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济民粮行,朱由校还真不敢征收粮食零售税,用屁股都能想得到,那些粮商肯定会把成本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的。
但是有了济民粮行却不一样了,只要济民粮行能够保障粮食供应,就可以维持粮价平稳。征收粮食零售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粮商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只要垄断了粮食的市场供应,并维持粮食生产,朱由校就能控制粮价的平稳,并且赚到利润。
规模小的时候,利润可能还不太可观。然而只要规模大了,利润就极为可观了。而且手上有粮,就能对灾民进行赈济,就不会把老百姓逼反。
所以朱由校仅在济民粮行能顾得上的地方征收粮食零售税,还顾不上的地方则先放一放,真要是一网打尽,那些顾不上的地方,就失去粮食的市场调节能力,到时候农民手上的粮食卖不出去,反倒会出问题。
大明皇家银行如今揽储资金已经突破了上千万两,但是粮食是大宗商品,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卖出去的东西,资金回收积压有点厉害,因此济民粮行暂时也仅有能量垄断三个府的区域。
曹金玉无疑是最忙碌的,各地粮食调度,资金的出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好在手下倒是招了不少经验丰富的掌柜,并且已经开始培养一批学徒。
济民粮行这次为了保障粮食能够充足供应,在夏收期间就开出了8两白银一石的粮食收购价,基本上将京畿地区所产的商品粮扫荡了一遍。很多农民、地主都纷纷将粮食卖给了济民粮行,夏收时候能有这样的价格,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过去夏收时的粮食价格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收官府折粮影响。
一来很多粮行在官府折粮时期,手上的资金都用来购买官府折粮了,对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再有一个就是,就算是买不到折粮的粮商,他们这个时候开出更高的价格去买农民、地主手上的粮食,竞争力就大大不如了。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农民急需用钱,他们可能还欠着地主一屁股债呢!这时候形成价格联盟,粮商们总是会收到一部分粮食的。
所以粮价的大幅度波动,实际上官府折粮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今年北方折粮却是被济民粮行扫荡一空,只剩下一些比较偏僻的州县没有问津,这让其他粮行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等到了要收购折粮的时候,被济民粮行突然杀了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开始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时,京畿地区及周边的粮食已经被济民粮行扫荡了一遍。
这个时候反应过来的粮商们,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
北方各地因为官府折粮被包办,地方上的粮食收购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上浮,农民和地主有所受利。
但收购价大幅度上涨的,也仅有京畿地区。济民粮行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价格联盟。
粮食生意真正的暴利,就在于低价粮。如果那些粮商能够买到低价粮,就算是每石粮食被征收了2钱的零售税,并且维持在5两的零售价,依旧是有钱可赚的,只是没有那么暴利了而已。
真正的暴利,则是等待灾年的出现。灾年一到,粮食成倍,成倍的上涨。
曹金玉对粮食生意是研究得非常透彻的,获取暴利的手段他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曹金玉更明白的是,皇帝并不希望粮食生意太暴利。皇帝要的是稳定的粮价,济民粮行可以赚钱,但一切都是以稳定粮食价格为前提的。
等夏收该忙的都忙完,曹金玉立即进宫向皇帝汇报经营情况,给朱由校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济民粮行通过官方折粮,并完成官方订单,预计能赚100万两左右。不过官方订单并非是一窝蜂的上的,这些粮食很多还在手上,要等朝廷拨款后慢慢交付,要积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剩下200万石官方折粮,储存在各地仓库。
“陛下,微臣以为,如果要稳定北方各地粮价,不如就以这两百万石折粮为基础,某地若粮价上腾,则运往该地平抑粮价。尽管这些粮食储存之地略显偏远,但是胜在成本较低,就算是长途运输,然后以平价卖出,依旧可以保本。”曹金玉对朱由校建议道。
“爱卿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朱由校真的很欣慰,曹金玉能如此自觉,不像东林党那样钻进钱眼里,自然让他很高兴。
这次济民粮行确实做得很不错,现场清算田赋折粮,不仅挽回了朝廷的很大一部分的农业税损失,同时也让地方官员吃不了秤头,而且把地方田赋摸清楚了,不至于被地方官员截留。
这也许是北方各州县地方官感觉最心塞的一年,以往征收了多少田赋,他们还能瞒报一部分,甚至直接截留,就先拖着。朝廷若是不催,他们就不给。朝廷催急了,这才慢吞吞的上缴一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不断的挑战朝廷的忍耐限度。
今年济民粮行收购折粮,地方上征收了多少农业税都统计得清清楚楚。
不过现在还没到地方官府向朝廷缴纳田赋的时候,很多官员还不清楚。但是这份单子已经在锦衣卫报备了,接下来就看哪个sb敢截留税款了。
“这样吧!朕会让锦衣卫时刻盯着各地的物价,然后用驿站进行传递,能不能赚到钱,就看你的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这年头信息流通不发达,官方如果打这个时间差,显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
历史上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发家史,就很依赖于快速的情报系统,通过比别人更快的情报,然后将其他地方的商品运往缺乏某商品的地区。
朝廷显然有这个条件,因为朝廷有驿站。
曹金玉听了后不由大喜,长期做贩运生意的曹金玉,对信息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比别人早一步得知市场的消息,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某地某商品价格上腾,若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就可以快速的调一批货物过去。某地某商品价格低糜,也可以赶过去吃下,然后卖到价格高的地方。
只要有快速的情报系统,这就是稳赚的,而且利益巨大。
显然没有任何人的消息会比朝廷更快了,朝廷有驿站可以传递消息,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八百里加急。
这个商业情报体系也是朱由校所需要的,赚钱倒是其次的,对他来说最有用的还是救灾和平抑粮价。
要想不被那些黑心粮商囤货居奇,就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曹金玉走后,朱由校随即把情报系统的问题交代了下去,并划分了区域,让锦衣卫和东厂各负责北方一片区域的商业情报收集、汇总,然后交给曹金玉运作。运作所得利益,依旧和粮行一样,八二分成。
就在曹金玉汇报完粮行的发展不到两天,曹金玉又汇报了一个消息,济民粮行在天津的粮仓半夜被人烧了,大约有吧三万石面粉被烧毁,损失达到了四万五千两白银。
“还真有不怕死的。”朱由校叹了口气,不用想,肯定是天津的粮商干的。因为无法与济民粮行正面竞争,便开始使用暴力了。可国家才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啊!
“来人,京营立即抽调一个营开赴天津,配合锦衣卫查抄天津各粮行。”朱由校也不用考虑什么,直接下达了命令。
敢烧朕的粮食,那朕就只能以暴制暴了。
ps:第二更到,继续求推荐票,推荐票数量有点低啊!
但是有了济民粮行却不一样了,只要济民粮行能够保障粮食供应,就可以维持粮价平稳。征收粮食零售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粮商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只要垄断了粮食的市场供应,并维持粮食生产,朱由校就能控制粮价的平稳,并且赚到利润。
规模小的时候,利润可能还不太可观。然而只要规模大了,利润就极为可观了。而且手上有粮,就能对灾民进行赈济,就不会把老百姓逼反。
所以朱由校仅在济民粮行能顾得上的地方征收粮食零售税,还顾不上的地方则先放一放,真要是一网打尽,那些顾不上的地方,就失去粮食的市场调节能力,到时候农民手上的粮食卖不出去,反倒会出问题。
大明皇家银行如今揽储资金已经突破了上千万两,但是粮食是大宗商品,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卖出去的东西,资金回收积压有点厉害,因此济民粮行暂时也仅有能量垄断三个府的区域。
曹金玉无疑是最忙碌的,各地粮食调度,资金的出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好在手下倒是招了不少经验丰富的掌柜,并且已经开始培养一批学徒。
济民粮行这次为了保障粮食能够充足供应,在夏收期间就开出了8两白银一石的粮食收购价,基本上将京畿地区所产的商品粮扫荡了一遍。很多农民、地主都纷纷将粮食卖给了济民粮行,夏收时候能有这样的价格,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过去夏收时的粮食价格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收官府折粮影响。
一来很多粮行在官府折粮时期,手上的资金都用来购买官府折粮了,对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再有一个就是,就算是买不到折粮的粮商,他们这个时候开出更高的价格去买农民、地主手上的粮食,竞争力就大大不如了。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农民急需用钱,他们可能还欠着地主一屁股债呢!这时候形成价格联盟,粮商们总是会收到一部分粮食的。
所以粮价的大幅度波动,实际上官府折粮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今年北方折粮却是被济民粮行扫荡一空,只剩下一些比较偏僻的州县没有问津,这让其他粮行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等到了要收购折粮的时候,被济民粮行突然杀了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开始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时,京畿地区及周边的粮食已经被济民粮行扫荡了一遍。
这个时候反应过来的粮商们,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
北方各地因为官府折粮被包办,地方上的粮食收购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上浮,农民和地主有所受利。
但收购价大幅度上涨的,也仅有京畿地区。济民粮行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价格联盟。
粮食生意真正的暴利,就在于低价粮。如果那些粮商能够买到低价粮,就算是每石粮食被征收了2钱的零售税,并且维持在5两的零售价,依旧是有钱可赚的,只是没有那么暴利了而已。
真正的暴利,则是等待灾年的出现。灾年一到,粮食成倍,成倍的上涨。
曹金玉对粮食生意是研究得非常透彻的,获取暴利的手段他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曹金玉更明白的是,皇帝并不希望粮食生意太暴利。皇帝要的是稳定的粮价,济民粮行可以赚钱,但一切都是以稳定粮食价格为前提的。
等夏收该忙的都忙完,曹金玉立即进宫向皇帝汇报经营情况,给朱由校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济民粮行通过官方折粮,并完成官方订单,预计能赚100万两左右。不过官方订单并非是一窝蜂的上的,这些粮食很多还在手上,要等朝廷拨款后慢慢交付,要积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剩下200万石官方折粮,储存在各地仓库。
“陛下,微臣以为,如果要稳定北方各地粮价,不如就以这两百万石折粮为基础,某地若粮价上腾,则运往该地平抑粮价。尽管这些粮食储存之地略显偏远,但是胜在成本较低,就算是长途运输,然后以平价卖出,依旧可以保本。”曹金玉对朱由校建议道。
“爱卿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朱由校真的很欣慰,曹金玉能如此自觉,不像东林党那样钻进钱眼里,自然让他很高兴。
这次济民粮行确实做得很不错,现场清算田赋折粮,不仅挽回了朝廷的很大一部分的农业税损失,同时也让地方官员吃不了秤头,而且把地方田赋摸清楚了,不至于被地方官员截留。
这也许是北方各州县地方官感觉最心塞的一年,以往征收了多少田赋,他们还能瞒报一部分,甚至直接截留,就先拖着。朝廷若是不催,他们就不给。朝廷催急了,这才慢吞吞的上缴一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不断的挑战朝廷的忍耐限度。
今年济民粮行收购折粮,地方上征收了多少农业税都统计得清清楚楚。
不过现在还没到地方官府向朝廷缴纳田赋的时候,很多官员还不清楚。但是这份单子已经在锦衣卫报备了,接下来就看哪个sb敢截留税款了。
“这样吧!朕会让锦衣卫时刻盯着各地的物价,然后用驿站进行传递,能不能赚到钱,就看你的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这年头信息流通不发达,官方如果打这个时间差,显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
历史上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发家史,就很依赖于快速的情报系统,通过比别人更快的情报,然后将其他地方的商品运往缺乏某商品的地区。
朝廷显然有这个条件,因为朝廷有驿站。
曹金玉听了后不由大喜,长期做贩运生意的曹金玉,对信息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比别人早一步得知市场的消息,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某地某商品价格上腾,若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就可以快速的调一批货物过去。某地某商品价格低糜,也可以赶过去吃下,然后卖到价格高的地方。
只要有快速的情报系统,这就是稳赚的,而且利益巨大。
显然没有任何人的消息会比朝廷更快了,朝廷有驿站可以传递消息,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八百里加急。
这个商业情报体系也是朱由校所需要的,赚钱倒是其次的,对他来说最有用的还是救灾和平抑粮价。
要想不被那些黑心粮商囤货居奇,就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曹金玉走后,朱由校随即把情报系统的问题交代了下去,并划分了区域,让锦衣卫和东厂各负责北方一片区域的商业情报收集、汇总,然后交给曹金玉运作。运作所得利益,依旧和粮行一样,八二分成。
就在曹金玉汇报完粮行的发展不到两天,曹金玉又汇报了一个消息,济民粮行在天津的粮仓半夜被人烧了,大约有吧三万石面粉被烧毁,损失达到了四万五千两白银。
“还真有不怕死的。”朱由校叹了口气,不用想,肯定是天津的粮商干的。因为无法与济民粮行正面竞争,便开始使用暴力了。可国家才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啊!
“来人,京营立即抽调一个营开赴天津,配合锦衣卫查抄天津各粮行。”朱由校也不用考虑什么,直接下达了命令。
敢烧朕的粮食,那朕就只能以暴制暴了。
ps:第二更到,继续求推荐票,推荐票数量有点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