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反复揣摩,刘若水将不死印法精义参悟了七层,对其中的玄妙差不多尽数了然于心,对于邪王的手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动作至少有了六成的把握。
为了攀登武道高峰,哪怕一分把握都不应放过。更何况,他此时已经足足有了六成的胜算?
不过,刘若水自然不会像石之轩那般,以佛门精义“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为核心要义。毕竟,刘若水对佛家学说虽然有所了解,但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若他真的想要学石之轩的话,那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已,刘若水却是打算以“心学”为核心要义。
刘若水之所以打算以儒学为核心奥义,不仅是因为刘若水对儒家的理念了解的最深,也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和“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刘若水可以模仿石之轩的做法,将儒,道,医三家的心法糅合起来,让三门心法不会因为心法不同而发生冲突,让他可以顺利的修炼长生诀。
他反复思索了三篇,发现自己的计划没有一丝纰漏,方才取出长生诀,将其一页一页翻开。
他虽然看不到上面的字图,但在他精神力的作用下,每一页的内容都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虽然刘若水早已将上面的图谱记在心中,但事已至此,他自然要小心为上。
凝神屏气,刘若水摒除了杂念,进入了深度吐纳状态之中。
登时,长生诀七幅图谱录入到了刘若水的脑海中。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第七幅。
刘若水虽然知道,像寇仲和徐子陵那样修炼“长生诀”并非正途。但他更清楚,除非自己能够将长生诀上面的甲骨文尽数破译。否则休想真正的修炼长生诀,所以他也只能走寇仲和徐子陵的路子,在这七幅图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进行修炼。
但是,寇仲和徐子陵因为不懂武功的缘故,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本能选择一幅自己最顺眼的图谱。这种懵懵懂懂的选择却正合道家的心性,因此才能不知不觉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图谱。
但刘若水不同,他对武道研究颇深,甚至已经是宗师级的人物。因此,他观看长生诀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的分析这几幅图谱的优劣,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遵从本能去进行选择。
毫无疑问,这种选择自然就落入了下层。
对刘若水来说,“开头”反而是最难得。对他来说,只要选对了图谱,接下来的修炼就是水到渠成了。
因此,刘若水虽然最喜欢第六幅图谱,但是他却并没有匆匆修炼,而是尽力的让自己彻底静下来,彻底的陷入空灵状态。
在道家功夫中,“静”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练心都静不下来,那就别想修炼什么东西。毕竟。若是静不下来,那就没有办法感觉到气,也没有办法凝聚气,最终将气化为身体的本源能量。
刘若水早已踏入练神返虚的境界。因此他在静功上的造诣自然不低,他甚至能够联系七天打坐,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但是,刘若水在静功上面的造诣虽高,却未必能够能达到此时的要求。因为他需要让自己彻底静下来,让自己的心思纯净的好似婴儿一样,以婴儿的视觉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图谱。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哪怕对于刘若水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这种静不仅要让自己的思维静下来,甚至还要让自己的魂魄彻底静下来。
一刻钟过去了,三刻钟过去了,十刻钟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开始的时候,刘若水还能知道时间的流逝,但渐渐地,他却彻底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在不知不觉中,在刘若水的丹田中涌出一股暖流,向上延伸而去。
在不知不觉中,刘若水体内原本好似铅汞一般的血气慢慢的消耗,转化为体内的纯正内气。
气过尾椎,升命门,命门跳动,往复七十二息,充盈而上,过玉枕,冲百汇,顺鼻息而下,入颤中,归丹田,如此往复,循环不息。
一呼一吸,上下往复,约七十二息之间,真气往复任督一次。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
不知不觉中,刘若水再次打通了任督二脉,重新踏入了先天境界。
突然,在刘若水的耳边传来一声晴空霹雳般的炸响,他的头顶宛若开了一个天窗,一股清凉之气倾泻而下,这股气瞬息间涌边全身,与体内燥热奔腾之真气相和,化为一股中正之气,运转全身。
随着这一声雷鸣,刘若水猛然惊醒,只见他猛然张口,一道白线化作气箭从他嘴里吐出。犹如闪电般射了出去,将一丈外的墙壁上射出一个三寸许的坑洞。
半响,刘若水彻底调息完毕之后,喃喃低语道,“原来是第一幅图吗?”
在长生诀的七幅图谱中,第一幅图谱是最简单的,甚至简单到让人一目了然的地步。
因为出身华山派的缘故,刘若水在道家功夫上面下来很深的功夫,他大约能看得出来,长生诀第一幅图谱讲的其实就是最基础的采气功夫。
按照道家的理论,气是生命之源,人之活着全乎为之一气。这气又有先天与后天之分。这道家最基础的便是采气,这采气讲究以先天之气取代后天之气,将自己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通体百骸的气都彻底置换。
说白了,采气其实就是道家功夫的基本功,凡是道家功夫,无不涉及道采气的法门。因此相比能修炼出纯阳内气的第六幅图,能修出纯阴内气的第六幅图,第一幅图实在有些不起眼,让人轻易的将其忽视掉。
可刘若水选择的,偏偏却是第一幅图。
但是,刘若水并没有失望,因为他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好似修炼出了某些不得了的东西。(未完待续。)
经过反复揣摩,刘若水将不死印法精义参悟了七层,对其中的玄妙差不多尽数了然于心,对于邪王的手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动作至少有了六成的把握。
为了攀登武道高峰,哪怕一分把握都不应放过。更何况,他此时已经足足有了六成的胜算?
不过,刘若水自然不会像石之轩那般,以佛门精义“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为核心要义。毕竟,刘若水对佛家学说虽然有所了解,但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若他真的想要学石之轩的话,那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已,刘若水却是打算以“心学”为核心要义。
刘若水之所以打算以儒学为核心奥义,不仅是因为刘若水对儒家的理念了解的最深,也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和“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刘若水可以模仿石之轩的做法,将儒,道,医三家的心法糅合起来,让三门心法不会因为心法不同而发生冲突,让他可以顺利的修炼长生诀。
他反复思索了三篇,发现自己的计划没有一丝纰漏,方才取出长生诀,将其一页一页翻开。
他虽然看不到上面的字图,但在他精神力的作用下,每一页的内容都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虽然刘若水早已将上面的图谱记在心中,但事已至此,他自然要小心为上。
凝神屏气,刘若水摒除了杂念,进入了深度吐纳状态之中。
登时,长生诀七幅图谱录入到了刘若水的脑海中。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第七幅。
刘若水虽然知道,像寇仲和徐子陵那样修炼“长生诀”并非正途。但他更清楚,除非自己能够将长生诀上面的甲骨文尽数破译。否则休想真正的修炼长生诀,所以他也只能走寇仲和徐子陵的路子,在这七幅图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进行修炼。
但是,寇仲和徐子陵因为不懂武功的缘故,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本能选择一幅自己最顺眼的图谱。这种懵懵懂懂的选择却正合道家的心性,因此才能不知不觉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图谱。
但刘若水不同,他对武道研究颇深,甚至已经是宗师级的人物。因此,他观看长生诀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的分析这几幅图谱的优劣,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遵从本能去进行选择。
毫无疑问,这种选择自然就落入了下层。
对刘若水来说,“开头”反而是最难得。对他来说,只要选对了图谱,接下来的修炼就是水到渠成了。
因此,刘若水虽然最喜欢第六幅图谱,但是他却并没有匆匆修炼,而是尽力的让自己彻底静下来,彻底的陷入空灵状态。
在道家功夫中,“静”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练心都静不下来,那就别想修炼什么东西。毕竟。若是静不下来,那就没有办法感觉到气,也没有办法凝聚气,最终将气化为身体的本源能量。
刘若水早已踏入练神返虚的境界。因此他在静功上的造诣自然不低,他甚至能够联系七天打坐,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但是,刘若水在静功上面的造诣虽高,却未必能够能达到此时的要求。因为他需要让自己彻底静下来,让自己的心思纯净的好似婴儿一样,以婴儿的视觉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图谱。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哪怕对于刘若水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这种静不仅要让自己的思维静下来,甚至还要让自己的魂魄彻底静下来。
一刻钟过去了,三刻钟过去了,十刻钟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开始的时候,刘若水还能知道时间的流逝,但渐渐地,他却彻底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在不知不觉中,在刘若水的丹田中涌出一股暖流,向上延伸而去。
在不知不觉中,刘若水体内原本好似铅汞一般的血气慢慢的消耗,转化为体内的纯正内气。
气过尾椎,升命门,命门跳动,往复七十二息,充盈而上,过玉枕,冲百汇,顺鼻息而下,入颤中,归丹田,如此往复,循环不息。
一呼一吸,上下往复,约七十二息之间,真气往复任督一次。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
不知不觉中,刘若水再次打通了任督二脉,重新踏入了先天境界。
突然,在刘若水的耳边传来一声晴空霹雳般的炸响,他的头顶宛若开了一个天窗,一股清凉之气倾泻而下,这股气瞬息间涌边全身,与体内燥热奔腾之真气相和,化为一股中正之气,运转全身。
随着这一声雷鸣,刘若水猛然惊醒,只见他猛然张口,一道白线化作气箭从他嘴里吐出。犹如闪电般射了出去,将一丈外的墙壁上射出一个三寸许的坑洞。
半响,刘若水彻底调息完毕之后,喃喃低语道,“原来是第一幅图吗?”
在长生诀的七幅图谱中,第一幅图谱是最简单的,甚至简单到让人一目了然的地步。
因为出身华山派的缘故,刘若水在道家功夫上面下来很深的功夫,他大约能看得出来,长生诀第一幅图谱讲的其实就是最基础的采气功夫。
按照道家的理论,气是生命之源,人之活着全乎为之一气。这气又有先天与后天之分。这道家最基础的便是采气,这采气讲究以先天之气取代后天之气,将自己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通体百骸的气都彻底置换。
说白了,采气其实就是道家功夫的基本功,凡是道家功夫,无不涉及道采气的法门。因此相比能修炼出纯阳内气的第六幅图,能修出纯阴内气的第六幅图,第一幅图实在有些不起眼,让人轻易的将其忽视掉。
可刘若水选择的,偏偏却是第一幅图。
但是,刘若水并没有失望,因为他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好似修炼出了某些不得了的东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