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原本计划建造三个工厂,工厂的总负责人是宋应星。
第一,武器制造局。
第二,玻璃制造局。
第三,船舶制造局。
这三个工厂之中,上手最快、进展最快的是玻璃制造局。因为,玻璃的制作工艺,对李过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是技术先进而已。克服了技术问题,其它的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三个工厂最先形成规模化、效益化的的是玻璃制造局。尽管现在仍然是探索阶段,但大局已定,离挣钱的时候不远了。
负责人是那个外号叫赵头的工匠,李过已经命令他主管了。玻璃制造局坐落在山坳里,就是为了保密。所以,尽管里面的工匠待遇很高,但是不允许他们离开那个山谷。李过特意派了一千精兵守卫那里,不让任何人进出。玻璃这玩意是挣钱的行当,至少几十年挣钱都没问题,可不能泄了密。
而最容易上手干活的是武器制造局,武器制造局包括制铁、冶炼、锻造和制作火药,以及新型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武器制造局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宋应星派人正在建造的蒸汽锻压机就是给武器制造局用来捶打钢铁的。李过在南京绑架的火器司的徐正和火药司的雷震子现在分别主管着武器制造局的武器制造和火药。
宋应星也主管着武器制造局的工作,李过也不时的参与管理。尽管武器制造局的项目很多,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人还不少。因为明朝的火器极其发达,让现代人想象不到的发达。所以,包括制铁、锻造等等技术还算成熟。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不过要想进行工业化的机器化制造、以及新武器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起码现在暂时还达不到。
最难办的事船舶制造局。明朝中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造船业停滞不前,甚至已经倒退了极点。对于李过想要造出的大船,现在还没有一艘。传闻中明初郑和下西洋带领的宝船,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造船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是福建。但那是曾经当过海盗、现在归顺大明的郑芝龙的地盘。那里倒是能够制造出一些大船,可郑芝龙是海盗出身,一向重视船舶。李过想弄些那里的造船工人来。可惜,掌握核心技术的工人并没有弄到手。李过不想太过于刺激郑芝龙,免得这个海上霸主上来猛劲,带船来北海港。把李过的造船基地给毁了。李过想绑架郑芝龙工人的事就此作罢。
“仿制吧!虎爷。咱们先从小船造起,会越来越好的!”宋应星对李过说。
李过点点头,同意宋应星的想法。
偏巧,戚老汉来李过这里,听了李过和宋应星的难处。便对两个人说道“戚继光将军以前抗倭的时候整顿过海防,我小时候听他讲过明朝水师的事,只不过戚继光将军后来调任蓟州,水师战船并未形成文字。不过。我依稀记得,大明水师的船只各异。大中小号都有,你们先造小船也好。”
李过听戚老汉这样说,连忙托人找出明朝水师船只的图纸和配比情况。李过看了,大为赞叹不已,因为真正的明朝水师更像是一只特混舰队。
“好,先造小船!”
此时,宋应星也从各地请了来很多有制船工人,虽然这些人并没有能力造出大船,但造些小船还是不成问题的。于是,李过船队的种类多了起来。
有只能坐三、四人超小型的网梭船,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船内的人拿着鸟铳向敌人射击。这个船好,这个船在海港或是内河很方便,要是以后自己能造成巨船,可以携带网梭船出海。
还有轻型的鹰船,类似网梭船的加大版,也是以鸟铳作战的,只不过船上能坐二十多人。
还有对敌人战船进行火攻的连环船和子母船,功能都大同小异,就是在前船上载着火球、神烟、神沙、毒火,或是装上柴火、猛油、火药,订上敌人战船后,点燃前船上各种火器和引火物,然后点火的人乘后船返回。
苍山船和海沧船已经开始装配佛郎机大炮了。只是这两种船一种是小型,一种是中型,船上装载的佛郎机大炮不多,一个装了两门,一个装了四门,还是近战的小型旋炮跟火铳比较多,弩箭和火箭也不少。
最有意思的是车轮舸,这是种中大型的战船,战斗装备也都是以火铳、弩箭、火箭为主,装载的人数也不少。尽管这种船更多的像运兵船,但这种船外是以轮击水的战船,战船两侧边框内,安装四个带桨叶的轮子,轮头入水约有一尺。开动起来,轮子转动飞快,船速更是远快于划桨。
李过指着车轮舸的图纸,对宋应星说道“应星,你看这种船很有意思。用轮子划船速度很快,可惜是用人力,你先造出些来,等以后,试试用蒸汽机来带动。”
宋应星一直在旁边拿纸记录,听见李过这样说,赶忙又记了下来。
大型的福船、蜈蚣船的图纸也想办法弄了来。其中蜈蚣船仿葡萄牙多桨船,底尖而阔,航行迅速,逆风亦可行,不惧风浪。上有千斤佛郎机舰炮并有火球、火箭。三桅炮船则是类似于葡国的战船。
这几种战船李过并不打算制造,等以后直接仿制和改进葡国战船就可以了。
所以,现在船舶制造局虽然没有造出大船,但造船的经验在增加,技术也一点点的提高,各种的小船造了不少。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造船工人的熟练和技术的提高,李过和宋应星决定,还是要造一艘真正的大型战船!但是想要造出葡萄牙这样的大船实在是不容易,因为造这样的大船涉及很多,工程也浩大,难度更大,也很容易失败,但不去试一试怎么能行呢?。
于是,李过和宋应星卯足了劲想大干一场。宋应星已经带领着工匠对留在北海港的那艘葡国舰船测量完毕,船板的尺寸和规格尽量做到统一。参照着葡国人留下的图纸,战船的模样在李过和宋应星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木材却供应不上了。
造船的木材,除了在广西采伐,最主要的是安南一带的莫朝和后里朝的供应。莫朝现在倒是继续供应,可是后里朝不但不供应木材,连银子也不上贡了。(未完待续。。)
第一,武器制造局。
第二,玻璃制造局。
第三,船舶制造局。
这三个工厂之中,上手最快、进展最快的是玻璃制造局。因为,玻璃的制作工艺,对李过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是技术先进而已。克服了技术问题,其它的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三个工厂最先形成规模化、效益化的的是玻璃制造局。尽管现在仍然是探索阶段,但大局已定,离挣钱的时候不远了。
负责人是那个外号叫赵头的工匠,李过已经命令他主管了。玻璃制造局坐落在山坳里,就是为了保密。所以,尽管里面的工匠待遇很高,但是不允许他们离开那个山谷。李过特意派了一千精兵守卫那里,不让任何人进出。玻璃这玩意是挣钱的行当,至少几十年挣钱都没问题,可不能泄了密。
而最容易上手干活的是武器制造局,武器制造局包括制铁、冶炼、锻造和制作火药,以及新型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武器制造局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宋应星派人正在建造的蒸汽锻压机就是给武器制造局用来捶打钢铁的。李过在南京绑架的火器司的徐正和火药司的雷震子现在分别主管着武器制造局的武器制造和火药。
宋应星也主管着武器制造局的工作,李过也不时的参与管理。尽管武器制造局的项目很多,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人还不少。因为明朝的火器极其发达,让现代人想象不到的发达。所以,包括制铁、锻造等等技术还算成熟。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不过要想进行工业化的机器化制造、以及新武器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起码现在暂时还达不到。
最难办的事船舶制造局。明朝中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造船业停滞不前,甚至已经倒退了极点。对于李过想要造出的大船,现在还没有一艘。传闻中明初郑和下西洋带领的宝船,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造船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是福建。但那是曾经当过海盗、现在归顺大明的郑芝龙的地盘。那里倒是能够制造出一些大船,可郑芝龙是海盗出身,一向重视船舶。李过想弄些那里的造船工人来。可惜,掌握核心技术的工人并没有弄到手。李过不想太过于刺激郑芝龙,免得这个海上霸主上来猛劲,带船来北海港。把李过的造船基地给毁了。李过想绑架郑芝龙工人的事就此作罢。
“仿制吧!虎爷。咱们先从小船造起,会越来越好的!”宋应星对李过说。
李过点点头,同意宋应星的想法。
偏巧,戚老汉来李过这里,听了李过和宋应星的难处。便对两个人说道“戚继光将军以前抗倭的时候整顿过海防,我小时候听他讲过明朝水师的事,只不过戚继光将军后来调任蓟州,水师战船并未形成文字。不过。我依稀记得,大明水师的船只各异。大中小号都有,你们先造小船也好。”
李过听戚老汉这样说,连忙托人找出明朝水师船只的图纸和配比情况。李过看了,大为赞叹不已,因为真正的明朝水师更像是一只特混舰队。
“好,先造小船!”
此时,宋应星也从各地请了来很多有制船工人,虽然这些人并没有能力造出大船,但造些小船还是不成问题的。于是,李过船队的种类多了起来。
有只能坐三、四人超小型的网梭船,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船内的人拿着鸟铳向敌人射击。这个船好,这个船在海港或是内河很方便,要是以后自己能造成巨船,可以携带网梭船出海。
还有轻型的鹰船,类似网梭船的加大版,也是以鸟铳作战的,只不过船上能坐二十多人。
还有对敌人战船进行火攻的连环船和子母船,功能都大同小异,就是在前船上载着火球、神烟、神沙、毒火,或是装上柴火、猛油、火药,订上敌人战船后,点燃前船上各种火器和引火物,然后点火的人乘后船返回。
苍山船和海沧船已经开始装配佛郎机大炮了。只是这两种船一种是小型,一种是中型,船上装载的佛郎机大炮不多,一个装了两门,一个装了四门,还是近战的小型旋炮跟火铳比较多,弩箭和火箭也不少。
最有意思的是车轮舸,这是种中大型的战船,战斗装备也都是以火铳、弩箭、火箭为主,装载的人数也不少。尽管这种船更多的像运兵船,但这种船外是以轮击水的战船,战船两侧边框内,安装四个带桨叶的轮子,轮头入水约有一尺。开动起来,轮子转动飞快,船速更是远快于划桨。
李过指着车轮舸的图纸,对宋应星说道“应星,你看这种船很有意思。用轮子划船速度很快,可惜是用人力,你先造出些来,等以后,试试用蒸汽机来带动。”
宋应星一直在旁边拿纸记录,听见李过这样说,赶忙又记了下来。
大型的福船、蜈蚣船的图纸也想办法弄了来。其中蜈蚣船仿葡萄牙多桨船,底尖而阔,航行迅速,逆风亦可行,不惧风浪。上有千斤佛郎机舰炮并有火球、火箭。三桅炮船则是类似于葡国的战船。
这几种战船李过并不打算制造,等以后直接仿制和改进葡国战船就可以了。
所以,现在船舶制造局虽然没有造出大船,但造船的经验在增加,技术也一点点的提高,各种的小船造了不少。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造船工人的熟练和技术的提高,李过和宋应星决定,还是要造一艘真正的大型战船!但是想要造出葡萄牙这样的大船实在是不容易,因为造这样的大船涉及很多,工程也浩大,难度更大,也很容易失败,但不去试一试怎么能行呢?。
于是,李过和宋应星卯足了劲想大干一场。宋应星已经带领着工匠对留在北海港的那艘葡国舰船测量完毕,船板的尺寸和规格尽量做到统一。参照着葡国人留下的图纸,战船的模样在李过和宋应星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木材却供应不上了。
造船的木材,除了在广西采伐,最主要的是安南一带的莫朝和后里朝的供应。莫朝现在倒是继续供应,可是后里朝不但不供应木材,连银子也不上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