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来人了?”
关飞才回到太宇科技办公室,还没坐下喘口气,就接到一楼接待处电话,说新华社登门拜访。
他前脚到,对方后脚就跟来,显然是对他行踪非常关心,说不定从机场就跟上来了。
驻港分社可不仅仅是个报社那么简单,其本质是国内在本港的半官方机构。
解放后,原国民政府自行关闭了在港办事处,宣告国民政府在港官方地位的终结。此后,港英当局却害怕比国府更加强大的大陆,利用官方机构的方式,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实质夺取香港控制权,于是坚决拒绝大陆在港设置官方机构。
港英当局诱使大陆在港成立总领事馆,以造成大陆认可香港殖民地地位的实质,这个要求当然被严正拒绝。
但双方又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大陆也需要香港成为沟通世界的窗口。高层经过考虑,便借助新华社这块牌子,成立驻港分社,以新闻机构行事务公署之实,事实上成为大陆在港的半官方机构。
驻港分社如此急切来访,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关飞沟通。
“我这就下来!”
关飞通知一楼接待处好好招待,自己带着周小山、潘美凤、毛秀亮等公司高层,迅速搭乘电梯下楼亲去迎接。
太宇科技发展迅速,公司档次日高,为了在合作客户、经销商面前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对总部大楼重新做了一番装修。
以前作为车间使用的一楼全部空了出来,工人、设备全部转移到了相邻不远的新大楼里。大楼承重墙、承重柱做加固之后,其他的功能区分割墙壁,被整幅的落地玻璃所代替,在清洁工的努力下,擦得一尘不染;墙壁用石膏刮得光滑平整,贴上新墙纸;楼顶做了吊顶处理,五组灯泡形成的正方几何图案中间,安装了五盏大型支状吊灯,配合靠墙一圈射灯,经过深红色大理石地板的折射,映射出宝石般的光泽,熠熠生辉,整个大厅之富丽堂皇。
为了避免大厅过于空旷,同时也是方便来客、员工会面,在大厅围建了一个百米长、四十米宽的半尺高木台,衬以鹅黄色实木地板。
木台靠入口处,耸立一座三米高的假山,横着展开如一道屏风,挡住外面的视线。山上孔洞中填满泥土,种上特别培植的奇树盆栽,峭壁之间还舒展着几颗遒劲的苍松,整座假山郁郁葱葱,恍如真山。
山脚一片一米多的空地,满是细小的翠草,如同平原。又有屋舍、农田、鸡狗、织机、农夫织妇等玩偶模型,宛似一处恬静的农家宅院。
在水压作用下,一道细小的清泉从山顶流出,在山顶、山腰、山脚各自汇聚为几个碗口大的水塘,仿似山间湖泊。水流至山脚,从一处平直的山壁倾泻而下,便如同瀑布,在山脚平原低矮处聚集成一个面盆大小的水潭。
流水不断由上倾泻,漫过水潭,流入一条水渠。
水渠弯弯曲曲,宽的地方阔有一两米、窄的地方约四五十公分,曲折往返,环绕一周,将木台包围,最终回到假山背后水池、亦或是一个硕大的湖泊,水线下的抽水机再次将水抽起,送到山顶,循环往复,形成一道活水。
渠内水道嵌满拇指大小的各色鹅卵石,有水草、细砂、珊瑚、贝壳,并放养了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道内游来窜去,别添一份生气。
一座木制仿古小拱桥从水渠这头,架到对面木台。
木台内,由经过艺术造型的不锈钢栏扶手、半人高观赏植物分割为十几个部分。最外面是中部台阶两侧的长条状区域,放置着用清漆处理,保留原本木质纹路的长椅、木桌,作为公共休憩场所。
长条状休憩区内部,经过三层观赏植物、连接到屋顶的木格爬藤区隔,由一条便道连接着两个大型的特别包间,内部装饰极具匠心,也更具隐秘性,作为接待少数身份重要客户的临时接待场所。
接待处准备的各种档次的咖啡、茶、冰饮、糕点等,都是请来的专业调酒师、咖啡师、糕点师傅手工制作,品质不输于外面的高档休闲场所。
休憩区内专门走线,将音箱隐藏在观赏植物、爬藤叶片深处,可以通过接待处控制台,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音乐。
通常而言,如果不想在办公室接待客户,完全可以不用去外面找地方,在接待区就可很方便地谈事。而且这里环境优雅,东西质量信得过,格调丝毫不差,也算是节约接待经费的一个办法吧。
关飞等人从专用电梯出来,一名穿着白色制式衬衣短裙、外罩蓝色短西服、领口围着紫色轻纱的接待小姐,便迎上来,右手轻握左手手指,欠身行礼,低声道:“董事长、周总、毛总、潘总,几位客人被安排在夏竹一厅,请跟我来。”
普通话字正腔圆,只略有一点台湾那边软绵绵的腔调。
端人碗,吃人饭,关飞要求必须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规定,在公司内执行得很好。
港人本就有一定普通话基础,二十世纪初就在各中校传习,并有专门的国语课程,由非粤语人士开办的学校,更是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此后国府退败台湾,大批内地人涌入,本港语言更加复杂,广府语、上海话、官话、闽浙话混杂,各有一定适用范围。因此为了让大家都听得懂,电台、电视、电影都是采用普通话配音,即便有些本地老人不会说,但绝对都听得懂。
本港之所以现在粤语成为主流,都是港英当局强行推广的结果。
五十年代,因罗湖设立了关卡,港英当局便利用本港与内地交流隔绝的机会,降低国语教学的地位,规定小学必须采取粤语教学,没有通过粤语考试的老师拿不到教师资格。到六十年代,更是取消国语课程,再后来干脆直接阻止包括私利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教授国语,非粤语方言广播、电视皆被取缔,强行推广粤语。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各电影公司还在坚持采取国语配音,电影成为还在继续影响本港语言环境的最后阵地。
本地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普通话基础,而且除了音调不同,粤语、普通话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并无不同。在公司强制要求下,员工初始讲得有些磕磕巴巴,很快就适应过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普通话说得比许多内地人还标准。
只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大多是电影、台湾的广播节目,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边软绵绵的语调特征,个别字的发音,也与内地有所区别。
随着太宇科技、新时代等公司的出现、壮大,在军分区系公司的影响下,各关联公司为了投其所好、交流方便,也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特别是各家关联公司的业务人员、技术人员、高层,更是将普通话作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
港英当局自然是不满的,可这是人家的“公司文化”,且是工作需要。人家为了跟客户联系,正常交流,学习普通话无可厚非。总不能说允许英资公司可以强迫员工讲英语,中资公司却不能讲普通话吧。真这样做,那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等于是彻底跟大陆撕破脸,他们还没这勇气。
“好的,谢谢。”关飞客气道。
装修后的接待大厅焕然一新,柔和而明亮的顶灯、折射后透出莹莹宝光的大理石地板、鹅黄色的木台、亮银色的扶栏、绿色的盆栽、间杂的各色花朵,不知从何处飘来的古筝乐曲,让大厅显得即富美华丽,又高雅清奇。
过小桥、上木台,关飞微微含笑,看到有几对正在谈业务的职员,双方放着咖啡茶盏,正争得面红耳赤。又有数名身着西装的员工,散在公共休憩区几个位置,围着木桌三两对坐,轻言谈笑,状似愉快。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他没有干涉的意图。
太宇科技是周小山在管,既然他没有说什么,自然表示这几名员工并没有违法公司规定。各在其位、各司其责,他没有必要越过公司本来的管理层,对下面员工询问斥责,给周小山在员工面前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管理风格,只要他工作做到位,业绩良好,怎么管理公司是他的自由。
在这个时代,欧美公司推崇家庭式管理,公司内有咖啡间、游戏室,员工在完成工作之后,随时可以去咖啡间坐坐,与同事轻松地聊聊天、打两局桌球,公司氛围很是轻松温馨,内部极具凝聚力,很少跳槽。并不只是日本实行着终生雇佣,大多数欧美公司员工,也遵循着服务于一家公司的惯例,从就职到退休,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对他们来说,公司即等同于家庭,有时候比家庭还重要。
要讲奉献,这些六七十年代的员工,一点也不比日本差。为了赶订单,免费加班毫不罕见,公司兴旺员工开心,公司经营困难则员工揪心,纷纷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为公司尽最大努力,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这样的管理模式,要到八十年代以后,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倒闭频繁,维持正常运转的时间越来越短,员工们不得不及早考虑下一次就业方向,跳槽才开始变得日益频繁,最终成为常态。
而温馨的家庭式管理模式,也被更加冷酷的业绩考核、完不成就滚蛋的管理模式所替代,公司逐渐成为冷冰冰的压榨工具。
关飞才回到太宇科技办公室,还没坐下喘口气,就接到一楼接待处电话,说新华社登门拜访。
他前脚到,对方后脚就跟来,显然是对他行踪非常关心,说不定从机场就跟上来了。
驻港分社可不仅仅是个报社那么简单,其本质是国内在本港的半官方机构。
解放后,原国民政府自行关闭了在港办事处,宣告国民政府在港官方地位的终结。此后,港英当局却害怕比国府更加强大的大陆,利用官方机构的方式,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实质夺取香港控制权,于是坚决拒绝大陆在港设置官方机构。
港英当局诱使大陆在港成立总领事馆,以造成大陆认可香港殖民地地位的实质,这个要求当然被严正拒绝。
但双方又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大陆也需要香港成为沟通世界的窗口。高层经过考虑,便借助新华社这块牌子,成立驻港分社,以新闻机构行事务公署之实,事实上成为大陆在港的半官方机构。
驻港分社如此急切来访,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关飞沟通。
“我这就下来!”
关飞通知一楼接待处好好招待,自己带着周小山、潘美凤、毛秀亮等公司高层,迅速搭乘电梯下楼亲去迎接。
太宇科技发展迅速,公司档次日高,为了在合作客户、经销商面前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对总部大楼重新做了一番装修。
以前作为车间使用的一楼全部空了出来,工人、设备全部转移到了相邻不远的新大楼里。大楼承重墙、承重柱做加固之后,其他的功能区分割墙壁,被整幅的落地玻璃所代替,在清洁工的努力下,擦得一尘不染;墙壁用石膏刮得光滑平整,贴上新墙纸;楼顶做了吊顶处理,五组灯泡形成的正方几何图案中间,安装了五盏大型支状吊灯,配合靠墙一圈射灯,经过深红色大理石地板的折射,映射出宝石般的光泽,熠熠生辉,整个大厅之富丽堂皇。
为了避免大厅过于空旷,同时也是方便来客、员工会面,在大厅围建了一个百米长、四十米宽的半尺高木台,衬以鹅黄色实木地板。
木台靠入口处,耸立一座三米高的假山,横着展开如一道屏风,挡住外面的视线。山上孔洞中填满泥土,种上特别培植的奇树盆栽,峭壁之间还舒展着几颗遒劲的苍松,整座假山郁郁葱葱,恍如真山。
山脚一片一米多的空地,满是细小的翠草,如同平原。又有屋舍、农田、鸡狗、织机、农夫织妇等玩偶模型,宛似一处恬静的农家宅院。
在水压作用下,一道细小的清泉从山顶流出,在山顶、山腰、山脚各自汇聚为几个碗口大的水塘,仿似山间湖泊。水流至山脚,从一处平直的山壁倾泻而下,便如同瀑布,在山脚平原低矮处聚集成一个面盆大小的水潭。
流水不断由上倾泻,漫过水潭,流入一条水渠。
水渠弯弯曲曲,宽的地方阔有一两米、窄的地方约四五十公分,曲折往返,环绕一周,将木台包围,最终回到假山背后水池、亦或是一个硕大的湖泊,水线下的抽水机再次将水抽起,送到山顶,循环往复,形成一道活水。
渠内水道嵌满拇指大小的各色鹅卵石,有水草、细砂、珊瑚、贝壳,并放养了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道内游来窜去,别添一份生气。
一座木制仿古小拱桥从水渠这头,架到对面木台。
木台内,由经过艺术造型的不锈钢栏扶手、半人高观赏植物分割为十几个部分。最外面是中部台阶两侧的长条状区域,放置着用清漆处理,保留原本木质纹路的长椅、木桌,作为公共休憩场所。
长条状休憩区内部,经过三层观赏植物、连接到屋顶的木格爬藤区隔,由一条便道连接着两个大型的特别包间,内部装饰极具匠心,也更具隐秘性,作为接待少数身份重要客户的临时接待场所。
接待处准备的各种档次的咖啡、茶、冰饮、糕点等,都是请来的专业调酒师、咖啡师、糕点师傅手工制作,品质不输于外面的高档休闲场所。
休憩区内专门走线,将音箱隐藏在观赏植物、爬藤叶片深处,可以通过接待处控制台,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音乐。
通常而言,如果不想在办公室接待客户,完全可以不用去外面找地方,在接待区就可很方便地谈事。而且这里环境优雅,东西质量信得过,格调丝毫不差,也算是节约接待经费的一个办法吧。
关飞等人从专用电梯出来,一名穿着白色制式衬衣短裙、外罩蓝色短西服、领口围着紫色轻纱的接待小姐,便迎上来,右手轻握左手手指,欠身行礼,低声道:“董事长、周总、毛总、潘总,几位客人被安排在夏竹一厅,请跟我来。”
普通话字正腔圆,只略有一点台湾那边软绵绵的腔调。
端人碗,吃人饭,关飞要求必须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规定,在公司内执行得很好。
港人本就有一定普通话基础,二十世纪初就在各中校传习,并有专门的国语课程,由非粤语人士开办的学校,更是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此后国府退败台湾,大批内地人涌入,本港语言更加复杂,广府语、上海话、官话、闽浙话混杂,各有一定适用范围。因此为了让大家都听得懂,电台、电视、电影都是采用普通话配音,即便有些本地老人不会说,但绝对都听得懂。
本港之所以现在粤语成为主流,都是港英当局强行推广的结果。
五十年代,因罗湖设立了关卡,港英当局便利用本港与内地交流隔绝的机会,降低国语教学的地位,规定小学必须采取粤语教学,没有通过粤语考试的老师拿不到教师资格。到六十年代,更是取消国语课程,再后来干脆直接阻止包括私利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教授国语,非粤语方言广播、电视皆被取缔,强行推广粤语。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各电影公司还在坚持采取国语配音,电影成为还在继续影响本港语言环境的最后阵地。
本地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普通话基础,而且除了音调不同,粤语、普通话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并无不同。在公司强制要求下,员工初始讲得有些磕磕巴巴,很快就适应过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普通话说得比许多内地人还标准。
只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大多是电影、台湾的广播节目,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边软绵绵的语调特征,个别字的发音,也与内地有所区别。
随着太宇科技、新时代等公司的出现、壮大,在军分区系公司的影响下,各关联公司为了投其所好、交流方便,也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特别是各家关联公司的业务人员、技术人员、高层,更是将普通话作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
港英当局自然是不满的,可这是人家的“公司文化”,且是工作需要。人家为了跟客户联系,正常交流,学习普通话无可厚非。总不能说允许英资公司可以强迫员工讲英语,中资公司却不能讲普通话吧。真这样做,那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等于是彻底跟大陆撕破脸,他们还没这勇气。
“好的,谢谢。”关飞客气道。
装修后的接待大厅焕然一新,柔和而明亮的顶灯、折射后透出莹莹宝光的大理石地板、鹅黄色的木台、亮银色的扶栏、绿色的盆栽、间杂的各色花朵,不知从何处飘来的古筝乐曲,让大厅显得即富美华丽,又高雅清奇。
过小桥、上木台,关飞微微含笑,看到有几对正在谈业务的职员,双方放着咖啡茶盏,正争得面红耳赤。又有数名身着西装的员工,散在公共休憩区几个位置,围着木桌三两对坐,轻言谈笑,状似愉快。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他没有干涉的意图。
太宇科技是周小山在管,既然他没有说什么,自然表示这几名员工并没有违法公司规定。各在其位、各司其责,他没有必要越过公司本来的管理层,对下面员工询问斥责,给周小山在员工面前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管理风格,只要他工作做到位,业绩良好,怎么管理公司是他的自由。
在这个时代,欧美公司推崇家庭式管理,公司内有咖啡间、游戏室,员工在完成工作之后,随时可以去咖啡间坐坐,与同事轻松地聊聊天、打两局桌球,公司氛围很是轻松温馨,内部极具凝聚力,很少跳槽。并不只是日本实行着终生雇佣,大多数欧美公司员工,也遵循着服务于一家公司的惯例,从就职到退休,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对他们来说,公司即等同于家庭,有时候比家庭还重要。
要讲奉献,这些六七十年代的员工,一点也不比日本差。为了赶订单,免费加班毫不罕见,公司兴旺员工开心,公司经营困难则员工揪心,纷纷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为公司尽最大努力,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这样的管理模式,要到八十年代以后,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倒闭频繁,维持正常运转的时间越来越短,员工们不得不及早考虑下一次就业方向,跳槽才开始变得日益频繁,最终成为常态。
而温馨的家庭式管理模式,也被更加冷酷的业绩考核、完不成就滚蛋的管理模式所替代,公司逐渐成为冷冰冰的压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