参战其实兴趣不大,因为要和苏联议和,那么最好别拿下高加索石油产区。那里对苏联和俄罗斯太重要了——没有了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都不大好开了!
而苏联如果固执地拒绝和平,那么列宁格勒被围困到今年10月差不多也该投降了。到时候不管赫斯曼愿意不愿意,他的女皇朋友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冬宫,在一群被饥饿打败的前苏维埃人的欢呼下,成为真正的俄罗斯君主。
这样……赫斯曼当然更不能把高加索的石油给土耳其人了,因为那里是奥丽加女皇的财产,将来还会属于德意志帝国的皇后。
“不必考虑土耳其,”赫斯曼说,“仗我们自己打!如果……斯大林在今年冬天到来前不服输,那么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人将会变成我们的盟友,奥丽加的朝廷会把他们争取过来的。”
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已经在普斯科夫州颁布了《土改敕令》,宣布原苏联集体农庄所有的土地,将一律平分给集体农庄的农民,归私人所有!并且免除三年的土地税!
如果这个《赦令》如果在俄国农村广泛宣传开的话,只怕有很多俄国人就要高唱起“想女皇,迎女皇,女皇来了不纳粮”了。
“这样不是更好吗?”北方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有些奇怪地问。作为包围列宁格勒德军的总指挥和俄国女皇的亲密朋友,他是很希望能打下列宁格勒的。
赫斯曼摇摇头说:“如果我们攻占列宁格勒,那我们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到时候就会有一场长期战争要打了。”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奥丽加女皇在俄罗斯的号召力是有限的,在俄国农村虽然有很多人想念她,但是在整个苏联,反对她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她为了取得我们的支持,必须要放弃整个乌克兰,这会让她的统治在相当部分的俄罗斯人心目中缺乏合法性。”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离合在沙俄时期不是什么问题,虽然那时已经有了乌克兰分离主义,但是势力不大。
而且在沙俄时期也没有一个“乌克兰国”,后来被人称为乌克兰的地盘那时被称为“小俄罗斯”,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也是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而“小俄罗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疆域,小俄罗斯人和大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连大小俄罗斯人的语言差别也不大(相当于中国各地的方言)。
但是经过苏联和波兰这么多年的统治,乌克兰的语言、文字、民族疆域和民族意识都已经形成。乌克兰从苏联或俄罗斯分离,也就成了一个趋势。
可是对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而言,失去乌克兰将是他们永远的痛楚!无论谁弄丢了乌克兰,谁就必然是俄罗斯民族的罪人,而这份罪过不会因为行了一点所谓的仁政就能改变的。
因为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早就透入骨髓,甚至比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还要顽固,想要清除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需要一代人以上的去国家化洗脑。
而且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就是一条虫,后世的普丁大帝都没什么招,何况奥丽加这个没有什么执政经验的女流?
“所以奥丽加没有真正上台,拥护她和想念她的人不少,”赫斯曼轻轻叹口气,“可她一旦真的上了台,那么反对她的人肯定会更多,所以我不希望罗曼诺夫王朝在俄罗斯复辟。如果我们非要如此,那么高加索石油产区必须留给奥丽加,否则她的女皇怎么当得下去?她要干不下去了,俄罗斯的麻烦还不是我们的?”
女皇要施仁政也得有本钱啊!没了乌克兰后俄国工业肯定不行,农业也没多大希望(乌克兰同样是粮仓),再不把石油产区留给奥丽加,你让未来的俄罗斯帝国政权怎么摆平国内民众的种种不满?
这可不是分几俄亩地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事情,因为40年代的苏联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低的社会主义国家。
城市化水平较高意味着分田到户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要不然列宁格勒也不会顽强抵抗到现在了!
而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苏联是有很多福利的,比如退休金制度,比如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制度,比如基本免费或低价的住房和各种公用事业,比如一大堆效率低下但还得按时发钱发福利的大锅饭国企,这些奥丽加女皇都得背起来,同时还得再给农民好处,要不然俄罗斯人民还得没完没了地闹。(未完待续。)</p>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
看起来是万无一失,这下万恶的纳粹侵略军一定会统统下地狱去了!
所以在1943年4月余下的日子中,苏军统帅部又一次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调整部署,加强南线防御,削弱中、北两路。
而与此同时,赫斯曼和古德里安两人挑选出来的几个前线德军主帅——北路包围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屈希勒尔元帅,中路负责主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和南路负责从正面进攻乌克兰的伦德施泰特元帅——全部召到了措森的大总参谋部。
“帝国元帅,我们的目标到底是哪里?是莫斯科吗?”
此役德军的主将曼施坦因元帅已经仔细研究过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了。不过对于“紫色方案”中德军的最终目标,曼施坦因还是有些糊涂。
他说:“如果我们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取得2场会战的胜利,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南迂回呢?列宁格勒已经被围困了半年多,等到9月或10月时,该城还能有多少防御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夺取,同时包围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很难夺取的大城市。”赫斯曼告诉曼施坦因,“如果我们要夺取莫斯科,那就必须做好伤亡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准备,而且我们很有可能要在莫斯科城下过冬。”
根据赫斯曼和古德里安的估计,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地区展开的决战将是非常激烈的!苏联人很可能会投入300-400万人的庞大军力进行抵抗。德军即使取胜,一定会消耗巨大,再去攻击莫斯科实在是没有把握。
而且莫斯科一旦告急,斯大林必然不惜一切调兵解围。到时候东乌克兰的红军主力必然会北调,乌克兰就会相当空虚。那么德军就能用较少的兵力,从正面和背后迂回包抄,将整个东乌克兰吃掉。
“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赫斯曼说,“在今年冬季,苏联战场上的战线应该维持在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一线。”
因为预料苏联人会将南线的主力悉数调往中路去保卫莫斯科,因此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就制定了由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完成对乌克兰的包围后,再东进奔袭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切断高加索石油产区和莫斯科的联络?”龙德施泰特元帅这时也提出了疑问,“那土耳其会不会加入战争?听说巴本大使一直在做土耳其的工作。”
巴本大使就是弗朗茨冯巴本,历史上在1932年6月1日-11月17日间担任总理的那位。在这个时空他没当过总理,但仍然是天主教中央党(后来基民盟)的领袖,在中央党和祖国党合并后,成为祖国党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和国会议员。
在战争爆发后又被派往土耳其担任大使(一战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务,因此在土耳其有很多关系),曾经在地中海战役分出胜负后成功推动了土耳其开放边境供德军过境。不过他对这样外交成就并不满意,一直想要推动土耳其加入战争。
“那是外交部的想法,”赫斯曼轻轻摇头,说,“不过我不认为需要土耳其人参战,因为土耳其人不会白白参战,为了拉拢他们我们很可能要拿出高加索石油产区。而且一旦我们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占领,战争就很有可能结束,我们何必再拉上土耳其呢?”
“那如果战争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呢?”龙德施泰特老元帅问。
“如果在我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后战争还不结束,”赫斯曼耸耸肩说,“那时列宁格勒多半就会变成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了!那样……我们又怎么能把高加索产油区交给土耳其人呢?”
赫斯曼对拉拢土耳其人参战其实兴趣不大,因为要和苏联议和,那么最好别拿下高加索石油产区。那里对苏联和俄罗斯太重要了——没有了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都不大好开了!
而苏联如果固执地拒绝和平,那么列宁格勒被围困到今年10月差不多也该投降了。到时候不管赫斯曼愿意不愿意,他的女皇朋友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冬宫,在一群被饥饿打败的前苏维埃人的欢呼下,成为真正的俄罗斯君主。
这样……赫斯曼当然更不能把高加索的石油给土耳其人了,因为那里是奥丽加女皇的财产,将来还会属于德意志帝国的皇后。
“不必考虑土耳其,”赫斯曼说,“仗我们自己打!如果……斯大林在今年冬天到来前不服输,那么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人将会变成我们的盟友,奥丽加的朝廷会把他们争取过来的。”
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已经在普斯科夫州颁布了《土改敕令》,宣布原苏联集体农庄所有的土地,将一律平分给集体农庄的农民,归私人所有!并且免除三年的土地税!
如果这个《赦令》如果在俄国农村广泛宣传开的话,只怕有很多俄国人就要高唱起“想女皇,迎女皇,女皇来了不纳粮”了。
“这样不是更好吗?”北方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有些奇怪地问。作为包围列宁格勒德军的总指挥和俄国女皇的亲密朋友,他是很希望能打下列宁格勒的。
赫斯曼摇摇头说:“如果我们攻占列宁格勒,那我们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到时候就会有一场长期战争要打了。”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奥丽加女皇在俄罗斯的号召力是有限的,在俄国农村虽然有很多人想念她,但是在整个苏联,反对她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她为了取得我们的支持,必须要放弃整个乌克兰,这会让她的统治在相当部分的俄罗斯人心目中缺乏合法性。”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离合在沙俄时期不是什么问题,虽然那时已经有了乌克兰分离主义,但是势力不大。
而且在沙俄时期也没有一个“乌克兰国”,后来被人称为乌克兰的地盘那时被称为“小俄罗斯”,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也是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而“小俄罗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疆域,小俄罗斯人和大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连大小俄罗斯人的语言差别也不大(相当于中国各地的方言)。
但是经过苏联和波兰这么多年的统治,乌克兰的语言、文字、民族疆域和民族意识都已经形成。乌克兰从苏联或俄罗斯分离,也就成了一个趋势。
可是对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而言,失去乌克兰将是他们永远的痛楚!无论谁弄丢了乌克兰,谁就必然是俄罗斯民族的罪人,而这份罪过不会因为行了一点所谓的仁政就能改变的。
因为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早就透入骨髓,甚至比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还要顽固,想要清除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需要一代人以上的去国家化洗脑。
而且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就是一条虫,后世的普丁大帝都没什么招,何况奥丽加这个没有什么执政经验的女流?
“所以奥丽加没有真正上台,拥护她和想念她的人不少,”赫斯曼轻轻叹口气,“可她一旦真的上了台,那么反对她的人肯定会更多,所以我不希望罗曼诺夫王朝在俄罗斯复辟。如果我们非要如此,那么高加索石油产区必须留给奥丽加,否则她的女皇怎么当得下去?她要干不下去了,俄罗斯的麻烦还不是我们的?”
女皇要施仁政也得有本钱啊!没了乌克兰后俄国工业肯定不行,农业也没多大希望(乌克兰同样是粮仓),再不把石油产区留给奥丽加,你让未来的俄罗斯帝国政权怎么摆平国内民众的种种不满?
这可不是分几俄亩地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事情,因为40年代的苏联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低的社会主义国家。
城市化水平较高意味着分田到户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要不然列宁格勒也不会顽强抵抗到现在了!
而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苏联是有很多福利的,比如退休金制度,比如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制度,比如基本免费或低价的住房和各种公用事业,比如一大堆效率低下但还得按时发钱发福利的大锅饭国企,这些奥丽加女皇都得背起来,同时还得再给农民好处,要不然俄罗斯人民还得没完没了地闹。(未完待续。)</p>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