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8-21
1821年,当若昂六世回到葡萄牙本土之后,第一届立宪议会立刻要求取消巴西的所有特权,让其转变回本土的殖民地。于是历史上诡秘的一幕出现了,因为巴西当地已经习惯了拥有自己的政府来进行决策和统治,所以第一届立宪会议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于是反抗的情绪在巴西民众中爆发。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为了反对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站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一个童话,因为站出来的是一位王子!
他叫佩德罗,葡萄牙现任国王若昂六世的亲儿子!
当老国王带着群臣返回葡萄牙本土的时候,王子殿下作为摄政王留在了巴西。而当议会要求再次把巴西变回殖民地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反对这项决议。葡萄牙皇室和议会的利益并不一致,国王暗地里支持自己儿子的做法。议会要为了葡萄牙的国家利益把巴西再次变成殖民地,相反一位的葡萄牙王子却为了巴西人民的利益站到了葡萄牙人民的对立面上。多么奇怪的矛盾,不过也很好理解,问题也很简单——葡萄牙的所谓议会无权决定巴西人民的选择,虽然同属一个王国,但是巴西人民却被代表了。只是话又说回来,选举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被代表,也没办法。
佩德罗王子人不错,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他爹回归本土,巴西他说了算。于是就开始精简国家机关,废除王室颁发的盐税,放宽巴西人民自由,总的来说是很得民心。也正因为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所以当葡萄牙议会通过取消改革的决议时,巴西人民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作为本土,葡萄牙议会也不会束手待毙,很快就采取措施,通过决议,废除了巴西王国的称号,同时取消了所有在里约热内卢的王室机关,并宣称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辖。最重要的是派出葡萄牙本土军队进驻巴西,并且将巴西所有武装力量置于葡萄牙政府军的控制之下。
葡萄牙政府议会采取的激进政策,如火上浇油,非但没有缓和本土与巴西之间的矛盾,反而让双方矛盾越发的激化。伯南布哥、巴伊亚等地陆续发生葡军与巴西独立分子之间的武装斗争。
眼见形势有些失去控制,葡萄牙议会也知道与他们作对的幕后黑手,就是他们的那位王子殿下,于是就要求王子殿下立刻回国,而所用的名义竟然是为了完成政治教育。
谁也不比谁傻,在巴西独立人士的推动下,佩德罗拒绝了对方要求。不久后建立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驻军撤出巴西。之后他以巴西的保护者自居,而作为报复,葡萄牙议会废除他巴西摄政王的头衔,并且正式向巴西派出讨伐军队。
当佩德罗知道彻底与葡萄牙议会闹翻之后,又听闻军队到来,便在圣保罗的伊皮兰加河边摘去了自己军服上葡萄牙徽章,同时拔剑高喊:“不独立,毋宁死!”
也不管这番举动是发自真心,还是政客表演,总之却赢得了巴西民众的支持。其后不久,巴西正是宣告独立,而佩德罗也把自己的名号变成了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成了首相。
巴西从葡萄牙独立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儿子造了老子的反,老子却是默许的,双方演了一场戏,被玩的是葡萄牙议会。如果说之前的葡萄牙只是日渐衰落,帝国犹在的话,那么失去巴西,就已经不再是元气大伤可以形容,说难听点,葡萄牙从这一刻起,算是彻底退出了世界霸权舞台,完全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的资质。
当然,佩德罗也不过是个政客,虽然他促成了巴西独立,但同时他也是个独裁者。在未登基之前,他放宽了民众的权利,但当大权在握之后,他与绝大多数的皇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皇权天授,拒绝限制自己的权利,这样也为将来君主制的覆灭留下了伏笔。
虽然在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去世之后,作为长子佩德罗依然获得了继承葡萄牙王位的权利,但是葡萄牙国内无人将他看成是自己的国王,不得已他只得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自己的长女玛利亚,而弟弟米格尔摄政,不过这位摄政翻脸比翻书还快,不但篡位了,而且复辟。当哥哥的当然很气愤,甚至把巴西王位让给了自己儿子,然后在亚速尔群岛纠结了一帮人为自己女儿出气。米格尔终于还是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复古的传统君主制在法国发生七月革命的年代,根本不得人心。于是佩德罗取得了胜利,而他的女儿玛利亚又成了国王。说起来这位女王还是不错的,可惜34岁就一命呜呼。期间推行了许多善政,因此也被称为教育者,可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葡萄牙依然风雨飘摇。
又经历了几番王位变换,在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后期,葡萄牙开始近代工业化进程,国内建立了主要铁路网,同西班牙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相连接,对外贸易逐渐增加。同时在失去巴西之后,他们倒也没有自暴自弃,开始寻找新的殖民地,于是与其他欧洲列强一眼,开始将目标锁定在了非洲。
葡萄牙提出一个以“玫瑰色地图”著称的扩张计划,企图从安哥拉横越非洲到莫桑比克,进行殖民扩张,不过因此却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国内不满,共和主义运动不断高涨。闹到后来,葡萄牙还是有所收获,他们在非洲东西海岸还是获得了两块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当王一派人找上门来准备用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地,换取莫桑比克的时候,葡萄牙人误以为是肥猪拱门。本来他们就想要刚果河出海口,无奈法国和比利时反对,虽然有英国支持,可惜还是没能完成,这也是当初柏林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而玫瑰色地图计划不过是之前刚果河的替代计划,与英国人产生矛盾,也是因为这个后续计划,不然他们还是同一个阵营的。
此时的葡萄牙人压根没把东北自治区放在眼里,虽然同意了计划,不过存心不良,同时他们也在大清盯着新的殖民地,而澳门不过是个开始。
1821年,当若昂六世回到葡萄牙本土之后,第一届立宪议会立刻要求取消巴西的所有特权,让其转变回本土的殖民地。于是历史上诡秘的一幕出现了,因为巴西当地已经习惯了拥有自己的政府来进行决策和统治,所以第一届立宪会议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于是反抗的情绪在巴西民众中爆发。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为了反对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站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一个童话,因为站出来的是一位王子!
他叫佩德罗,葡萄牙现任国王若昂六世的亲儿子!
当老国王带着群臣返回葡萄牙本土的时候,王子殿下作为摄政王留在了巴西。而当议会要求再次把巴西变回殖民地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反对这项决议。葡萄牙皇室和议会的利益并不一致,国王暗地里支持自己儿子的做法。议会要为了葡萄牙的国家利益把巴西再次变成殖民地,相反一位的葡萄牙王子却为了巴西人民的利益站到了葡萄牙人民的对立面上。多么奇怪的矛盾,不过也很好理解,问题也很简单——葡萄牙的所谓议会无权决定巴西人民的选择,虽然同属一个王国,但是巴西人民却被代表了。只是话又说回来,选举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被代表,也没办法。
佩德罗王子人不错,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他爹回归本土,巴西他说了算。于是就开始精简国家机关,废除王室颁发的盐税,放宽巴西人民自由,总的来说是很得民心。也正因为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所以当葡萄牙议会通过取消改革的决议时,巴西人民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作为本土,葡萄牙议会也不会束手待毙,很快就采取措施,通过决议,废除了巴西王国的称号,同时取消了所有在里约热内卢的王室机关,并宣称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辖。最重要的是派出葡萄牙本土军队进驻巴西,并且将巴西所有武装力量置于葡萄牙政府军的控制之下。
葡萄牙政府议会采取的激进政策,如火上浇油,非但没有缓和本土与巴西之间的矛盾,反而让双方矛盾越发的激化。伯南布哥、巴伊亚等地陆续发生葡军与巴西独立分子之间的武装斗争。
眼见形势有些失去控制,葡萄牙议会也知道与他们作对的幕后黑手,就是他们的那位王子殿下,于是就要求王子殿下立刻回国,而所用的名义竟然是为了完成政治教育。
谁也不比谁傻,在巴西独立人士的推动下,佩德罗拒绝了对方要求。不久后建立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驻军撤出巴西。之后他以巴西的保护者自居,而作为报复,葡萄牙议会废除他巴西摄政王的头衔,并且正式向巴西派出讨伐军队。
当佩德罗知道彻底与葡萄牙议会闹翻之后,又听闻军队到来,便在圣保罗的伊皮兰加河边摘去了自己军服上葡萄牙徽章,同时拔剑高喊:“不独立,毋宁死!”
也不管这番举动是发自真心,还是政客表演,总之却赢得了巴西民众的支持。其后不久,巴西正是宣告独立,而佩德罗也把自己的名号变成了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成了首相。
巴西从葡萄牙独立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儿子造了老子的反,老子却是默许的,双方演了一场戏,被玩的是葡萄牙议会。如果说之前的葡萄牙只是日渐衰落,帝国犹在的话,那么失去巴西,就已经不再是元气大伤可以形容,说难听点,葡萄牙从这一刻起,算是彻底退出了世界霸权舞台,完全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的资质。
当然,佩德罗也不过是个政客,虽然他促成了巴西独立,但同时他也是个独裁者。在未登基之前,他放宽了民众的权利,但当大权在握之后,他与绝大多数的皇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皇权天授,拒绝限制自己的权利,这样也为将来君主制的覆灭留下了伏笔。
虽然在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去世之后,作为长子佩德罗依然获得了继承葡萄牙王位的权利,但是葡萄牙国内无人将他看成是自己的国王,不得已他只得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自己的长女玛利亚,而弟弟米格尔摄政,不过这位摄政翻脸比翻书还快,不但篡位了,而且复辟。当哥哥的当然很气愤,甚至把巴西王位让给了自己儿子,然后在亚速尔群岛纠结了一帮人为自己女儿出气。米格尔终于还是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复古的传统君主制在法国发生七月革命的年代,根本不得人心。于是佩德罗取得了胜利,而他的女儿玛利亚又成了国王。说起来这位女王还是不错的,可惜34岁就一命呜呼。期间推行了许多善政,因此也被称为教育者,可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葡萄牙依然风雨飘摇。
又经历了几番王位变换,在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后期,葡萄牙开始近代工业化进程,国内建立了主要铁路网,同西班牙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相连接,对外贸易逐渐增加。同时在失去巴西之后,他们倒也没有自暴自弃,开始寻找新的殖民地,于是与其他欧洲列强一眼,开始将目标锁定在了非洲。
葡萄牙提出一个以“玫瑰色地图”著称的扩张计划,企图从安哥拉横越非洲到莫桑比克,进行殖民扩张,不过因此却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国内不满,共和主义运动不断高涨。闹到后来,葡萄牙还是有所收获,他们在非洲东西海岸还是获得了两块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当王一派人找上门来准备用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地,换取莫桑比克的时候,葡萄牙人误以为是肥猪拱门。本来他们就想要刚果河出海口,无奈法国和比利时反对,虽然有英国支持,可惜还是没能完成,这也是当初柏林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而玫瑰色地图计划不过是之前刚果河的替代计划,与英国人产生矛盾,也是因为这个后续计划,不然他们还是同一个阵营的。
此时的葡萄牙人压根没把东北自治区放在眼里,虽然同意了计划,不过存心不良,同时他们也在大清盯着新的殖民地,而澳门不过是个开始。