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封好,交给那个偏将,让他以八百里加急送给胡宗宪。
那个偏将匆匆离去,罗智在罗信写信的时候,一直站在旁边看。这是罗信允许的,目的就是让罗智尽快的成长起来。待那个偏将走后,罗智不由抚掌赞道:
“妙!你和胡宗宪各自上,要朝堂尽快增设总督,便是化去了陛下对你们的怀疑。”
“没有那么简单!”罗信轻笑道:“一旦我和胡宗宪上,包括徐党在内,他们的目标就会转向对南方的争权夺利,都会将精力放在了争夺增设东南总督上。谣言自会过去。”
“不错!”罗智笑道:“他们就会像见到臭鸡蛋的苍蝇一样,扑上去。”
又和罗智商议了一下,待罗智离去,罗信开始思索着整个南方的安排。他知道自己和胡宗宪上之后,首先嘉靖帝会放心。
罗信和胡宗宪都表明了心迹,让朝堂增设总督,不就是在表明两个人都没有眷恋南方的心思吗?
也就是说,等着灭掉白莲教和张道源之后,两个人就会立刻京。
如此嘉靖帝哪里还有心思去怀疑罗信和胡宗宪?
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省一个总督,那就需要七个总督,让谁来当?
他不仅要考虑到谁适合,还要考虑到平衡。
毫无疑问,那些世家会蜂拥而上,争夺这七个名额。嘉靖帝不会将这些名额都给那些世家来决定,否则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吗?
当然也不能够一个不给,嘉靖帝这一生都是在和世家争斗中度过。话说,当初的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物都没有完全战胜世家,他嘉靖凭什么?
所以他必须寻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中又皇室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还有世家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这就已经很烧脑了。
除了这些外,还要考虑怎么安排罗信和胡宗宪。
罗信也就罢了,在罗信的运作下,嘉靖帝的心中已经认定罗信这个人并不在乎当官,而且罗信很年轻,如今也不过是二十六岁,却已经是三品礼部侍郎了。你还想怎么提拔?
难道把二十六岁的罗信提升到从二品?
那就真的有些夸张了,等到了裕王登基之后,再怎么提升?
赏无可赏,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嗯!
可以将罗信的爵位再提升一步,都二等侯提升到一等候。这在爵位上已经到了,不可能封罗信为国公。
嘉靖帝也很头疼,他现在都有些害怕罗信再立功了。
至于胡宗宪,那就更头疼了。
如今的胡宗宪仿佛是突然开窍了一般,雷厉风行地剿匪,而且也甘心京,如此你嘉靖帝总要给胡宗宪一个合适的封赏吧?
封赏胡宗宪,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多事儿,嘉靖帝这么还会有那个闲心去怀疑和忌惮罗信和胡宗宪?
那些大臣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精力绝大部分都要放在争夺总督的位置上,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打压罗信和胡宗宪。
所以,罗信坚信自己和胡宗宪上之后,基本山谣言就会消散了。
但是
罗信也不可能就这么全无芥蒂地将南方交出去,自己辛苦在南方的布局,难道就是为了给别人摘果子?
所以,增设的总督中,必须有自己的人,而且还不能够只是一个,他要将南方基本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俞大猷应该能够成为水师总督,镇守苏州。
但是,俞大猷算是罗信的人吗?
一大半吧!
只要罗信不造反,俞大猷会坚定地站在罗信这一边,哪怕因此得罪皇帝。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但是,一旦造反,俞大猷却有一大半的可能性放弃罗信。所以,俞大猷可以算是罗信阵营中的人,但是却不能够算作罗信的心腹。
戚继光要比俞大猷更亲近罗信,可以说,戚继光已经是罗信的心腹,但是如今嘉靖帝和朝堂的人,恐怕都认为俞大猷是自己的心腹,如果这个时候,再为戚继光争夺总督之位,嘉靖帝和内阁都不会同意。你罗信在南方有一个心腹也就够了,难道还想要有两个?
也就是说,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中,只能够选择一个。
罗信细细思量,俞大猷是南方水师,而水师对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推举俞大猷成为总督中的一个,相对于推举戚继光来说,要更加的容易。
那戚继光怎么办?
罗信心中有些为难,一时半会儿没有想出主意。叹息了一声,便暂时将此事放下,先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铺开纸张,开始给嘉靖帝写信。
首先便是向嘉靖帝报胡宗宪剿匪的事情,还有自己总揽的南方政务,然后提出建议,希望朝廷能够最快地将增设南方都督的事情提上日程,一旦剿匪结束之后,那些总督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任,或者是,可以让他们提前来上任,先在罗信的领导下,如此还有一个平稳过渡的时间,南方的军政在罗信和胡宗宪离开之后,也不会起什么波澜。
写完信之后,又仔细地看了两边,没有问题之后,罗信便封上了信封,让人送往京城。
这边罗信还在苦思怎么安排戚继光,却又收到了胡宗宪的信。
胡宗宪来信的主要内容,还是讲述一些当前战局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但是,在后面却直爽的给罗信推荐了一个人,希望罗信能够帮忙举荐那个人成为南方总督中的一个。
这个人就是现在的广东巡抚张中丞。
罗信也在南方多年,对南方的文武百官都有着很详细的了解。所以,一看到张中丞的名字,关于他的资料便在脑海中呈现。
张中丞,字正野,号百川。
嘉靖五年进士,这绝对的是老人啊,只比现在的内阁首辅徐阶晚上一科。虽然是进士,但是却通晓兵事,历闽蜀楚藩臣,为朝廷数次平叛,战功赫赫,朝野尽知,其中在宜宾平苗乱,在楚地平湘乱,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大胜。
*
*
那个偏将匆匆离去,罗智在罗信写信的时候,一直站在旁边看。这是罗信允许的,目的就是让罗智尽快的成长起来。待那个偏将走后,罗智不由抚掌赞道:
“妙!你和胡宗宪各自上,要朝堂尽快增设总督,便是化去了陛下对你们的怀疑。”
“没有那么简单!”罗信轻笑道:“一旦我和胡宗宪上,包括徐党在内,他们的目标就会转向对南方的争权夺利,都会将精力放在了争夺增设东南总督上。谣言自会过去。”
“不错!”罗智笑道:“他们就会像见到臭鸡蛋的苍蝇一样,扑上去。”
又和罗智商议了一下,待罗智离去,罗信开始思索着整个南方的安排。他知道自己和胡宗宪上之后,首先嘉靖帝会放心。
罗信和胡宗宪都表明了心迹,让朝堂增设总督,不就是在表明两个人都没有眷恋南方的心思吗?
也就是说,等着灭掉白莲教和张道源之后,两个人就会立刻京。
如此嘉靖帝哪里还有心思去怀疑罗信和胡宗宪?
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省一个总督,那就需要七个总督,让谁来当?
他不仅要考虑到谁适合,还要考虑到平衡。
毫无疑问,那些世家会蜂拥而上,争夺这七个名额。嘉靖帝不会将这些名额都给那些世家来决定,否则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吗?
当然也不能够一个不给,嘉靖帝这一生都是在和世家争斗中度过。话说,当初的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物都没有完全战胜世家,他嘉靖凭什么?
所以他必须寻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中又皇室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还有世家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这就已经很烧脑了。
除了这些外,还要考虑怎么安排罗信和胡宗宪。
罗信也就罢了,在罗信的运作下,嘉靖帝的心中已经认定罗信这个人并不在乎当官,而且罗信很年轻,如今也不过是二十六岁,却已经是三品礼部侍郎了。你还想怎么提拔?
难道把二十六岁的罗信提升到从二品?
那就真的有些夸张了,等到了裕王登基之后,再怎么提升?
赏无可赏,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嗯!
可以将罗信的爵位再提升一步,都二等侯提升到一等候。这在爵位上已经到了,不可能封罗信为国公。
嘉靖帝也很头疼,他现在都有些害怕罗信再立功了。
至于胡宗宪,那就更头疼了。
如今的胡宗宪仿佛是突然开窍了一般,雷厉风行地剿匪,而且也甘心京,如此你嘉靖帝总要给胡宗宪一个合适的封赏吧?
封赏胡宗宪,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多事儿,嘉靖帝这么还会有那个闲心去怀疑和忌惮罗信和胡宗宪?
那些大臣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精力绝大部分都要放在争夺总督的位置上,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打压罗信和胡宗宪。
所以,罗信坚信自己和胡宗宪上之后,基本山谣言就会消散了。
但是
罗信也不可能就这么全无芥蒂地将南方交出去,自己辛苦在南方的布局,难道就是为了给别人摘果子?
所以,增设的总督中,必须有自己的人,而且还不能够只是一个,他要将南方基本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俞大猷应该能够成为水师总督,镇守苏州。
但是,俞大猷算是罗信的人吗?
一大半吧!
只要罗信不造反,俞大猷会坚定地站在罗信这一边,哪怕因此得罪皇帝。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但是,一旦造反,俞大猷却有一大半的可能性放弃罗信。所以,俞大猷可以算是罗信阵营中的人,但是却不能够算作罗信的心腹。
戚继光要比俞大猷更亲近罗信,可以说,戚继光已经是罗信的心腹,但是如今嘉靖帝和朝堂的人,恐怕都认为俞大猷是自己的心腹,如果这个时候,再为戚继光争夺总督之位,嘉靖帝和内阁都不会同意。你罗信在南方有一个心腹也就够了,难道还想要有两个?
也就是说,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中,只能够选择一个。
罗信细细思量,俞大猷是南方水师,而水师对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推举俞大猷成为总督中的一个,相对于推举戚继光来说,要更加的容易。
那戚继光怎么办?
罗信心中有些为难,一时半会儿没有想出主意。叹息了一声,便暂时将此事放下,先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铺开纸张,开始给嘉靖帝写信。
首先便是向嘉靖帝报胡宗宪剿匪的事情,还有自己总揽的南方政务,然后提出建议,希望朝廷能够最快地将增设南方都督的事情提上日程,一旦剿匪结束之后,那些总督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任,或者是,可以让他们提前来上任,先在罗信的领导下,如此还有一个平稳过渡的时间,南方的军政在罗信和胡宗宪离开之后,也不会起什么波澜。
写完信之后,又仔细地看了两边,没有问题之后,罗信便封上了信封,让人送往京城。
这边罗信还在苦思怎么安排戚继光,却又收到了胡宗宪的信。
胡宗宪来信的主要内容,还是讲述一些当前战局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但是,在后面却直爽的给罗信推荐了一个人,希望罗信能够帮忙举荐那个人成为南方总督中的一个。
这个人就是现在的广东巡抚张中丞。
罗信也在南方多年,对南方的文武百官都有着很详细的了解。所以,一看到张中丞的名字,关于他的资料便在脑海中呈现。
张中丞,字正野,号百川。
嘉靖五年进士,这绝对的是老人啊,只比现在的内阁首辅徐阶晚上一科。虽然是进士,但是却通晓兵事,历闽蜀楚藩臣,为朝廷数次平叛,战功赫赫,朝野尽知,其中在宜宾平苗乱,在楚地平湘乱,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大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