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要办学,是考虑了很久的事,也是一件很长远的事。
其实,改变历史的走向,科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领先不但能够国富民强,更能够让自己的实力强大。
可当时社会偏偏并不重视科技。
这是因为当时社会阶层的状况很糟糕,除了普遍存在的文盲,更是些读死书的儒生,他们学的都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好么?至少李过认为有很大的缺陷。其实儒家的思想在对个体的要求是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这些倒也不是错,对与提升个人的素质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但儒家的思想之中,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囚禁人的大脑,是一种宣传不能张扬,反而扼杀扭曲人的天性个性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教化下的华夏人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形成忍让、默许、软弱、承受的性格和韧性,既没有反击的心态,更无反击的力量。
而对于科学技术,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类,硬是斥为奇技淫巧。
最为不可取的是要以德治天下,要求人的修心养性,追求的是人治,而而不去追求法制治理和合理制度的改变。
所以,已经有很多的现代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鲁迅先生就曾经主张改变华夏人的精神文化,必须改变儒学一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面,以科学和民主彻底改造华夏。方能促使华夏人固本强身,自立、自强、至尊于世界。这也是五四运动捣毁孔家店的根本原因,也是毛先生反儒崇法的动因。
当然了。李过倒不是想推翻什么思想,他也不准备彻底否定一切。李过只是希望能把他倡导科学的想法传播开来,他只是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李过希望华夏人可以一面喝着西湖龙井、欣赏雍容华贵的牡丹,另一面可以挥舞着大刀砍杀敌人。而不是一味的忍让和解。
对于李过现在最为迫切的科学技术,只有普及科学知识才行。带着这种目的,李过开办了学堂。
学员早已经有了,除了李过手下已经渐渐长大了的孩儿兵们。聂心也不断的在移民中招收孩童,这些就是学员。
而且,其他的高级将领也要轮番接受培训!
李过将在北海建立一所真正意义上学校。用于培养自己将来的发展人才。
这所学堂叫北海大学堂,李过亲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北海大学堂开设了很多个学习班,其中很多个学习班到了最后都变成了一所单独的大学。
其中,开办了陆军军事班。戚老汉讲解步军中的各种作战方式。戚家军的兵法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
海军军事班则是请了葡国的那几个船长,以及大副、炮手讲解海洋的知识,以及海军作战。
这两个军事方面的学堂的学生一定是李过的嫡系,几乎全是最忠诚于李过的孩儿兵。
其它的开设了算数班、几何班、物理班、化学班等等。
对于这几个班,李过特意编写了教材。李过好歹是个理科生,教这些人还是没有问题的,李过将什么圆周率、什么能量守恒定律、什么代数法则、以及试题、范例,反正只要是他记得住的。全写到了教材里,并不时的补充。李过心想。他娘的,比考大学还累。
好在柳如是一向开放大胆,脑袋又活,肯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理解李过所传授的知识。按照李过已经编写了各科的教材,柳如是慢慢的懂了不少,边学边问之下,倒也当起了老师,给李过减轻了负担。
宋应星也给发了一本教材,倒也读明白不少东西,时不时的在李过的指导下也教了几堂课。
对于阿拉伯数字,李过已经在学堂内全部普及了,原因是阿拉伯数字方便。加减乘除小数点、各种符号,一个也没拉,都有
虽然军事方面的学堂不用李过操心,但是理科的一些东西让李过忙的焦头烂额,脚打后脑勺。真是又费心,又费力。
看到李过的情形,柳如是笑道“没见过你这样造反的,当起教书先生来了!”
李过不住的苦笑,解释道“设置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才会使自己的根基更稳固,才会对未来的子孙后代更有益处。”
“总是你有理!你倒是别让我也跟着你受累啊!天天弄得我也忙的够呛。”柳如是白了李过一眼。
“小妮子,还敢跟我犟嘴!”李过此时正是心烦意乱之际,便不由分说的教训了柳如是一番。至于是怎么教训的,看看柳如是的娇喘和满地的衣服便知。
广西布政使涂绍煃听说李过要办学堂,最开始并没当真,一个武夫懂的什么学问!
可是后来听说李过将学堂办了起来,不由的感慨万千,这李过还真是能人!
于是,涂绍煃特意从南宁府来看望李过,并且连连赞道“补之,我对你心中一直起疑,生恐你造反,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办学堂这件事是功利千秋的大好事,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学堂。”
李过便领着涂绍煃去了。
涂绍煃站到了学堂外面,赞道“嗯,不错,有模有样的,这学堂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样式统一,几百间房子一模一样的,倒真是有点意思。”
不过进了学堂里转了一圈后,涂绍煃皱着眉头问李过“补之,你搞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什么《中庸》,《大学》之类的怎么没人教呢?是不是人手不够?等我回去找些学问高深的大儒来辅助你!如何?”
李过赶忙拒绝“多谢大人美意,已经派人到京城的国子监找好了,不必费心了。”
涂绍煃虽然没给李过介绍成大儒,还是心满意足的走了,毕竟他的心事放下了,李过改行教书了,不造反了。
不过能当老师的人手很少,让李过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一年后,原来的驻澳总督利达回来,才有了根本的进展。
因为利达带回来三百多人,都是各项各业的专业人士。
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人才,李过聘请他们为教习,李过退出来后,聘请了利达为行政校长。
利达带回来人中,一部分人是工匠,全部都充实到了李过的工厂里。
李过为什么要在北海办学堂?就是因为李过当时实在是分身乏术,因为他还要建造三座工厂。
其中之一,便是造船厂,命名为北海船厂。
另一个是武器制造厂,专门生产枪炮的。因为南京的武器制造司已经接到崇祯皇帝的严令,不再给李过供应火器了。
还有一个工厂很有意思,是是制造玻璃的工厂,这是李过猛然想出来的办法。(未完待续。。)
其实,改变历史的走向,科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领先不但能够国富民强,更能够让自己的实力强大。
可当时社会偏偏并不重视科技。
这是因为当时社会阶层的状况很糟糕,除了普遍存在的文盲,更是些读死书的儒生,他们学的都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好么?至少李过认为有很大的缺陷。其实儒家的思想在对个体的要求是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这些倒也不是错,对与提升个人的素质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但儒家的思想之中,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囚禁人的大脑,是一种宣传不能张扬,反而扼杀扭曲人的天性个性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教化下的华夏人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形成忍让、默许、软弱、承受的性格和韧性,既没有反击的心态,更无反击的力量。
而对于科学技术,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类,硬是斥为奇技淫巧。
最为不可取的是要以德治天下,要求人的修心养性,追求的是人治,而而不去追求法制治理和合理制度的改变。
所以,已经有很多的现代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鲁迅先生就曾经主张改变华夏人的精神文化,必须改变儒学一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面,以科学和民主彻底改造华夏。方能促使华夏人固本强身,自立、自强、至尊于世界。这也是五四运动捣毁孔家店的根本原因,也是毛先生反儒崇法的动因。
当然了。李过倒不是想推翻什么思想,他也不准备彻底否定一切。李过只是希望能把他倡导科学的想法传播开来,他只是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李过希望华夏人可以一面喝着西湖龙井、欣赏雍容华贵的牡丹,另一面可以挥舞着大刀砍杀敌人。而不是一味的忍让和解。
对于李过现在最为迫切的科学技术,只有普及科学知识才行。带着这种目的,李过开办了学堂。
学员早已经有了,除了李过手下已经渐渐长大了的孩儿兵们。聂心也不断的在移民中招收孩童,这些就是学员。
而且,其他的高级将领也要轮番接受培训!
李过将在北海建立一所真正意义上学校。用于培养自己将来的发展人才。
这所学堂叫北海大学堂,李过亲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北海大学堂开设了很多个学习班,其中很多个学习班到了最后都变成了一所单独的大学。
其中,开办了陆军军事班。戚老汉讲解步军中的各种作战方式。戚家军的兵法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
海军军事班则是请了葡国的那几个船长,以及大副、炮手讲解海洋的知识,以及海军作战。
这两个军事方面的学堂的学生一定是李过的嫡系,几乎全是最忠诚于李过的孩儿兵。
其它的开设了算数班、几何班、物理班、化学班等等。
对于这几个班,李过特意编写了教材。李过好歹是个理科生,教这些人还是没有问题的,李过将什么圆周率、什么能量守恒定律、什么代数法则、以及试题、范例,反正只要是他记得住的。全写到了教材里,并不时的补充。李过心想。他娘的,比考大学还累。
好在柳如是一向开放大胆,脑袋又活,肯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理解李过所传授的知识。按照李过已经编写了各科的教材,柳如是慢慢的懂了不少,边学边问之下,倒也当起了老师,给李过减轻了负担。
宋应星也给发了一本教材,倒也读明白不少东西,时不时的在李过的指导下也教了几堂课。
对于阿拉伯数字,李过已经在学堂内全部普及了,原因是阿拉伯数字方便。加减乘除小数点、各种符号,一个也没拉,都有
虽然军事方面的学堂不用李过操心,但是理科的一些东西让李过忙的焦头烂额,脚打后脑勺。真是又费心,又费力。
看到李过的情形,柳如是笑道“没见过你这样造反的,当起教书先生来了!”
李过不住的苦笑,解释道“设置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才会使自己的根基更稳固,才会对未来的子孙后代更有益处。”
“总是你有理!你倒是别让我也跟着你受累啊!天天弄得我也忙的够呛。”柳如是白了李过一眼。
“小妮子,还敢跟我犟嘴!”李过此时正是心烦意乱之际,便不由分说的教训了柳如是一番。至于是怎么教训的,看看柳如是的娇喘和满地的衣服便知。
广西布政使涂绍煃听说李过要办学堂,最开始并没当真,一个武夫懂的什么学问!
可是后来听说李过将学堂办了起来,不由的感慨万千,这李过还真是能人!
于是,涂绍煃特意从南宁府来看望李过,并且连连赞道“补之,我对你心中一直起疑,生恐你造反,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办学堂这件事是功利千秋的大好事,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学堂。”
李过便领着涂绍煃去了。
涂绍煃站到了学堂外面,赞道“嗯,不错,有模有样的,这学堂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样式统一,几百间房子一模一样的,倒真是有点意思。”
不过进了学堂里转了一圈后,涂绍煃皱着眉头问李过“补之,你搞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什么《中庸》,《大学》之类的怎么没人教呢?是不是人手不够?等我回去找些学问高深的大儒来辅助你!如何?”
李过赶忙拒绝“多谢大人美意,已经派人到京城的国子监找好了,不必费心了。”
涂绍煃虽然没给李过介绍成大儒,还是心满意足的走了,毕竟他的心事放下了,李过改行教书了,不造反了。
不过能当老师的人手很少,让李过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一年后,原来的驻澳总督利达回来,才有了根本的进展。
因为利达带回来三百多人,都是各项各业的专业人士。
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人才,李过聘请他们为教习,李过退出来后,聘请了利达为行政校长。
利达带回来人中,一部分人是工匠,全部都充实到了李过的工厂里。
李过为什么要在北海办学堂?就是因为李过当时实在是分身乏术,因为他还要建造三座工厂。
其中之一,便是造船厂,命名为北海船厂。
另一个是武器制造厂,专门生产枪炮的。因为南京的武器制造司已经接到崇祯皇帝的严令,不再给李过供应火器了。
还有一个工厂很有意思,是是制造玻璃的工厂,这是李过猛然想出来的办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