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都传播出去了,我也会适时出面,让其他家族的人,找到时间去摘抄那两本通典。”
太仆陈永的府中,苏辽从外面回来,径直前往了一座府中房间,进门就带来了这么一个消息。
屋子里坐着一人,闻言就点头道:“这样便好,只要控制好时间,那么其他几大家族,就都无法完整的抄写两本通典。”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陈梓。
陈梓与苏辽,一个是陈家族人,一个则是太仆旧僚,如今为陈止的左膀右臂,居然都出现在了洛阳。
原来,那日陈梓护送第一批物资回代郡,陈止就说起了洛阳的事,并且提议让他也来洛阳一趟。
后来一匹快马直奔洛阳,而陈梓在第二天一早也再次上路,这一次他的目的地就在洛阳周围,所以安排好了物资的运输和筹集之后,这位陈家族人却是直接来了洛阳。
这一进洛阳,就听闻了佛评之事,更是知晓了陈止的通典一事,回想前事,不由感慨万千,但在和苏辽碰面、了解了大该的情况后,他就明白了,陈止之前对自己所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意。
于是他立刻就被苏辽安排起来,共同放出消息,让城中的几大家族,都认为再过几日,通典就要被苏辽收回,然后带回代郡。
“现在这城里的人,都以为通典再过三四日,就要被收回来了,所以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着讨要过来,抄录一番。”
苏辽坐下来之后,拿出了一张纸,看了看上面的纪录,笑着说:“尤其是东西王家,以及北方的几大家族,已经是闻风而动了,那王家的王览,更是直接找上门去,也不知道和王衍老先生说了什么。”
陈梓点点头,跟着就问道:“南方的世家呢?”
“也有动静了,”苏辽放下那纸,抬头看了对方一眼,“本来这些南方世家,自持身份并没有太大的动静,毕竟他们本就觉得自己比北方世家高一等,北方世家推崇的东西,都是他们引领的,包括这佛家之学,因此这次佛评的失利,其实南方世家的人,都是心有不满的。”
陈梓则笑道:“这是正常的,南方之地如今引领士林风气,莫说是这些个小事,就连许多大动静,都是南方先闹起来的,只不过这次佛评的变迁,也有佛论卷流出,这是切切实实的东西,我虽然没有见过那两本通典,但看了你这边的总纲、道论卷、经论卷,就知道厉害了,也是太守他不提前让我看一眼,否则我焉能怀疑他的谋划?”
“不过,太守居然将你也派来了,着实是让我意外,”苏辽点点头,话锋一转,“但这般一来,有你相助,此事方可万无一失。”
“这个自然,我来这里,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陈梓当然听出了苏辽的言外之意。
他们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陈止的幕僚,但来历不同,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关系,陈梓倒还好,毕竟是陈止的自家人,先天就有优势,被信任和重视,但苏辽就不同了,需要自己争取和拼搏。
在代郡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了竞争的苗头,现在各自负责一件事,结果陈梓却突然跑过来,如果不事先说清楚,事后扯皮起来,反而伤了和气,于是两人就在谈笑之间确定了主从,这洛阳的事,就是苏辽负责,陈梓只是辅助。
苏辽心满意足之后,又道:“南方世家眼见入瓮,到时候有他们相助,陈兄你那边的事,也方便做了,说不定可以一口气筹集大部分的物资。”
“不错,这也是个法子,”陈梓点了点头,“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他们都多多少少的接触到通典,如果我预计的不错,随着抄录通典的家族增多,你手中余下的两本,也无法幸免,会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过来。”
“嗯,这个我明白,我会拿捏一下之后,就选择两家给出,相信主上送来三本书,也有这样的意思。”苏辽点了点头。
陈止一口气拿出三本,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说了佛评的事,预料到或许赵远会有动作,于是有针对性的写了佛论、经论和道论这三本书。
陈梓便道:“对,佛论若是生乱,就需要有通典镇压才能挺过去,否则太守的名声就毁了,他也是预料到这点,才会送来三册,而这三册书也有意义,佛论不用多说,毕竟当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但即便那乐起不提佛家,只是说学识,有经论和道论也就够了,因为这是当今玄学的基础,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妙,乃为玄虚之道,比之佛学还要多出几分意境和韵律。”
苏辽笑着说:“但三本书送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通典,其实还要多谢那五位高僧,否则要让主上的通典,被洛阳之人得知,还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如今靠着一场佛评,一下子就全城皆知,个个议论,几个世家争相目睹,更是为了抄录誊写,爆发了几次口水。”
陈梓点点头说道:“现在,让更多的家族接触到通典,让他们对通典的认知和概念,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不再只是当成一时的风尚,而是切切实实的发现,通典的意义和珍贵,这样才能真正激起他们苛求通典全本的欲、、望,让太守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苏辽跟着就道:“不错,但要控制时间并不容易,必须让他们抄录的时间有限,又或者只能拿到赝品抄写,如此一来,心中的遗憾和不满,会促使他们派出家中的重要成员,前往代郡求书。”
“对,到了现在,太守整个计划的面貌,已经清晰起来,”陈梓说话的同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露出了感慨的模样,“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贩纸,筹集资金,同时扩大陈家在代郡的影响,但如今看来,这分明就是一个连环计,一环套一环,看似荒唐的洛阳贩纸,其实也是应对北疆战乱的手段,甚至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啊!”
苏辽也点了点头:“这才是精妙之处,通典之纸为的财,而通典本身可以扬名,通典的珍贵又为鱼饵,让各大家族坐不住,从而引起追捧,一如当年左思的洛阳纸贵,不同的是,这次要追捧起来,就得前往代郡,那里才能第一时间得到后续的通典卷册,为了表现诚意,他们还要派出家族中有足够分量的人过去。”
陈梓捏了捏下巴上面的呼吸,低语道:“这群人一去,想来太守是不会让他们短时间内就离开的,八成要留下很长的时间,过去我或许还会疑虑,太守用什么法子留人,但只是看着几册通典,就知道根本是杞人忧天了。”
两人这边还聊着,忽然就有人过来通报,说是江左的周家,派人过来拜访,说是有事相求,要见苏辽。
听闻此事,苏辽和陈梓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三四天之后,陈梓离开了洛阳,和河南等地筹备完好的物资队伍汇合。
陈梓在洛阳期间,深居简出,除了陈家的人之外,也就只有赵远等寥寥数人知道他的到来,因此直到他离开,这洛阳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陈止的左右臂膀,都在这段时间抵达了洛阳。
不过,在陈梓离开之后的第二天,整个洛阳的风波并没有平息,围绕着通典几册而泛起的波澜,越来越大,越传越广,更是有几个家族中,有子弟乘着车马,出城北去。
………………
与此同时,在北边的代郡,却是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夏麦播种。
城外的不少村庄,都展开了耕种,但和往日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耕作边上,多了许多身着青衣的男子,都是家丁模样,在田间地头站着,似乎只是在观察。
尤其是靠近“陈庄”的一片田地,更是家丁聚集。
此时,在距离陈庄不愿的一座小土丘上,正有一名中年文士站在那里,看着田中劳作之人,以及那一名名青衣家丁,正和身边的随从低语着——
“这都过去了近十日了,也不见这位太守的纸坊,又有什么大动静,反倒是这城里城外,不知道多少细作,想要潜入进去。”
“那纸坊能有多大影响?”那仆从微微一笑,“不久前,那陈止的心腹苏辽,据说领着陈太守的命令,去往洛阳宣扬陈氏纸,但想来以洛阳人的眼光,是看不上北地出产的纸吧。”
“嗯,很有可能。”那中年文士点了点头,随后却见到下面的田地中,有一名老农从地里出来,正在朝着田埂上的家丁走过去,他顿时来了精神,拔腿就走。
“有了有了,不知道这次能说出什么话来。”
中年文士的步伐很快,一边走还一边说着,他身边的仆从也不含糊,赶紧就拿着纸笔跟了上去。
等这主仆两人来到边上,老农已经和一名家丁聊开了,只听那家丁嘴里蹦出了几句话来,隐约能听到“八月上”、“中时”之类的。
“记下来,都记下来!”那中年文士却是连忙吩咐着,但说话的时候头也不回,全神贯注的看着那名家丁。
太仆陈永的府中,苏辽从外面回来,径直前往了一座府中房间,进门就带来了这么一个消息。
屋子里坐着一人,闻言就点头道:“这样便好,只要控制好时间,那么其他几大家族,就都无法完整的抄写两本通典。”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陈梓。
陈梓与苏辽,一个是陈家族人,一个则是太仆旧僚,如今为陈止的左膀右臂,居然都出现在了洛阳。
原来,那日陈梓护送第一批物资回代郡,陈止就说起了洛阳的事,并且提议让他也来洛阳一趟。
后来一匹快马直奔洛阳,而陈梓在第二天一早也再次上路,这一次他的目的地就在洛阳周围,所以安排好了物资的运输和筹集之后,这位陈家族人却是直接来了洛阳。
这一进洛阳,就听闻了佛评之事,更是知晓了陈止的通典一事,回想前事,不由感慨万千,但在和苏辽碰面、了解了大该的情况后,他就明白了,陈止之前对自己所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意。
于是他立刻就被苏辽安排起来,共同放出消息,让城中的几大家族,都认为再过几日,通典就要被苏辽收回,然后带回代郡。
“现在这城里的人,都以为通典再过三四日,就要被收回来了,所以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着讨要过来,抄录一番。”
苏辽坐下来之后,拿出了一张纸,看了看上面的纪录,笑着说:“尤其是东西王家,以及北方的几大家族,已经是闻风而动了,那王家的王览,更是直接找上门去,也不知道和王衍老先生说了什么。”
陈梓点点头,跟着就问道:“南方的世家呢?”
“也有动静了,”苏辽放下那纸,抬头看了对方一眼,“本来这些南方世家,自持身份并没有太大的动静,毕竟他们本就觉得自己比北方世家高一等,北方世家推崇的东西,都是他们引领的,包括这佛家之学,因此这次佛评的失利,其实南方世家的人,都是心有不满的。”
陈梓则笑道:“这是正常的,南方之地如今引领士林风气,莫说是这些个小事,就连许多大动静,都是南方先闹起来的,只不过这次佛评的变迁,也有佛论卷流出,这是切切实实的东西,我虽然没有见过那两本通典,但看了你这边的总纲、道论卷、经论卷,就知道厉害了,也是太守他不提前让我看一眼,否则我焉能怀疑他的谋划?”
“不过,太守居然将你也派来了,着实是让我意外,”苏辽点点头,话锋一转,“但这般一来,有你相助,此事方可万无一失。”
“这个自然,我来这里,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陈梓当然听出了苏辽的言外之意。
他们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陈止的幕僚,但来历不同,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关系,陈梓倒还好,毕竟是陈止的自家人,先天就有优势,被信任和重视,但苏辽就不同了,需要自己争取和拼搏。
在代郡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了竞争的苗头,现在各自负责一件事,结果陈梓却突然跑过来,如果不事先说清楚,事后扯皮起来,反而伤了和气,于是两人就在谈笑之间确定了主从,这洛阳的事,就是苏辽负责,陈梓只是辅助。
苏辽心满意足之后,又道:“南方世家眼见入瓮,到时候有他们相助,陈兄你那边的事,也方便做了,说不定可以一口气筹集大部分的物资。”
“不错,这也是个法子,”陈梓点了点头,“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他们都多多少少的接触到通典,如果我预计的不错,随着抄录通典的家族增多,你手中余下的两本,也无法幸免,会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过来。”
“嗯,这个我明白,我会拿捏一下之后,就选择两家给出,相信主上送来三本书,也有这样的意思。”苏辽点了点头。
陈止一口气拿出三本,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说了佛评的事,预料到或许赵远会有动作,于是有针对性的写了佛论、经论和道论这三本书。
陈梓便道:“对,佛论若是生乱,就需要有通典镇压才能挺过去,否则太守的名声就毁了,他也是预料到这点,才会送来三册,而这三册书也有意义,佛论不用多说,毕竟当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但即便那乐起不提佛家,只是说学识,有经论和道论也就够了,因为这是当今玄学的基础,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妙,乃为玄虚之道,比之佛学还要多出几分意境和韵律。”
苏辽笑着说:“但三本书送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通典,其实还要多谢那五位高僧,否则要让主上的通典,被洛阳之人得知,还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如今靠着一场佛评,一下子就全城皆知,个个议论,几个世家争相目睹,更是为了抄录誊写,爆发了几次口水。”
陈梓点点头说道:“现在,让更多的家族接触到通典,让他们对通典的认知和概念,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不再只是当成一时的风尚,而是切切实实的发现,通典的意义和珍贵,这样才能真正激起他们苛求通典全本的欲、、望,让太守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苏辽跟着就道:“不错,但要控制时间并不容易,必须让他们抄录的时间有限,又或者只能拿到赝品抄写,如此一来,心中的遗憾和不满,会促使他们派出家中的重要成员,前往代郡求书。”
“对,到了现在,太守整个计划的面貌,已经清晰起来,”陈梓说话的同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露出了感慨的模样,“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贩纸,筹集资金,同时扩大陈家在代郡的影响,但如今看来,这分明就是一个连环计,一环套一环,看似荒唐的洛阳贩纸,其实也是应对北疆战乱的手段,甚至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啊!”
苏辽也点了点头:“这才是精妙之处,通典之纸为的财,而通典本身可以扬名,通典的珍贵又为鱼饵,让各大家族坐不住,从而引起追捧,一如当年左思的洛阳纸贵,不同的是,这次要追捧起来,就得前往代郡,那里才能第一时间得到后续的通典卷册,为了表现诚意,他们还要派出家族中有足够分量的人过去。”
陈梓捏了捏下巴上面的呼吸,低语道:“这群人一去,想来太守是不会让他们短时间内就离开的,八成要留下很长的时间,过去我或许还会疑虑,太守用什么法子留人,但只是看着几册通典,就知道根本是杞人忧天了。”
两人这边还聊着,忽然就有人过来通报,说是江左的周家,派人过来拜访,说是有事相求,要见苏辽。
听闻此事,苏辽和陈梓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三四天之后,陈梓离开了洛阳,和河南等地筹备完好的物资队伍汇合。
陈梓在洛阳期间,深居简出,除了陈家的人之外,也就只有赵远等寥寥数人知道他的到来,因此直到他离开,这洛阳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陈止的左右臂膀,都在这段时间抵达了洛阳。
不过,在陈梓离开之后的第二天,整个洛阳的风波并没有平息,围绕着通典几册而泛起的波澜,越来越大,越传越广,更是有几个家族中,有子弟乘着车马,出城北去。
………………
与此同时,在北边的代郡,却是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夏麦播种。
城外的不少村庄,都展开了耕种,但和往日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耕作边上,多了许多身着青衣的男子,都是家丁模样,在田间地头站着,似乎只是在观察。
尤其是靠近“陈庄”的一片田地,更是家丁聚集。
此时,在距离陈庄不愿的一座小土丘上,正有一名中年文士站在那里,看着田中劳作之人,以及那一名名青衣家丁,正和身边的随从低语着——
“这都过去了近十日了,也不见这位太守的纸坊,又有什么大动静,反倒是这城里城外,不知道多少细作,想要潜入进去。”
“那纸坊能有多大影响?”那仆从微微一笑,“不久前,那陈止的心腹苏辽,据说领着陈太守的命令,去往洛阳宣扬陈氏纸,但想来以洛阳人的眼光,是看不上北地出产的纸吧。”
“嗯,很有可能。”那中年文士点了点头,随后却见到下面的田地中,有一名老农从地里出来,正在朝着田埂上的家丁走过去,他顿时来了精神,拔腿就走。
“有了有了,不知道这次能说出什么话来。”
中年文士的步伐很快,一边走还一边说着,他身边的仆从也不含糊,赶紧就拿着纸笔跟了上去。
等这主仆两人来到边上,老农已经和一名家丁聊开了,只听那家丁嘴里蹦出了几句话来,隐约能听到“八月上”、“中时”之类的。
“记下来,都记下来!”那中年文士却是连忙吩咐着,但说话的时候头也不回,全神贯注的看着那名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